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的「301調查」: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終極武器

2021-01-07 界面新聞

3月9日,江蘇南通一處港口碼頭。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記者:陳聖源 青木 白雲怡 王會聰 盧昊

「流氓301——川普撣去蒙在美國又一項過時貿易法律上的灰塵?」美國總統川普以中國侵犯智慧財產權為由,宣布將對價值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其依據是所謂「301調查」報告。上世紀80年代,美國曾頻繁揮舞這個大棒,以至於其諸多貿易夥伴至今耿耿於懷。對於美國來說,「301調查」是其「終極武器」,它由美國自己發起、調查、裁決、執行,本質上是單邊保護主義行為。對其他國家來說,「301調查」是「過去的亡靈」,記錄著美國對國際規則的破壞和踐踏。

日本學者驚呼「過去的亡靈復活」

「在過去的日美貿易摩擦時代,『301條款』是迫使日本痛苦地飽嘗辛酸且大有來頭的措施。」在川普宣布針對中國的貿易舉措後,《日本經濟新聞》回顧說,上世紀80到90年代,美國也曾以「301條款」為武器,不斷要求日本改善貿易結構。

該報導提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半導體號稱世界第一,感到危機的美國企業向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投訴日本主力產品傾銷。USTR隨即抨擊日本市場「結構性封閉」,並亮出「301條款」。拗不過美國糾纏不休的壓力,日本在1986年籤署《日美半導體協定》,承諾自主限制出口和在日本市場接受外國造半導體,「這被認為是日本半導體產業走向沒落的原因之一」。

引發美國對日進行調查的「東芝—哥尼斯堡事件」也很著名。1987年,美國政府得到密報,日本東芝集團向蘇聯銷售9軸數控工具機,被蘇聯方面用於潛艇製造,於是美國有了以「國家安全」為由解決日美貿易不平衡的機會。「資本家太過貪婪,以至於連我們準備用來絞死他們的絞索都會賣給我們」,一名美國參議員甚至拿出蘇聯領導人列寧的話來批判日本。

第二年,美國國會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包含「超級301條款」的「綜合貿易法案」,從而針對日本的衛星、超級計算機和木材製品啟用「超級301條款」。在美國的強壓下,日本不得不放棄自主開發衛星的計劃。「為了他們(美國人),我們失去了最好的發展時機」,一名日本經產省官員憤憤不平地說。

但日本人能怪誰?有統計稱,到1989年,美國總計已向日本發起24例「301調查」。正如《日本經濟新聞》所總結的,在所有情況下,都以日本屈服的形式解決,從而向美國提供了「只要以301條款加以威脅,就會管用」的慣例。在1995年世貿組織(WTO)成立前夕,美國再次啟動「超級301條款」,對進入美國的日本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1995年,上臺伊始的美國總統柯林頓一心要打開日本市場,其貿易談判代表坎特單方面宣布,根據「301條款」,對來自日本的豪華轎車徵收100%的關稅。

從某種意義上說,當年的遭遇給日本人留下了持久的心理陰影。一提起日美貿易戰,很多有經歷的日本官員都能憶起當時美方談判代表咄咄逼人的樣子。日本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經濟學家瀨口清之回憶當年情形時表示,美國藉助自己所掌握的法律規則體制,單方面認定日本傾銷後就採取措施,讓日本一直受到不公正待遇。日本外交史專家井上正已也稱,即使在日美關係蜜月期,那些在貿易戰中遭美國單邊壓制的記憶仍不時在日本人腦海中浮現。難怪這次美國拉開同中國的貿易戰序幕後,瑞穗綜合研究所首席研究員菅原淳一感嘆「過去的亡靈復活了」。

如果說日本人面對美國一直是妥協,歐洲人則同美國進行過圍繞「301」存廢的較量。1998年11月25日,美歐「香蕉貿易大戰」期間,歐盟向WTO 爭端解決機制起訴美國,要求就「301條款」的合法性進行裁定。該案受到國際社會廣泛關注。巴拿馬、墨西哥、日本等國要求作為有利害關係的第三方參加磋商。但專家組經過9個多月審理,卻作出了一個令人吃驚的裁定。

歐盟憎恨美「流氓武器」

「301調查」源自美國《1974年貿易法》中第301條「對外國政府一些貿易慣例的反應」。上世紀70年代,由於貿易赤字不斷擴大,美國方面開始怪罪外國「貿易不公平措施」,於是美國國會在1974年通過「貿易法案」。相關條款授權美國貿易代表對他國的「不合理或不公正貿易做法」發起調查,並可在調查結束後建議總統實施單邊制裁。

最初的「301條款」中,「智慧財產權保護」並不是展開調查的理由之一,1984年、1988年,在美國製藥企業推動下國會兩度修改「301條款」,增加了「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內容。修正後的「301條款」俗稱為「超級301條款」。「超級301條款」還將原先的貿易報復權,由總統轉到貿易談判代表辦公室,從而使貿易的談判者與報復的執法者合二為一。根據「超級301條款」的規定,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乾脆每年都拉一張清單出來,將它認為「有問題的」國家和地區張榜公布並限期改正,否則「301」伺候。

自1974年立法以來,美國政府共開展123次「301調查」,其中大多數調查集中在WTO成立前的裡根時代。在裡根時代,美國動用「301調查」達49次之多,以至於「301調查」變得臭名昭著。當時的美國政府在相關行業和工會組織並未聲稱遭到威脅時就發起此類調查,而美國現任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當時就在裡根政府內任職。

1995年後,美國大量訴諸WTO的貿易爭端解決機制,來解決與他國的貿易爭端。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統計,算上最新中國「強制技術轉移」「智慧財產權保護」的調查,2001年後美國進行過的「301調查」寥寥可數,比較出名的是2013年針對烏克蘭「智慧財產權保護」展開調查。可以說,在川普重拾這個「大棒」之前,「301調查」這一單邊措施已基本退出歷史舞臺。

在遭受美國「301調查」的國家和地區中,除了日本,歐洲也很「特殊」。德國科隆大學經濟學者羅多夫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國多次動用「301」大棒,至今讓歐洲人耿耿於懷。歐洲企業也因此患上「恐美症」,一聽到美國要進行「貿易戰」,就會憂心忡忡。不過,相比日本等單個國家,面對美國,歐盟有集團優勢。

其實「301調查」最早源於美國一次受歐洲「欺負」。1962年,美國與歐洲爆發「雞肉大戰」,由於不滿關稅與貿易總協定(WTO的前身)的調查,美國國會通過了《1962年貿易擴張法》,直接授權總統對歐洲進口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可以說,美國的初衷就是制定一項可以採取單邊報復行動的法律。今年3月初川普宣布加徵鋼鋁關稅,所依據的就是《1962年貿易擴張法》。

歐洲也是美國「301調查」拉鋸時間最長的對象。1985年,歐共體(歐盟前身)以食品安全為由,宣布禁止進口和銷售美國含激素牛肉,1987年美國對歐共體發起「301調查」,1989年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懲罰。1999年3月,美國單方面對歐盟成員國價值5.2億美元的產品徵收100%的懲罰性關稅,以報復歐盟限制香蕉進口,由此引發前文所提的歐洲對「301條款」的起訴。

最終裁定結果是:「301 條款」「很難說違反協定」。對此,美國認為自己贏了,歐盟也認為自己沒有輸。原因是裁定表面上看駁回了歐盟的起訴,實際上明確強調了美國的義務,即「301條款」必須服從WTO多邊爭端解決的原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個裁定帶有政治色彩,縱容了美國的霸權,留下了隱患。德國《明鏡》周刊就稱,「301條款」是一個經濟強國的單邊主義行動,是「WTO規則籠子裡的野獸」。

美曾五次對中國動用「301條款」

對外經貿大學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說,WTO禁止成員根據自己的判斷和所謂調查,單方面對其他成員進行限制和懲罰,「已經降低的關稅不能隨便再提高,這是一個明確約束。」

屠新泉表示,WTO還要求所有成員對其他成員給予最惠國待遇,「這次美國單獨針對中國提高關稅,顯然違反了有關原則。」屠新泉說,上世紀末美國曾公開做出承諾,「301調查」將完全遵守WTO規則,「1998年歐盟向WTO起訴301條款時,正是因為美國做出了這樣的公開承諾,WTO才沒有直接裁定301條款違背世貿準則。」

歷史上,美國曾5次對中國動用「301條款」,其中1991年4月、1994年6月以及1996年4月先後3次對中國智慧財產權實施「301調查」,最終通過談判分別達成3個智慧財產權協議。1991年10月美國對中國發起市場準入的「301調查」,主要針對中國對美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不公平」壁壘問題,在1992年談判達成協議。2010年,美國針對中國清潔能源政策措施啟動「301調查」,雙方最終通過談判達成一致。

自美國去年8月末宣布針對中國展開「301調查」以來,不少美國媒體、專家、機構直言不諱地批評川普政府濫用「301調查」。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學者查德·鮑恩撰文稱,在「301調查」中,美國政府「身兼數職」,充當警察(將外國政府列為罪犯)、檢察官(發起法律訴訟)、陪審團(按照「證據」裁決)和法官(宣判外國人接受美國報復性懲罰)。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對《環球時報》記者說,智慧財產權調查是一個彈性很大的「軟門檻」,被濫用的可能性很大,「只要對方想卡,沒有卡不到的」。「一部手機可以有五六千個專利,只要美國政府或企業說其中一個存在糾紛,就可以展開調查。一天沒調查完,就沒法正常銷售。」曹和平說:「WTO相關規則不能阻止一個國家利用國內法展開智慧財產權調查,因為這不被認定為貿易保護主義。所以我一直認為,智慧財產權調查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產品競爭力下降後所設置的一個『後門』門檻。」

德國新聞電視臺稱,美國政府正在制定新貿易戰略,但實質是「301條款」將大行其道。作為上世紀全球貿易政策的制定者,超級大國美國現在要摧毀全球貿易秩序。德國《商報》認為「這是危險的道路」,在全球化的今天,「301條款」已經不合時宜。WTO雖不完美,有時沒有牙齒,但它有一個無與倫比的優勢——妥協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301條款」能大行其道,與美國的國力直接相關。但「301條款」最紅火的時候往往都是美國經濟不振、債臺高築之時。就像印度Livemint網站近日一篇文章所言:「貿易戰是美國影響力衰弱的徵兆」。

曹和平表示,近年來中國對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越來越完善。中國2017年提交4.89萬件專利申請,僅次於美國。他說,中國是唯一申請量年增長率達到兩位數的國家,專利申請量3年內有望趕超美國。「我很想看看,未來當越來越多的美國人需要購買有中國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時,他們對待這個問題的態度還是不是依然像今天這樣?」

相關焦點

  • 美國公布對印度等國數字稅「301調查」結果 - 梅州網 - 梅州新聞|...
    新華社華盛頓1月6日電(記者高攀 許緣)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6日公布對印度、義大利和土耳其數字服務稅的「301調查」結果,稱這三國的數字服務稅「歧視」美國企業、不符合國際稅收普遍原則,但未宣布關稅懲罰措施。
  • 調查聽證會召開在即!美國對越南紡織服裝及鞋類開展301調查
    調查聽證會召開在即!美國對越南紡織服裝及鞋類開展301調查 2020-12-21 09:32:29 來源:中國紡織報
  • 回顧美日貿易戰中,美國人的那些套路
    不過既然還是追趕國,外貿佔經濟比重也還很大,那就還是有相似之處的。不過話說回來,就算中美之間全面的貿易戰打不起來,但局部的貿易摩擦一定會繼續,各國對自己本土產業的保護和對外來資本的排斥也會增加。過去三十年來因為全球貿易帶來的經濟增長紅利很可能會消失,由合理的貿易分工帶來的「低通脹」傾向也會隨之結束。
  • 中國碳關稅經濟法如何應對貿易保護主義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碳關稅的基本內涵和產生背景,並從多方面分析揭露其貿易保護主義工具的實質,有針對性地探討碳關稅問題可能給中國外貿帶來的影響,最後結合當代中國在應對碳關稅問題時所面臨的主要難點,為緩解碳關稅問題給我國外貿帶來的消極影響、掃清氣候問題背景下中國商品進出口過程中的潛在威脅提出法律應對措施。
  • 美國全球貿易遊戲規則: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
    主要報導內容如下:  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庫德羅最近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說,中國眼下不希望達成交易,並阻止了遊戲的進行,因此,球在中國一邊。採訪中,庫德羅把所有責任推到中方一邊,並視貿易戰為一場「遊戲」。在這位白宮高官眼裡,世貿組織規則是由美國人制定的,但凡不合心意,都是別人在違規。  在「美國優先」原則下,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統統靠後。
  • 中美貿易戰會「一觸即發」?
    美或對華發起貿易調查   川普當天在白宮籤署行政備忘錄前稱,為確保「公平和對等的貿易規則」,授權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動用所有可用的政策選項。這意味著,萊特希澤或將援引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中國發起「301調查」。
  • 陳文玲丨美國掠奪世界財富的經濟武器與運作密碼
    美國通過對進口國加徵關稅、濫用智慧財產權、進行產業損害救濟、開展301和國家安全調查等貿易訛詐手段,額外獲取其他國家的財富;5、網絡霸權也是美國的經濟武器。網際網路根伺服器和數據霸權,使美國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搶佔了制高點。
  • 美國孤立主義復活
    英國金融時報網22日發表專欄作家吉迪恩·拉赫曼撰寫題為《美國孤立主義復活》的文章。文章說,為何中東戰火紛飛?為何俄羅斯橫衝直撞?在歐洲和中東,人們常將此歸咎於美國總統巴拉克•歐巴馬。人們指稱,這位美國總統是一名軟弱、置身事外的領導人,放任國際事態失控。許多美國人——既有自由派,也有保守派——對歐巴馬提出了同樣的指責。備受美國右翼青睞的沙拉•佩林把歐巴馬稱為「投降總司令」。《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羅傑•科恩把敘利亞的苦難歸因為歐巴馬政府的「低效無能和漫無目標」。
  • ...美國對華3000億美元商品加稅時間 2019中美貿易戰時間軸進程
    9月5日,中美貿易戰最新情況,美國對中國3,00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措施分9月1日和12月15日兩階段實施,而中美雙方的貿易磋商將在本月稍晚舉行。川普發表推文指出,他的目標是減少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並再次唿籲美國企業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供應商。
  • 美對10個貿易夥伴發起調查、73項中國商品重徵關稅、33家中企制裁
    此前,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公布了第五批排除加徵有效期延長產品清單(340億美元關稅排除清單內產品)。該批排除有效期原定於2020年6月4日到期。出口至美國的企業,6月4日後,務必慎重與美國客戶籤訂合同。美國不僅對我國多家企業及機構實施制裁,並對部分商品恢復加徵25%關稅,同時對10個貿易夥伴也舉起了關稅大棒。
  • 那些推動自由貿易的美國總統
    1962年10月11日,甘迺迪經過9個月的博弈,終於促成並籤署了國會通過的《貿易擴大法》。這被視為他個人的重大政治勝利,也被視為自由貿易的福音。甘迺迪的初衷,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如果美國想要增加出口,就必須大面積降低關稅,這樣才能在與歐洲以及蘇聯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一法案在半個世紀後成為川普發動貿易戰的重要武器。
  • 美七發貿易金融戰 日本失落三十年
    日本產品也迅速攻佔美國市場,例如日本鋼鐵在1976年佔到美國進口鋼鐵總量的五成以上,日本汽車也在1980年佔據美國逾兩成市場。美日貿易逆差因此飛速增長,在1981年,美日貿易逆差超過500億美元,佔到美國當年整體貿易逆差八成,引起華府高度警惕。美國因此對日本發動七次貿易戰及金融戰,逼迫對方籤下《廣場協議》,導致日本進入失落的三十年。
  •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校友進課堂講座回顧|美國《特別301報告》及其...
    他首先從今年4月美國發布的《特別301報告》談起,從四個方面進行了深入闡釋。一《特別301報告》發布背景及概況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每年會向國會提交《特別301報告》,全面評價與美國有貿易關係的國家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和執法情況,並視程度將其列入「306條款監督國」、「優先國」、「優先觀察國」或「觀察國」名單,目的是通過曝光未能為美國智慧財產權人提供充分有效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的國家,以督促其採取相應措施
  • 多邊貿易體制存亡關頭:中國成為經濟全球化新動力,美國策略會變嗎?
    、保護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同時推動了西方國家民粹主義、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勢力的發展,經濟全球化面臨嚴峻挑戰。我們知道,WTO爭端解決機制是多邊貿易體制的「王冠」,美國政府對新大法官的阻撓實際上阻止了世界貿易組織在協調國際經貿紛爭方面的積極作用。 新冠疫情本來需要國際社會更大力度的合作,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挑戰,但是由於美國的阻撓,這方面的國際合作被「政治化」、「碎片化」,加重全球疫情惡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成為全球經濟衰退的根源之一。
  • 中美貿易摩擦:本質、影響、進展與展望
    因此,中國需要在美國回歸到本國利益優先的霸權思維大背景下,樹立並宣揚一種對全世界人民具有廣泛吸引力的美好願景和先進文明;在美國回歸貿易保護主義的大背景下,以更加開放大氣的姿態走向世界;在美國四面開戰的大背景下,全面深入地建立與東南亞、歐洲、日韓、中亞等的自由貿易體系以實現合作共贏。
  • 中歐貿易成績單驚豔,歐盟和中國成為親密夥伴,美國不淡定了?
    歐貿易迎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9月已然成為中國與歐洲互動最為頻繁的一個月。中歐人才論壇順利在北京舉行,隨後中歐企業家峰會青島論壇正式開幕。在全球秩序面臨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侵蝕的背景下,中歐的合作已然來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據數據顯示,自今年一月以來 ,中國與歐盟的進出口總額在7個月內達到了3287億歐元,與往期相比增長了2.6%,超過歐美貿易額52億歐元,中國也因此成為了歐盟最大的貿易夥伴。此外,據中國海關統計,中國自2006年起就已經成為了歐盟第一大進口來源地。
  • 這一陰謀論再次復活!美媒:已成美國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有關「新冠病毒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陰謀論曾在今年1月被一些邊緣媒體宣揚,馬上遭到主流媒體和科學家駁斥,但在今年4月,這一陰謀論再次復活,且在美國主流媒體上站穩腳跟,美國官員輪番上場,將其推銷給全世界。這一系列動作是如何完成的?
  • 對保護主義說「不」!
    「利好全球」「活躍亞太」」一馬當先促進世界經濟「「對保護主義說『不』,對自由貿易說『是』!」……多國官員、學者認為,RCEP的籤署,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的重大裡程碑,對穩定全球經濟也具有重大意義。當吞直言,近年來,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在這樣的背景下,RCEP的籤署,對亞洲以及全球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部長:對保護主義說不,對自由貿易說是!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和工業部日前發表聲明,期待《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的籤署。
  • 美國將越南列為匯率操縱國後,或向越舉貿易大棒,越卻成美債接盤俠
    繼美國財政部稍早前暗示,或將考慮發行50年期及100年期美國國債以後,高盛資產管理部門全球固定收益投資組合聯席主管邁克.斯維爾前不久提出,美國財政部應該發行1000年期的國債。這些信號都表明,美國經濟在負債纍纍的背景下,或會將債務赤字以及經濟衰退風險轉嫁給那些脆弱的經濟體。BWC中文網百家號獨家分析認為,越南或是最有可能成為被轉嫁風險的那個經濟體。
  • 移遠通信(603236.SH):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對公司開展337調查
    格隆匯12月22日丨移遠通信(603236.SH)公布,近日,公司收到從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轉送的荷蘭皇家飛利浦有限公司和飛利浦北美公司(以下合併簡稱「飛利浦公司」)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ITC提出的調查申請(以下簡稱「本次337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