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式之後,二戰日軍為何沒有優秀的艦載戰鬥機了?

2020-12-23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冷熱軍事史 ,作者胖熊

冷熱軍事史

金戈鐵馬、炮聲隆隆,權力角逐、文明興衰。

日軍艦載戰鬥機研發

作者:胖熊 / 編輯:冷小軍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海軍航空兵的零式戰鬥機的機動性能優越,在美英等盟國中製造了「零戰恐慌」,以至於一段時期內美軍不鼓勵飛行員與零戰進行一對一狗鬥。

隨著戰爭進行,美國針對性研發的新式艦載戰鬥機相繼服役,逐漸找回並形成了對零式的優勢,日軍的後續機型卻日漸乏力,老邁的零戰一直服役到戰爭結束,不得不以「神風」的方式謝幕,那麼,什麼原因導致日本海航戰鬥機的後繼無人呢?

零式戰鬥機

後續研發一波三折

早在1940年零戰還未投入太平洋戰場時,敏感的堀越二郎就意識到當時各國軍用飛機技術正在躍進之中,零戰的各項技術指標開始逐步落後於先進國家,需要研發改進型或後續機型,但零戰在設計之初就已經將改進空間挖掘殆盡,特別是選用的小體積小功率的發動機,限制了改進型號的提升,因此,設計新機型就非常重要。

與敏銳的設計師相比,日本軍部對於零戰亮眼的數據,以及在開戰後驚人的戰果頗為自信。對於需要投入人力物力研發新機型並不上心。1942年,面臨美軍F4F野貓戰鬥機針對性的空戰戰術,以及美軍研發新式戰鬥機的壓力之下,才在1942年7月下達了新型戰鬥機的研發指令。這種拖延和懈怠,與戰前的緊迫感不可同日而語。

堀越二郎

零戰後繼機型的設計,仍然由其製造廠三菱公司負責,堀越二郎仍然擔任主設計。這款被軍部寄予厚望的戰鬥機就是A7M「烈風」,但日本軍部強制要求安裝的中島「譽」22星型發動機性能無法達到要求,初期的烈風高空性能非常糟糕,導致該項目到1944年暫停。

在換裝三菱自產的新式引擎後,該項目才起死回生,但時間已是1944年10月了,美軍的F6F地獄貓戰鬥機等已經批量出現在前線。

烈風的研製過程,充分說明了日本飛機製造廠之間的明爭暗鬥,以及軍部的胡亂指揮,導致這款性能比較出色的飛機研發進度異常緩慢,遲至1944年底試飛定型之後,卻因為東海大地震導致名古屋地區飛機製造業基地受損,無法量產。

烈風戰鬥機

事實上,此時的日本海軍已經失去了航母作戰能力,海軍航空兵已淪為岸基部隊,烈風即使能夠量產,也只能作為岸基戰鬥機使用,用於攔截頻繁光臨日本本土的美軍重型轟炸機編隊。

捉襟見肘的生產能力

在太平洋戰爭開戰時,日本海軍航空兵僅擁有300餘架零戰,其中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岸基型號。在空襲珍珠港這一堵上日本國運之戰的行動中,隨航母編隊出徵的零戰也僅有70餘架,很多二線部隊和海島守備部隊,還在使用已過時的96艦戰。開戰之初的日本海軍,應該更操心如何生產更多的零式戰鬥機,而不是如何研發後續機型。

日本海軍航空兵艦載戰鬥機在設計上優秀,但生產環節卻無法做到西方國家的分工合作。零戰就是典型例子,由於機型設計和減重考慮,零戰的生產必須保持機體完整,導致生產進度偏慢。

同期德國人在生產BF-109和FW-190戰鬥機,已經嘗試採用駕駛艙和機翼分離,非核心部件外包給中小企業生產,再拼裝組裝的做法提高生產效率。

Fw-190戰鬥機

但在日本這種財閥企業缺乏整合的情況下,卻是不可想像的問題。日本海航後續機型研發也受制於此,比如當名古屋生產基地受損之後,烈風的生產就無以為繼了。

此外,日本海陸軍不和導致的資源浪費和重複建設,也大大削弱了日本海航戰鬥機的生產能力。數量稀少,種類繁多,也導致這些機型都不如零戰有名。

如為了應對美軍空中轟炸研發的局地戰鬥機「雷電」,就在功能上和日本陸航的二式「鍾馗」戰鬥機高度重合,但數量不足500餘架。這種飛機與日本海航常用的輕巧機型不同,強化了生存能力後,不同的機體操控感,讓海航飛行員非常不適應。

日軍雷電戰鬥機

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海陸軍總共生產了6萬餘架飛機,卻要用於廣闊的東亞戰場和太平洋戰場,除了零戰生產數量過萬之外,日本海航再也沒有生產數量能夠與之比擬的機型。考慮到整個二戰期間日本海軍研發了50多種飛機,這些種類繁多的機型,既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也導致了產能無法提升,並給後勤整備帶來了巨大壓力。

水平低劣的飛行員

零戰在太平洋戰爭前期的亮眼表現,除了更為優越的空戰性能之外,更重要的是日本海航擁有一批當時世界上比較拔尖的精英飛行員。日本海航飛行員走的是精兵路線,並經歷了戰爭洗禮,對於飛機性能和技戰術水平有更深的理解,因此在一開始的交鋒中,零戰創造了諸多空戰記錄,也間接導致了「零戰恐慌」。

這種優勢並沒有保持很久,伴隨著中途島海戰失利和隨後在以瓜島戰役中的持續消耗,日本海航的精英飛行員損失殆盡,補充進來的年輕飛行員受制於航空燃油限制,幾乎沒有多少訓練和實戰歷練。

再加上美軍對零戰弱點的研究,和一批如F4U海盜、F6F地獄貓高性能飛機的投入使用,都使得日本海航的技戰術優勢快速消亡,進而導致了「馬裡亞納獵火雞」。

F4U海盜戰鬥機

戰爭後期,日本海航確實也投入了幾種先進機型,比如採用水上戰鬥機重新研製的紫電改戰鬥機。在戰爭後期主要裝備了日本海航的精英部隊343海軍航空聯隊。

由於聚集了當時日本海航僅存的精英飛行員,紫電改在國土防空戰中取得了一定戰果,並且給美軍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紫電改被譽為日本海航「最好的戰鬥機」。然而此時的日本已經在垂死掙扎階段,紫電改的表現也不過是迴光返照。

日軍紫電改戰鬥機

除中國之外的二戰主要參戰國中,日本的工業基礎較薄弱,雖然在一批優秀設計師和機緣巧合之下,研發出了類似於零戰這樣優秀的機型,但在整體國力懸殊的對比之中,無法應對戰爭時期快速的技術升級。開戰之初性能優異的零戰最終只能淪為「神風特攻機」。

這種國力無法支撐野心和欲望、高層狂妄自大且固步自封的國家,在同盟國絕對的數量優勢和技術優勢面前,最終只能戰敗投降。

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冷熱軍事史

註: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此標明轉載來源,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協商或刪除內容!

風上風雲|雲端故事

原標題:《零式之後,二戰日軍為何沒有優秀的艦載戰鬥機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二戰十大致命武器之一,日本零式艦載戰鬥機
    這款零式艦載戰鬥機是日本的一型單座單發直翼活塞式艦載戰鬥機,在二戰剛開始的時期,這款零式艦載戰鬥機憑藉其速度快,轉彎半徑非常小同時它的航程還非常遠這些優點,遠遠領先於其它同種類型的艦載戰鬥機。這款零式戰鬥機在日本的飛機史上,具有著一種裡程碑式的意義,因為當時這款戰機是第一款採用全封閉可收起落架,大口徑機關炮一個超硬鋁承力構造等等別的戰機從未使用過的裝備,而也正是因為這些裝備,才使得這款零式艦載戰鬥機在當時領先與美國的艦載戰鬥機。
  • 二戰日本零式戰鬥機的噩夢,讓日軍飛行員枕著「噩夢」而眠
    在二戰中各國傳奇戰機在廝殺中,書寫著飛行員的浪漫,零式戰機在中國人的心中就是惡魔的代名詞,而在早期的太平洋戰場上,面對有著優秀機動性的零式戰機,山姆大叔家的飛行員也是硬著頭皮挨打。直到在戰爭中期,美國人靠著繳獲的零式搗鼓出了在日本領空上盤旋的地獄貓F6F戰機,才漸漸有了改變,也使得美軍戰損比降低到僅1:13。
  • 從「零式神話」到馬裡亞納「火雞」,日本零式戰鬥機興衰史
    提到二戰期間日本最有名的戰機,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零式戰鬥機。(簡稱零戰)零戰是日本在整個二戰中產量最大的一款戰鬥機,也是日本海軍在整個二戰中最優秀的一款戰機。由於零戰的格鬥能力突出,二戰前期盟軍的戰機很難能夠與零戰相抗衡,零戰也一度創造了"零式神話"。
  • 零式戰鬥機被調侃「空中打火機」,但在中國戰場上卻異常強大
    在二戰期間,日本敢去挑戰美國、中國這些大國,並不是是它腦子抽風了,而是當時的日本軍工產業發達,武器裝備充足,在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就著手開始研發可以奪取制空權的戰機。零式戰機橫空出世可謂是橫掃了亞洲天空,讓盟友國患上了「零式戰機恐懼症」,你可能不知道,中國戰場上的零式戰鬥機曾經有多強大。零式戰機變態的機動性是它最大的優勢,不過它最大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脆皮且易燃,被美軍調侃為「空中打火機」,只要一打就著。它有三菱重工設計打造,總計生產了上萬架。
  • 零式戰機從二戰雄鷹淪為空中打火機,為何只用了短短兩年?
    在二戰中,日本最為出名的戰機就是零式戰機,號稱是二戰雄鷹,不僅在中國戰場上奪取制空權,讓我軍損失慘重,還讓美國、英國、蘇聯都在這架戰機上吃了虧。也因此零式戰機是日本的二戰中產量最高的一架,只是零式戰機從二戰雄鷹淪為空中打火機,短短兩年就被地獄貓超越,它到底經歷了什麼?
  • 萬能的零式戰鬥機,在二戰算什麼水平?美軍:火雞一樣,一打就落
    這部電影以現代人視角重看二戰,主要講的是一名現代的日本青年,在了解到自己的祖父居然是「神風特工隊」一員後,四處尋訪當年的倖存者,並在調查尋訪中了解到二戰那段慘痛的歷史。《永遠的零》將主角聚焦在二戰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和它的飛行員身上,表面上是在哀悼那些白白死去的「神風特工隊」戰士,以史為鑑,反省戰爭。
  • 二戰日本水上戰鬥機性能獨霸全球,為何最終卻成為無用之物?
    二戰時,日本海軍對水上戰鬥機有了新的見解,造出了改造零戰的水上戰鬥機。 1、水上飛機不需要跑道 在日軍研製的軍用機之中,只有零式艦載戰鬥機,即零戰,生產數量超過了一萬架。舊日本海軍不僅花費大量時間研發後繼機,即使到了太平洋戰爭後期還研發了改進型。
  • 日軍零式戰機,太平洋戰爭初期的「王牌戰機」,為何跌下神壇?
    為了增強自身軍力,日本不僅大力發展工業,還積極學習西方軍事強國,並推出了不少武器裝備,為軍國主義日本的擴張助力,零式戰鬥機就是其中之一。 二戰後期,戰爭資源面臨枯竭的日本急於開闢新戰場,經過多方考慮後,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對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發起了偷襲,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由三菱重工研製的零式戰機,一出場就給了美國等國家軍隊沉重打擊
  • 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二戰時德國不從日本進口一些
    文/寂寞的紅酒零式戰機是二戰時期日本軍隊裝備的主力戰機之一,被日軍吹捧為「萬能戰鬥機」。由於零式戰機在太平洋戰場上出色的表現,零式戰機甚至被很多網友吹上了天。但有意思的是,雖然零式戰機被吹上了天,但日本的盟友德國人始終沒有從日本進口一架,德國人甚至對零式戰機絲毫不感興趣。很多人不禁感到疑惑,零式戰機被很多人吹上了天,為何德國人卻不感興趣?首先,在性能上,零式戰機遠遠比不上德國戰機。不要說德國人在二戰後期開發出的ME262噴氣式戰鬥機,即使和德國主力機型 BF109相比也差了一大截。
  • 零式的覆滅: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少勝多,成功反殺日軍!
    戰爭初期,日軍僅有300家零式戰機,其中250架投入了太平洋戰場,就憑藉這區區250架零式,日軍在開戰後幾個月內,把盟軍在太平洋地區的戰鬥機部隊消滅了2/3,給盟軍飛行部隊帶來了空前的災難,當時盟軍飛行員起飛迎擊零式時,無論飛行員還是指揮官都明白,戰機飛出去以後八成是回不來了。
  • 珍貴彩色二戰老照片,記錄太平洋戰場上損失嚴重的日軍
    1943年12月4日,誇賈林環礁(Kwajalein Atoll)附近在美國海軍航母約克城號附近被擊落的一架中島天山B6N艦載攻擊機,它被美軍127毫米高射炮命中。1945年,在馬來亞被大英國協軍隊繳獲的零式A6M2和A6M5戰鬥機正在進行飛行評估測試。
  • 戰爭中的幽默:盤點二戰歷史上的那些沙雕武器
    二戰爆發後,無數新型武器登上歷史舞臺,卓越的戰績使得他們的名字深深地印烙在了軍迷的腦海裡。但是,不可能每一件武器的性能都那麼優異,接下來就讓我來盤點二戰歷史上的那些"沙雕"武器。一、日本南部手槍南部十四式手槍,人送綽號"王八盒子"、" 雞腿兒擼子"。
  • 英國人錯過了自己的零式戰鬥機?被遺忘的格洛斯特F.5/34
    但是該機試飛的時候,另外兩種新型戰鬥機噴火和颶風已經準備服役。這兩種飛機都安裝著羅爾斯·羅伊斯的液冷發動機,比沿用鬥士雙翼戰鬥機引擎的格洛斯特新機功率大,飛行速度也更快。因此格洛斯特的設計沒有被英國空軍採用,兩架原型機被降格為訓練用機,後來就銷聲匿跡了。
  • 二戰中如P-51野馬、零式戰鬥機是如何瞄準的?
    問 網友提問: 二戰中如P-51野馬、零式戰鬥機是如何瞄準的? 專家解答: 二戰時期戰鬥機的空空武器是機槍或航炮,需要射出的彈丸直接命中目標,才能將目標擊落。
  • 二戰日本王牌飛行員,累計擊落超過80架戰機,最終下場不值得同情
    這個日本王牌飛行員就是巖本徹三,他是二戰時期擔任日本海軍零式戰機的飛行員。從1938年首次前往中國內陸參加戰鬥,到後來步入太平洋戰爭,這名日本軍人在戰場上共計取得了80架敵軍戰機的駭人戰果,其中甚至還包含了14架中國軍機。而在日本國內,以駕駛零式戰機作戰而聞名的巖本徹三則被稱為「最強的零戰駕駛者」或者「零戰虎徹」,以表達他們對於這名悍將的敬佩之情。
  • 從巔峰滑落,二戰後的英國作戰飛機第二部分:海軍艦載戰鬥機
    上文我們理了下英國空軍的戰鬥機,這篇我們接著說英國海軍的艦載戰鬥機。英國海航在戰前得不到重視,二戰前中期都是靠一些二流多用途飛機兼顧防空,戰後初期借著戰爭期間的慣性也曾經推出一些新型艦載機,但隨著航母艦隊規模不斷縮小,艦載機的發展勢頭也不可避免地衰落下來。
  • 速度才是王牌:日本零式戰機的靈活性逆天,卻被美式笨重戰機吊打
    一戰時,最好的飛機是現在看來非常老舊的Fokker E.I,1917年,Albatros D戰鬥機被引入。但即使是像英國戰鬥機Sopwith Snipe這樣技術先進的飛機,也沒有真正的革命升級。到二戰時,戰鬥機技術和武裝以驚人的速度發展。
  • 翱翔藍天的九七式戰鬥機,生不逢時的產物,最後淪為教練機之用
    二戰期間,為了能夠在空戰中取得一定的成績,日本陸軍航空兵可謂想盡了各種辦法,各種符合空中作戰的戰機也因此應運而生。但因為戰爭指揮等一系列失誤,日軍的空戰計劃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而我們今天文章要提到的這架飛機,曾經被寄予厚望,但最終也逃不過被遺忘的命運,它就是日軍的九七式戰鬥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