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英語好的人總會告訴你,他們沒怎麼學英語,就是...看看美劇看看電影罷了,你也常能看到市面上、網上各種教材打著看電影學英語的旗號。原因顯而易見:學習本來是件體力活,把它跟有趣的電影關聯起來,總能給學習者一些意淫的餘地。但老實說,大部分的這類教材都只是流於口號和形式,並未將教學內容本身跟電影做深度結合。甚至於說,它們在形式這塊也沒牟足功力,未極網際網路多媒體互動之能事。
不過,現在一家原先紮根於網際網路的團隊「魔方英語」試圖向行業固態宣戰,他們將一整套包含單詞、正反向練習、講解和帶PK性質的口語聽說的學習系統一股腦兒置入了熱門電影片段中,為此開發出了一整套多媒體多端的學習方案,並申請了專利。
魔方的學習體系簡單說來包含四步:看視頻、練習與測試、看講解、以及口語練習,強大之處是所有四步對應的內容都做了結構化處理,並直接將看視頻之後的幾個流程做在了視頻點播屏幕上(web端)。
這裡著重說說它的練習與測試環節。魔方提取了片段中的每個考點單詞並為其搭配如下練習:
聽力測驗(根據電影對話挑選正確單詞置入整句);詞義測試(給出單詞讀音和若干中文釋義,根據情景選擇正確釋義);顯示整句釋義(將單詞重新放回原句並給出釋義)。然後是反向測試,即:根據中文釋義選擇對應的單個英文單詞;英文原文重現,挑選正確的中文釋義置入整句。
這樣的複合型、正反向練習就是為了保證用戶對單詞的語義理解和正確使用。它的口語練習則是原視頻對話模仿,支持用戶PK,出發點是為了進一步促成用戶從輸入到輸出的閉環。最後,魔方還有一個個性化的「魔方詞典」,用戶輸入單詞即可查找平臺上所有包含該單詞的視頻,可即時播放查看例句。
接著來看一些魔方的數據:目前整個平臺包括考試、電影、劇集三大類的27個課程、共計4000多個視頻。他們也推出了web端、Android版和基於微博平臺的三款應用,支持用戶跨平臺學習。據創始人張徵透露,魔方全平臺的用戶已經突破了50萬——早期的很多用戶正是來自微博平臺(這個對同行應該有參考)。
而魔方的最新4.0版實際在昨日剛剛上線,主打的是圍繞考試的CET4。這門課程以10部核心電影為主,包含809個Section(每個Section 1-2段視頻),覆蓋4533個四級詞彙,每節課10分鐘。課程被設計成沿電影故事發展的時間線自然展開,有連續性;而目標詞彙則會在不同場景中不斷重複出現,以增加學生的理解、強化記憶。
老實說,因為單個視頻都是1分鐘左右,而每個視頻中又包含了5到十來個不等的單詞配對練習,魔方的課程做得還是相對精細的、這裡面的工作量也不算小。
不過,從上面的功能介紹我們也不難看出,它的整個英語學習還是以「單詞」為最小單元。儘管張徵本人不願意將這款產品跟拓詞、扇貝這樣的產品劃為一類,但後者顯然也會成為魔方強有力的對手。當然,魔方的趣味性和多媒體屬性更重,鍛鍊的能力也更多元,而拓詞和扇貝的工具屬性更重。
另外,考慮到國內的很多語言類學習產品要麼是有乾貨但形態古板,要麼是流於形式沒有嚴謹的課程設計,我的一個圈內的、在外語學習領域相對資深的朋友就這樣評價這款產品: 「在科學的教學設計和有趣的展現形態間找到了一個相對不錯的平衡點。」
而除了課程設計本身的特性外,魔方的另一特色則是他們的「結構化」課程製作平臺——據張徵透露,整個教學內容的生成就依賴半自動化的體系流程。首先,系統會依照算法篩選出視頻中人物對話和單詞較為密集的片段,由團隊人工核實選取;然後系統會自動提取視頻中的單詞,並推薦高頻和值得學習的單詞,經團隊人工核實後自動生成結構化的習題。
張徵本人畢業於清華,2003年加入創業公司開發了中國第一個SNS產品(後被千橡集團收購),04年到10年一度做到新浪音樂事業部產品和技術總監和移動夢網技術總監,到了10年8月,他又做了魔方。所以,他很自然地想到要強化他們在網際網路端的優勢——未來就要將這套結構化的課程製作工具開放給所有用戶和教育機構,降低他們生產內容的成本,將魔方打造成視頻教育的開放平臺:「教師可以使用的不僅僅只是視頻或者ppt的發布工具,而是一個整合了各種練習測試的效果檢驗和數據分析的更加垂直的語言教育工具集合。」
而就整個行業而言,他也有些自己的看法:目前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局限於傳統的「口口相傳」階段、不管是一對一還是一對多,一些線下教育機構在做網際網路教育時也只是簡單地將線下課程帶到線上,但整個課程的結構化和產品化程度卻非常低。作為網際網路背景出身的一代人,張徵他們初涉線上教育的時候也面臨過質疑,如質疑他們不懂嚴肅的教育、堅信網際網路用戶的付費意識非常差等等。但軸人張徵也有一套自己的邏輯:「如果在線教育需要被顛覆,就必須要有一群有瘋狂想法的瘋狂的人去做這件事。」
於是也就有了魔方:「場景式的英語學習是最自然、也最地道的學習狀態。視頻是有天然的語言方面的教育意義,可以跟用戶的興趣和學習動力很好關聯。魔方做的事情,只不過是將這種關聯進行挖掘和放大而已。」而這種挖掘和放大(數據分析、數據挖掘),正是網際網路人的優勢;魔方這種依賴於算法的結構化課程設計方案,想必也只有網際網路人才能做。
張徵隨後也跟我分享了團隊的近期、中期和遠期計劃。近期:加大移動端的投入,包括開發對應的iOS(尤其是iPad版)應用,將目前還很糙的Android版全面升級並加入付費課程,應用戶需求從CET4擴展到CET6和考研等範疇;中期:開放課程開發平臺;遠期:跨語種,讓平臺上講不同語種的用戶實現教與學的身份互換。
當然,當前的挑戰是產品需求和團隊精力的嚴重不匹配——這個團隊包括張徵目前只有兩名全職員工,還有幾名兼職顧問。就這一點,張徵解釋說,他跟另外一名聯合創始人在先期忙著悶頭做產品,幹勁高、效率也高,但在招人、融資和營銷方面幾乎沒投什麼精力...
張徵說的時候還難掩尷尬,但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憨實男人的這番自曝倒是讓我挺認可。有了好的產品,還怕招不到人、拿不到錢麼?
Android下載地址1、2
我們的在線教育投稿長期有效:tips@36kr.com
更新:應讀者要求放上他們的招聘郵箱:hr@mofunsk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