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江湖,江湖就是「亂」,亂中有它自己的序和規矩。「江湖」是中國古代市井文化的一個代表,是一個集體共同空想和完善的世界,裡面寄予了普通百姓乃至部分市井文人的社會憧憬,往往世道越亂,江湖就越興盛,其間超脫了等級秩序律法的自由俠義,是大多數飽受壓寨的中下層百姓的精神寄託。
徐克的江湖,是刀光劍影的俠義和豪情;李安的江湖,是文人的夢幻和悲憫;王家衛的江湖,則是一個小小精緻的世界,裡面有王家衛一貫的落寞、孤獨、單戀和曖昧感傷。
清朝倒塌崩潰,北洋,國民,侵華戰爭,整個民國,就是一個混亂無比的時代,也正是江湖最熱鬧的時代。和過去的兩宋、元末、明末清初的亂世不同,民國已經不再是那麼單純,西方列強的湧入和近代科技文化的滲透,這個時代變得更加複雜和混沌。葉問自幼拜入了詠春拳門下,開始學習拳術,平靜的度過了前半生。直到掌門人宮老爺子退隱江湖,將大位傳給葉問,引起了一場風波。宮二不服葉問而設下擂臺,沒想兩人一打卻互生愛慕。之後日本入侵,國破家亡,顛沛流離。而此時,宮老爺子最得意的徒弟馬三投入了日本人麾下,並且打死了自己的師父。歷史的洪流奔騰不息,宮二開始了對馬三的復仇,而葉問則輾轉來到了香港。多年之後,白首再見,相談往事,嘆息不已。宗師之路,孤獨而艱辛。見己、見天地,再見眾生,談何容易。
電影有比較明確的三個時間段,侵華戰爭之前的民國時代,侵華戰爭時期和50年代的香港。正好寓合了宮二最後所言的武俠三個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電影又有幾條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的人物線索,葉問和宮二是兩條主線,輔之以宮老爺子、一線天、馬三等其他武林高手的旁線,每條線都可以去深挖和展開。而每個人,都是在這三重境界的輪迴裡沉浮。江湖是人心,人心是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卻被困在了裡面。葉問想去東北看看高山,宮二在古廟裡向神佛立誓,都是想走出自己的圍城,走得出去,才能見眾生。不知不覺,就能想到了宮老爺子的遺憾,雖然終究成了武林至尊,卻還是沒能達到真正至尊的境界,目光只看到了江湖,而沒能越出江湖看到江湖之外更大的整個眾生,帶著嘆息黯然離開。人能夠成佛麼?
影片的末尾,古佛千年不變,依然安詳的看著世間的風雲變換而處靜不動,自若如雲。而人,終究停留在一勝一負,一愛一恨的世界裡,為七情六慾所困。一代宗師,何以能成宗師,不是武功天下第一,而是能夠有一個神佛一般的心境和胸懷。宮老爺子年輕的時候和宮二一樣,眼裡只有勝負,沒有人情,直到晚年望遠看了,過了山了,眼界才開闊了,不過終究是晚了。宮二入道,終生侍奉青燈古佛,只為復仇,大仇得報之後,才些許領悟得了爹爹的臨終遺言「不記恩仇」,「圖一世」和「圖一時」的困頓,所以,她最後對葉問說,自己也算見過世面,卻還未能見眾生,只有葉問有希望繼續走下去,超越前人。
40歲之前,葉問養尊處優,專心練武,武功精進而對外事不知,是只見自己;之後家國淪陷,發現生活才是最難克服的障礙,女兒貧病死去,舊交亡於日本人的槍火之下,葉問又不願意低頭向日本人討好,開始擔負起家國的責任,此時能見天地。葉問愛過宮二,最終只是不了了之的緣,離家之後,女兒死去,也終究沒能再見自己的妻子,晚年在香港受武,不掛牌,不惹事,不爭強好勝,不表演。也許,葉問終究達到了心如止水,如神佛般看透萬物而無依無戀,也許心底深處還深埋著遺憾和痛。
不過,葉問在如此多的前輩和故交的跌倒浮沉裡,終究在宗師之路上走的最遠。「念念不絕,終有迴響」,宮老爺子的這句話最終在葉問和宮二身上應驗了,他們終究懷著對對方的一廂情愫而「念念不絕」,最終的迴響便是達到了互相的徹底的諒解和心靈上的融合。葉問總是一言不發,面無表情,內心卻翻滾不休,他無法像宮二一樣「只圖一時」的快意釋放,而只能默默隱忍壓抑而「圖一世」,他是孤獨的,也是平靜的。眼中也許便是眾生。
江湖的恩怨,有江湖自己的規矩。江湖與人情世故,總是碰撞糾葛。習武一生的人也許也不能真正懂得江湖。武功天下第一,不能算宗師,只有真正眼中有眾生,能夠看透整個江湖和世界的,才能成為一代宗師,一如宮保森談起第一任中華武術會的會長和那句「拳有南北,國有南北麼」。宮保森至晚年方才明白此間道理,知道想法勝於武功,於是決定為年輕人鋪路,成就一代新的武學輝煌。宮二也是在拼死報仇之後,才領悟父親的苦心和年輕時候的淺薄。
早已隱退多年的丁連山來看葉問的時候說:「有人做面子,就得有人做裡子,面子沾不得一點灰,哪怕流血再多,裡子也得兜住,有時候,面子請人吸根煙,裡子就得殺個人。」則是對葉問的點撥。馬三究竟是怎麼死的?宮保森教誨其要謙遜,藏住鋒芒,十年之後再成名,馬三不聽,追隨日本人,意氣風發,如日中天。宮老爺子找他算帳的時候,就已經藏下了無限殺機,這便是老江湖的厲害之處。丁連山早已勸過宮保森,年紀大了不要再和年輕人動手,手腳慢了,並且勝之不武。宮保森自己想必也知道,憑藉武力,自己恐怕已經不是徒弟的對手了。
他最後對馬三談了自己的絕招——老猿掛印——機要不在掛印,而在回首,便是勸誡與警告,一方面希望馬三回頭是岸,一方面也隱含了「宮家沒有敗績,宮家還有人」的後招,雖然他希望女兒不去復仇,但是知女莫如父,他肯定也知道了自己的遺言留不住女兒的幸福,這番對馬三的勸誡,已是苦口婆心。最後,馬三打死了師父,數年之後,與宮二決鬥,宮二和馬三的最後一招猶如當年馬三和師父一樣,同樣的招數,不同的人使出來,效果卻不同了。馬三條件反射的用了當年對付師父的招數去迎擊宮二,被宮二打垮在地——此時他才理解,師父用自己的死,為這次後面的復仇埋下了伏筆——馬三終究輸在了想法上。而宮家也此後沒人了。
有人說,這部《一代宗師》實有萊昂內的《美國往事》的味道,三個時間段,三重回憶的破碎交織,愛恨情仇,無數人粉墨登場,無數人黯然消失,一切平靜之後,沒有欲望,沒有成敗,沒有永恆,時間才是唯一的主角。葉問經歷的江湖風起雲湧到落寞的民國,一如麵條所回憶的那個槍林彈雨義薄雲天的紐約黑幫時代,不過,無數波折與漂泊之後,才發現,往事如同一張泛黃的老照片,日漸模糊。
什麼是人生,什麼是社會,什麼是江湖,什麼是眾生。也許,一切應該回到故事剛剛開始的時候。萬千世界,濃縮起來,不過就是那座精緻典雅的金樓。宮保森充滿感慨的回憶自己第一次上金樓時候的情景。金樓裡,處處雕花貼金,講究非凡,表面這是個煙花紅塵,實際卻藏著太多的故事和秘密。葉問從金樓裡一關一關闖了上去,坐上了寶座。而金樓外面的江湖,江湖外面的眾生,其實不過是更大的金樓罷了,紙醉金迷,而又處處玄機。宮老爺子最後對葉問說,往後的路,須自己小心,一步一個擂臺,跌下去了,榮耀就再也不屬於你了。金樓裡的椅子好座,而這眾生的椅子難坐。萬華世界,其實一樣,只是人的境界能否夠得上罷了。
宮家的武學徹底失傳了,江湖消亡了,一個時代終結了,許多東西都在不斷變化,許多東西都消失了,只有佛不變,只有愛不變。晚年的葉問,靜心傳武,心無旁騖。
最後,故事終結在了寺廟裡。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