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影評:《師父》徐浩峰的底氣與別開生面的武俠電影

2021-01-08 影視精選剪輯

網友影評:《一代宗師》之後,徐浩峰被傳得越來越神。媒體渴望傳奇,同行期待表現。除了作家、導演、武術指導這些常見名頭,坊間謠言已聲稱這位學院老師成了某門派掌門。然而就像他和近幾年聲名鵲起的「學院派」導演無法輕易地被歸屬到以代系劃分的中國導演隊伍中一樣,徐浩峰和他的電影也沒有辦法簡單地歸為傳統武俠電影。這從2012年拍出處女作《倭寇的蹤跡》開始,就讓徐浩峰走出了一條和以往武俠電影截然不同的道路。而到這部《師父》,不僅是宗師之路過半,幾乎可以看到開宗立派的山門所在。

網友影評:唱片公司宣傳新人,總打出「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唱歌」的旗號,這個句式也可以用到徐浩峰的名頭上:從來沒有人像他一樣拍武俠電影。打破長久以來香港引領的風向,恰是他的實力與時運。如今靠從口傳心授中拆出招式拍電影,新派武俠的名頭絕對擔得起。

網友影評: 電影在中國110年,武俠電影已經有了87年歷史。從第一部武俠片《火燒紅蓮寺》開始,俠女劍客們穿的大多是京劇短打,走的也是武生刀馬旦的套路。古人到底穿什麼,直到李翰祥、胡金銓兩位大導演才讓電影圈也染上考據癖,逐漸脫下戲裝,走上生活化的道路。然而武打戲的改良卻並不那麼容易,香港人又將「武術指導」這個頭銜發揚光大,專門代替導演拍攝動作場面。

網友影評:雖說香港武指圈裡並不是沒人習武,名導劉家良更是洪拳的嫡系傳人;但主流依舊是屬於有著京劇底子的程小東、袁和平、以及戲班出身的「七小福」成員成龍與洪金寶。這些武指對香港武俠片的「壟斷」,使得動作場面愈發炫技,為的就是娛樂二字高度提純。使得武俠片發展到90年代滿天神佛,升仙鬥魔。他們所創造的動作風格也從香港蔓延到大中華地區乃至好萊塢。新千年後,張藝謀的《英雄》也依舊是香江殘疾,一招半式,吃得都是多年積下的老本。今年陳凱歌翻拍自徐浩峰小說的《道士下山》,武術指導請來的依舊是袁家班的谷軒昭,玩的也是10年前周星馳《功夫》那一套。所以徐浩峰與他的電影出現,恰恰是跳脫了香港武俠片的動作設計,將功夫還給武林,《師父》今年的金馬最佳動作設計獎也絕對是拿的有理有據。

網友影評:《師父》中男主角廖凡打的是詠春拳。民國天津華洋交雜,拳種繁盛;詠春只是北上的小拳種,故事中還有大量天津本地的各種門派。徐浩峰是練家子,雖然沒打過詠春,但與王家衛的合作也讓他結識了不少詠春宗師。其餘拳法乃至刀槍劍戟則有導演自己多年的考據成果。有了這層基礎,《師父》可謂拍得底氣十足。除了拳腳,兵器是《師父》中的另一大看點,片尾巷戰中,廖凡手持詠春兵器八斬刀,所使的一招一式也都是徐浩峰從上一輩人中考證而來。用八斬刀如何防禦戰身刀的攻擊,如何巧取奇怪兵器子午鴛鴦鉞,徐浩峰沒有設計任何花哨而不實用的鏡頭,見招拆招,電影裡廖凡意在傳刀法,聽起來也像是徐浩峰自己要對有心人說的話:我把招式都亮出來了,取走多少還看個人。

網友影評:對白含弦外之音也算是徐浩峰的另一個特色,《一代宗師》的劇本在他的參與下,就曾得語帶機鋒。《師父》裡話留三分,與電影的節奏一樣,語過意留,又與徐浩峰小說的風格合二為一。電影依託原著,因此顯得全片文學性極其強烈。電影上半段,廖凡飾演的師父陳識結識天津武行頭牌,金士傑所扮演的鄭山傲,意在開館揚名。鄭山傲雖全力協助,卻也意欲利用陳識風光隱退。這組人物關係抽象之後,是所謂借人登天的模板,變成了文學意義上的骨骼。填滿血肉,也只有在導演發力最狠的幾個瞬間,才撕開傷口,讓你看到撐起肉身的筋骨到底什麼樣子。從這個角度說,武打動作場面只是電影的第一層,也是最奪人耳目的商業元素;對逝去歲月的無奈嘆惋則是顯而易見的第二層,而內核則直指任何社會下,人與人之間的互動。電影內在的豐富性與多義性,也讓《師父》超越了過往的武俠電影,顯得更為作者化。

網友影評: 除卻《師父》的文學意義,徐浩峰依舊想借事說理,說的是「規矩」,電影中講得最漂亮的兩個字。在鄭山傲口中,規矩是祖上立出來,民間傳下來的;而在蔣雯麗所飾演的鄒館長眼裡,規矩不過是掌權者的遊戲。這兩種邏輯的對抗恰恰是民國這個時代中,舊與新的抗衡。一戰成名只是故事中才有的情節,從第一部電影起,徐浩峰就試圖把他信奉的道理裝進人物之中,然而這隻造就了《倭寇的蹤跡》千人一面,人為理活。直到這部《師父》,才有了武戲為皮,時代為肉,人物為骨的成功。

網友影評: 所以《師父》作為武俠電影,別開生面其實有兩層,一為動作設計的革新,二為武俠電影作為類型片的意義。這兩層共生共長,互為表裡。在曾經撰寫的影評中,徐浩峰自己寫到,對特定事物的恐懼支持了一種類型片,而武俠片則應是對現代槍炮的恐懼。徐浩峰摒棄威亞、替身,在民國中講述這樣一個故事,恰恰是對自己理論的踐行。

相關焦點

  • 從《箭士柳白猿》到《師父》,徐浩峰在用電影語言講自己的武俠
    徐浩峰和他的電影是一股清流,一板一眼、不驕不躁、不疾不徐、自成風格。從2011年的《倭寇的蹤跡》,到《箭士柳白猿》,再到被大家所熟知的《師父》。徐浩峰在用自己的方式拍電影,在他的電影中,武打場面不再靠剪輯,而是一招一式一來一往間表達武學的真諦。
  • 京華時報:《箭士柳白猿》有一種武俠叫徐浩峰
    原標題:有一種武俠叫徐浩峰 在《師父》的好評如潮下,徐浩峰四年前的《箭士柳白猿》終於上映了。相比較《師父》而言,這一部在故事的講述上確實有生澀之感。但好在有《師父》觀影體驗的指引,大家也能從中看出徐浩峰的套路來。
  • 《箭士柳白猿》有一種武俠叫徐浩峰
    由宋洋、于承惠、李呈媛主演的武俠力作《箭士柳白猿》「硬派武俠」宗師徐浩峰導演攜新作再戰江湖,必將引發國人新一輪的好武之風。箭士柳白猿劇照兵器和武功是電影重要的線索徐浩峰導演的電影,都和冷兵器密不可分,《倭寇的蹤跡》裡是戚家軍的刀,《師父》裡面是八斬刀,到了《箭士柳白猿》,變成了遠程武器——弓箭。
  • 廖凡宋佳主演《師父》正在熱映;2015最有英雄氣質的武俠電影
    / 張傲月 / 馬君 / 陳觀泰 / 熊欣欣 / 戴立忍類型: 劇情 / 動作 / 武俠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語言: 漢語普通話上映日期: 2015-12-10(中國大陸)師父的劇情簡介 · · · · · ·  《師父》改編自徐皓峰的同名短篇小說,講述了民國年間發生在天津武術界的一段恩怨情仇。
  • 【鮮·影】徐浩峰解讀《師父》"真相": 民國武林與中國規矩
    由電影認識他的人,多是被他反常態的功夫表現所驚到。從《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到《師父》,三部導演作品中,他講故事方式、觀賞性和電影表現力不斷走近大眾,變得好看。而不變的是,他電影裡的規矩與價值觀始終與他的為人品性密切咬合。在武俠片式微,武打片演員凋零的時代,他選擇「死裡求活,尋挑戰快感」,他將毫無武術功底的廖凡訓練成南派詠春代表人物——一個門派的全部未來。
  • 《師父》徐浩峰:拍武打片最怕向觀眾諂媚
    應該說,《師父》是繼《烈日灼心》、《解救吾先生》、《心迷宮》、《山河故人》和《一個勺子》之後,下半年華語影壇的又一評分神作。而《師父》也是著名導演徐浩峰的個人第三部長片,此前的《倭寇的蹤跡》於2012年上映,票房僅有36萬元;而徐浩峰的第二部電影《箭士柳白猿》至今仍沒有大規模上映,在北京藝術影院等地單館上映的票房只有1萬元左右。
  • 人性的崩壞——電影《師父》賞析
    逝去的武林系列影評 其四 電影《師父》改編自徐浩峰的同名短篇小說,電影於2015年上映。
  • "師父"票房慘澹高冷武俠小眾 朋友圈口碑不等於大眾口味
    原標題:朋友圈口碑不等於大眾口味 上映5天,累計票房不足4千萬元,徐浩峰的新作《師父》,市場表現令人大跌眼鏡。該片在微信朋友圈還挺熱門,口碑也很高,被認為是一部難得的武俠佳作。然而,現實很殘酷,這部「朋友圈電影」叫好不叫座,被同期提前點映的喜劇片《萬萬沒想到:西遊篇》打得滿地找牙。
  • 《箭士柳白猿》蓄勢待發 徐浩峰宋洋再組武俠CP
    宋洋柳白猿劇照  搜狐娛樂訊 「硬派武俠」宗師徐浩峰導演再推力作,由宋洋、于承惠、李呈媛主演的武俠電影《箭士柳白猿》將於3月18日全國上映。這是導演徐浩峰與主演宋洋繼《倭寇的蹤跡》、《師父》之後的第三次合作,國民武俠最佳CP稱號當之無愧。日前徐浩峰導演接受採訪,揭秘主演宋洋的特訓體驗。  宋洋體驗刺客生活,重現歐洲冷峻殺手  電影《箭士柳白猿》的主角柳白猿是江湖仲裁人,也是一個刺客,生活中充滿了危險與動蕩,隨時可能遭到仇家的追殺或報復。
  • 徐浩峰:以高貴的品相生活下去
    考慮到這是徐師導的第一部商業片,該能讓更多人發現臥槽原來功夫片還能這麼拍,從此獨樹一幟的徐氏民國武林要真正在江湖上開宗立派了。拼一口氣,點一盞燈,如何在吃相難看的年代裡做一個品相高貴的人,徐浩峰說,「人沒有依託是非常悲哀的事情,不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到底是什麼。於是我開始通過武林摸索中國文化,給自己心靈找一個出路。」
  • 徐浩峰《倭寇的蹤跡》:上映後票房僅31萬,卻成硬派武俠經典
    「這部電影不是造夢,是破夢。」——徐浩峰導演評《倭寇的蹤跡》2012年徐浩峰導演作品《倭寇的蹤跡》在大陸上映。在武俠市場日益縮小的今天,《倭寇的蹤跡》獲得如此低的票房,仍是令人難以置信。《倭寇的蹤跡》由70後內地導演、武俠小說家徐浩峰執導,知名演員宋洋、趙圓圓和國家一級演員、武術家于承惠聯合主演。這部國產小成本武俠片,展現出了一種與以往武俠片完全不同的武俠世界。
  • 影評:《師父》硬派武俠風
    角度 —— 時代與「硬武俠」的碰撞在《師父》這部電影走進院線之前,或許大部分觀眾都不知道這部電影的導演徐皓峰是誰,但如果你是一個影迷,一定看過《一代宗師》、看過《道士下山》等電影(前者由徐皓峰參與編劇,後者改編自徐皓峰的原著小說),如果你是一個武俠迷,一定聽過《逝去的武林》、《刀背藏身》、《大成若缺》等小說,如果你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學生,一定上過徐皓峰老師的課。
  •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靈感來自《魔戒》
    主創網易娛樂3月7日報導 (文/喬克德 攝影/道哥)3月6日晚,徐浩峰電影《箭士柳白猿》在京舉行首映發布會,徐浩峰攜主演李呈媛、趙崢出席,宋洋因在臺灣拍戲遺憾錯過發布會,值得一提是,2015年末,徐浩峰剛憑藉《師父》掀起「硬派武俠」熱潮,一時聲名大噪,三個月後,他攜四年前的舊作《箭士柳白猿》捲土重來,再度激蕩江湖。這部電影同樣改編自徐浩峰的原著小說,講述的是民國刺客柳白猿的個人世界和奇情遭遇,風格依舊冷峻寫實,是《倭寇的蹤跡》和《師父》的承上啟下之作。
  • 電影《刀背藏身》在京開機,北影教師徐浩峰帶你感受中國味道的俠義江湖
    《刀背藏身》開機合影繼《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師父》之後,由徐浩峰執導的第四部武俠電影《刀背藏身》於7月31日在京開機,該片由許晴、張傲月、春夏、陳觀泰、黃覺、耿樂等眾多明星傾力加盟;由保利影業投資有限公司
  • 武俠電影自成一脈
    《倭寇的蹤跡》與《箭士柳白猿》都獲得金馬提名,《一代宗師》讓他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師父》更是掀起全民討論的話題之作,並獲得金馬獎最佳動作設計。徐浩峰的武俠電影極具個人風格,自成一派。既有對中國傳統敘事方式的繼承,也有對中國傳統文化意境的體悟,在武打設計方面更是劍走偏鋒,另闢蹊徑,硬派寫實,呈現動作之簡之美。由他執導的《箭士柳白猿》昨日上映,作為2012年的舊作,這部電影仍是典型的徐浩峰範兒。
  • 徐浩峰《箭士柳白猿》提檔3.11
    深圳晚報記者 李京蔚 去年12月《師父》公映,得到豆瓣8.1分好評,好於94%武俠片,導演徐浩峰名聲大噪。藉此東風,徐浩峰2012年舊作《箭士柳白猿》得以在今年3月11日登上大銀幕。《箭士柳白猿》是徐浩峰以影像構築江湖的開端,風格與《師父》一脈相承:冷、硬、利落,消失的武林的大環境,動了情搏了命的小人物,組成了一脈技藝消亡的絕響悲歌。
  • 他的《師父》豆瓣8.1,如今又帶來更加震撼的寫實功夫片
    初識徐皓峰,是看他關於武俠的影評集《刀與星辰》。第二次見他的名字,已經出現在了功夫片《倭寇的蹤跡》的導演位置上。寫作的時候他是徐皓峰,拍電影的時候他是徐浩峰。名字裡差一個字,對武俠的認識卻從未變過。讀完《刀與星辰》或者看完《師父》,你就能了解到徐浩峰武俠的真諦。
  • 好評無數的徐浩峰電影《師父》,你看懂了嗎?
    徐浩峰導演,廖凡主演的電影《師父》在上周周末上映。上映至今,好評無數,甚至壓過同樣是徐導編劇的《一代宗師》。
  • 《師父》揭秘:廖凡和宋佳的豔照,徐浩峰的械鬥理論…
    導言  電影《師父》是導演徐浩峰最新一部獨立執導的電影,由廖凡和宋佳主演。  獨舌記者日前看了《師父》點映,對這些問題心中都有些想法。加上最近在觀摩徐浩峰的著作《坐看重圍》,其實這就是《師父》的創作手記,書裡有不少「乾貨」,梳理了一番,內容就在下文。  p.s:以下內容含有大量劇透,慎點。但先收藏+點讚我們是歡迎滴~~~
  • 徐浩峰談《箭士柳白猿》:那是一個時代的絕響|人物
    問:《箭士柳白猿》也是改編自您自己的小說,那麼對於那些沒看過您小說的觀眾,您會怎麼介紹這部電影? 徐浩峰:這是弓和箭的對決——傳統長槍術和中國式射箭的對決。 問:《師父》講的是規矩的故事,《箭士柳白猿》是否有哪些關鍵詞可以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