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被很多人問過視頻拍攝如何快速、準確對焦的問題,我一般都回答都是:先AF自動對焦,合焦後切換到MF鎖定焦點。
為什麼不使用拍攝設備的自動對焦、自動跟焦功能呢?
這是因為在很多拍攝場合,自動對焦、自動跟焦功能常常被幹擾,比如你正在使用長焦鏡頭拍攝舞臺上主唱的近景畫面,突然伴舞的演員移動主唱面前,拍攝設備可能就會嘗試聚焦到伴舞演員,主唱變模糊了。
或者在拍攝舞臺演出時,你前方的觀眾突然揮舞手臂或螢光棒,拍攝設備可能也會嘗試對焦在觀眾席而非舞臺上的演員。
比如這位佳能EOS M50的用家,在微博中私信我,請教M50拍攝舞臺演出時如何避免對焦模糊現象。我同樣習慣性地回答:因為你在觀眾區固定機位拍攝,只要自動對焦到舞臺上的演員,確定合焦後,相機切換到MF狀態鎖定焦點,然後正常錄製即可,拍攝中不用再操心對焦到事情。
我以為自己表達的夠清楚,但是遇到好幾次了,這些提問者最終依然還是無法解決問題,而我一直認為這是個簡單的技術細節,從來沒有深究。
這次終於搞明白了,諮詢者可能誤認為是切換到MF後再手動跟焦(汗)……我這裡重申一次:MF鎖定焦點後,是利用「景深」給舞臺上活動的被攝對象留出一個「表演區」,不用再做任何調焦的操作了!
所謂景深,是鏡頭光學成像的一個特徵,我們百度一下——
也就是說,拍攝設備自動對焦時,是對在某一個點上,不僅僅是這個點上的被攝對象是清晰的,在被攝對象前後還有一段距離都是清晰的(前景深、後景深),前景深+後景深=總景深,也就是我們能拍攝清楚的範圍。
在成像器件尺寸固定前提下,影響景深有三個要素:
鏡頭焦距
光圈
物距
在這三個影響景深的要素中,當其它兩個要素不變時:
鏡頭焦距越長,總景深就越淺,反之焦距越短,總景深就越深;
光圈值越大,總景深越淺,反之光圈值越小,總景深越深;
物距(相機到被攝體的距離),物距越小,總景深越淺,反之物距越大,總景深越深。
要搞清楚總景深大小,可以在手機上下載一個「景深計算器」。
以本文開頭提問者的拍攝條件:
輸入如上圖的一款景深計算器後,我們可以看到,如果合焦在舞臺上主唱的位置,還依然有2.8米的景深範圍。點擊M50液晶屏右側的AF/MF按鍵,就可以方便地在AF自動對焦、跟焦和MF焦點鎖定兩個狀態之間切換。
拍攝舞臺還可以提前把焦點鎖定在舞臺上立式麥克風等主唱可能到達的位置,這個技巧又稱之為「陷阱對焦」,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