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70後80後的很多男孩都有這樣的經歷——用報紙折頂濟公帽戴在頭上,再找把破扇子(如果沒有破扇子,則直接把新扇子弄破)插在脖子後面,腰上別個小葫蘆,然後一邊搖擺,一邊唱著「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別提多神氣了!
1992年,周星馳與張曼玉演出了杜琪峯執導的喜劇電影《濟公》。
2005年,張國立執導了30集電視劇《濟公新傳》,由他兒子張默扮演濟公,這一版的故事從濟公逃婚講起,講述他如何從一個普通人變成一個活佛的。
而對於現如今的年輕人,可能更熟悉香港演員陳浩民演出的《活佛濟公》系列,這個系列已經前後推出了四部總共200多集,可是在人們的心中,卻遠遠不如當年那8集《濟公》經典。
讓我們再次重溫這首歌吧!
《濟公》主題歌歌詞:
鞋兒破,
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
你笑我,
他笑我一把扇兒破,
南無阿彌坨佛,
南無阿彌坨佛,
南無阿彌坨佛,
南無阿彌坨佛,
哎哎嗨哎嗨 哎嗨,
不再苦惱與憂愁,
失態炎涼皆看透,
走啊走,
樂呀樂哪裡有不平哪有我,
哪裡有不平哪有我……
說完了生平接觸的第一部喜劇,再來說說接觸的第一部恐怖劇吧,其實,它們在我們的概念裡都算是神話劇。
還記得這樣的場景嗎?陰森森的風,加上陰森森的低嚎聲,一個老翁點著紅燈籠晃晃悠悠走在陰森森的小路上,忽然,一陣風把燈籠吹滅了,老翁一驚,猛一回頭,兩眼露出驚恐,然後打出「聊齋」二字!
小時候每次看到這個片頭,幾乎都要毛孔豎起、停止呼吸,晚上躺在被窩裡,回想一下劇中的什麼花妖狐精和鬼魂,一晚上嚇得睡不著覺。很多年後,鬼片的視覺特技和拍攝手法不知道進步了多少,從香港鬼片到日本鬼片再到美國鬼片,人們不知道受過多少恐怖片的洗禮,可即便是《異度公寓》加上《山村老屍》加上《午夜兇鈴》……似乎也沒有小時候看《聊齋》覺得可怕。
記得這部劇分很多個單元,每個單元講述原著當中的一個故事,什麼《狐俠》《花仙情緣》《金馴奇情》《荒山孤女》《書痴》《袖中奇緣》《魯公女》《瑞雲》《姣娜》等等,具體的劇情記不太清楚了,只記得一些讓人毛骨悚然的鏡頭,其實那些鏡頭放在今天來看,根本不算什麼,可在那個時候,足以讓我們捂住眼睛,又想看又不敢看。
這部劇在江西婺源拍攝,明末清初的徽派古建築在當時還沒有被開發為旅遊景點,要是放在今天,會被多少遊客圍觀啊!
說到這部劇,大家還津津樂道的是,主題歌的演唱者,如今已是我國的「第一夫人」,當年聽這首歌時,如果能預想到未來,恐怕就顧不上害怕了~
《聊齋》和《濟公》一樣,同樣被內地和港臺翻拍過許多影視版本,但題材所限,多數都拍成了恐怖的,打鬥的,甚至色情的,儘管《聊齋》改編的電視劇再沒有出過什麼經典,但是由《聊齋》改編的電影,卻出現過兩大經典系列,一是香港導演徐克1986年根據《小倩》改編的《倩女幽魂》,成為香港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王祖賢的小倩也成為了影史上最經典的女鬼形象,後來又推出了《倩女幽魂2人間道》和《倩女幽魂3道道道》!
第二個系列則是《畫皮》,咱們的寧夏電影製片廠參與了投資,第一部由陳嘉上導演,第二部由烏爾善導演,主演都是陳坤+趙薇+周迅!影片不能說有多經典,但從票房來講,絕對是成功的商業電影!
回到這部電視劇,如果今天再讓我們重溫,您會笑出聲來?還是會習慣性地提心弔膽呢?
《聊齋》主題歌《說聊齋》歌詞:
你也說聊齋
我也說聊齋
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
鬼也不是那鬼
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你也說聊齋
我也說聊齋
喜怒哀樂一起那個都到那心頭來
鬼也不是那鬼
怪也不是那怪
牛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愛
笑中也有淚
樂中也有哀
幾分莊嚴
幾分詼諧
幾分玩笑
幾分那個感慨
此中滋味
誰能解得開
誰能解得開
【記者】申亮
【編輯】小 左(實習)
【值班主任】馮玉琴
【主編】胡冬梅
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在左下角點個ZAN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