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地鐵到站開門時,我就忍不住喊:「開門!放狗!」
——《住院回憶錄》 by 暴走的脂肪
當看到地上有一張無人認領的50元大鈔時,作為一個正直的人,小爆毅然決然的把錢給了路邊一位看起來生活十分艱苦的大叔。為了感謝我,大叔開車把我送回了家,並找了我27塊。
在路上,計程車司機師傅一直在抱怨,自從有了各種打車軟體,他們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了,雖然他也在使用,可是無論從性價比和方便程度來說,快車、拼車、專車都佔有很大的優勢,這讓他很苦惱。為了安慰大叔,我只得告訴他:「您不用太傷心,其實我到現在也很喜歡在路邊抬手打車,畢竟這樣安全。手機軟體對於乘客、司機和公司都有數不清的問題。」
大叔的好奇心也被勾起來了「哦?真的麼?那小夥子,你跟我說說唄。」
就在不久之前,某打車軟體被爆用戶帳號被盜,帳戶內3000餘元不翼而飛的新聞。在7月16日夜間突然接到更改帳戶失敗的簡訊通知。第二天魯先生打開APP,發現帳戶名已經改成另外一個手機號了,當他進入APP「餘額明細」裡,發現有數筆大額訂單支付信息,而且均集中在短時間內,自己帳戶內的3000元不翼而飛。
昨天這家打車軟體公司,在官方微博發表聲明,嚴厲譴責盜號行為,並已與警方達成合作,堅決打擊一切惡意盜號事件,並表示希望大家公平競爭,對一切犯罪性和惡性競爭都絕不姑息。
盜號這種事在網際網路圈是很難避免的,所以我們「本」不應因這點小事就針對人家,畢竟誰都會有出現失誤的時候。然而面對如此「真誠」的聲明,大家卻惡言相向,這就讓我感覺很好奇了。
我在重新看了一遍聲明之後發現,文中主要圍繞著如何預防盜號、面對盜號情況採取法律手段、抵制惡意競爭、道歉這4點說的。那我就想問問了,對於客戶的損失如何補償呢?真是毫無誠意。
打車軟體更像是一家中介公司,充分利用打車難作為賣點,通過「幫」大家叫車抽成賺錢,然而與公司利益無關的後續服務卻不在他們的考慮範圍之內。也就是說,即使出現盜號情況,他們沒有受到任何損失,就沒有人會去管,畢竟只是一個中介公司,甲方和丙方出現的種種問題,與他們無關。
因此盜號事件頻頻出現卻無人治理的情況,再加上各種「便民」措施的推出,給盜號者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條件。
由於市面上大部分打車軟體的工作重點,都放在了如何讓更多用戶使用自家軟體,而放鬆了自我保護意識,這就導致打車軟體漏洞百出,讓盜號者有可乘之機。
某些打車軟體在修改帳戶信息和密碼時,不需要進行安全問題等二次驗證,而且全程手機端不會受到任何簡訊,也就是說,黑客只需要利用郵箱,通過「撞庫」的方法拿到密碼,就可以輕鬆取得一切用戶信息,而此時的用戶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帳號已經被盜。
其實撞庫盜號十分的輕鬆,只需要3步就可以完成。
1.打開官方網站,進入這個頁面,批量輸入郵箱。(手動輸入的,我敬你是條漢子。)
2.用郵箱作為用戶名進入就好,進入之後,會給你三個最近的行程讓你選一個哪個是真的,把三個地圖都記下來,然後隨便選一個,如果錯了,關掉,把剛才的次序重來一遍,兩次中有重複的那張地圖為實際行程,然後這個帳號所捆綁的支付寶或銀行卡就隨之出現了。
3.拿著這個帳號開開心心去打車,如果遇到司機師傅接單,第一時間把電話打過去,別等著司機呼你,否則就打到機主那邊去了。
某些打車軟體為了給打車用戶帶來更流暢的體驗,於是設計了「免密支付」功能。在註冊帳號時,有以下兩種方式:授權某寶帳號直接登錄,或用郵箱、手機號碼進行註冊,隨後,在度娘錢包、銀聯、某寶、國際信用卡中,至少添加一種付款方式進行綁定;添加支付方式後,用戶在行程結束後,無需輸入支付密碼,便可自動支付。
在這兩條「便利條件」下,原用戶在收到銀行卡扣款提示之後,才知道自己的帳號被盜刷。當大部分用戶想要登錄帳號修改密碼時,卻發現包括手機號碼、郵箱在內的登錄信息已經被修改,導致無法重置密碼。而後只能通過凍結某寶或銀行卡的方式來保護自己。
安全公司TrendMicro曾表示,對於不法分子來說,Uber、PayPal甚至Netflix帳號已經變得比信用卡信息有價值得多。根據TrendMicro的數據,被盜Uber帳號信息在地下市場中的售價平均為每帳號3.78美元,個人驗證信息的售價則通常在1美元到3.30美元之間。
也許大家認為,只有黑客才會想方設法盜取用戶信息,畢竟有利可圖,其實不然,有些時候司機也會利用客戶個人信息做一些「有意義」的事。
今年7月12日,廣州某高校大三女生小敏(化名)給乘坐的某打車軟體司機打了差評後,該司機編造與小敏開房的信息,發布在廣州某黃色網站,並公布了小敏的手機號碼和微信頭像。
上周小爆乘坐計程車時也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由於自動定位的地方在馬路對面,所以導致來接小爆的司機不得不繞了1公裡才掉頭回來。問題出在打車軟體上,並不在司機或乘客身上,但是當時司機情緒十分激動,一路都在抱怨為什麼不手動定位。
作為一個理性的人,我十分好奇的問到:「您這種態度,就不怕我給您差評麼?」司機一臉不屑的回答到:「差評?隨便給,反正現在給差評也不扣錢,對我沒任何影響。就算我現在給你繞道,坑你錢,最多也就是被封號,解除合約而已,老子換一個軟體接著幹!」
因為各大公司管理制度不嚴謹,導致大部分司機都有恃無恐,隨意利用乘客的個人信息去威脅他們,讓客戶體驗越來越差。雖然這種事只是少數,但是學好不容易,學壞一出溜,只要開了個壞頭,就很容易被大家跟風模仿。
不得不承認,各類打車軟體為大家出行提供了很多便利,但是作為一個中介,不能只想著如何吸引客戶從而賺取最大的利益,更應該把各種問題發生的概率控制在最小,就像飛機一樣,即使每年都在發生各種空難,但仍舊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出行方式。
小爆討厭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