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女患者舉報心理醫生騷擾後,竟然還為他求情

2020-12-22 瀟湘晨報

7月2日清晨6點36分,熊娜深吸一口氣,按下微博發送鍵,「不想忍了」。

舉報微博截圖

這條超話微博含兩張圖共計116字,她從篩選聊天記錄、打馬賽克到輸入文字編輯了一整晚,數次退出又重新點開APP。

很快,「18歲女患者舉報心理科醫生微信騷擾」的話題爬上熱搜榜。

熊娜本以為,發在超話上,可以避免暴露隱私。直到手機震個不停,熊娜慌了。她擔心父母發現、同學議論,更擔心因此無法拿到下一階段的藥。

隔天,青島市立醫院發布通報,責令相關醫生停職調查並將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網友們的鼓勵下,熊娜又用自己的帳號轉發那條微博,想讓更多人知道。一經發出,評論區不乏質疑——「要想曝光的更徹底,你就要把語音(內容)發出來」,「別把一堆好心網友當槍使」。

接下來的20天,這條微博被反覆公開和轉為僅個人可見。而現實世界裡,熊娜的日常生活也被此事徹底打亂。

「一次勇敢容易做到,堅持勇敢很難。」熊娜在6月過完18歲生日,對抗抑鬱症是她以為的第一個挑戰。沒想到,這場戰役中她信賴的「軍師」——她的心理醫生,替她出謀劃策的同時,也製造著更多的敵人。

噩夢

初中開始,熊娜的噩夢沒有停過。

睡意若隱若現,每次驚醒,她都會坐在宿舍的床上,抱著被子看向窗外的點點燈光,發呆到失焦。第一次諮詢時,熊娜並不能向醫生張勇回憶起噩夢的具體內容。她只知道這件事困擾她多年,也試過和父母溝通,得到的反饋大多將此歸結於她的敏感多疑:「長大一些你就懂了。」

熊娜每天都在情緒的反覆折磨中度過,她不再期盼長大,更不願和父母聊。在他們面前,她努力表現得開朗活潑,只有深夜她面對自己時,一切黯淡下來。

網上測試的初步診斷結果為抑鬱症。經過再三考慮,在朋友陪同下,她終於鼓起勇氣走向醫院。

掛號時,熊娜特意把聲音壓得很低,結果對方大聲重複道:掛心理科嗎?因為奔波和害羞,熊娜心跳加速,汗水把後背都打溼了,她把口罩一次又一次拉高。

心理醫生張勇的態度則讓她感到舒服。諮詢的半小時裡,熊娜在他引導下一點一點說出自己的心結。「當話題轉到男女關係時,他讓我別著急,不想說就不說,很貼心很溫柔。」

即便已經舉報了他,熊娜仍對相遇之初的張勇懷有感激。父母對自己的病症渾然不覺,而張勇對她所有痛苦和不安都報以理解,口罩之上那關切的眼神讓她一直記在心裡。

過後的一個星期,熊娜覺得自己的抑鬱沒有好轉。或許是還未適應藥物反應,在學校的每天她都在極度崩潰中度過。這是一所寄宿制高中,如果放學後再去醫院,門診早已結束,除非專門請假。

但熊娜不願等到下一次拿藥了。她和朋友商量,如果能要個醫生的電話,或許不用等到門診時間就可以詢問一些信息,也更方便複診預約。那天放學後,她不抱希望地衝到醫院,在診室外等了一個小時,終於拿到了張勇的微信。

熊娜在微信裡詢問門診的安排,把每一次吃藥之後的感受告訴張勇,張推薦她看武志紅的書尋找病因。「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多了一個朋友。」她點開過張勇的朋友圈,那時他曬了自己剛出生的孩子。聊起此事,熊娜告訴班裡唯一知道她看醫生的劉文佳,說張勇一定是個好醫生、好爸爸,自己有救了。

這一點在張勇的其他患者那裡也得到印證。他們根據熊娜在微博中透露的隻言片語,很快判斷出了醫生姓名,通過私信與熊娜互相安慰。不止一人最初覺得自己運氣不錯,遇到張勇這個老好人。

轉折發生在熊娜父母與張勇討論她的治療方案之後。

藥物副作用,讓熊娜在班裡的狀態越來越差。班主任找她談心後,立即通知了她父母。在父母的陪同下,熊娜第三次見到張勇。

此前,她在微信上告訴張勇,父母已經知道自己得了這個病,要一起來諮詢。張勇知道家人的不解時常讓她情緒失控又無處發洩,就在微信上安慰著她,說他在一旁,可以放心。

但在診室內,幾個大人爭執了起來。熊娜不記得是因為張勇說這個病和父母多少有點關係,還是父母堅持讓張勇儘快治好她。總之兩方沒談攏,一旁的熊娜默默流淚,不知道該不該說話,如果要說,該說什麼好。

出門去拿藥,熊娜馬上發微信給張勇道歉,她覺得父母有些無理取鬧。張勇表示,本來想收費給她做心理諮詢,但「真正心理諮詢不是這種交流模式」,還說她父母的表現讓他很心疼。他誇熊娜的聲音甜美,說自己「有時候也挺累的,就想和小美女聊聊天。」

他們的聊天開始頻繁起來。

張勇問她父母看不看她手機,有沒有別的人可以講心事。熊娜覺得醫生很關心自己和家人、朋友的相處狀態,就坦誠地回答說自己的手機設有密碼,而這些心事從未告訴過其他人。

對話一般發生在夜晚,內容越來越露骨。當「文愛」、「前戲」、「意淫」這些詞出現在對話框裡,熊娜怕醫生覺得自己無知,態度還不積極,只能手忙腳亂地點開搜尋引擎。查完後,她臉紅心跳,生怕別人看到自己的屏幕。

「我拒絕了,每次都拒絕了!」說起這些對話,熊娜情緒複雜。

一開始,她以為這是心理治療的一部分,便把自己和男生的相處事無巨細告訴對方。慢慢地,她意識到了對方若有若無的示好。

她不願意聊這些,因為去醫院拿藥還要見面,這讓她感到尷尬又恐懼。張勇有老婆孩子,她甚至覺得自己是破壞他家庭的隱患。「網上不都說,一個巴掌拍不響?」

但如果明確和張勇表達自己的不滿,她又擔心自己無處拿藥,也失去了一個重要的傾訴對象。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換醫生,但她不願再把這些心事重複告訴另一個人了。重建信任,敞開心扉,對她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於是她一開始只能勉強回應,末了告訴對方,自己不想聊這麼深。張勇不置可否,他讓熊娜打消顧慮,坦誠一些。拒絕無果,她後來選擇性地忽略掉那類言辭,把手機屏的光調到最暗。張勇問她為什麼不回消息,熊娜就發表情搪塞過去。

最後一次見面是6月26日。前一天,熊娜因為情緒失控喝掉了一盒過期牛奶。她告訴張勇後,張勇在微信上說自己很生氣,「你是一件藝術品,美麗的,可愛的,小美女」。他直接說自己有私心,而且聊深了見面才不尷尬。

熊娜又回了他一個笑臉和無奈捂臉的表情。這一次去醫院,還沒出門,熊娜的手心就開始冒汗,逐漸像洗過手一樣,但擦也擦不幹。她本想拿完藥就走,張勇留她坐下來聊聊。那是端午假期的第二天,熊娜穿了一條及膝魚尾裙,她察覺到張勇不同以往、上下打量的目光。

沒說幾句就有等待的患者推門闖入,熊娜趁機告辭,飛快走出診室,關門。剛剛的談話中,她又一次提到了自己吃藥後仍噩夢不斷。但熊娜沒告訴張勇,噩夢的內容逐漸清晰,就是他。

舉報之後

發完微博後,熊娜仍在微信回復張勇的信息,一切如常。她心虛極了,作為控訴者,她還在擔心對方因為她「發洩不滿」而感到不快。

很多網友都勸她舉報、換醫生。她的回覆時而表明自己希望扳倒對方的決心,時而又說擔心家人、朋友發現這件事,自己也想繼續在那裡拿藥,所以只是悄悄吐槽,不想鬧大。

這之前,她把自己的不安惶恐全都告訴了陪她去看醫生的那個朋友。但她說不出口這些聊天內容,只說「如果那個醫生喜歡我怎麼辦」。朋友很驚訝熊娜怎麼會這麼想,再三詢問後,熊娜全盤託出。討論過後,她無奈地告訴熊娜,為了拿藥還是忍忍吧。

「他們說支持我,站在我身後。」熊娜覺得自己的朋友都想不出辦法,對陌生人就更不抱希望了。她不知道如何跟網友解釋自己的痛苦和顧慮,「他們也只是好心,不是麼?屏幕一黑,面對一切的還是只有我自己。」

舉報微博上熱搜後,張勇開始在微信上頻繁找她,尋求解釋的機會。「萬一他報復我呢?我以後拿藥怎麼辦?我不覺得他那麼壞……」這些念頭在熊娜的腦海中反覆出現,未讀的消息慢慢堆積,她一遍遍打開微信,什麼都沒回復。

醫院調查組、記者、警察、網友、張勇妻子,在熊娜「不經意」選擇曝光的那一刻起,原本與自己毫無相關的人陸續出現在她的生活裡。

醫院心理科負責人王克在發微博當晚十點通過微信找到她,說自己代表科室來了解情況。熊娜拒絕了刪除微博、見面談談的請求,只把作為證據的四張聊天記錄發了過去,這次她沒有打馬賽克。

「抱著你,親你,甚至進一步進入身體」、「如果我哪天真控制不住佔有了你」,同為心理醫生的王克看到這些話後,表示自己不安又抱歉,醫院會嚴肅處理。

熊娜與張勇的微信聊天記錄截圖

其實這不算什麼。熊娜說,無論是發在網上還是給醫院的圖,她都選了言辭相對隱晦的內容,張勇甚至問過她胸大胸小,說自己「想吃」,也問過她「把下面叫什麼」。皺眉、捂臉是熊娜最常用來回應的表情。

網友質疑最多的,也是她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很多人覺得她可以不回,也可以乾脆拒絕甚至罵回去。但熊娜不願把關係搞僵。在換醫生之前,她覺得最好的處理方法就是假裝沒看到。後來才逐漸意識到,自己無法消化這一切。

有記者提醒她可以要求精神賠償,熊娜完全沒有這個想法,她當時唯一的訴求就是,不再被騷擾但還能繼續拿藥。她不想讓別人覺得自己是奔著錢去的,她甚至不希望張勇受到處罰。「他真的幫到過我。」

事情發酵的第三天,她鼓起勇氣打電話給張勇。熊娜覺得一直沒回消息不太禮貌,即便已經撕破臉,也應該好好談談。

談話中,熊娜說自己很矛盾,只希望對方不要因此被開除。張勇一直在問熊娜,自己有沒有幫到她,為什麼她不願意私下抗議,表達她的不舒服,從而調整治療方法,卻始終沒有道歉。

熊娜感到很失望,因為對方並沒覺得自己做錯什麼,反而稱「那是一種幫我緩解情緒的方式」。

她下定決心站在張勇對立面,又接到了張勇妻子的電話,她說孩子還小,他們家很可憐,都是女人不要互相為難,「放過我們家吧」。

熊娜很錯愕,電話裡她們都哭了。

想到襁褓中的孩子,熊娜答應幫張勇求情,但刪微博,她很猶豫。她不想讓網友們失望,覺得自己妥協了;而對方認為,刪了微博才意味著原諒。

熊娜一個人實在拿不定主意,就去問朋友劉文佳的意見。劉文佳很生氣,決定幫熊娜出頭。她們在課間挑了一個沒其他人的廁所,打通了張勇妻子的電話。

熊娜在一旁默不作聲,劉文佳則語氣冰冷地告訴對方,熊娜也是受害者,不該被道德綁架,如果三番五次來電騷擾,她們會報警。

「這種行為很噁心很猥瑣,讓我們感到很不舒服。」借朋友之口,熊娜的感受第一次被完整表露。

其實「道德綁架」這個詞是他們現學的,「報警」也只是說說而已。警察確實來過電話,但熊娜不願意提供完整的聊天記錄,「那個警察是男生,我也不想更多人看到那些對話了」,最終無法立案。

醫院又打來電話了解情況時,熊娜還是信守承諾,為張勇求情,「只希望不要開除他」。熊娜終日在這樣的極度糾結中度過。她覺得自己應該勇敢,但又好像做了一件錯事。「他的家人是無辜的啊。」

這種情緒反覆短暫地終止於熊娜鼓起勇氣點開微博私信的那一刻。她發現,還有其他同齡的「受害者」也曾遭受類似騷擾。具體內容對方不願意談太多,但熊娜說她們成為了不錯的朋友,在微信電話裡,兩個女孩互相吐露了藏在心裡許久的秘密。

「聊天的內容簡直一模一樣,我再也不會幫他說話了!」熊娜忿忿地後悔自己曾經心軟,也擔心是否還有一些人在遭受傷害、忍氣吞聲。

她第一次期待處理結果的公布。

隱性傷害

7月9日,醫院通報調查結論:「張某某發送不雅微信情況屬實」、「決定給予留黨察看二年處分;降低崗位等級;調離臨床工作崗位」。

@青島市立醫院 發布在微博的處理結果通報

這條消息是熊娜自己上微博看的。她沒忍住,課間在班裡大哭了起來。

劉文佳見狀又撥通了張勇的電話:「醫院的結果,我們不是很滿意,但不追究了。我們需要道歉,你還欠我們一個道歉。」

對方說需要花時間準備一下,熊娜把電話搶過來說自己已把微博設為僅自己可見,末了還祝他「每天開心,不要傷心」。

沒等掛斷電話,劉文佳著急地數落起熊娜來:「你怎麼不和我商量?」她也哭了,不明白為什麼熊娜這時候又心軟。熊娜自己也說不清楚。

為這事劉文佳好幾天沒理她,她們現在仍是最好的朋友,但劉文佳不願再聊起此事。熊娜猜測劉文佳也是心疼她,擔心她將來會因為不夠堅決而後悔。

熊娜覺得自己看不到那麼遠,事情已告一段落,她每天醒來眼前還是這件事。父母似乎已經察覺到不對勁,但她什麼也沒說。走在路上看到戴口罩、髮型跟張勇類似的人,她會主動閃躲,她怕會被尋仇。

之前和她聊過的朋友態度也有了變化。事情發生前,那個女孩一直在張勇那裡看病。熊娜覺得相較於自己,她要樂觀許多。她開始把微信上那些話說成「長知識」,也漸漸不回應熊娜關於這件事的傾訴,只問她為什麼要抓著這件事不放,她並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

「沒有實質性的傷害,不算傷害麼?」只有她自己知道,傷害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還有別的患者告訴她,自己在張勇那裡看過病,想到曾那麼信任他,崩潰地哭了好久。熊娜很難過,她發現張勇的職位變動影響的遠不只有他的家庭,還有他曾經的、現在的病人們。

臨近又一次拿藥,青島市立醫院重新幫她安排了醫生。在新的傾聽者面前,熊娜什麼也講不出來。那個醫生主動提到了張勇,並把她對張勇的複雜情感描述為「一種依賴,就像抓住了最後一根稻草」。

直到最後,熊娜還是什麼都沒說出口,轉而換了一家醫院。倒不是害怕科室其他人的眼光,只是擔心和張勇偶遇,她不知該怎麼面對。

張勇依舊在她的噩夢裡,有時候出現在醫院的屏顯上,有時候出現在對面診室,「面無表情地看著我」。

澎湃新聞試圖採訪張勇以及負責了解此事的心理科負責人王克,均遭到拒絕。後來,熊娜發現王克已經把她的微信刪了。為了保存證據,熊娜沒有刪掉張勇,也再沒主動點過他的頭像。

更多時候,熊娜覺得自己「突然」勇敢沒有錯,她也從未後悔曝光這件事。至於道歉,她反而無所謂了。「道歉後,可能他們反倒寬慰,覺得這件事結束了,對我有任何意義麼?」

通報發出一個多月後,熊娜仍未收到張勇的道歉。

來源 澎湃新聞

編輯 徐曉陽

【來源:山東商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傳瘋了,XX醫院醫生「騷擾」女患者,還一直說醫生摸乳頭了 真相究竟是怎樣?
    5月8日有一女性患者在另一女性患者陪同下來我院乳腺科就診,在科室首席專家給其做完乳腺體格檢查時,患者及其陪同者突然指責醫師「捏奶頭」,醫師解釋說明是檢查乳頭乳暈區有無病變,該患者及陪同指出醫師「騷擾」,並且態度惡劣,言語粗魯,並且嚴重影響了其他患者就醫。作為一名正在工作的醫生,醫師無法與其繼續爭論,只能無助無奈的摘下眼鏡揉揉眼睛,後在其他患者的指責和幹預下二人才悻悻離去。
  • 18歲女生自曝遭心理門診醫師騷擾:聊天越來越離譜,有網友稱此人不是頭一回但不敢說
    陳佳今年18歲,在青島讀高二,她告訴記者,由於家庭氛圍的原因,平時與父母溝通非常少,也不願意把心裡話和他們說,再加上情感出現了問題,自己感覺到心理壓力非常大,並時常抑鬱。「晚上經常睡不著覺,即使睡著了也會被噩夢驚醒。」陳佳說,每天都是這樣提心弔膽的過日子,感到十分無助,就像天塌下來的感覺。後來經過朋友的推薦,5月22日,她和朋友來到青島市市立醫院臨床心理門診科。
  • 浙大醫學博士被指出軌多名女患者:作為醫生,能愛自己的患者嗎?
    被曝多次出軌女患者 更令吃瓜群眾們感到窒息的是,這位劉博士出軌的對象,竟然是他的患者。 根據上遊新聞的報導,目前已有 3 名受騙女生發起舉報,她們表示戀愛同居期間,劉某瑞曾修改過年齡,並始終表示其從未結婚或已經離婚。
  • 又有患者不講武德!醫生「飛刀」手術後被舉報:退還手術費還得道歉
    來源:醫脈通 作者:葉正松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近日,一位患者因為椎間盤突出,在永城中心醫院進行手術。
  • 舉報患者一人拿7張醫保卡開藥,返聘主任醫師處方權被停
    「我們倆都是從醫40多年,在當地醫界還是有一定影響,我們就覺得咱沒犯什麼事,我們實名舉報有人套取醫保基金的情況,但11月6號人家找了個藉口,就把我們倆給pass掉了。」12月18日,河北廊坊某醫院68歲郎醫生向記者反映她的困惑和不解。截至當日,郎醫生和同事方醫生已被停止處方權一個多月。
  • 醫生「飛刀」被舉報,是患者不講武德?還是醫生道德敗壞?
    他們神鬼不懼,為自己的小利採取手段。往往會以捍衛自身權利之名,做斷人後路的幫兇。一個社會問題的獲利者,如果不存感恩敬畏心,成為過河拆橋者,後來人就有可能成為這個問題的受害者。為什麼說不講規則的人,倘若事後硬要講規則,非常可怕?
  • 英國精神科醫生被控侵害女患者,甚至使被害人對其產生依賴心理
    29歲的埃裡克·庫西(Eric Kusi)在伯克郡一家醫院的精神科工作,他被一名15歲的未成年女患者向法院提起訴訟,表示在診療期間被庫西多次要求「親吻」、「擁抱」,甚至「性接觸」。出於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法院沒有公開被害人的姓名。
  • 70歲阿伯拒絕治療新冠肺炎,心理醫生讓他重建信心
    據了解,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為重症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目前在院患者800餘人,本院和來自5個省區的援鄂醫療隊共有醫務人員1300餘人。剛入駐的「心理醫療組」將分成兩個工作小組,分別負責心理門診、個體、團體心理諮詢以及在院患者會診、心理幹預等工作。
  • 21歲大學生做公益:既是免費理髮師 還客串心理醫生
    21歲大學生做公益:既是免費理髮師 還客串心理醫生 原標題: 病友家屬進入「共享廚房」須先登記  除了為患者解決「三餐之憂」,年僅21歲的王睿更像一個大家長,關心著病友和家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不止一次帶著理髮用具到病區裡為久病的患者剪髮。
  • 18歲學生拔河拔到腦出血!醫生:排便、打麻將也要小心
    18歲的大學生小陳  在參加學校舉行的拔河比賽中  突然出現了頭痛、嘔吐等症狀  整個人癱軟在地上  送到醫院一查  竟然是——  1  18歲男孩拔河中  動靜脈畸形破裂  事情發生在廈門市一高校
  •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問瀋陽醫生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問瀋陽醫生 時間:2021-01-15 14:55:45 瀋陽中科白癜風醫院 白癜風患者的心理護理問瀋陽醫生白癜風患者的這種疾病不但損傷皮膚,病人的身體,而患者的心理健康會受到影響。
  • 三名女農民工在感染愛滋後報告了自己的生活,小的是18歲
    導語:雖然她們屬於不同的城市群體,但都是為在外面生活和工作的女孩準備的,在外面徘徊的孤獨感使三個女孩感到彼此親近,三人中,最小的小蘭只有18歲,最大的陸姐姐26歲,小英22歲,他們共同的經歷使他們遇到了在一起。面對感染後的生活,這三個女孩將如何面對?
  • 遭遇國際電話騷擾 怎樣屏蔽舉報
    來源:北京青年報虛擬號碼所顯示地址不真實 很難通過黑名單等傳統方式「拉黑」遭遇國際電話騷擾 怎樣屏蔽舉報近日,有不少市民反映每天會被「國際電話」騷擾,這些來電顯示均為境外北京青年報記者諮詢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中國移動客服介紹,用戶可以撥打客服電話10086舉報屏蔽騷擾電話。而中國電信表示,最快今年年底就有望率先上線「國際騷擾號碼攔截」服務。
  • 美女主播遭瘋狂男粉騷擾一年,還上電視臺堵人,曾收網友死亡威脅
    不過網絡上魚龍混雜,網友的素質參差不齊,張齡予也沒能避免被狂熱男粉騷擾。張齡予在長文中表示有位男粉絲從一年前就給自己不停地發私信,內容自說自話,大多數寫的是他和另一位女主播的感情糾葛。一開始這位男粉單純地把張齡予當成傾訴對象,向她講述著他和另一位女主播的愛恨情仇。不過不知是出於什麼原因,這位男粉發來的私信內容也從深情款款變成了恨意乍起。
  • 男泌尿科醫生如何讓女患者不尷尬:謝謝導師為我上了一課
    在婦產科女患者遇到男婦產科醫生不是罕見,畢竟一些婦產科主任都是男性。
  • 身邊好醫生:聲帶手術後不能發聲,用書寫方式繼續為患者看病
    長期頻繁說話 使他患上了聲帶息肉周主任1977年畢業於海南醫學院,熱愛醫生職業的他從事神經內科臨床醫療工作一做就是30多年。由於長期和患者溝通、解答病情等,聲音嘶啞、失音、咽喉幹癢、疼痛,聲帶常常受損。於是,周主任決定進行手術治療。
  • 7歲女孩肚子有腫瘤,醫生檢查後確定孩子是男孩?還建議切除性腺
    經過檢查,醫生的診斷是卵巢部位的巨大腫瘤,所以經過醫生的建議為孩子做了腫瘤摘除手術。 原本是女孩,醫生通過基因檢查,發現他的染色體竟然是一個男孩? 很難想像,養了七年的孩子竟然性別不對? 小孩各方面都像女孩,醫生怎麼非得說是男孩?
  • 女大學生遇變態男約炮 拒絕後每天接50多個騷擾電話
    女大學生遇變態男約炮 拒絕後每天接50多個騷擾電話發稿時間:2017-05-30 12:18:32 來源: 看看新聞Knews 中國青年網  南昌某高校的大一女生小元,平時會到學校操場夜鍛鍊身體
  • 梧州一患者家屬舉報醫生推銷人血白蛋白,涉事醫院想「私了」被拒
    入院後醫生根據病人情況,判斷患者有使用免疫球蛋白及人血白蛋白的指徵,多次和家屬進行病情溝通,包括告知患者使用人血白蛋白及免疫球蛋白的目的及意義、醫療風險等。周先生告訴記者,該院ICU陳醫生向他表示,其母親檢查結果顯示蛋白偏低,需要輸入免疫球蛋白,並多次要求其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