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畫:
大三廣電專業學生,不怕死地入了編劇的坑,並打算一直在這條路上且行且歌下去。
廣播劇舞臺劇影評劇評均有涉獵,目前創作有電影劇本《四夥》、舞臺劇《幽樂園》及各種類型文學評論。
業餘時間健身看戲兩不誤,鍾愛藝術忠於藝術,有志同道合願相攜共同進步者,溫酒一壺等你來。
王家衛想用兩個小時不到的暗調影像重現一整個民國時代殘存的武林光景,或者我們用諸如概括、囊括、縮影一類的詞要更為準確。面對如此一項浩大又磅礴、雅致又文藝的藝術大成,我卻決心要用我拙劣的文字細細品究。從故事本身、從格調格局、從人物情感、從畫面考究、從配樂後期、從畫面背後,王家衛想說的,想提醒生活在遠離所謂武林太久的我們的……如此種種,樁樁樣樣,於我而論,實至大幸。
全劇看下來,畫面影影綽綽,加上多處年份卡,虛焦重影,後期故意處理出的王家衛式獨有的年代感,讓我有產生一種看皮影戲的錯覺。幕布後面,章子怡永遠倔犟而清冷的臉前揮之不去的霜意,梁朝偉招牌式的抿嘴而笑讓人參不透其中深意,張震冷酷而剛健的眼刀一道道刮在你的心口上,漢奸馬三陰翳又貪婪的嘴臉在他的人生裡悲情地模糊開去……跨時代無國界,娛樂無處不在:讓人千金散盡、紙醉金迷的金樓,三寸小腳的姑姑們在泛著金光的窗前風情萬種,撩撥著那個年月苟延殘喘的寂寂風塵。慢鏡頭,窺視鏡頭交疊,張智霖浮浮沉沉的唱調,尤折射出當年民國名伶們在唱臺上卓爾不群的風骨。每一幀畫面都值得細細欣賞,慢慢品味,其中覆蓋了古典美學無數,道德禮儀、服裝配飾、建築設計,如同一道秀色可餐的民國末期文化的耄耋大餐,一次看不夠二次再來。
如果將《一代宗師》歸於武俠片我想並不準確,人們總愛拿其與《臥虎藏龍》做比較,道是李安寫實,王家衛寫虛。電影詩人王家衛即使是拍武俠,也得要拍的意境唯美才滿意。於是在《一代宗師》裡的每一場打鬥戲都能拿來拆開,作一招一式的推究點賞,和古龍神龍不見首尾的招式、金庸眼花繚亂的武林秘籍,統統大相逕庭。跟著電影裡的畫面走,看葉問的詠春拳,三板斧足以成大師,簡單利落;看宮二八卦掌的六十四式,掌法變換行步走轉間,仿若蝴蝶翩飛,卻偏偏柔中帶剛,招招致命;看一線天的八極拳,剛猛脆烈、兇狠簡練。招招式式,均有實有據,可以說是當時民國武林的一種真實還原,也是為何一部《一代宗師》耗時八年的緣由,光是為拍出一部足以達到囊括民國武林這個目的的電影,前期為做足背景文化功課耗費的時間,就不能只是簡單的一兩年而已。
說到選角這方面,《一代宗師》可以說做到了極致,暫不說章子怡和梁朝偉均靠其在香港影協年度頒獎典禮上分獲影后影帝,全劇最神秘的人物當屬來頭結局均未交待的一線天,唯一給出的線索是一線天流落到香港,開了一個白玫瑰理髮廳,期間將八級拳帶到香港。由此可知此人是香港八極拳的始祖,八極拳以剛勁猛烈聞名,扮演者張震的功夫底子加上三年的從師練習,再加上形象的冷酷,將一線天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徵發揮地淋漓盡致;宮羽田的師兄,自稱在東北是見不得陽光的一隻鬼,只有逃至佛山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後廚,趙本山操著我們熟悉的小品腔說起王家衛的臺詞也能頭頭是道、有板有眼;來自韓國的第一美女宋慧喬,穿上中國的古典旗袍照樣能美出一個新高度,作為葉問的妻子,從頭至尾扮演的都是一個安分守己的良家婦女形象,因為語言不通於是沒有臺詞,還要煞有其事地說是出口容易傷人,便只負責安靜地聽戲,服侍好自己的丈夫孩子……每個演員都被放在恰到好處的位置,每一句臺詞的拿捏也都恰到好處,精緻地沒有一絲瑕疵。
《一代宗師》言在武俠而意在情感,最為人稱道的葉問和宮二之間的那點耐人尋味的關係,仿若只隔著一層窗戶紙,朦朧觸手可及,卻又似萬山阻隔遙遙無期。電影最後葉問回憶自己最後一次見宮二,在大南茶莊。特寫鏡頭下章子怡的臉,蒼白得沒有血色,眼神空洞沒有焦點,少了初見時那分霸道的凌厲與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狠勁,正如她自己說的,她是真的累了。「說句真心話,葉先生,我心裡有過你。」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心跡表白,仿若風一吹就能飄飄而去,難讓人心生漣漪,也難怪對面的葉問輕笑著將自己與宮二的際遇稱為一段緣分而已。此處王家衛留了一手,後面情節中,與這樣的輕描淡寫形成強烈對比的,卻是宮二病逝後老薑將其斷髮留下的灰盒遞給葉問,讓我最終無比心疼這樣的宮二。葉底藏花一度,夢裡踏雪幾回。合下心期唯有夢,而今魂夢也無憑……
王家衛也許想藉此表達一個選擇決定命運的道理:君為其易,我任其難。宮老爺子那句「寧在一思進,莫在一思停」誤了宮二一生。一有宮二初到佛山招待葉問,二有父喪師兄之手,三有香港重逢葉問,每一次命運扭轉的關口,宮二均選擇了做贏的一方,不撞南牆不回頭,一步一步,將自己逼向最終並不算圓滿的結局,唯一開心的時光,怕是最後放下一切回歸家鄉的彌留之際了吧。出家可為高僧的宮二爺,練武可為宗師的宮二爺,唱戲可為名角的宮二爺,一生都驕傲,一生卻孤獨。
《一代宗師》意境太高,每一句臺詞都是耐人尋味的哲理金句。劇裡人演的是戲,劇外人活的是戲,戲裡戲外早已分不清孰真孰假。就像宮二從大南走出來站在街道中間抬頭看周圍武館的牌坊仿佛看到另一個世界:「這不就是一個武林麼。」我們從戲裡走出來站在現實裡,同樣會發現電影裡的武林依舊存在。「人活一世,能耐倒在其次,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裡子」,看你怎麼選擇了。宮二倔犟、好強,於是成就了面子,葉問選擇了隱忍、堅韌,於是成就了裡子。
這部電影裡不乏胭脂俗粉的風塵氣兒,不乏鋪張奢靡的貴氣兒,40歲之前的葉問,過的都是吃祖輩積蓄的富家子弟生活,從來沒窮過,逛堂子也是常有的事。後期的配樂給足了這方面的氛圍,外國歌劇、中國戲曲、香港老歌一碼兒上,風情十足,怕是勾起不少老一輩懷舊的心思。這還不夠,配上女人精緻的旗袍、舊黑白電影畫面效果、繁華初見端倪的舊香港、拍攝全家福的老相機……統統犯了讓人念舊的罪。精緻的畫面,就該精緻的曲調來配。
電影上映後,也有不少人詬病該電影的後期剪輯,因為部分人物來去無依據,如張震扮演的一線天、趙本山扮演的宮羽田的師兄、小瀋陽扮演的三江水,統統都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人物線索難以串聯成一條線。不過,一千個觀眾心裡一千個葉問,也有一千個王家衛,電影本就如烹飪,是一門眾口難調的藝術。在我看來,南拳又何止北傳,宮老爺子手上一塊餅又何止意味著一個中國,葉問不再是葉問,宮二也不再是宮二,一線天等等是誰來自哪裡去了哪裡,這些不重要。關鍵在於,你是誰?你來自哪裡?你要去哪裡?你扮演的又是現實這場武林裡哪個角色?你又在固執於什麼?你的心歸於何方……這些,大概也就是電影想要傳達的,想要留給我們深思的吧。
慶幸有這麼一些電影人,願意花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用自己的才學與信念,凝練出一部又一部值得後人反覆推敲的電影作品。在精神鴉片大行其道的今天,這些藝術品就像絕望處亮起的一盞盞佛燈,指引著迷路人前行。一代宗師的精神不滅,總有人將它代代傳承下去。這樣一部詩歌班行雲流水的電影,它的影評也該有個詩一樣的結尾: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點一盞燈,有燈就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