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有理數的乘法裡面為什麼「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2021-01-18 江右老王

「同號得正,異號得負」是不是很熟悉?沒錯!只要是經歷過了九年義務教育的朋友。大家都會知道這句「咒語」的,而且百試百靈。今天老王要跟大家談論的是:為什麼「同號得正,異號得負」?這個推理的過程,我們往往為了圖方便,而選擇性地忽略其重要性。

先談一談為什麼忽略這個推理過程?

因為推理過程在我們解決計算題的時候用不到,特別是考試的時候。我們只要用拿來主義,看到題目在心裡默念「同號得正,異號得負」這句神奇的咒語。我們在解題的時候就會覺得特別輕鬆,等結果一出來,對一下答案,心情是愉快的。誒,答案真的非常正確,在一次又一次的驗證下,我們越來越覺得它非常實用。故而也就不會去在乎,為什麼它會是這樣的情況了。

那麼這種學習方法對嗎?顯然是不對的。學習說白了就是求道的一個過程,不追根溯源的學習,學過來的知識,不叫知識叫包袱。錯誤的學習方法會讓你越學越疲憊,隨著學習知識的層度提高,你會越來越厭惡學習。那麼成績也就自然一落千丈,正式的成為一名愛說:「想當年,我怎麼怎麼牛……」的一員了。

上乾貨了,如何理解「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數學是一門哲學,它研究的是我們身邊事物的發展規律。記住它的核心是找規律,在我們的自然界中有無數的規律。我們目前只能算是發現了其中一部分而已。這當中就有數的規律,而數的規律當中,就有我們今天要談的有理數乘法裡面「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在學習掌握這個規律之前。我們要明白正負數的意義,以及對數軸這個知識點的熟練掌握。用我們自己的話來理解,數學裡面引進正負數的目的,是為了表示一些相反意義的量。比如向左走10米,我們在數學裡面就用-10米來表示。那就是說在我們的腦海裡必須有這樣一種認識:向左走10米,就是-10米;-10米就是表示向左走10米。向右走10米,那就是+10米。其實等到了高中我們學習物理的時候,就會發現正負號是表示方向的。在數學裡面,不比較大小的話其實也可以這麼認為。為了比較好理解呢,我們就藉助了數軸這個玩意來了。

把我們認識的數,標註在數軸上時。我們以0為分界點,比如-3就表示離0這個點的距離是3個單位,它在0的左邊。+6就表示在0的右邊,距離0點的距離是6個單位。在數裡面我們總是喜歡比較大小嘛,所以我們是這樣規定的把數在數軸上表示出來,在左邊的數總是比右邊的數小。這就解決了我們數大小的問題了。當有了這個規則之後,正負號就對數的大小產生影響了。

當我們有了這些基礎,我們才有資格去討論。有理數的乘法問題。這裡才是關鍵了,前面只是鋪墊,可能囉嗦但很重要。

我們把有理數的乘法也是搬運到數軸上來理解的。這裡面有一些規則,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比如3×6這個式子,我們要這樣去理解。它就是下了兩個命令,前面的「3」表示的是每次向右移動三個單位(這是初始命令,約束力不強),後面的「6」表示的按原來的方向連續移動6次(這是最終命令,約束力很強。它不會徹底的改變前面的命令,會保持前面的核心內容不變,主要是決定了它最終的移動方向。)。翻譯過來就是從原點開始向右移動6次,每次移動3個單位。它最終所處的位置表示的數,就是這個式子的結果。

3×(-6)這個式子的理解是:前面的「3」表示是每次向右移動三個單位,後面的「-6」表示的與它運動相反的方向移動6次。翻譯過來就是本來我們是要向右移動的,每次移動3個單位,但是得到的最終命令是要改變方向,要向左移動,運動速度不變要移動6次。簡單的理解就是跟原來的移動要相反。也就是從原點開始向左移動6次,每次移動3個單位。最終所處的位置表示的數,就是這個式子的結果,我們自己移動發現是為-18.

(-3)×(-6)這個式子,要這樣去理解:前面的「-3」表示每次向左移動3個單位,後面的「-6」表示以它相反的方向移動6次。翻譯過來就是本來我們是要向左移動,每次移動3個單位,但是最終得到的命令是要向相反的方向移動6次,每次移動3個單位。在數軸上,它最終所處的位置代表的數是18。

我們在對兩個有理數相乘的結果和式子,進行研究發現。當兩個乘數的符號相同的時候,它的結果是一個正數。當兩個乘數的符號不同的時候,它的結果是一個負數。(強調一點,這裡我們剝離了0這個數啊。)把發現的這個規律進行簡化就成了那句百試百靈的咒語——「同號得正,異號得負」

相關焦點

  • 數學乘法計算中,負負為什麼就會得正?
    在初中階段,我們學習了什麼是負數,並且在乘法口訣中,老師告訴我們:正負得負,負負得正(或者同號得正,異號得負)。於是,我們欣然地接受了這個規則,並沒有進一步思考為什麼會是這樣的一個結果。那麼在這裡我們就從幾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負負就會得正。
  • 「乘」風而起,應先定「號」——記九江三中初中數學教師彭奇斌公開課
    【九江視聽網/第一播報 通訊員 姜梅】 青年數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紮實的駕馭課堂教學的基本功是九江三中初中數學組壯大的保證。2018年9月27日下午,青年教師彭奇斌在初一(1)班給大家帶來一堂精彩的數學課《有理數的乘法》,組長黃麗傑老師組織老、中、青教師展開聽課和評課活動。
  • 七年級上冊數學1.11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微課堂)
    傳播數學知識,展示數學魅力,讓更多的孩子接觸到優質的數學內容!歡迎來到【數學101】初中數學同步微課堂,聽我的,你就是學霸!本節微課簡介今天我們學習的主要內容是《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有理數的加減混合運算就是將減法統一為加法,然後在變成省略加號和括號的形式,再利用加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進行計算。
  • 人教版七年級上學期數學知識點匯總(一本全-1)
    1.2 有理數1.有理數的概念⑴正整數、0、負整數統稱為整數(0和正整數統稱為自然數)⑵正分數和負分數統稱為分數⑶正整數,0,負整數,正分數,負分數都可以寫成分數的形式,這樣的數稱為有理數。如:|a|=5,則a=土51.3 有理數的加減法1.有理數的加法法則⑴同號兩數相加,取相同的符號,並把絕對值相加;⑵絕對值不相等的異號兩數相加,取絕對值較大的加數的符號,並用較大的絕對值減去較小的絕對值;
  • 2021初中八年級數學公式:分式的四則運算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八年級數學公式:分式的四則運算,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分式的四則運算:   (1)同分母分式加減法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分母不變,把分子相加減.  (2)異分母分式加減法則:異分母的分式相加減,先通分,化為同分母的分式,然後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減法法則進行計算.
  • 幾首順口溜瞬間幫你記住數學重點公式和法則
    一、數與代數   Ⅰ、數與式   1.有理數的加法、乘法運算   同號相加一邊倒,異號相加「大」減「小」;   符號跟著大的跑,絕對值相等「零」正好。   同號得正異號負,一項為零積是零。   【注】「大」減「小」是指絕對值的大小。
  • 快速提升數學成績:10分鐘記住初中數學公式和規律
    數學學不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於公式掌握的熟練程度不夠,今天將初中生所學的數學公式一一列舉出來,希望能幫助初中的孩子熟練掌握,期末數學成績不提高都難。4、最簡根式的條件最簡根式三條件,號內不把分母含,冪指(數)根指(數)要互質,冪指比根指小一點。5、平行某軸的直線平行某軸的直線,點的坐標有講究,直線平行x軸,縱坐標相等橫不同;直線平行於y軸,點的橫坐標仍照舊。
  • 小學數學丨低年級數學快速、有趣、準確記憶乘法口訣的六種方法,給...
    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乘法口訣可以說是數學必備基礎。對小學的小朋友來說,記熟乘法口訣表有一定難度,也需要一個過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時間和反覆是必要的。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背誦乘法口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孩子大多死記硬背,難免有些枯燥無趣,很多孩子就不願意背誦和記憶。 有的孩子乘法口訣讓家長、老師頭疼,那麼如何快速而準確地記憶口訣呢?下面有六種乘法口訣記憶法,對於孩子們學習乘法口訣很有幫助,家長們可以教給孩子!
  • 數學思想反證法:已知a是有理數,b是無理數,求證
    已知a是有理數,b是無理數,求證:a+b是無理數;這是大學數學裡的第一課,那為什麼要放到中學數學來講呢?因為在中學數學裡,最最重要的就是數學思想的領悟。像通常比較常見的數形結合、反證法、數學歸納法、函數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換元法等等。
  • 初中數學必須會的26個知識點口訣!方便實用!
    同號相加一邊倒;異號相加「大」減「小」,符號跟著大的跑;絕對值相等「零」正好.合併同類項,法則不能忘,只求係數和,字母、指數不變樣.去括號、添括號,關鍵看符號,括號前面是正號,去、添括號不變號,括號前面是負號,去、添括號都變號.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初中三年數學重難點
    但有很多初中學生不重視書本的概念,對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對知識點沒有吃透,知識體系不完整,就會出現成績飄忽不定的現象。   2.正確理解和掌握數學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則、公式、定理,把握他們之間的內在聯繫。   由於數學是一門知識的連貫性和邏輯性都很強的學科,正確掌握學過的每一個概念、法則、公式、定理可以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 低年級數學快速、有趣、準確記憶乘法口訣的五種方法,給孩子收藏!
    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乘法口訣可以說是數學必備基礎。對小學的小朋友來說,記熟乘法口訣表有一定難度,也需要一個過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時間和反覆是必要的。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背誦乘法口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孩子大多死記硬背,難免有些枯燥無趣,很多孩子就不願意背誦和記憶。
  • 古人為什麼要有名、字、號?裡面真有門道
    號,一個人會有許多不同的稱呼方式,如屈平、屈原,曹操、曹孟德,蘇軾、蘇東坡,鄭燮、鄭板橋;還有青蓮居士、香山居士、六一居士……古人為什麼要有名、字、號?屈原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義上的聯繫。《白虎通》云:「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可見一個人的「名」和「字」在意義上應該是密切關聯的。這又分為三種情況:1. 「名」與「字」意義相同。如東漢科學家張衡字子平、文學家禰衡字正平,「衡」與「平」同義;再如宋代詞人秦觀字少遊、詩人陸遊字務觀,「觀」與「遊」同義;宋代文學家曾鞏字子固,「鞏」與「固」也是同義。
  • 快速、有趣、準確記憶乘法口訣的六種方法!
    在孩子上小學的時候,乘法口訣可以說是數學必備基礎。  對小學的小朋友來說,記熟乘法口訣表有一定難度,也需要一個過程,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時間和反覆是必要的。 對於一部分孩子來說背誦乘法口訣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孩子大多死記硬背,難免有些枯燥無趣,很多孩子就不願意背誦和記憶。
  • 為什麼不能除以零?
    遠古時代的數學是建立在直覺上的,買菜是夠用了,但要進一步發展,就必須要有定義和證明——所以,我們上了中學。初中篇現在我們開始接觸最最基本的代數學——也就是解方程。我們發現,除法和乘法互為逆運算,所以問1 / 0 = ?
  • 北師大版數學小學四年級上整理與複習第三單元 乘法
    北師大版數學小學四年級上整理與複習第三單元 乘法一、三位數乘兩位數用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時,相同數位對齊,先用兩位數個位上的數字去乘三位數,乘得的積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兩位數十位上的數字去乘三位數,乘得的積的末位和兩位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相加
  • 小學數學期末複習的總攻略(附公式),老師家長都需要!
    讀題,看是否該用加法、減法、乘法或是除法來算。 列式正確後,看算式中的數字是否抄錯,是否和題中給我們的一樣。 用估算的方法檢查得數,如259+487,我們一看至少要等於六七百,如果得數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計算一定錯了! 精確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確的結果。
  •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語文、數學、英語學科
    2019下半年教師資格證面試真題: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真題整理如下,大家可用來複習參考。下半年面試時間2020年1月4號開始,下題皆為本次考試考到的題目,歷年考試題目都是從題庫中抽題,所以重複率很高,一起來看看吧!
  • 為什麼科技網際網路公司越來越重視數學?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數學好的人才對這些企業有多重要?在知乎的一個問題討論中,阿里巴巴技術副總裁賈揚清、達摩院語音實驗室負責人鄢志傑等業內大牛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非常多的框架軟體,硬體晶片設計,等等,都在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我要算一堆乘法和加法,我怎麼讓每個乘法和每個加法算得更快?更直白點講,就像用算盤撥算珠,我怎麼把我手指頭弄得更快?但是從數學的角度來說。。。我為什麼不能索性少算一點呢?
  • 小學數學順口溜,超輕鬆記憶
    兩位數乘法 兩位數乘法並不難,計算過程有三點: 乘數個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積末位是關鍵,要和十位來對端; 兩次乘積相加完,層層計算記心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