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呀醫生...孩子被糖卡住了...快幫幫忙...」孩子被送到急診室的時候,面色青紫,情況危急。接診醫生立即一隻手託住孩子下巴,讓其面部朝下,一隻手叩其背部.....一陣暴風操作後,孩子終於將異物吐出,轉危為安。這是某醫院急診室真實發生的一幕,要不是急診醫生施救及時,結果不堪設想。
現在嬰幼兒被異物卡住的新聞屢見不鮮,因為嬰幼兒的咳嗽反射及喉頭保護性反射還未發育成熟,一個不小心就會被異物卡住,那麼不小心卡到後,應該怎樣快速施救呢?海姆立克急救法需要每位父母了解。
嬰幼兒哪些症狀說明可能發生了氣道梗阻?
如果嬰幼兒的氣道被異物阻塞,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臉部發青、呼吸有哮鳴聲、無法發聲、抽搐、哭泣或咳嗽的表現。
如果被異物阻塞時間過長,可能造成寶寶窒息,需立即使用海姆立克法開始急救
一旦判斷嬰幼兒發生窒息,我們必須立即採取急救措施,每分每秒對正在經歷窒息的寶寶都非常重要。
一周歲以內寶寶
第一步:用一隻手託住嬰兒頭頸,使嬰兒的頭部面向施救者的腿部,另一隻手用力拍擊嬰兒肩胛骨之間的位置,重複5次。
第二步:翻轉嬰兒,確保嬰兒臉部朝上。用一隻手穩定嬰兒頭頸部、託住嬰兒身體;另一隻手在嬰兒乳頭連線中點稍下方,使用兩根手指垂直向下按壓,按壓頻率為每秒1次,重複5次。
如果寶寶出現有效咳嗽或者哭泣,說明施救成功;如果沒有,需要重複操作,並立即撥打120。
如果是3歲以上大寶寶,能獨立站穩,可以採取站姿。讓寶寶上身略向前傾,大人用雙臂從身後將寶寶攔腰抱住,同時右手握拳,左手則按壓在右拳上,右手內側頂住肚臍上方兩橫指,雙手急速用力向裡向上擠壓,反覆實施,直至阻塞物吐出為止。
黃大夫提醒:拍背時要有一定力量,才能夠引起呼吸道共振來清除堵塞物。急救成功後,如果嬰兒出現了嘔吐等不適反應,需要去醫院檢查。
為了避免寶寶被異物卡喉,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在日常監管中一定要注意再注意,比如這些食物就不適合寶寶吃。
果凍:果凍、布丁這類軟滑的食物,對於寶寶來說,很容易卡住喉嚨,不適合給寶寶吃。
帶核的水果:如大棗、葡萄、橘子、桂圓、櫻桃等,儘量把果核取出來,再給寶寶吃。
小巧光滑、易吞咽的食物:比如糖果、巧克力豆、堅果等,要在家長的監督下食用,可以切成小塊給寶寶吃。
軟糯有黏性的食物:像年糕、湯圓、餈粑等食物,黏性大不容易嚼爛,不建議給寶寶吃。
另外,在寶寶跑動、玩耍、大笑、哭鬧時應避免讓其進食;在寶寶進食、飲水時避免說話。寶寶在玩玩具時,要防止寶寶誤食玩具零件,比如小彈珠之類的,家長在挑選玩具時要選擇正規且適齡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