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看一下背景製作的內幕,美術監督秘傳的繪製和筆刷設定。
電影故事中也有高速度表演的鏡頭。這種鏡頭要繪製非常大尺寸的背景,作為重複的素材來使用。這裡介紹的是三葉在山道中疾跑的場景。在通常的動畫作品裡,是繪製像森林那種氣氛感的背景來滑動。雖然動畫風格也可以這樣做,但本作為了追求真實感,讓一瞬間也可以籠罩著背景氣氛那樣來認真的描繪素材圖AB。進一步的模糊成素材圖C,完成效果如圖D所示。實際的場景背景有40000像素,這種方法以前是無法考慮,但隨著PC的硬體規格的提升,大尺寸背景製作也變得容易了。馬島氏提到這樣的化「比以前的處理負擔要沉重了,現在可以名沒有問題的畫圖,但另一方面細節描繪過多,如何斟酌就很頭疼了」。
新海誠監督作品的3個美術監督老搭檔來繪製的精緻背景
新海監督作品的魅力,最優秀的肯定要說是壓倒性美麗的美術背景了。新海監督編織的那種苦悶的故事,用細緻和鮮豔的背景來添彩。從電影【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2004)一直到現在的CoMix Wave Films的美術團隊開始,後面又集結了很多優秀的員工。本作中【追逐繁星的孩子】的美術監督丹治匠氏,【十字路口】的美術監督渡邊丞氏,以及作為新海監督作品的正式員工,負責了【秒速5釐米】(2007)美術背景的馬島亮子氏,由這3個人擔任美術監督的職務。以這3個人為中心,由10多名美術職員繪製了超過1600張的鏡頭背景。接下來向這3各人請教一些問題。
馬島氏講到「對於【言葉之庭】,新海監督要求的是非常精細的繪製,而本作沒有指示,應該是認為不給我們指示也會明白按這個要求去做吧」。本作中新海監督並沒有做細緻的指揮,而是交給3個美術監督。這也是新海監督對深度理解他要求的品質和世界觀的3個人的信賴關係。
背景基本是用Full HD的尺寸繪製的,大點的話有40000像素。3個人分擔都市的街道,山巖等自然,登場人物的房間的工作,每個人負責可以發揮各自最大潛能的鏡頭。負責主要的都市街道的是渡邊氏。渡邊氏擅長的是大樓和高級公寓等細節的人工建築,製作了後述的新宿的微速攝影(Time-lapse)和3D背景。「作為人生活空間,想成就好像自己去過的氣氛來描繪就最好的」(渡邊氏)。渡邊氏親自製作的東京的鏡頭用了2周時間,圖層數量超過了1000.。特別是微速攝影的背景因為細分的圖層,攝影時也可能會做微秒的後處理。另外,大範圍旋轉相機的鏡頭,是按CG主管竹內良貴作出的3DCG視頻來作為Layout,沿著來繪製必要部分的背景,由竹內氏完成。詳細的在3DCG部分中解說,這就是員工之間的協作和細節描繪生成了有迫力的鏡頭吧。為了描繪新鮮感的背景,要有意識的用顏色顯示氣氛感。
三葉的房間和瀧住宿的旅掛等,以給予親切印象的背景為中心的是由馬島氏負責繪製的,用顏色配合柔和的顯示。因為容易丟失數碼的信息,用柔和設定筆來重複的繪製。為了可以描繪出新鮮的背景,要有意識的用顏色來表現空氣感。
丹治氏"為了能表現出無意圖的筆觸,要通過設定Photoshop的參數來描繪自然物體「。擅長自然物的丹治氏,負責了鄉村和黃昏時,以及微速攝影的時間經過部分。微速攝影使用的背影,在陰影和光的方向是特意做了大的變化。太陽的位置並不是實際正確的,而是根據影像的效果來決定光源,繪製光影的。新海監督作品的背景要細分圖層也是特徵,而地面上的草木等自然背景,因為通過分圖層在接地邊緣會變得不自然,要不分圖層來繪製。在圖層分配的方式上,展示出了美術團隊的能力。
立體的相機操作【御神體】的遠景場景的工作,是在新海監督的指示下,由竹內氏在3ds Max內進行場景的測試,調整沒問題後再製作成美術素材。渡邊氏對應要求來繪製背景,然後再返回到3ds Max進行需要的失真調整和補足,再用相機圖投影輸出最終結果。」因為竹內的指示很清晰,美術成員可以沒有壓力的完成工作,員工之間的團隊配合,也是工作室的魅力「(渡邊氏)。雖然是過去粗略的用一張畫來表現的鏡頭,但現在的背景製作也利用了3DCG而進步了,通過一張圖也可以加入立體的相機操作來表演。CoMix Wave Films的3DCG方面當然也是讓美術成員積極的使用這種技術手法,作為經驗技術的儲備。
這個鏡頭在故事中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一個場景,即便是一眼看上去相同的場所,也必須根據時間和狀態的不同分別描繪狀態,丹治氏花費時間仔細的完成。遠景的山脈可以就這麼直接處理,但云和湖的形狀要有差異,完成了相似卻有所不同的風景。然後是野生的植物的變化也要繪製區別,通過這樣微妙的不同,某種不協調的表現也很有意思。筆者在看電影時也注意到這些微妙的不同,但最初並不清楚理由。新海監督作品有著很強的清晰感的魅力背景的印象,不光要漂亮,風景的描寫和變化自身因為跟故事有關,背景的重要度也很高。觀看作品時,稍微注意下這個會更有樂趣的吧。
東京街道的微速攝影變化的一個場景的背景中,渡邊氏描繪的內容。渡遏氏自己也提到」擅長細節的人工物件「,非常詳細的來繪製,咋一看就像照片一樣。作為電影觀看時有強烈城市感和清晰感的場景,可以感受到一筆一划的在表現在加入這種表現意圖。出於對這種背景表演的考慮,和寫實相比也有有動畫作品方面的表現,這個就是美術背景的魅力吧。圖層部分是東京塔的示例,圖A是清霧,圖B高光,圖C窗戶,圖D陰影,圖E暗面,圖F白色部分,圖G顏色調整了的暗面,圖H是基本圖。通過這些要素的重疊製作了豐富的背景。
本作表現中的在各處加入了動畫表現上難以實現的微速攝影的鏡頭,把循環的時間和集結經過美麗的描繪了出來。這種微速攝影的表現,就是本作的挑戰之一了。具體來講美術對於同一個背景,要繪製3~5種時間和季節的不同變化。再施加攝影處理來完成微速攝影的鏡頭。首先是從一個狀態,例如夏季白天的基本背景來描繪,再基於此畫出其他的時間和季節,用這樣的方式來描繪同一場所不同的時間。「即便是現實中沒有發生的,天體和舞臺的配置也會和作為表演的時間經過一起通過光影逆向的描繪出來微速攝影感」(丹治氏)。圖A這個鏡頭是拂曉前沒有光照射的鏡頭,圖B是稍微開始日照的,圖C是午前,圖D是太陽在上空旋轉光的方向變反的各背景的描述。圖E是對背景增加了攝影處理完成的微速攝影效果。從以前開始新海作品的背景就是分成細節的圖層,這裡鏡頭也可以分素材來描繪,樹和霧等無法預想的內容可以後期用攝像來運動起來。
擅長人工物品的渡邊氏,是以東京的街道等背景為中心來進行描繪的。這裡介紹一下渡邊氏實行的基於照片的描繪背景的順序。首先是新海監督基於照片A決定時間和光源,由原畫師製作Layout(圖B),並從構造物的種類來獲取基本的形狀(圖C)。這時並不用考慮基本的顏色。然後,先是用clipping mask來塗抹陰影不影響的部分,然後在塗抹大面積的陰影部分(圖D)。接下來從照片中獲取細節部件的形狀,也有一階段陰影(反射)的描繪(圖E)。然後是把顏色分散開來去除單調感(圖F)。道路和深處的景色也描繪後就完成了(圖G)。渡邊氏「構造物的外形,陰影的面,以及一階段的陰影(反射),藉助這3個要素就可以更容易的表現建築物」。另外,新海監督的作品的特點是,生動的使用顏色。例如讓天空的顏色有反射的印象是很重要的。「室外拍攝的照片白色平面也會反射天空的青色。通過這種意識以及夢幻氣氛,來實現自然的空氣感」(渡邊氏)。
圖中是馬島氏描繪的三葉家的院子的背景。馬島氏是"沒有人讓其他人輔助,自己來負責背景的繪製"。丹治氏介紹到因為「比起細節更擅長顏色上的表現」,也有柔和光照的描繪方法。「接受了新海監督希望讓自然巖石製作的燈籠也有良好表現的要求,按著正好家裡有的同樣特徵東西來描繪。白色的石壁表面曝光誇張的氣氛,耀眼的環境下看到室內的暗處,來表現夏天的陽光照射效果」(馬島氏)。植物也是選擇「奶奶的庭院中可能有的東西」來描繪,用連細節部分相互結合的夏天田舍的整體氣氛感,完成了庭院的風景。
丹治流Photoshop的筆刷
丹治氏作為美術監督,在本作中統管整體的美術背景,因為【擅長自然物體方面】,所以在自然方面親自執筆來描繪。這裡介紹的是丹治氏平時使用的描繪自然物而特別設定的Photoshop的筆刷。用數碼工具繪製自然物時情況下「就像現實筆一樣,筆刷不按預期的運動和跳躍那樣來設定」(丹治氏)。示例中的筆刷也是「」根據壓感的變化,散布以及擴散數量會增加『』(丹治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