【文/觀察者網 郭芷希】
最近,一條關於香港節目《窮富翁大作戰》的微博引發熱議,被轉發1.4萬次,評論2373次。
在最近一集中,大律師周國豐需要體驗低學歷年輕人的生活,節目組只給他兩百塊備用金,住宿是年輕人的沙發,吃飯和交通費,要大律師自己找工作解決。
一段時間之後,大律師由衷感嘆:太苦了!
圖片來源@截自微博「天涯歷知幸」
香港是生活成本高居全球第一的城市,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2019年調查項目《全球生活成本調查報告》香港得分為107分,與新加坡和巴黎並列。同時,也是連續九年的全球樓價最高的城市,平均樓價佔年收入比率的19.4倍。而最新在2016年發布的基尼係數高達0.539,貧富差異的程度接近0.6分——聯合國相關指引中劃出的「可能引發社會暴亂」紅線。
在《窮富翁大作戰》第二輯的第三集中,大律師周國豐體驗低學歷年輕人的生活,節目組只給他兩百塊備用金,住宿是年輕人的沙發,吃飯和交通費,要大律師自己找工作解決。
在全球物價指數排名第一高,工資中位數介乎港幣一萬五千到兩萬的香港,剛開始,大律師以為很容易很快就能找到工作,結果他傻眼了,原來就算是月薪八千到九千的工作,也要求有中五程度的學歷,能熟練掌握粵語、普通話、英文。不符合要求的,只能選擇清潔工等體力勞動,工資五千到六千,大部分還要求有工作經驗。
此時,大律師體驗的角色是一位低學歷的年輕人,最後,他只能在奶茶店找到工作,每天下午三點上班,晚上十一點下班,除了中間十分鐘吃飯,其他時間都在抱著罐子搖啊搖。半夜回到家,累到倒頭就睡,一覺醒來,已經是中午,馬上又要開工。
總會有人說,「你學歷低找不到工作你就去讀書啊」,以大律師體驗的這個年輕人為例,就算是半工半讀,兩年副學士學費也要九萬,至於報讀其他文憑課程一年學費也至少三到四萬,而搖奶茶搖到手快斷掉,六天的工資也只有一千多塊。
大律師感嘆,在奶茶店,自己就像一部機器中的齒輪,不停地轉,看不到前面的方向,也看不到終點。存錢是不可能的,扣除每天開支,已經沒能力做任何事。
後來,大律師又在物流公司找了一份送快遞的工作,除了感受到勞動工作的辛酸外,他也坦言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身分不同所被對待的方式是有明顯差別的,這很現實,也很可悲,社會對低階級人士的態度是不太友善的。
這些除了關乎貧富懸殊的問題,其中涉及的還有社會流動性。
『這個社會是在極嚴厲地懲罰,「讀不成書」的人。他們並非不勤奮,做的工作並非沒有技術含量,更不是無關緊要,可他們的付出與回報顯然不成比例。』
同樣參與節目的田北辰,是這樣說的,在節目中他體驗清潔街道和清掃垃圾桶的工作,住在只有15平米的「籠屋」。當他站在清潔工的立場上的時候,「完全沒有別的盼望,只想著如何能吃一頓好的。怎麼會去計劃下個星期?最重要的是解決下一餐。」
其中,讓他感受最深,是發現社會對厭惡性工作者的歧視,已經深入潛意識,他自己都不曾意識到:「我從來不自覺如此討人厭。原來人們是以這種眼光去看清潔工,很可能我以前也是一樣。」
他意識到底層人士之所以生存如螻蟻,絕不是一句「你不夠努力」,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在美國的芭芭拉·艾倫瑞克也有類似的體驗,在《我在底層的生活》生活在底層的幾個月體驗,從佛羅裡達到緬因,再到明尼蘇達,芭芭拉先後當過女侍、旅館房務員、清潔女工、看護之家助手,以及沃爾瑪的售貨員。她很快發現,沒有什麼工作是真的「不需要技巧」,即便是最底層的職業,也要求精神和體力上的龐大付出。她深深體會到在那種薪資水平和高壓管理之下,再怎麼有上進心的人都無法翻身,尤其是中年婦女。
芭芭拉一個月的體驗過後,認為廣大的勞工才是真正維繫這個社會的實質力量,但是得到的回報卻往往不成正比。
不可否認,有些貧窮,的確是和懶惰有關。但是大部分的貧窮則與一個人的出身、天份、教育、時機、運氣等不同的因素緊緊聯繫在一起。面對這樣的人,怎麼忍心指責他們:窮人就是因為不努力!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