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家長的做法——每個優秀孩子成長路上,家長必須學會的

2020-12-22 南陽市自考網校

文/南陽市自考網校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明確表示,學生作業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一環,讓家長批改作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無數家長心累的批改孩子作業,最終還是成為了一種回憶。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家長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肩上的擔子依舊很重。

家長在不批改孩子作業之後,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與眾不同,脫穎而出呢?

1、足夠的交流有利於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

雖然現在的父母都是雙職工家庭,但不能忽視了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每天在放學之後的時間裡最好安排出一小段時間與孩子愉快地溝通,一起討論學校今天發生的事情,可以是開心的,也可以是難過的。當然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分享工作中的事情,讓孩子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便於他邏輯思維的能力擴展。

與孩子溝通的目的當然還有學習,在聊天的過程中,可以插入今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遇到的困難等話題讓孩子不要反感,輕鬆愉快的交流可以提高孩子的接受能力。最後提到學習相關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2、獨立作業能力的培養

有些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做作業必須有家長在身邊,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在面對這樣的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去做作業,不能全盤託出,可以簡單地給一個解題的思路,剩下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或者找到課本上類似題型的原題讓孩子給你講一遍,再讓他找出兩個題型的不同,讓孩子自己思考出解題思路。另外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設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當然最好的辦法,也是我最喜歡用的辦法,比較狠心哈,你們也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是不會出現在他身邊的,所有的題目讓他自己思考。一開始他是很不習慣的,但是後來自己也會翻書本上的例題,自己也能夠搞懂這些題了。讓孩子獨處,不給孩子機會依賴我們,什麼都不要問,要讓他獨立思考。

3、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很多家長很少去跟班主任溝通,就算有些家長跟班主任溝通也不知道到底溝通哪些內容,那麼怎樣才是對孩子真正有好處的溝通方式呢?

很少溝通的父母儘量改變自己,最好每一到兩個月能夠給班主任打一次電話,跟班主任聊一聊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聽聽班主任的意見,也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說實話,中國目前的教師隊伍可以說還是比較優質的,家長能夠給班主任打電話,班主任也會重視起來,不然幾年下來都沒見過家長的面,你的孩子根本不會得到重視。

溝通能力較強的父母,也不要太過頻繁的接觸班主任,溝通的頻率放在一個月一次就好。俗話說,言多必失,不一定什麼時候你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難以捉摸的。

結束語

教育改革的發展,家長雖然不再批改孩子的作業了,但也不是把孩子完全地丟給學校。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結合,由家長指導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再由學校進行知識的傳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長。

#教育#

我是老吳,手打原創,創作不易,希望您的點讚和關注,歡迎大家評論。

有任何教育問題可以私信老吳,給您解答。

更多好文,歡迎點擊

緊急提醒!已有在校專科生報考了!

中考落榜,人生該怎麼走?過來人的故事告訴你:還有機會

從「校長逼女生寫不雅檢查」事件來思索鄉村教育未來發展方向

從「老者砍死檢察官6歲兒子」事件來看家庭教育

相關焦點

  • 聰明孩子卻一事無成,家長注意這幾點,不要讓聰明毀了孩子
    本文作者:柔媽,心理師一枚,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每天分享育兒知識和教育方法,歡迎各位朋友關注我,做聰慧的家長。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人際關係好,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自家孩子聰明伶俐,學習好,優秀,固然好,但家長如果做法不當反而會害了孩子。比如有的家長見孩子聰明,學習好,逢人就誇,把孩子誇成一朵花,別人家的孩子再優秀也沒有自己家的孩子棒。
  • 孩子「揪頭髮」、「撞牆」威脅父母?不好管教?聰明家長3招應對
    文/林琳育兒日記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是父母軟肋,為了讓孩子不受到傷害,父母們可以做很多事情,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可能在自己的羽翼下,健康快樂的成長。面對孩子這種行為,家長應該怎麼做1、置之不理、視為不見面對孩子這種傷害自己的行為,家長最好的做法就是置之不理、視為不見,用行動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這種行為,不會讓家長覺得「畏懼」,起不到任何效果,只要一次兩次這種行為不見效,孩子就不會再使用。
  • 孩子哭鬧任性不聽話,愚蠢的家長打罵孩子,聰明的家長說這三句話
    孩子還沒學會語言前,遇到問題時,哭往往是他們不滿情緒的表達方式。可慧慧已經四歲了,總是喜歡任性大哭大鬧來反映自己的意見。媽媽對此,有著一肚子的苦水。這天,一如既往,每天早上媽媽都會幫慧慧準備好當天要穿的衣服。可今天慧慧看到了衣櫃裡冬天的一件米妮小棉襖,就非得讓媽媽幫她換上,可這時候已然是夏季了。媽媽再三強調這麼熱的天氣穿棉襖會中暑的,不可以穿。
  • 優秀的孩子都是家長培養出來的!
    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來的,所有家長都要知道。 父母陪伴的五個「坑」 正在毀掉孩子的潛力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優秀孩子是優質教育的成果,問題孩子是問題家庭的產物。
  • 孩子的「自證預言」需慎用,成長的雙刃劍,家長要學會趨利避害
    家長們總是望子成龍的,因此也常常對孩子報以很大的期望,有的家長用激勵教育法鼓勵孩子,有的家長用打擊教育法督促孩子,試圖用言語來改變孩子的狀態,但實際上這兩種方法都在無形之中帶給孩子壓力,影響孩子的正常發揮。每個人在上小學的時候,應該都寫過一篇作文,作文的題目是《我的夢想》。
  • 孩子們頂嘴全家樂開花?「聰明」不一定是件好事,家長要提高警惕
    停止使用「聰明,鼓勵孩子「頂嘴」我叔叔的小兒子是個喜歡頂嘴的孩子,甚至到了不管你說什麼他都會回覆你的地步。他一學會說話,骨子裡的叛逆因素就出來了,第一次反駁出現在與祖父的爭吵中,老人們都省錢了,想關燈省電,然而正在看動畫片的弟弟並不高興,開始和爺爺爭奪電燈開關。
  • 父母的教育方式影響孩子一生,學會「寬容」,給孩子成長的底氣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家長們最關心的事情,不論是學習成績亦或者生活能力,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更加出眾,在同齡人中擁有別人所沒有的品行和能力。但是,每個孩子或多或少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小毛病小缺點,而父母能否"寬容"孩子,卻能夠影響孩子一生。
  • 男孩成長路上的3個「棘手」問題,家長不必太緊張,未來娃會優秀
    很多男孩相較於女孩來說膽子比較大,好奇心強,經常一不留神就闖禍,這讓很多家長唯恐避之不及。家長總是很緊張,尤其在男孩犯錯後,更是嚴加管教,希望他們平時可以聽話乖巧,少惹麻煩。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要統統解決,有些當下看起來是不好的問題,多給予他們多些時間,長大後反而更加有出息。
  • 孩子成長過程中,你需要扮演的角色(家長必看)
    每個父母都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孩子,那麼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家長別著急糾正,或許對孩子成長有利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能給家長帶來各種各樣的「驚喜」,有些是好的,有些是壞的。有些家長也很無奈,覺得想要扳正孩子的壞習慣真的是太難了。習慣是一個人行為的領導,人的一生都離不開「習慣」二字。比如有人習慣早上起來喝杯溫水,有人習慣晚上睡前喝杯牛奶。一個人的習慣是可以影響他一輩子的。但是習慣也有好壞之分。
  • 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成為「金絲雀」各位家長正確的做法其實是這樣
    而孩子之所會朝著這方面發展,其實就是因為父母太過於保護孩子,導致孩子不會自己成長,什麼都比別人落後,也許現在什麼都可以找父母,但是等到自己長大了,父母變老的時候呢?那時候孩子又應該怎麼辦呢?認為這也是各位家長所需要思考的問題。
  • 家長學堂課外活動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
    但真正讓我擔心的是這種被動式的學習讓孩子們會缺乏他們「愛好」裡本來應有的熱情和興趣。興趣應該是激勵人的,讓人開心的和積極的,而不是「時間消磨工具」和「不可避免的任務」。其次,家長和孩子都覺得學術成績比其他一切都要重要,因此學術成績永遠都是排在第一位。我非常不認可這種想法,希望能夠利用此次機會來為課外活動正身並讓大家了解其在孩子成長和學習中的重要性。
  • 孩子吃花生容易被嗆窒息,這種做法能一招救命,每位家長務必學會
    010-6歲幼童飲食上家長必須要搞清楚這些食物有危險幼兒愛吃零食在所難免,家長們也不完全排斥給孩子買零食,但是給孩子吃的這些零食裡面,家長們真的可以辨別什麼能吃02幼童被嗆窒息的情況下家長要學會—海姆立克急救法嬰幼兒吞咽被嗆窒息的事件時有發生,家長們也是提心弔膽,雖然不敢給孩子吃那些比較敏感的食物
  • 一胎聰明還是二胎聰明?正確答案在於「家長想讓誰聰明」
    二胎家庭在我們身邊逐漸多了起來,大家自然開始關心起一胎孩子和二胎孩子之間的差別。有些家長就會有這樣的疑問:到底是第一個孩子聰明些,還是第二個孩子更聰明呢?一胎聰明的原因:家長集中式教育的結果如果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那麼家長自然會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這唯一的孩子身上。這種「集中資源」的情況在每個家庭中都會出現。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接受的資源越多,受到的關注越多,孩子的成長情況可能就更好。
  •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有三次「變聰明」的機會,家長至少要抓住一次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願望,每個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聰明又優秀。現在有很多人在傳父母的智力高低,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力上限。但事實上,遺傳因素並不能決定孩子智力上限,影響智力發展的更多依靠父母的成長教育。
  • 孩子QQ空間有秘密,聰明的家長這樣解密
    孩子的QQ把自己屏蔽了,不是看起來那麼簡單 孩子屏蔽父母的QQ,其實是個性意識與父母約束的衝突,是成長的必然歷程。 很多家長不反思自己的行為,你有沒有尊重過孩子?你有沒有大驚小怪地指責過孩子?反倒要去問孩子個究竟:你為什麼拉黑我了?大部分聰明的孩子不會跟這類家長理論,直接跟家長道歉,把家長加回好友,可從此以後QQ上悄無聲息,他們用上了家長永遠找不到的小號(他們不再需要在家長有幫助下申請QQ)。到此,這場跟蹤與反跟蹤的遊戲,家長徹底落敗。
  • 青春期成了家長的噩夢,面對孩子各種無釐頭,你怎麼辦?
    如果家長還是以教育孩童一樣的教育模式和小孩相處,孩子會產生牴觸的不良情緒,容易和家長鬧脾氣吵架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所以剛步入叛逆期的孩子和父母不好相處也是很正常的。家長要明白叛逆期孩子與之前是不一樣的,是孩子的正在成長而不是變壞家長要以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問題,勇敢面對現實社會家庭的教育難題,解決問題前,先要學會分析和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去抱怨孩子的不聽話,做一個理性思考的好家長。
  • 孩子打人怎麼辦?培養有自控力的寶寶,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第一,兒童打人可能是出於模仿的動機,兒童成長經歷的積累,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對周圍人行為的模仿。家長在發生矛盾的時候採取動手的行為,孩子看到了也會學。以後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也可以用武力來解決。生理因素引起的煩躁每一個人的行為都是自己心理狀況的反應,「打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兒童早期情緒表達的需要。
  • 每個家庭必須學會的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家長必讀
    當有孩子因為異物堵住呼吸道時,會不會使用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將給孩子帶來兩種命運。據記者了解,我國每年因氣管異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童有近3000名,而2~5歲的孩子是最易被異物嗆到氣道的。因此,搶救異物致窒息的孩子就是在和死神賽跑,但是許多大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會施救不當。大人怎麼就施救不當了?市急救中心專家指出,我們民間的傳統做法,要麼就是直接用手拍他的後背,想著能把異物拍出來,要麼是用手去摳,看能不能摳出來。實際上,這些方法用處不大,還是嚴重的誤區。
  • 呵護孩子成長家長鬚「守土有責」
    都說為人父母是一個不需要持證就可以上崗的「工作」,但是為人父母者如果缺乏常識,缺乏基本的養護知識和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同時又在選擇育兒產品、接收育兒理念上不加辨別、盲信盲從,輕者可能影響孩子身心成長,重者還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這起生命的悲劇是家長缺位造成的極端個例,但是更為普遍的缺位表現在日常的家庭教育環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