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覺哉曾經說:"愛國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愛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一生所求不多,惟願一生安穩,平靜生活。這看似簡單的願望,卻難比登天。生命至於世界就如同扁舟與海洋,同樣的渺小,同樣的不堪一擊。上一秒光芒閃耀的人下一秒就會淪為與塵土相伴的命運,面對未知,沒有演習。意外頻發,卻總要珍惜當下,愛責任,更愛自己的事業。
我國曾經有兩名數學天才,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與抱負,他們選擇遠渡重洋,去往海外。意外來得那樣猝不及防,兩位數學天才竟然在國外離奇死亡,就連死亡的原因都極度相似。這其中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兩難選擇
複雜的環境,即便搖擺不定,選擇依舊是人們無法推卸的責任。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中國養育了我,報效祖國便是我的責任。即便已經站在高處,能力卻無法支撐我向更高點發起衝擊,瓶頸時期的能力又該如何突破呢?更多的人選擇遠赴海外。
任偉就是這樣一個生在中國,卻成長於美國的天才。作為一個別人眼中的神童,任偉一直成績優異、品學兼優。為了接受更好的教育,開拓自己的眼界,任偉來到了美國,在世界學子的教育聖殿中攻克難題,8年的美國留學生涯,任偉已經將自己打造成一個足夠優秀的成功人士。芝加哥大學攻讀博士,一個多麼輝煌的履歷。
數學天才任偉是中國少見的人才,擁有天生的數學天賦,在數學方面有著毋庸置疑的能力,任偉被稱為數學界百年難得一遇的數學天才。祖國靜靜等待著,也奮力召喚著,數學天才歸國為國效力,這是一段人間佳話。
卻沒想到,意外猝不及防地來臨了。2008年,痛徹心扉的一個下午。任偉冷冰冰的屍體出現在了芝加哥大學的教堂,毫無預兆的,任偉離開了人世,數學天才的人生還沒有施展抱負就匆匆地告別。為什麼會有意外的存在呢?究竟發生了怎樣無法解決的事情呢?
警方調查,任偉是自殺。活潑開朗,自我調節能力極強的任偉為什麼會走上這條極端的道路?那時候的任偉已經臨近畢業,作為中國的子民,任偉已經決定帶著本領回到中國,為中國的發展添磚加瓦。
萬眾期待的時候,他卻選擇了自殺。如果沒有意外,如果沒有永遠離去,任偉的研究成果將會是對中國軍事的最大幫助,是中國人才儲備的中堅力量。天才們的能力超乎想像,他們的心理素質也絕非是等閒之輩所能擁有的。一個從小生活在異鄉的人,一個可以讓一切困難迎刃而解的人,一個化險為夷的人,為什麼選擇自己結束生命?為什麼選擇如此不體面的方式?這是否真的只是意外?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沒有人有結束自己生命的權力。生命是一場華麗的晚會,晚會上燈紅酒綠,風光無限,落幕之時,沒有人看到過我們臉上的淚水。誣陷、非議、陷阱,人們要面臨太多的九死一生,可正是這些艱險的存在才鑄就了生命不平凡的美。妖魔總會被戰勝,珍惜生命的美好,珍惜擁有的一切,收穫總會如期而至。
萬眾矚目
張首晟,一個傳奇般的名字。楊振寧的學生、中科院的外籍院士,物理界的大師,張首晟的身上有著太多的標籤,他就是大神的代名詞。一位少年天才,沒有接受高中教育,憑藉著自己的努力進入復旦大學,這是怎樣的一種勵志與堅韌,自學成才背後的辛苦,沒有人能夠感同身受。進入復旦大學的那一年,張首晟還是一個15歲的涉世未深的少年天才。
結束了自己復旦大學的學習歷程之後,張首晟來到了柏林自由大學、紐約州立大學攻讀碩士與博士,海外鍍金的經歷讓原本就萬眾矚目的張首晟更加光芒萬丈。在攻讀博士期間,張首晟結識了導師楊振寧,兩個物理天才之間的親密對話,充滿火花的碰撞交流,張首晟成為了楊振寧的得意門生。按照楊振寧的話語,張首晟或許就是未來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2008年,意外瘋狂生長,終於吞噬了光明。因為抑鬱症,55歲的張首晟永遠同這個世界告別了。張首晟曾經多次與中國的科研機構與高校合作,對中國的科學研究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天才忽然離世,留下了眾多的猜測。巨大的壓力讓張首晟的精神防線崩潰,最終還是走上了這條無法回頭的路。
每個人都是負重前行的人,每個人都有著肩上的重擔。起初他們只是推動我們前進的動力,當片片如羽毛般輕盈的壓力累積到足夠可以爆發的時候,積羽沉舟,災難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面對疾病,任何人都是無助的,即便我們曾經是社會精英,即便我們是強者。懼怕不能解決任何的問題,敞開心扉,釋放壓力,迎接一個全新的自己。生命如此寶貴,為什麼不將大好的年華用於追尋自己的價值呢?
珍貴珍惜
中國的兩位天才,相似的人生成長經歷,相同的海外留學境遇。當他們決定為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時,卻離奇死亡,永遠地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自殺、抑鬱症,如此相似的死因,如此的令人匪夷所思。他們的死因讓人議論紛紛,兩個人如此優秀的人真的會用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嗎?事情的真相我們依舊無從得知。
生命最好的年華,享受大好的時光。前進的道路上或許會筋疲力盡,當別無選擇的時候,為何不停下步履匆匆的腳步呢?藍天、白雲、陽光,世界依舊美好,眼前所有的黑暗,都只不過是心魔作祟而已。忘記自己為何而戰,忘記為何而來,回頭望見的那盞燈,依舊明亮無比。
文/南宮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