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有點失望,帶著一顆童話的心去觀片,可結果卻並不怎麼動人,。四平八穩的迪士尼製造,劇本工整得像依循直尺畫出來的線條那樣規則,起-母親離世、父女不睦,承-隨母遺志、探險幻境,轉-反派對調、善惡顛倒,合-發覺自我、父女修好,全都流水帳一般,很通順,但輸在無趣,無驚無喜的安全牌,放在大銀幕上就略嫌低幼,霍夫曼《胡桃夾子與老鼠王國》原著大家本就耳熟能詳,再來一個創新平庸、缺乏提神醒腦爆點的改編,那無非就是重講一個已經聽了多遍的睡前故事了,打瞌睡不意外。
劇本最大的改動,是對小說時空的延續——霍夫曼原作裡,女主就是瑪麗·斯博塔,之後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劇改編名聲大噪,女主更名為克拉拉·斯博塔,但劇情還是一致的。本片卻將本為同一人的瑪麗和克拉拉變成了母女,側重點是認清自我價值的勵志成長,估計是想同時致敬小說和芭蕾舞劇,但給劇情帶來的戲劇張力卻意義不大。
同樣,糖梅仙子「被棄」後扭曲失落、渴望報復的心理沒有詳細刻畫,薑母如何被抹黑、四大王國分裂也處理得囫圇吞棗,這就造成了反派太弱的惡果,基本就靠凱拉·奈特莉的演技硬撐,壞得沒個性也沒邏輯說服力,最後扳倒反派也像過場戲一樣隨便——感情渲染和製造衝突太淺白,就像明明吃進嘴裡,卻嘗不出鹹甜或濃淡,沒味道是最尷尬的。
影片的觀影過程中你會看到很多「似曾相識」,四國領袖的造型古怪甚至邪惡猶如《愛麗絲夢遊仙境》,卻又沒有瘋帽子和紅皇后那樣的過目不忘;初進雪國之時,你會覺得似乎看到了當年的《納尼亞傳奇》,但無論大場景的打造,還是奇幻王國中的人物設置都不及後者做得有新意和想像力;而對於老柴經典的《胡桃夾子》音樂元素的使用,電影又沒有將它最為一個主線和重點,我們以為能看到至少《馬戲之王》的二分之一,但是卻連一個耀眼的音樂篇章或高潮都沒有……這些,都讓《胡桃夾子和四個王國》看起來更像是個不完美的複製品。
而更重要的,我覺得還是劇本本身的設置問題,影片要講述一個女孩子拯救世界的童話,但是我卻看不到她要拯救的這個世界的美好,因為沒有將這份美好充分渲染,我們對她的拯救並不心懷希望,我們看不到遊樂王國的快樂、幸福,也感受不到過去,克拉拉母親在世時,四大王國的精彩,於是,拯救的初衷變得異常脆弱,僅僅憑藉著對母親的懷念和試圖解鎖自己迷茫人生的這兩點,不足以引起觀眾的共鳴。
而也大大浪費了影片最應該出彩的創作空間。與此同時,影片缺少一個主要著力的發力點,正如前面所說,我們看到很多「似曾相識」,也尋到很多蛛絲馬跡,但元素雖多,卻沒有一個做到極致,而整體表現又平平,難稱佳作。可能唯一可點讚的就是小女主麥肯芝·弗依,公主氣質在線,且年輕的單純令人信服,精緻的五官和神情,足以看到童話的夢幻,到底是個實打實的可人兒。
小女主麥肯吉·弗伊倒是表現不俗,可窺日後大將之風,且顏和神態頗有幾分凱薩琳·澤塔瓊斯女神的風採;摩根·弗裡曼和海倫·米倫都是來護航衝卡司星光度的,老戲骨也不在乎演技被浪費,至於美術布景,養眼考究不差,但同類題材大家早就見識過波頓導演的《愛麗絲夢遊仙境》了,所以本片也只算稀鬆平常。
最出彩的,大概就是那段呈現瑪麗製造四王國的芭蕾舞了。片中及片尾兩段芭蕾很棒,然而電影其他部分加起來也不及芭蕾段落十分之一精彩!本片劇情是要多無趣有多無趣,人物要多單薄有多單薄。還有那幼兒園級別的反轉,小學生看了都會嫌俗套。最關鍵的是,作為一部向小女孩販賣公主夢的影片,連服化造型都華麗得相當庸常,個人覺得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