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二重生活》劇照)
一個以思考哲學存在問題為核心的故事。
卻沒有落入抽象、晦澀與空洞。正如面對十七歲少女白石珠的哲學困惑,故事裡的老教授筱原先生並未以先驗的智慧去說教,而是讓其直面真實的人生,用自己的觸角去理解。
在這樣的演繹中,電影既有著哲學的深邃與神秘,又因個人化的敘事不失飽滿與鮮活。
為了解答「人生何以存在」的問題,也為著完成碩士畢業論文,研二學生白石珠開始了對鄰居石坂的跟蹤記錄。通過緊密的跟蹤,白石珠發現看似家庭圓滿事業有成的石坂竟有著一段婚外情。恪守著跟蹤原則的白石珠原本只是旁觀這一切,而隨著石坂妻子發現丈夫的出軌、服安眠藥尋死,白石珠再也無法置身事外。
石坂其實早已知曉白石珠的跟蹤,他終於開口質問其目的。在交談中,白石珠奇怪地覺得石坂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兩人幾乎上了床。然而與此同時,白石珠有一個同居的男朋友卓也,兩人每天共處一室,卻幾乎沒有交流,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軌跡。作為男女朋友,彼此卻如此陌生。
人生的真相對於一個少女來說太過殘酷。如果說親眼見證別人光鮮生活背後的虛偽還不夠,白石珠自己經歷的痛苦則幾乎使她崩潰了。卓也在發現女朋友的秘密之後選擇了離開,兩人氣若遊絲的關係終究是斷了。因為從小父愛的缺失,白石珠想在石坂身上尋求溫暖與理解,而石坂始終沒有給她任何回應。
同時,因為已經接觸了石坂,白石珠不得不換一個跟蹤對象。她選擇了老師筱原先生。在跟蹤中,她發現了老師和師母奇怪的關係。後來,謎底揭開。原來老師和師母是協約的夫妻,為了使老師即將入土的母親安心。可是,這對協約的假夫妻,他們之間卻充滿了真實的溫情。
白石珠的生活像一片孤獨的深淵,而老師和師母的秘密又給她某種希望。她在平靜的悲傷中完成了碩士畢業論文。可是悲傷也是一種力量,她由此實現了自我的突破。那個關於人生的哲學問題有了漸漸明晰起來的答案。
「平凡的,寧靜的,沒有背叛,沒有秘密,沒有謊言,公平的,充滿愛的人生是不存在的。……人無法擺脫痛苦,能讓痛苦稍微減輕一些的,一定是秘密。」白石珠在碩士畢業論文中寫道。
可能白石珠更像一個悲觀主義者,可能你是,我也是。不願直面真實人生的痛苦。害怕見到血淋淋的真相。於是我們互相隱藏秘密。
石坂的秘密,筱原老師的秘密,她自己的秘密。這些秘密,像深海中的石頭,被潛水的人偶然間瞥到一眼,而後更深地沉下去。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倉央嘉措也曾如是感嘆。
然而,我願意相信,直面人生也是一種緩解痛苦的方法。而秘密,無論是自身的秘密,還是這世界的秘密,是需要終其一生去發現的。
唯有藉此,我們可以洞察人生的大喜大悲,滄海桑田。而痛苦,早已被遙遠星辰般的平靜所撫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