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歡看李子柒的視頻,能讓焦躁的心靜下來,春種夏長、秋收冬藏,在她的鏡頭下,時間成了可感、可愛之物,「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世外桃源生活也有了真實的寫照。
李子柒的田園生活,已經成了很多生活在城市裡的人的詩和遠方。在車水馬龍中奔波的我們,時常為工作和生活焦慮,羨慕她的歲月靜好又自知自己像個陀螺,停不下,身不由己,只能心嚮往之。
因著網絡的發達我才漸漸發現,原來像李子柒一樣離開城市回到鄉村的年輕人並不少。就比如這個90後的小哥哥,他曾經入伍從軍做過消防員,50多次穿越熊熊烈火。
退伍後他辭去了縣城供電局穩定的工作,回到自己生長的大山,成了一個養蜂人。
從消防兵到養蜂人
這個長相俊朗、愛笑愛鬧的90後年輕人名叫張俊傑,出生在浙江麗水大山裡一個叫橫樟村的古村落。高中畢業後他選擇參軍入伍,去紹興當了一名消防兵。
張俊傑喜歡運動,在部隊裡是尖子兵,全省比武拿過前三名。在兩年短暫的軍旅生涯中,他曾50多次衝進熊熊燃燒的火場搶險救人,是在生死邊緣走過的人。
退伍後張俊傑回到松陽縣城,在供電局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他並不安於現狀,心開始活分起來。
張俊傑家祖祖輩輩都是蜂農,他也一直惦記著老家的蜜蜂,「以前家裡零零散散會養一些蜜蜂,我在縣城讀書、在紹興當兵時,也把家裡產的蜂蜜拿給同學和戰友們分享,大家都說蠻不錯的」,他想試試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把老家的蜂蜜賣出大山。
於是,在退伍一年後,張俊傑辭掉了縣城裡的工作,和表哥及幾位朋友一起成立了工作室,一邊學習傳統的養蜂技術,一邊研究銷售新思路。
起初是發朋友圈、開網店,但這樣的人情生意並不長遠,他們必須尋求更廣泛的人群。2018年張俊傑像很多年輕人一樣玩起了抖音,開始用短視頻記錄自己養蜂的甜蜜事業,還給自己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大山裡的」。
沒想到這次嘗試成了他們的轉機,張俊傑在抖音上賣蜂蜜賣出了名堂,如今已擁有250萬粉絲,2019年直播帶貨年銷售額達到了1500萬!
從消防兵到養蜂人,從城市回到山村,靠著一部手機、一個支架,張俊傑幫全村人打開了農貨銷路,這個不走尋常路的小夥子也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
鏡頭裡的張俊傑習慣穿迷彩工裝、身姿挺拔、笑容燦爛,古樸寧靜的村落、樸實可愛的同伴鄉鄰、相依生活的姥姥、美麗又充滿野趣的田園生活,這些都是他視頻記錄的日常,是不是有點像男版的李子柒?
最甜的是蜜,最迷人的是大山裡的詩和遠方
遠在大山之外的人們,除了喜歡買山裡產的土蜂蜜、筍乾、高山綠茶、番薯幹、柿餅,更迷戀張俊傑鏡頭裡的青山綠水、靜美村落,甚至有粉絲不遠千裡跑去大山裡遊玩。
視頻裡那純淨得不真實的藍天白雲、被鬱鬱蔥蔥的樹木遮蔽著的的鄉間小路、清澈見底的小溪小河,美得就像宮崎駿的童話。
看他騎著二八槓、戴著農夫帽、扛著大鋤頭,去山上挖筍、去樹上摘果子、去田裡插秧、和村民一起採茶;看他縱身一躍跳進清清池塘,像條歡快的魚一樣遊來遊去;看他自己拿竹子做竹排、把西瓜扔進沁涼的溪水裡,然後躺在竹排上啃「冰鎮」西瓜... ...
饞了,山裡的酸酸草、野草莓就是他的零食;熱了,小溪就是天然的遊泳池。張俊傑鏡頭中的鄉間生活,有著人人都嚮往的簡單純淨,也像極了小時候自由自在的樣子,讓人好生懷念又好生羨慕。
透過張俊傑的抖音,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橫樟村的美麗,不止是自然風光,這個古村落其實有著數百年的歷史,有許多明清時期遺留下的文物古蹟。村民大多姓包,是包拯的後代,村裡也流傳著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
照此看來,繼張俊傑抖音賣貨、讓農戶們錢袋子鼓起來之後,村裡的旅遊業怕也是要火起來了。今年五一,就已經有粉絲慕名跑去橫樟村遊玩了。
如果說李子柒帶給我們更多的是詩意、是古韻,那麼張俊傑帶給人更多的則是清新明快、灑脫自在,無論是哪一種,都是很多人嚮往的詩意生活的模樣。
寫在最後
張俊傑覺得作為新一代養蜂人,自己還有很多使命。他想把家鄉的優美環境分享出去,也想讓更多年輕人重新回到村裡:「蜂蜜豐收對我來說意味著開心和團聚,最近村子裡在外打工的子女們都回來幫忙,感覺比過年還熱鬧。」
古詩中有很多記錄自然意趣的句子,「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然而在這個城市的夏夜,我卻聽不到蟲鳴,也看不到星光。
突然有點想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