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

2021-02-19 重回首

當數位相機進入人們的生活時,照相就開始普及化了。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很多人手上有了一臺照相機和攝像機,拍照片和拍視頻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此之前,照相還是一件比較大的,相當奢侈的事情。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也許終身都沒有留下過照片,或者,一生只留下過一張照片。在18歲之前,我也只有很少幾張照片。因為少,每一張都值得留個記錄。

18歲讀大學之後,拍了不少照片。在讀大學和其後一段時間,對於拍照一直有較高的興趣,但主要是拍景或拍別人。自己一直不大喜歡被拍。儘管如此,還是主動的,更多是被動的留下了很多照片。照片多了,大多數膠片拍攝照片的拍攝時間已很難確定。掃描成電子版後,照片管理軟體都會按照照片的掃描或處理的時間給出一個時間軸,這個時間軸與照片的實際拍攝時間無關。下面的幾張照片大致是按照實際拍攝時間順序排列的,除最後一張外,照片的拍攝時間均無法精確確定。大概二、三年前,曾考慮選一些照片,按照時間的次序排列,大致每年一、二張,並略作註解,以作為過往歲月的記錄。這裡的照片,算是嘗試。

這是我的第一張照片,大約拍於5歲或6歲,時間大概是1965年到1967年之間。具體的拍照過程,似乎記得,似乎不記得。照片應該是在預旺拍的,那個時候,預旺大約沒有正式的照相館,或許是流動的照相者在預旺的集上設的照相攤上所拍。照片的背景估計不是實際的背景,而是照相的師傅所設,即一塊掛在那裡的,有圖案的幕布。在記憶中,有這樣的照相場景,但是沒有自己被照的記憶。據父母講,在更早的時候,大概是2歲或3歲時,曾經有過一次照相的機會,但因為自己強烈拒絕照相,雖經家裡大人多方動員,終未成功。與此同時,大妹紅芳則留下了她最早的照片,當時大概是1歲左右。

這是第二張照片,大約1969年初在同心的照相館所照。當時,老媽被選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參加縣裡的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四弟紅宇只有大半歲,我是去負責照顧小孩的。會議期間,留下了此照片。這張照片,強烈地帶著那個時代的特徵,胸口上帶的是毛主席像章,胳膊上是一個忠字牌,手上拿的是紅寶書《毛主席語錄》。老媽胳膊上那個忠字清晰可見。這些忠字牌,都是老媽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忠字牌是在一塊菱形的紅布上用黃絲線並配以其他顏色的絲線,繡出一個心形,再在心中繡上一個忠字。 

第三張照片是一張證件照,大概是為高考報名所照,時間推斷是1977年10月,具體過程完全沒有印象了。

第四張照片大約拍於1977年10月末或11月初,地點是同心照相館。當時參加河西的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我當時是馬高莊公社的水利幹事,參加大會戰的施工組。會戰結束後,與同為施工組的張家塬公社水利幹事陳仲琪,王團公社水利幹事王正偉合影。 

 這一張照片的照相的地點也是同心照相館。參與照相的有劉金虎,張耀武,喬樹仁。幾個人是如何在同心相遇的,已經想不起來了。最大可能是高考後體檢時拍的,時間大概是1978年的1月底或2月初。   

 1978年3月,到南京大學讀書,此後的照片就多了起來。 下面的這張照片大約是1978年3月入校後不久所拍,背景是南京大學的大禮堂,坐的是扶手椅。當時,南京大學的很多教室都配的是這種扶手椅。我大約是在1978年的暑假後就帶上了眼鏡,這張照片還沒有戴眼鏡,再結合所穿衣服,基本上可以確定拍照的大概時間是1978年4月或5月。

 1978年暑假,學校因天熱提前放假。在回家途中經過北京,籤票後有一天時間,遊覽了天安門廣場和故宮。在天安門廣場,有照相的攤點,我照了三張相,背景分別是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照完相,付了錢,留下地址,後來照片就寄來了。 時間大概是1978年7月上旬。

大概是1981年暑假 回家後, 來了一個照相的,背個120照相機,走鄉串村照相。我記得當時照了不少像,家裡的每個人都照了單人像,還照了合影等等。照相的人告知下次再來時把洗好的照片拿來,可直到離家返校,也沒有等來照相人。後來得知,照相人大概是技術太差,或者是別的原因,那次的照相基本上是浪費表情,大部分照片都沒有洗出來。好在留下了一張全家照和一張兄弟姐妹照。照片都很模糊。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大概是1981年8月。

 1983年暑假 回家後,強烈感覺需要自己照相!打聽到張家岔的張耀文有照相機,我騎上自行車去張家岔張耀文家借來了照相機。膠捲也許是在回家前就計劃買好了。這樣,就有了一張比較清晰的全家福和幾張合影照。這張的拍攝時間大概是1983年8月下旬,利用海鷗-120相機自拍功能拍攝。

這張照片的顯眼之處是手錶,前排每個人都帶著手錶。當時,正是走私電子表泛濫之時,電子表的價格大致2到5元。

這兩張全家福時隔兩年,紅宇和紅昭長大不少,而他們穿的似乎是相同的海軍衫,且後一張還顯得更寬鬆一些。仔細觀察,兩張照片上的海軍衫是不同的。在那個年代,沒有換的衣服,一件海軍衫,天天穿,天天幹活,一個夏天基本上就穿破了。同時,也大致表示海軍衫是那個時候最常見的夏季服。 

自此之後,每次放假回家,都會帶照相機,照不少像。現在留下來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此後拍的。拍的多了,也就沒有那麼稀罕了。很早以前,照相機就能在底片上記錄時間了,但因為照相時常常忘了設置時間,所以,記錄在照片上的時間經常是錯的。過了若干年後,確定照片的拍攝時間非常困難。直到手機拍照的時代,照片上記錄的拍攝時間,拍攝地點都比較準確了。

再後來,兄弟姐妹們上學,工作,各自成家,一家人很難全部湊在一起。兄弟姐妹10個還有過很少幾次聚齊,每次都會有個合影。最後一次是2017年,在銀川留下了至今唯一按照年齡次序排列的照片。與此同時,也有了一張差幾個人的全家福。 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是2017年5月6日下午5點33分。


賞多賞少都感謝,只讀不賞也開心

相關焦點

  • 【洞庭作家】盧從正/照相
    其實她最看重的是這款手機強大的照相功能。例如,前置3200萬像素雙攝像頭,後置5000萬像素超感知攝像頭,50倍數字變焦等。她暢想今後外出旅行,可以美美的照相了。由此讓我聯想起關於照相的趣聞軼事。照相又叫拍照或攝影,指人、物、景所反射的光線使感光介質曝光的過程。1826年法國人倪普斯發明了照相技術。原來人們要看自己的容貌,只能照照鏡子,或假以匠人的繪畫。照相能看到清晰直觀的照片。
  • 老北京人愛照相
    照相術是舶來品,在以往的歷史敘述中,多稱時人愚昧保守,牴觸現代科技,其實不然。1839年,法國人發明了銀版攝影術,1840年,美國人在紐約開了全球第一家照相館,1863年,中國第一家照相館即已落戶中國。1900年巴黎舉辦的世界博覽會上,上海照相業「四大天王」之一耀華照相館選送的照片曾榮獲「翼飛美人」獎狀。
  • 風水先生提醒:死人為什麼不能照相,死人照相後不能轉世投胎
    生活中很多人都覺得人死後是有靈魂的,而且在死人的靈堂上是不能照相的,可能就有人會問死人為什麼不能照相,其實跟死人照相非常的不吉利,而且還會惹禍上身
  • 不愛照相的彭大將軍,攝影師要給他照相,他掉頭就走
    而有一位攝影師,和彭老總較為熟悉,還是常常來,來了就要給彭老總照相。彭老總見到他,掉頭就走,不願意讓攝影師照相。有幾次,彭老總看到攝影師,又抬起了相機,不高興地說:「你這位同志,照我幹嘛?你應該把相機對準工農群眾,他們才是真正的英雄!」後來,攝影師幾次照相都沒有成功,只好找彭老總的警衛參謀景希珍幫忙。景希珍聽到這是上級安排的照相任務,同意幫攝影師,給彭老總照幾張相片。
  • 夢見別人給自己照相
    夢見別人給自己照相夢見照相其實是夢者希望能夠做一些改變,對於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造型或者是生活方式有一些厭倦
  • 老式照相館 讓幸福定格
    劇中的老式照相館始終堅持服務原則,為顧客拍出最好的照片。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一家照相館,延續著30多年的經營守則,兩代人堅持為廣大街坊留住紀念性瞬間。這家老式照相館便是高埗鎮的高光照相館。街坊在照相館「留下」青春幾年前,《重返二十歲》登上大銀幕,遲暮之年的女主人公走進「青春照相館」,體驗了一把曾經的年輕光陰。
  • 三十年前在長沙車站照相遭遇底片漏光,照相師傅的行為令我溫暖
    剛離開那位年輕的照相師傅,一位中年照相師傅又攔住了我,他也希望我在他那照一張照片,就當幫他個忙,他說也沒開張呢。看那師傅挺和善的,再看看他那渴望的眼神,我真的不忍心拒絕他。就掏出十元錢,留下了郵寄照片的地址。在拍照過程中,有一個女孩子突然在我面跑了過去,害得那師傅白瞎了一張底片。第二次拍照,師傅說我好像眨眼了,還要再為我重拍一次。
  • 如何訓練照相記憶法
    也有像是《更強大腦》裡,瞬間記憶下來大量人臉或者東西的,這些都是這種照相記憶法的例子,所以,首先要承認這一點,極少數的人可以先天獲得這種能力,而大部分人則需要後天不斷的練習來獲得。以上為大致的訓練步驟,經查證,七歲之前練習更佳,年紀越大,邏輯思維越強,練習的困難度就越高。
  • 北平照相館 | 正午·視覺
    回國後,他便開設了一家照相館,叫德容(TE YUNG.)。德容,有品德的容貌。一看就是照相館的字號。傳統社會以德為美,容貌之美在於端莊正派,絕不是皮肉表面的漂亮好看。民國時流行互相贈送肖像照片,還伴隨著題詞題詩,照相自然是一件大事。有私人相機的很少,凡是親友聚會合影,都去照相館。早先的照相館多在南城,後來發展到了北城,也有走街串巷照相的,但不成氣候。曾祖父為人踏實肯幹。他某個意義上是時代的開創者。大伯告訴我,以前,中國沒有拉絲棉花糖機,這是曾祖父從日本引進來的。
  • 做夢夢見別人給自己照相的象徵說法!
    如果夢見別人給自己照相,說明你在交朋友這方面運氣很不錯,你會贏得別人的信賴。求學的人如果夢見別人給自己照相,說明你進修學業的進展不是很快,壓力比較大。中年的人如果夢見別人給自己照相,說明你的運氣不是很好,要小心被人陷害。如果夢見照相,說明你對自己日常的生活或是方式有點厭倦,你追求新鮮感,想要有新鮮的事情。
  • ...拍照去杭州照相館!」說出你和杭州照相館的回憶,我們請你拍全家福
    ▲徐彥 攝說起杭州照相館,是很多老杭州滿滿的回憶。今年春節前夕,住在杭州市郊的一個大家族人聚齊了。老父親給杭州照相館打來電話,想給這個30多個人的家族拍張全家福。這是他這輩子的一個心願。老父親很堅持,一定要全家人聚到杭州照相館拍攝。這一天,一輛大巴車開到了位於青年路上的杭州照相館門口,真的就從大巴車上下來了30多個人,一個大家族老老少少,全都到齊了,隊伍浩浩蕩蕩。老父親下車後,看到杭州照相館幾個字時,特別激動,一定在這個招牌下面照一張全家福。
  • 八月照相館 | 定格
    歌手李健有一首歌叫《八月照相館》,這首歌萌生自1998年韓國同名老電影,與《傳奇》一起收錄於2003年的專輯《似水流年》。他說:「一直也說不清楚為什麼這部平淡無奇的同名電影會牢牢的抓住我的心,讓我有種衝動為它寫一段音樂,就把它獻給所有鍾情於此片的朋友吧。」
  • 散文│曾凡忠:流金歲月之照相
    流金歲月之照相曾凡忠      照相也稱攝影,是使用照相機將物體、景物、人物拍攝下來進行保存的過程。
  • 李健:《八月照相館》
    今天要介紹一部電影——《八月照相館》。SLQ知道ta其實是因為聽過李健在看完同名電影後創作的同名歌曲。
  • 時光照相館 | 中國有故事
    敬請收看《中國有故事》第17集:時光照相館今天,你自拍了嗎?手機拍照這麼方便,人們都快忘了世界上還有照相館這樣的地方。1956年,時任北京市長的彭真去上海,他在街頭發現了一家照相館。這家照相館首創的禮服出租和鮮花專供等服務項目招攬了大批顧客,生意十分紅火。彭真親自做工作,請他們遷來北京,支援首都建設。
  • 國營照相館:定格時代的美好記憶
    紅日相館昔時負責人許楚填老人這樣回憶當時照相業的盛景。80年代初,揭陽照相業發展勢頭強勁,個體照相戶相繼出現,每逢節日,於西湖、進賢門、東風廣場等公共遊樂場所都設有照相攤點,為遊客服務。此時,相距不遠的兩家國營照相館——「紅日」和「工農」,因拍攝水平精湛成熟,業務量在整個照相業中仍然遙遙領先,是榕城人家喻戶曉的「老字號」。
  • 每日英語:有關照相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每日一句英語>正文每日英語:有關照相 2013-02-20 16:08 來源:恆星英語 作者:   Let's have
  • 老照片故事:從「寶珍相館」到「新影照相」
    「文革」期間,寶珍照相館改名為「新影照相館」。歲月流逝,老銀川人仍對寶珍照相館記憶猶新。1924年,章萬寶用變賣了自家14匹馬所得的300元現大洋,在銀川市柳樹巷巷租賃了一座臨街的前後院,作為開設照相館的經營場地,開始經營寧夏第一家照相館。第二年,章萬寶父子又給當時的西北軍部隊放映無聲電影,用掙得的500元現大洋擴建照相館。
  • 青春照相館
    (初中二年級時,被裁得只剩下一半)對於我們這些鄉下長大的小孩子而言,從前拍照的記憶,珍重明亮如同深水中透射而過的陽光。因為拍照的機會難得,每一次拍照的經歷也顯得格外難忘。留存在記憶裡我幼年時期唯一的照片,是三歲時和妹妹一起在照相館拍的一張三寸大小的合影。
  • 八月照相館,多樣 的人生
    很少看韓劇,也沒有多少時間享受坐在電影院觀看電影的愉悅,曾經和朋友討論過韓國電影《八月照相館》,過了很久,可仍然記得。甚至有些畫面,依然清晰,有些東西,說不出什麼時候會想起。像這部電影,這個晚上,一個人的房間,莫名的想起來,我一直相信,該相遇的,都是註定的,像這部電影,它叫《八月照相館》。故事很簡單:男主角經營一家照相館,一人完成所有的拍攝衝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