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上映當天,首日票房收入6592萬,在排座率高於同日上映的馮小剛的《芳華》的情況下,低於《芳華》843萬。
《奇門遁甲》三天破兩億,這個收入,看似盆滿缽滿,但其實根本未達到預期效果,尤其質量,實在令大棋棋不敢恭維。
如果說年初的《西遊伏妖篇》中周星馳與徐克的搭檔即使不算成功,但好歹有徐克的美術和特效在撐腰,可如今年底這部《奇門遁甲》既平鋪直敘了徐克雖然不弱、但也絲毫未見長進的特效水準,還完全淡化、弱化甚至稀釋掉了袁和平最令人眼前一亮的武打設計。讓我不知道袁和平作為導演的意義何在。
這部電影曾讓我充滿期待的原因——
1、是因為徐克和袁和平的強強聯手(雖然電影是徐克監製,導演卻是袁和平);
2、大棋棋愛死了奇門遁甲、紫微鬥數、陰宅陽宅、四柱六壬、陰遁九局之類的題材。
在香港演藝圈,我認可兩個鬼才,一個是與「金庸、古龍、倪匡」並稱為「四大才子」的黃霑,一個是1979年拍攝了被稱為「香港新浪潮電影」的武俠懸疑片《蝶變》、90年代憑藉黃飛鴻系列開始口碑爆棚、隨後又大玩特效玩得不亦樂乎卻又磕磕絆絆的徐老怪徐克。
對於香港動作片導演及武術指導,酷愛功夫片的大棋棋我則認為——
程小東是「仙」。其設計精於「飄」,飄逸,凌厲,一個「快」字佔儘先機,其「舞」之美大於「武」之力,如經典不敗的《東方不敗》《東方不敗2之風雲再起》和《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劉家良是「俠」。其設計精於「實」,硬橋硬馬,步伐穩健,以南派功夫見長,盡顯南派步伐靈活之優勢,他的片子是真正的功夫片,動作設計之中永遠少不了一股正氣,自如,略帶宗師範兒《陸阿採與黃飛鴻》《少林三十六房》《醉拳2》、《醉拳3》《七劍》
洪金寶是「魔」。其設計精於「通」,明明京劇出身,卻難得有一身比較正的功夫,現代片,早期《福星高照》《快餐車》中的詼諧逗趣,功夫片,《敗家仔》中的快捷凌厲與以「心」指揮「意」,以意引導手、腰、腳運動的詠春拳術,古裝武俠《一刀傾城》,洪金寶雖然不是香港最出色的武指,但卻是最懂得「通達」的武指,他的「多元化」這一點,強于成龍;
成龍是「怪」。其設計精於「刁」,夠靈,夠詭,喜歡出其不意和逆襲路數。儘管成龍在功夫片中融合雜耍、戲曲成分、散打、自由搏擊與一體,如《師弟出馬》《警察故事》《飛鷹計劃》,但其在動作設計上卻遠不如大師兄洪金寶的「舉一反三」,比起洪金寶的武術設計及指導,成龍個人特色雖強烈,卻也相形見絀,難免帶些局限性。
甄子丹是「鬼」,其設計在於一個「狠」,偏於現代,《戰狼傳說》硬朗霸道,讓人看得「滿屏都是荷爾蒙」,宜於動作、適於功夫,古裝武俠卻會失色三分。
其他人,元家班的元奎、元彬等也是非常出色的武指,其資歷之深,從獲獎也可窺見一斑。
然而,在眾武指中,可以封神的,大棋棋認為絕對是自小崇拜的袁八爺「袁和平」,論功夫,人家早年有《醉拳》,中年有響噹噹的《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老年有《一代宗師》;論動作,人家有現代動作片《黑俠》,論古裝武俠,人家有蜚聲國際的《臥虎藏龍》《黑客帝國》。
袁和平的武術設計,既承襲了以粵語片《鐵臂金剛》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第一位武術指導的老爹袁小田的北派功夫,還自成一派,剛柔並濟,北派功夫講求拳腿並進,躥縱跳躍間,大開大合,舒展大方,袁和平是最善於為演員量身定做動作戲的武指,不但能將每個人的特長發揮到極致,還能調教演員控制好力道,懂得收力。比起當年齊名的程小東和一身硬功夫的劉家良,袁和平最懂得變通,可謂兼收各家之長,既不乏個人風格,還懂得去蕪存菁。
徐老怪徐克導演的名頭就更響了,就算小夥伴們不知道令他一舉成名的《蝶變》,總該不陌生他的《黃飛鴻》吧,那不僅僅是徐克的扛鼎之作,更是李連杰打開香港電影大門的一記「無影腳」啊!
他們三個一個曾經是我最喜愛的港片導演徐克,一個是我最崇拜的功夫演員李連杰,外加我最喜愛的武指袁和平。
大棋棋時時盼望他們三個來一場天雷勾動地火的山崩地裂啊!
當年看《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時候,可把正處於「貓嫌狗不待見」那個年紀的大棋棋興奮得死去活來,恨不得自己成個女版黃飛鴻,身邊再有個一口流利英文的男版「十三姨夫」,還專門在家裡模仿影片練無影腳,結果就是腳功沒練成,窗簾被自己一次次摔倒和騰跳起腳的時候扯了個七零八落,結果還落個被老娘痛扁一頓的下場,我覺得俺老娘打起拳來比黃師傅生猛多了。
徐克與袁和平數年以來的合作
1、1992年《黃飛鴻之二:男兒當自強》
主演:李連杰
袁和平設計的甄子丹扮演的納蘭元述呼和李連杰扮演的黃飛鴻棍術較量,可堪為中國功夫片十大經典之一。天地間,兩人各持一棍,納蘭元述棍法剛猛凌厲,步步緊逼,繃著一股烈性;黃飛鴻棍法綿裡藏針,盡顯宗師風採,棍法講究生死門之趨避,棍擊之進退,發力點著力點之控制,回擊點攻守法之內外。袁和平根據兩大真功夫出身的演員量身定做的對打,是九十年代最為經典的武打設計。
2、1993年《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主演:甄子丹、于榮光
甄子丹最具宗師範兒的一部電影,也是于榮光除了《木棉袈裟》以外,真正秀出功夫的、且為他個人最具意義的影片。
3、1996年《黑俠》
主演:李連杰
大棋棋唯一能接受的港片中動作加軟科幻的影片,不僅僅因為是李連杰主演,更因為袁和平的動作指導,是李連杰另一種打法的創新。
4、2001年《新蜀山傳》
主演:張栢芝、鄭伊健、古天樂
大棋棋摸著良心說,這類片子不算是我喜歡的類型,在我看來,徐克早前的《蜀山傳》讓大家看到林青霞早於《東方不敗》之前在武俠片中的美,可這一次的《新蜀山傳》真正讓大棋棋看到了徐克的在視覺特效方向的想像力和天馬行空,但也第一次暴露了劇情弱化、敘事平淡、主體缺乏深度,只靠特效堆砌的缺點,從那之後,徐克幾乎就是沒打過幾次漂亮仗,當然,這和港片的日漸蕭條也不無關係。
5、《黑俠2》
主演:安志傑
毫無新意可言,不提也罷。
本來十二月份,大棋棋最開心的,就是看到徐克袁和平的再度合作,儘管想到徐克這幾年的大玩特效,可能我也會對劇情失望,但是大棋棋不甘心啊,非要好奇害死貓啊!於是看完後,雖然沒吐,但也是噎得夠嗆。
《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術數著作,也是奇門、六壬、太乙三大秘寶中的第一大秘術,為三式之首,乃黃老道家最高層次的預測學,號稱帝王之學和最高預測學,「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門」是指八門即「開、休、生、傷、杜、景、死、驚」。「遁」即隱藏,「甲」指六甲,即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
一門如此之奇的學問,如此精深博大的傳統文化,其實可挖掘的亮點多多,哪怕只是引經據典,用一點皮毛中的皮毛,都會增色幾分。
可惜這部《奇門遁甲》「格局」太大,非要叫來外星怪獸和不倫不類的各派邪惡勢力的掌門一鍋燉,大棋棋想說,亂燉不是這樣燉滴,亂燉也是要講究火候和味道層次的。
徐克的認真是出了名的,據說當初有段時間拍電影的時候,無論多晚,劇組都要回酒店開會,將第二天的道具、拍攝、服裝都提前備到位。拍戲效率之高,水準制精良,絕對名列前茅。
而從小喜愛繪畫的他以往拍電影也常常先將鏡頭畫下來,他是一個頭腦非常清楚的導演,而且有能說服別人的氣場,否則也不會在最初要林青霞拍攝《東方不敗》的時候能夠力排眾議,使得林青霞的經典銀幕形象和《東方不敗》的經典地位相互成就,這讓當初大力反對讓林青霞主演《東方不敗》的金庸也始料未及。
大棋棋心中有十部無法翻拍的經典,其中有幾部中國影片,一部《霸王別姬》,一部《東方不敗》。
看這部《奇門遁甲》的時候,唯一讓我覺得還算順眼的,就是造型頗有幾分舒淇的味道的倪妮,最後收走魚怪的時候,也頗似舒淇當年在《西遊降魔篇》裡將魚怪收入自己的小包中的場景。
不同的是舒淇帶著骨子裡的嬌憨,演繹起來比較真切,倪妮雖然也尚算認真,卻終歸還是略帶硬凹之感,但角色的契合度與其外形較為貼切,反倒讓我對她主演、明年要播出的《凰權》從最初的不看好到有了幾分期待。
徐克對於女演員的調教,我素來是服氣的,倪妮面相太過精明,實在不適合詮釋傻白甜,這次在《奇門遁甲》中頗有俠女味道,身姿利落曼妙,觀賞性雖不及劉詩詩,力道也不及楊紫瓊,但是在為數不多的動作戲中,還是比較亮眼的一個存在。
電影開篇二十分鐘基本在線,從二十分鐘後開始滑落,當反派大BOSS脫球而出的時候,我看見那漫天的紅絲條條如血脈,遠看像堆草,近看像堆翔,頓時心裡就想:「完了!這片子算是交代了!你比起當年同為袁和平執導的1982年版《奇門遁甲》差了一百個《西遊伏妖篇》。」
打著「玄學」的名字,別說沒做到「玄」和「炫」,就是連故弄玄虛的本領竟然也沒有。
這部片子,大概內容無非就是升級打怪,屬於架空歷史。妖孽橫行、亂象頻生的時代,人間即將面臨驚天浩劫。為了保護世人,江湖上的、精於奇門遁甲的神秘組織「霧隱門」決定誓死捍衛世間生靈,其成員諸葛青雲、鐵蜻蜓、袁衛東決定轉移陣地,同時追查隱在暗處的罪魁禍首。新晉捕快刀宜長也陰差陽錯被捲入其間,而來歷神秘的少女小圓也被諸葛青雲帶進霧隱門,被認為是「新掌門」,然鵝,小圓動輒就變成一隻長著孔雀頭的大鳥,然後兩眼一閉,鳥又變成了人,人還是光著身子的,每次都要靠在大鵬扮演的諸葛青雲懷裡……
首先,片子開頭有幾分當年文章、舒淇主演的《西遊降魔篇》的味道,開篇的魚怪,張開的血盆大口和撞得人仰馬翻的特效雖然差強人意,但是幾處笑料,既有老港片的味道,還有新武俠的颯爽翩然。
其中魚怪躲在畫裡冒充濫「魚」充數的畫面,令我想到了1982年版本的《奇門遁甲》中的奇門、遁甲兩個老傢伙相互鬥氣的場面,尤其男主角樹根誤闖奇門遁甲的宅院的時候,奇門用秘術使得牆上顯現書法、又將畫展開,使得上面的景象變換為真,後將白紙卷為一卷,以手為刀,整整齊齊將畫切成絲,下到鍋裡,眨眼功夫,就熬成了雞絲麵。
1982版的《奇門遁甲》主線明晰,故事從一開始就是按照時間線順下,當中笑點基本作為點綴使用,令人觀之輕鬆。這部影片的確令大棋棋見識到了袁和平的創意和幽默元素。
同樣,袁和平在35年之後將《奇門遁甲》再次搬上銀幕,但是這一次,明明也在往裡加笑料,但是就是隔靴撓癢,毫無生趣;明明特效好於1982版無數個檔次,但卻看不到袁和平的影子和徐克的誠意,就連袁和平以往對待功夫的認真和誠摯都幾乎消失殆盡。
影片失敗之處有五:
1、開篇和中場以及結尾除了吊威亞,幾乎看不到功夫的存在,既失去了袁和平的風採,又沒有將徐克的創意進行氣場全開的發揮。
而原版將民俗與功夫相結合,將趣味娛樂性與功夫打鬥性相融合,緊張刺激中不失詼諧,雖然從動作設計而言,這部1982版的《奇門遁甲》絕不算上乘和精品,但袁和平至少在這部影片中立意明確,輕重比例得當,且所要突出的元素和看點做得排布精妙得當,人物角色精簡,卻各有所重;
2;《奇門遁甲》以散落的笑點和排布不當的人物,沒能串起故事的線索;配角順風耳、袁衛東等人都沒沒有發揮出各自的作用,或者說作用不甚明顯,更沒有體現一個組織配合得當的安排,主角中除了倪妮的「易容」「催眠」有所展現之外,男主諸葛青雲的佔卜之術幾無體現,沒有很好地烘託奇門遁甲之玄妙;
而反觀1982年的《奇門遁甲》,每個人物及專長都十分明確,比如老翁奇門善於佔卜,老嫗遁甲善於秘術,罐子人精於隱遁、蝙蝠法師善使忍術及遁地術,最後男主角爭奪五雷天師令的時候,各門派又各出奇招,逐個闖關,從油鍋取鑰匙開鎖到過橋闖陣。
笑點輔助鋪排故事、故事輔助立住角色,功夫負責推動劇情發展。
3、沒有輕重緩急的意識,一部影片,節奏十分重要,影片開頭先抓了點《西遊降魔篇》的舊梗和周星馳影片中女人扮醜的舊梗,然後幾個威壓吊來吊去,還算節奏上比較抓人,倪妮露出廬山真面目之後,節奏淡了下來,等到從霧隱門高手打算轉移陣地、離開大本營的時候,節奏點就基本開始散了。
4、名為《奇門遁甲》,一點也沒有展現出奇門遁甲的傳統文化和玄學特色。除了倪妮站在地動儀下,地動儀隨著魚怪而震動,似有所預示,且特效的精良與道具的精緻令觀眾覺得有點步上正軌之外,之後的節奏點、轉場、對白都卸下了勁道。甚至連關於此方面的經典鏡頭及創意性地運用都沒有,摒棄諸多中國元素,反而轉為升級打怪的網遊唱面,失卻了奇門遁甲的味道,影片沒有俠、沒有幻、沒有奇,更像是徐克袁和平兩個泰鬥級人物合作做了一場實驗。
而1982版《奇門遁甲》雖然也存在一些缺陷,尤其在今天看來,這部25年前的功夫片特效非常廉價和粗糙,但它的新奇娛樂性和法術功夫色彩卻在當時獨樹一幟。結尾處的五鬼運財、遁地術、奇門大法、茅山法術、七星木頭人、以飛刀制住人影命門等法術布陣既看點十足,又不乏中國民俗色彩,當中奇門求雨片段和奇門、遁甲二人互相鬥法、時而你棋高一著、時而東風壓西風、時而各自討個沒趣、時而另一個的幸災樂禍,都是片中妙趣橫生的點綴。而梁家仁扮演的「奇門」和袁和平的弟弟「袁祥仁」的反串更令人捧腹。宅子裡三隻破碗也有所陣法講究、奇門說的推算及哲思也在歡脫之中無疑讓人心頭一凜,沒有說教腔調和灌輸性,卻讓人隨著感慨。
5、男女感情線,尤其四角戀糾葛扯得太多,跟裹腳布一樣,使得原本格局和視野都可以大一些的影片搞得小家子氣。
影片一改以往「太子皇子都愛我」的狗血片劇情,「成功」變身為「美女美女都愛我」的劇情,一個是颯爽的辣椒,一個是糯糯的甜點。比例、鏡像調度都失調。最狗血的就是結尾,幾個人開著毫無營養的玩笑、帶著四角戀還要繼續下去、帶著纏纏綿綿到天涯的架勢、帶著要開續集來圈錢的架勢打算捲土重來。
大棋棋真心盼望這樣的作品最好不要帶著續集捲土重來,您捲來的是自己的土,捲走的卻是觀眾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