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數位相機進入人們的生活時,照相就開始普及化了。而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很多人手上有了一臺照相機和攝像機,拍照片和拍視頻已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但在此之前,照相還是一件比較大的,相當奢侈的事情。很多生活在農村的人也許終身都沒有留下過照片,或者,一生只留下過一張照片。在18歲之前,我也只有很少幾張照片。因為少,每一張都值得留個記錄。
18歲讀大學之後,拍了不少照片。在讀大學和其後一段時間,對於拍照一直有較高的興趣,但主要是拍景或拍別人。自己一直不大喜歡被拍。儘管如此,還是主動的,更多是被動的留下了很多照片。照片多了,大多數膠片拍攝照片的拍攝時間已很難確定。掃描成電子版後,照片管理軟體都會按照照片的掃描或處理的時間給出一個時間軸,這個時間軸與照片的實際拍攝時間無關。下面的幾張照片大致是按照實際拍攝時間順序排列的,除最後一張外,照片的拍攝時間均無法精確確定。大概二、三年前,曾考慮選一些照片,按照時間的次序排列,大致每年一、二張,並略作註解,以作為過往歲月的記錄。這裡的照片,算是嘗試。
這是我的第一張照片,大約拍於5歲或6歲,時間大概是1965年到1967年之間。具體的拍照過程,似乎記得,似乎不記得。照片應該是在預旺拍的,那個時候,預旺大約沒有正式的照相館,或許是流動的照相者在預旺的集上設的照相攤上所拍。照片的背景估計不是實際的背景,而是照相的師傅所設,即一塊掛在那裡的,有圖案的幕布。在記憶中,有這樣的照相場景,但是沒有自己被照的記憶。據父母講,在更早的時候,大概是2歲或3歲時,曾經有過一次照相的機會,但因為自己強烈拒絕照相,雖經家裡大人多方動員,終未成功。與此同時,大妹紅芳則留下了她最早的照片,當時大概是1歲左右。
這是第二張照片,大約1969年初在同心的照相館所照。當時,老媽被選為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參加縣裡的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四弟紅宇只有大半歲,我是去負責照顧小孩的。會議期間,留下了此照片。這張照片,強烈地帶著那個時代的特徵,胸口上帶的是毛主席像章,胳膊上是一個忠字牌,手上拿的是紅寶書《毛主席語錄》。老媽胳膊上那個忠字清晰可見。這些忠字牌,都是老媽一針一線繡出來的。忠字牌是在一塊菱形的紅布上用黃絲線並配以其他顏色的絲線,繡出一個心形,再在心中繡上一個忠字。
第三張照片是一張證件照,大概是為高考報名所照,時間推斷是1977年10月,具體過程完全沒有印象了。
第四張照片大約拍於1977年10月末或11月初,地點是同心照相館。當時參加河西的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我當時是馬高莊公社的水利幹事,參加大會戰的施工組。會戰結束後,與同為施工組的張家塬公社水利幹事陳仲琪,王團公社水利幹事王正偉合影。
這一張照片的照相的地點也是同心照相館。參與照相的有劉金虎,張耀武,喬樹仁。幾個人是如何在同心相遇的,已經想不起來了。最大可能是高考後體檢時拍的,時間大概是1978年的1月底或2月初。
1978年3月,到南京大學讀書,此後的照片就多了起來。 下面的這張照片大約是1978年3月入校後不久所拍,背景是南京大學的大禮堂,坐的是扶手椅。當時,南京大學的很多教室都配的是這種扶手椅。我大約是在1978年的暑假後就帶上了眼鏡,這張照片還沒有戴眼鏡,再結合所穿衣服,基本上可以確定拍照的大概時間是1978年4月或5月。
1978年暑假,學校因天熱提前放假。在回家途中經過北京,籤票後有一天時間,遊覽了天安門廣場和故宮。在天安門廣場,有照相的攤點,我照了三張相,背景分別是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照完相,付了錢,留下地址,後來照片就寄來了。 時間大概是1978年7月上旬。
大概是1981年暑假 回家後, 來了一個照相的,背個120照相機,走鄉串村照相。我記得當時照了不少像,家裡的每個人都照了單人像,還照了合影等等。照相的人告知下次再來時把洗好的照片拿來,可直到離家返校,也沒有等來照相人。後來得知,照相人大概是技術太差,或者是別的原因,那次的照相基本上是浪費表情,大部分照片都沒有洗出來。好在留下了一張全家照和一張兄弟姐妹照。照片都很模糊。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大概是1981年8月。
1983年暑假 回家後,強烈感覺需要自己照相!打聽到張家岔的張耀文有照相機,我騎上自行車去張家岔張耀文家借來了照相機。膠捲也許是在回家前就計劃買好了。這樣,就有了一張比較清晰的全家福和幾張合影照。這張的拍攝時間大概是1983年8月下旬,利用海鷗-120相機自拍功能拍攝。
這張照片的顯眼之處是手錶,前排每個人都帶著手錶。當時,正是走私電子表泛濫之時,電子表的價格大致2到5元。
這兩張全家福時隔兩年,紅宇和紅昭長大不少,而他們穿的似乎是相同的海軍衫,且後一張還顯得更寬鬆一些。仔細觀察,兩張照片上的海軍衫是不同的。在那個年代,沒有換的衣服,一件海軍衫,天天穿,天天幹活,一個夏天基本上就穿破了。同時,也大致表示海軍衫是那個時候最常見的夏季服。
自此之後,每次放假回家,都會帶照相機,照不少像。現在留下來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此後拍的。拍的多了,也就沒有那麼稀罕了。很早以前,照相機就能在底片上記錄時間了,但因為照相時常常忘了設置時間,所以,記錄在照片上的時間經常是錯的。過了若干年後,確定照片的拍攝時間非常困難。直到手機拍照的時代,照片上記錄的拍攝時間,拍攝地點都比較準確了。
再後來,兄弟姐妹們上學,工作,各自成家,一家人很難全部湊在一起。兄弟姐妹10個還有過很少幾次聚齊,每次都會有個合影。最後一次是2017年,在銀川留下了至今唯一按照年齡次序排列的照片。與此同時,也有了一張差幾個人的全家福。 這張照片的拍攝時間是2017年5月6日下午5點33分。
賞多賞少都感謝,只讀不賞也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