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投無路,無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絕境。出自: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近義詞有: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日暮途窮,反義詞有:左右逢源、如願以償、天從人願,走投無路是貶義成語,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補語;含貶義。走投無路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走投無路(zǒu tóu wú lù)成語釋義:無路可走(投:投奔)。指陷入絕境。成語出處:元 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淋的我走投無路,知他這沙門島是何處酆都。」近 義 詞:山窮水盡、窮途末路、日暮途窮反 義 詞:左右逢源、如願以償、天從人願成語用法:主謂式成語;可作謂語、補語;含貶義成語結構:補充式成語感情色彩:貶義成語成語辨析:走投無路和「窮途末路」;都含有「無路可走」的意思。不同主要在語法功能和詞語搭配上。「窮途末路」常作「到、臨」等動詞的賓語。走投無路不能。走投無路常作「逼」等詞的補語;「窮途末路」不能。成語辨形:投,不能寫作「頭」。走投無路的例句:1、這些鄉民都是被狗財主們逼得走投無路,才逃到我們村來的。2、他因經商失敗,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3、不是我願意,實在是被生活逼得走投無路才鋌而走險的。4、競爭者們一再削價與他搶生意,很快就逼得他走投無路了。5、他被債主逼得走投無路,蹈海而亡。6、我又受了傷,流血不止,還帶著小蘭等家人,無衣無食,無處容身,官兵還在四處搜捕,走投無路,不知所措。7、末主走投無路,只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8、粉碎無辜的對方,這是在走投無路時想出出氣的暴君行為。9、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姑且一試,當晚像小偷似的鄰居把我領到醫院。10、郭威和眾多將領是激於義憤前來清君側的,本意就是除掉挾持天子擅殺大臣的幾個佞幸,結果奸黨走投無路之餘居然還弒君,真是罪大惡極啊……11、在中國,一六四四年三月,當李自成率領農民軍進佔北京城時,明朝的崇禎皇帝走投無路,在景山一棵樹上縊死。12、當梁二嫂走投無路,只好硬著頭皮嚷嚷起來表示反抗的時候,他馬上變換手法,來軟的。走投無路的成語接龍:走投無路 > 路斷人稀 > 稀湯寡水 > 水月鏡像 > 像模像樣 > 樣樣俱全 > 全智全能 > 能歌善舞 > 舞弊營私 > 私恩小惠 > 惠風和暢 > 暢行無阻 > 阻山帶河 > 河東獅吼 > 吼天喊地 > 地地道道 > 道聽途說 > 說到做到 > 到處碰壁 > 壁間蛇影 > 影影綽綽 > 綽約多姿走投無路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