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餘蔭山房,來了一大批小孩和他們的家長。他們都是來這裡上灰塑體驗課的。灰塑是廣東省廣州市民間傳統美術,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以往,灰塑主要呈現在嶺南建築紙上,比如舉世聞名的陳家祠、餘蔭山房,其房屋裝潢就多用灰塑。
崔鏡興
教孩子們做灰塑的老師名叫崔鏡興,是一位灰塑市級非遺傳承人。上世紀70年代初,他跟隨番禺本土灰塑老藝人陳大朱學習古建築修繕和灰塑技藝,後又跟隨畫家麥英聯學畫,有次打下了較好的繪畫基礎。之後他幹過泥水工,也為別人即將竣工的新房子繪畫各類圖案,當時他沒專門學過畫房子的裝飾畫,於是邊幹活邊自學,並創作了不同類型的圖畫,後來,他一門心思改做灰塑。
由於灰塑作品做得惟妙惟肖,他漸漸在業界小有名氣,番禺和珠三角其他地區的人都會請他去做灰塑。1982年開始,他在餘蔭山房正式獨立從事灰塑工作。他的作品無論花鳥神話、人物動物,皆惟妙惟肖。
餘蔭山房上灰塑課的課堂
崔鏡興告訴記者,今天的教學主要是讓孩子們體驗原本在嶺南建築上的灰塑如何變成家庭用的裝飾品或擺件,「今天的體驗課我們分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塑形,把荔枝的形象塑出來,之後,小朋友們先去遊覽餘蔭山房的灰塑,等灰塑的模胚幹一點時,再在上面塗顏料,讓孩子們體驗一個做灰塑的過程。」
課堂
在餘蔭山房待了近40年的崔鏡興說,他以前經常會教這些小孩子做灰塑。「教孩子做灰塑,我感覺好開心,小孩子能來體驗灰塑藝術,我非常高興,感覺後繼有人了。」崔鏡興說。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武威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部 蔡凌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