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氣道卡物窒息,這類情況並不少見。當有孩子因為異物堵住呼吸道時,會不會使用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將給孩子帶來兩種命運。
據記者了解,我國每年因氣管異物堵塞引起意外窒息而死亡的兒童有近3000名,而2~5歲的孩子是最易被異物嗆到氣道的。深圳市急救中心專家介紹,小孩因為咀嚼吞咽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時常在各種情景,尤其是哭笑打鬧中,因吞咽不當導致異物堵塞引起窒息,要知道,對於小孩來說,缺氧的危害非常嚴重!● 缺氧10秒鐘就會喪失意識;● 缺氧30秒鐘就會產生抽搐;● 缺氧1分鐘以上呼吸就會停止;● 超過3分鐘就會導致腦細胞水腫。
因此,搶救異物致窒息的孩子就是在和死神賽跑,但是許多大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往往會施救不當。
大人怎麼就施救不當了?
市急救中心專家指出,我們民間的傳統做法,要麼就是直接用手拍他的後背,想著能把異物拍出來,要麼是用手去摳,看能不能摳出來。實際上,這些方法用處不大,還是嚴重的誤區。第一,急著給孩子拍背,或試圖用手去摳出食物,這樣做不僅可能幫不到孩子,反而有可能會把異物推向喉嚨深處,讓食物卡得更深。第二,孩子一旦被噎著,讓孩子喝水於事無補,因為喝進去的水進入的是食道,對堵塞在氣道的異物毫無幫助,還有可能因吞咽動作導致異物卡得更深,並耽誤搶救時間。
急救專家強調,讓孩子吐出異物才是關鍵,記住,一定要吐出來!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便是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
什麼是「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
海姆立克腹部衝擊急救法(現在統一稱為「腹部衝擊法),是通過對腹部向內向上短促多次的衝擊,使膈肌上抬,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海姆立克急救法適用於氣道完全被阻塞,如果發現氣道已經完全阻塞了(呼吸困難、不咳嗽、臉色變紫等),應第一時間進行急救,在準備施救的同時應撥打120。如果氣道沒有完全阻塞,可以讓傷患發出聲音或鼓勵他大聲咳嗽,從而排出異物。
針對不同人群,「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方法不同
(1)針對成人及兒童
在傷患清醒、尚可站立的狀態下,施救者弓箭步站在傷患背後,前腳深入傷患兩腿之間以保護傷患不至於跌倒,用兩手臂環抱傷患腰部,一手握拳,拳心向下放在傷患肚臍和胸骨下方之間的腹部(約肚臍上兩橫指處),另一手掌抓住拳頭,雙手用力向上向內快速衝擊腹部,重複此動作,一直到異物排出或傷患失去反應。如果傷患是兒童,施救者應蹲下或者跪下進行施救。
(2)針對1歲及以下嬰幼兒
先採用「拍背法」:將寶寶的身體扶於家長的前臂上,頭低臀高,用一隻手支撐寶寶頭部和下頜,另一手掌根在寶寶者兩肩胛骨之間進行最多5次的拍擊。(用手掌根拍,力度適中,不要太重,否則會傷害寶寶脆弱的脊柱)
再採用「壓胸法」:如果實施「拍背法」後,堵塞物仍未排除,則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仰臥位並支撐其頭部,仍保持頭低臀高位,用另一手的兩根手指在其乳頭連線中點的正下方位置,進行至多5次胸部衝擊。重複這兩個動作,直至嬰兒能夠呼吸、咳嗽或者啼哭。如果患兒失去反應,則從胸外按壓開始心肺復甦。
(3)針對自救靠在一固定的水平物體上(如桌子邊緣、椅背、扶手欄杆等),以物體邊緣快速衝擊自己的腹部,快速向上衝擊。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4)針對意識不清的患者如果無法清除氣道阻塞物,傷患失去了反應,應即刻給予心肺復甦術。並在每次做人工呼吸前檢查異物是否排出。
急救專家提醒,不要把寶寶的腳抓住,倒掛在空中拍打背部,這樣不僅沒用,還會造成寶寶勁椎損傷!即使在解決了娃的窒息困境後,也容易造成孩子腹部甚至內臟受傷,還是要去醫院好好檢查一番。
家長如何做好預防異物卡喉窒息?
除了學會這套急救方法,家長在照顧孩子時還應做好這些預防措施,避免意外的發生!
① 時刻提防「禍」從口入,將食物切成細塊,儘量不要給寶寶吃堅硬、光滑、需要徹底嚼碎的食物。
② 教育孩子口中有食物時,不要嬉笑打鬧,並且告訴孩子在笑或說話之前,一定要徹底嚼碎並咽下所有食物。
③ 將可能被誤吞的東西,放在孩子夠不著的地方。給孩子準備玩具和衣物時,先要仔細查看是否有容易脫落的小零件。
讀創編輯杜幼超
【來源:深圳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