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陽市自考網校
12月10日,教育部召開第四場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明確表示,學生作業是學校教學管理的一環,讓家長批改作業發現一起查處一起。讓無數家長心累的批改孩子作業,最終還是成為了一種回憶。但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家長的作用依然不可替代,肩上的擔子依舊很重。
家長在不批改孩子作業之後,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與眾不同,脫穎而出呢?
1、足夠的交流有利於親子關係的良好發展
雖然現在的父母都是雙職工家庭,但不能忽視了與孩子之間的交流。每天在放學之後的時間裡最好安排出一小段時間與孩子愉快地溝通,一起討論學校今天發生的事情,可以是開心的,也可以是難過的。當然家長也可以跟孩子分享工作中的事情,讓孩子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便於他邏輯思維的能力擴展。
與孩子溝通的目的當然還有學習,在聊天的過程中,可以插入今天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遇到的困難等話題讓孩子不要反感,輕鬆愉快的交流可以提高孩子的接受能力。最後提到學習相關的問題,也可以迎刃而解。
2、獨立作業能力的培養
有些孩子已經養成了習慣,做作業必須有家長在身邊,根本原因是缺乏自信。在面對這樣的孩子的時候,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去做作業,不能全盤託出,可以簡單地給一個解題的思路,剩下的讓孩子自己去思考。
或者找到課本上類似題型的原題讓孩子給你講一遍,再讓他找出兩個題型的不同,讓孩子自己思考出解題思路。另外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設法樹立孩子的自信心,激勵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當然最好的辦法,也是我最喜歡用的辦法,比較狠心哈,你們也可以看看。我的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我是不會出現在他身邊的,所有的題目讓他自己思考。一開始他是很不習慣的,但是後來自己也會翻書本上的例題,自己也能夠搞懂這些題了。讓孩子獨處,不給孩子機會依賴我們,什麼都不要問,要讓他獨立思考。
3、與學校的密切配合
很多家長很少去跟班主任溝通,就算有些家長跟班主任溝通也不知道到底溝通哪些內容,那麼怎樣才是對孩子真正有好處的溝通方式呢?
很少溝通的父母儘量改變自己,最好每一到兩個月能夠給班主任打一次電話,跟班主任聊一聊孩子在家裡的表現,聽聽班主任的意見,也了解一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說實話,中國目前的教師隊伍可以說還是比較優質的,家長能夠給班主任打電話,班主任也會重視起來,不然幾年下來都沒見過家長的面,你的孩子根本不會得到重視。
溝通能力較強的父母,也不要太過頻繁的接觸班主任,溝通的頻率放在一個月一次就好。俗話說,言多必失,不一定什麼時候你說了什麼不該說的帶來什麼不好的影響,畢竟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難以捉摸的。
結束語
教育改革的發展,家長雖然不再批改孩子的作業了,但也不是把孩子完全地丟給學校。而是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相結合,由家長指導培養孩子的性格和學習習慣的養成,再由學校進行知識的傳遞,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更快的成長。
#教育#
我是老吳,手打原創,創作不易,希望您的點讚和關注,歡迎大家評論。
有任何教育問題可以私信老吳,給您解答。
更多好文,歡迎點擊
緊急提醒!已有在校專科生報考了!
中考落榜,人生該怎麼走?過來人的故事告訴你:還有機會
從「校長逼女生寫不雅檢查」事件來思索鄉村教育未來發展方向
從「老者砍死檢察官6歲兒子」事件來看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