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我們連續隨機抽取各地命案卷宗,開展重大刑案辦案質量評估。幾年評估下來意外發現,隨機抽取的近百起命案中,因情感糾葛、畸形性慾、地下戀情、非正常男女關係引發的「情殺」竟佔總數的53.1%。我不能確定這數據是否具有趨勢性和研判價值,遂向有關單位請教求證,得知: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諧社會的建設,打擊犯罪力度的加大,命案整體發案率呈持續下降態勢。傳統意義上的「財殺、仇殺」佔比下降明顯;而「情殺」比重呈上升趨勢,成為上升最快的殺人動機。
現實的情殺無須導演,自然又不可避免地發生著:1、夫察妻不忠,先殺妻,再殺妻之情人。2、妻察夫不忠,先殺夫後自殺。 3、戀情遭父母反對後,一對小戀人相約殉情,女在男愛戀溫情的目光中被掐死,男自殺時忽生戀世之心不再守諾自盡,戀人變兇手。 4、男追女不得,至女工作之單位連刺女18刀致死。 5、某女同時與兩名男性有染,甲男耿耿於懷尋機殺害乙男。6、男女相戀,女在家人支持下欲分手,男百求無果,心智糾結其中不能自拔,夜入女家殺人。7、男61歲,女53歲,各有家室子孫,在外打工相戀,中老年墜落情網愛更瘋狂,公開對外夫妻相稱,終被家人察覺,女要終止關係男不休,爭執中男失手殺女後逃逸,當追捕至男家中時,迎面所見的竟是一口鮮紅的棺材,原來在前一晚,男已服農藥自殺。 8、公務人員婚外有情,情人喋喋不休索錢逼婚,並以公開關係相脅迫,為防地下情敗露,男痛下殺手。 9、妻子原本老實本分,但逐漸被性情風流的女鄰居「帶壞」,留戀於都市燈紅酒綠的生活,常年外出不歸,丈夫在除夕夜看萬家燈火戶巷歡騰,自己和幼子卻冷鍋冷灶愛妻不歸潸然淚下,遂怒殺女鄰全家,新年夜竟成滅門夜。 10、鰥夫年過40歲,一生無異性相伴,打工偶識大其6歲的有夫之婦,兩人姘居,鰥夫初嘗女性之疼愛、家庭之溫暖倍感珍惜。一年後,女要分手回老家,男尋至其家,在女家堂屋內服藥自殺,死前最後一句話竟是「生是你人,死是你鬼……」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一幕幕的情殺案告誡我們:愛有多深則恨有多切,愛恨或成等量替代關係。當愛轉變為恨,昔日恩愛情人反目成仇揮刀相向時,其瘋狂兇殘程度不亞於不共戴天。「因為愛她,所以送她上路」,竟成為嫌疑人供述中堂而皇之的理由。
「飽暖思淫慾」。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和歸屬感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個層次,其中第三個層次「愛和歸屬感需求」的需求,就包含了愛情、性親密、友情的需求,在這一階段,人們更加渴望得到情感、心理上的關愛和情慾的親密。而今日之國人普遍衣食無憂、安全無憂,社會整體進入第三層次需求旺盛的階段,情慾、愛欲需求的上升成為必然,這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標誌,也是發展帶來的問題,由此也客觀說明了情殺案件比重上升的原因。
哲學上說,人類社會必將實現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飛躍。而進入自由王國的重要標誌即是——犯罪消失、法律消失、監獄和警察消失。我相信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物資財富極大豐富,共同富裕終將實現,社會終將走向民主自由公平正義和諧。在此基礎上,偷搶扒拿等惡行終將消失,財殺仇殺或許也會消失。但情殺將會如何發展呢? ·劉鋼·
本文來源:中安在線-安徽法制報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