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餘蔭山房待了38年,如今專門給孩子上灰塑體驗課

2021-01-10 大洋網

8月8日,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餘蔭山房,來了一大批小孩和他們的家長。他們都是來這裡上灰塑體驗課的。灰塑是廣東省廣州市民間傳統美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以往,灰塑主要呈現在嶺南建築紙上,比如舉世聞名的陳家祠、餘蔭山房,其房屋裝潢就多用灰塑。

崔鏡興

教孩子們做灰塑的老師名叫崔鏡興,是一位灰塑市級非遺傳承人。上世紀70年代初,他跟隨番禺本土灰塑老藝人陳大朱學習古建築修繕和灰塑技藝,後又跟隨畫家麥英聯學畫,有次打下了較好的繪畫基礎。之後他幹過泥水工,也為別人即將竣工的新房子繪畫各類圖案,當時他沒專門學過畫房子的裝飾畫,於是邊幹活邊自學,並創作了不同類型的圖畫,後來,他一門心思改做灰塑。

由於灰塑作品做得惟妙惟肖,他漸漸在業界小有名氣,番禺和珠三角其他地區的人都會請他去做灰塑。1982年開始,他在餘蔭山房正式獨立從事灰塑工作。他的作品無論花鳥神話、人物動物,皆惟妙惟肖。

餘蔭山房上灰塑課的課堂

崔鏡興告訴記者,今天的教學主要是讓孩子們體驗原本在嶺南建築上的灰塑如何變成家庭用的裝飾品或擺件,「今天的體驗課我們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塑形,把荔枝的形象塑出來,之後,小朋友們先去遊覽餘蔭山房的灰塑,等灰塑的模胚幹一點時,再在上面塗顏料,讓孩子們體驗一個做灰塑的過程。」

課堂

在餘蔭山房待了近40年的崔鏡興說,他以前經常會教這些小孩子做灰塑。「教孩子做灰塑,我感覺好開心,小孩子能來體驗灰塑藝術,我非常高興,感覺後繼有人了。」崔鏡興說。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武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部 蔡凌躍

相關焦點

  • 【美麗廣州】夜晚的餘蔭山房,優雅的「紅雲會」
    10月15日,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餘蔭山房推出的視頻短片《餘蔭紅雲》在網絡上熱傳 餘蔭山房內百年荔枝樹亦是生機勃勃,碩果纍纍,遠遠望去,如一片紅雲掛在枝頭,令人垂涎三尺。 荔枝除口感香甜外,還有多子多孫、大吉大利、一本萬利等美好寓意。餘蔭山房內不少以荔枝為元素的設計,如原正門處照壁的磚雕,深柳堂內的滿洲窗花紋等等,皆寄託了園主人的美好祝願。日前,廣東省博物館舉辦的「不辭長作嶺南人」荔枝文化展中,亦能尋覓到它們的身影。
  • 灰塑藝人許達聯: 灰刀凝練匠心之美
    幾十年來,來自文昌東閣鎮的灰塑藝人許達聯用他手中的大小灰刀在牆面上向世人展示灰塑藝術之美,也在時代的幕布下,「揮舞」出他對傳統技藝傳承保護的初心和渴望。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口騎樓老街見到了許達聯,他正帶領團隊為一間以海南民俗為主題的博物館酒店做灰塑設計和創作。
  • 湛江雷州灰塑省級非遺傳承人莫承遠:「屋頂匠人」的刀筆神功
    作為省級灰塑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莫承遠至今已經歷了30多年的「灰塑時光」,作品遍布雷州半島大地,但他總是謙遜地稱自己仍未完全理解和掌握灰塑奧妙,「仍在不斷努力學習中」。莫承遠從小在農村長大,讀初中時開始師從堂哥學畫畫,專門給雷劇團畫背景圖、屏風之類。1984年,他開始轉行,師從當地頗有名氣的木雕師薛如保學雕刻,一幹就是幾年,很多寺廟也留下他的木雕作品。
  • 戲夢人生--安仁首部紀錄電影《夢境•灰塑》
    一個行者的尋找,他要尋找什麼呢,歷史還是未來?
  • 非遺捏塑第二課:「泰迪」誕生
    商報記者 夏瑩 攝影報導 繼Q版乾隆之後,日前,20位「小小非遺傳承人」迎來捏塑第二課,任務是捏一隻「泰迪」。 捏塑非遺傳承人丁建華向大家展示了他自己的示範作品,只見他的「泰迪」,整體呈棕色,表面毛茸茸的,脖子上還有個小領巾,「泰迪」坐在一個黃色的窩裡,整體造型十分可愛。 這樣毛茸茸的效果是怎麼做出來的?孩子們都很想知道。 丁老師由此引入本次課的主題——如何正確運用七本針。
  • 「花都驕傲」灰塑 吸引臺灣專家來花都參觀學習
    經過三年時間的文化積累和傳播,灰塑文化的魅力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青睞。部分灰塑產品近年來獲得「最受歡迎旅遊商品」、「中國最佳必購旅遊商品」、「廣州十大手信」等殊榮,更被廣大網友票選為「最受喜愛的廣州十大手信」。讓灰塑成為大家最喜愛的藝術品,不僅能讓更多人通過灰塑文化認識花都,了解花都文化。
  • "雲手作"回顧 | 兒童節親子課·陶泥再塑館藏"仿汝釉貫耳瓶"
    本期課程邀請小朋友與家長合作,以陶泥再塑館藏「仿汝釉貫耳瓶」。該藏品呈四方委角形,長頸,溜肩,鼓腹,圈足,頸部兩側帶有貫耳。通體施以汝窯釉色。足內署青花篆體「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針對這個問題,課堂上首先通過對泥料成份、敲擊聲音、釉料釉色、燒成溫度等方面的解讀,利用感官的多維體驗,教小朋友們辨別陶與瓷,對陶瓷的概念形成立體的認知。
  • 首屆非遺捏塑作品大賽來了!面向全城招募小小非遺傳承人,免費學捏塑
    事實上,這屬於捏塑技藝的範疇,是一種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如今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傳承難題。1984年起就受傳統藝人影響開始學習捏塑技藝,2013年師從杭州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徐遠渭,專攻傳統人物肖像學習,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可以比較好地做到有故事、有內容、有神態,為後期創作優秀的民間傳統人物作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 流量明星天價片酬,他拍戲38年買不起房,82歲住出租屋,為啥
    聽到魏宗萬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看到他的面孔,大家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他一生不為名,不為利,拒絕除了拍戲以外的一切賺錢方式,寧願一生清貧,82歲仍住在出租屋裡。魏老出生於1928年,因為家裡條件不好,初中畢業後,就進入汽輪機場,當了4年工人。雖然從事的工作與拍戲八竿子打不著,但他內心一直懷揣著演員夢。
  • 國家一級演員魏宗萬:出道38年買不起房,82歲高齡還在掙錢?
    國家一級演員魏宗萬:出道38年買不起房,都82歲高齡了還在掙錢?他的家庭貧苦,所以學習上很快就荒廢了,不是他不想上,而是實在掏不起學費了。國家一級演員魏宗萬:出道38年買不起房,都82歲高齡了還在掙錢?那時候他21歲。
  • 湖南塑普,中國最大規模的傳染性殺傷武器
    張藝興還提到,在韓國當exo練習生時,他一口純正的塑普把同隊的所有韓國人都帶偏了。相信我,千萬不要逼著湖南人念:黑化肥發灰,灰化肥發黑。湖南人絕對會有想掐死你的心。去哥家玩,問他家WiFi密碼,他告訴我是他名字的拼音(黃輝),試了10次huangfei錯誤後,才發現密碼應該是——huanghui ↓↓↓
  • 捏捏塑塑
    這次的課安排了陶泥、彩泥的捏、塑。源於日常,可以是一個曾經感動過你的、可以是留存記憶中的、可以是天天發生著的、可以是夢想中的、可以是詩裡的一個場景。每個孩子的不同面貌的發展是難能可貴的!需要你不停的去發現去引導!青青青青這件作品幾乎是小點點和線的組合,點點的排列和線之間的搭配極富節奏!
  • 高級灰|體驗135m毛坯房的既視感,閣樓上的會客室超舒服實用
    ▲ 不知不覺就迎來了五一勞動節,晃眼2020年就快過去一半了。今年可能是假期最多的一年了吧,五一節連放了五天假期,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還記得之前經常聽到的一句話,「我特別想幹點啥,就是沒時間」。現在給你時間了,你想去做點什麼呢?
  • 高原上的幼兒園:牧民園長和他的38個孩子
    靠天吃飯,意味著沒有穩定收入,在2020年的今天,溫飽依然是他們要攻克的第一道難關。長久以來,黑科村也沒有任何一所學校。十多年前,索南尖措的父親免費出借自己放牧的土地,這才建起村裡第一所學校,在2012年,改辦為如今的黑科村幼兒園。
  • 38年上千張天安門合影無人認領,背後的故事個個「扎心」
    年,因為各種原因,有上千張照片無人領。高源是北京天安門前拍照服務點的一位攝影師,從1979年開始,他就在天安門廣場國旗杆西側的一個攤位上,給來往的遊客和天安門拍照留念。38年來,高源在天安門廣場拍了幾十萬張照片,對於他來說,每張照片對遊客顯得很重要。因為遊客地址寫錯,或遊客沒等照片洗出來就離開等原因,有一千多張舊照片一直在他手裡,沒能送至遊客手中,這成了他退休前的一塊心病。
  • 貝殼研究院發布2020年盒區房報告 未來上海盒區房「邊界消失」
    如今,以盒區房為代表的生活便利型社區,正在成為新型剛需。分析認為,「房住不炒」依然為全社會的主基調,而疫情加速了這一進程。隨著上半年在家辦公、上網課的倡議,居民對購房需求的理解也更加理性,社區配套設施和生活成本成為最受關注要素。
  • 杭州首創體驗式培訓 新警察要在辣椒水房裡待1分鐘
    香港TVB(無線電視翡翠臺)2005年熱播的電視劇《學警雄心》,講述了一群十八九歲的年輕人通過警察學校持續27周的艱苦訓練,成為優秀警察的勵志故事,劇中的「魔鬼訓練」曾讓很多劇迷大呼過癮。 昨天,我到杭州市人民警察學校,體驗了杭州新警員的在校課程,其中一項是警用催淚噴射器體驗課,這種催淚噴射器,就是我們俗稱的「辣椒水」。
  • 「逆流而上」的線上鋼琴課
    下節課的新內容,戰華娜同樣會提前拍成視頻發給學生。並且,她堅持為每一個學生單獨錄製視頻:「同樣一首曲子,針對不同的學生上課方法也會不同。雖然是線上課程,我還是希望可以無限接近線下課程的模樣。我的學生各自是什麼性格、接受能力怎樣,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就用他們每個人能夠理解的方式去上課,因此每個學生收到的視頻課件,都是為他們專門錄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