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康之死:一個人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完)

2021-03-01 江寒園
六、楊康之死

殺歐陽克是楊康做的有數的「好事」,但他恰恰也就死於這件好事。

再複習一下,這段很精彩。

 

1、

歐陽克見他臉色有異,出言相慰。

楊康點了點頭,目不轉睛的望著穆念慈。

歐陽克笑道:「小王爺,我這兩個美人兒挺不錯罷?」楊康又點了點頭。

這時見歐陽克將她抱在懷裡,心中恨極,臉上卻不動聲色。

歐陽克笑道:「昨晚這裡有人結親,廚中有酒有雞,小王爺,勞你駕去取來,咱倆共飲幾杯。我叫這兩個美人兒脫去衣衫,跳舞給你下酒。」楊康笑道:「那再好沒有。」

 

2、

「楊康,你瞧這是誰的靈柩?」

楊康回過頭來,見第一具棺木上朱漆寫著一行字:「大宋義士楊鐵心靈柩」,心中一凜,臉上卻是漫不在乎,說道:「歐陽先生,你緊緊抓住這兩個妞兒,讓我來摸摸她們的小腳兒,瞧是哪一個的腳小些,我就挑中她。」

 

3、

楊康笑道:「歐陽先生,你再喝一碗酒,我就跟你說你猜得對不對。」歐陽克笑道:「好!」端起碗來。

楊康從桌底下斜眼上望,見他正仰起了頭喝酒,驀地從懷中取出一截鐵槍的槍頭,勁透臂,臂達腕,牙關緊咬,向前猛送,噗的一聲,直刺入歐陽克小腹之中,沒入五六寸深,隨即一個筋鬥翻出桌底。

 

4、

歐陽克道:「你不肯說,要我死不瞑目麼?」

楊康後頸要穴被他抓住,四肢俱不能動,已知萬難倖免,冷笑道:「好罷,我對你說。你知她是誰?」說著向穆念慈一指。

歐陽克心中立時恍然,笑道:「她……她……」忽然咳嗽起來。

楊康道:「她是我未過門的妻子,你兩次強加戲侮,我豈能容你?」

歐陽克笑道:「原來如此,咱們同赴陰世罷。」高舉了手,在楊康天靈蓋上虛擬一擬,舉掌便即拍落。

楊康閉目待斃,只等他這掌拍將下來……

……

 

中間省略了許多,只挑出了重點。

這個事件我劃分出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初遇,楊康心中恨極,但並未表露出來,只是臉色有異。

第二階段,開始想法子,力鬥不過,只能智取,並且幾乎瞬間就想到了主意,借摸腳為理由。同時不斷地勸酒,給他戴高帽,誇他武功好,降低敵人防備心理。

第三階段,高潮。還怕不放心,繼續用計,讓歐陽克喝酒,在桌子底下,斜眼上望,確定了他正喝,立馬拿出鐵槍頭刺了進去。如果你回望,人物性格行事前後是有連貫性的,之前能在歸雲莊言語上逼得陸冠英答應一對一,這裡同樣。

第四階段,歐陽克雖被鐵槍刺中,然而武功畢竟比楊康高出太多,立馬擒住了楊康,拿住了他後頸要穴,楊康已經閉目等死了,最後只是因為僥倖,歐陽克先走一步。

 

所以楊康這裡殺歐陽克,為救穆念慈,其中的危險他應該是知道的,不成功,便成仁。甚至已經成功了,也幾乎是同歸於盡。然而他依然還是選擇了行動。

沉著勇猛。不說硬話,不做軟事。

至於說,後面的要拜歐陽鋒為師這樣的說辭,顯然是金庸有意貶低了。因為畢竟是一本通俗小說,金庸創作前期還相當臉譜化,楊康好好寫的話,那種道德的兩難困境,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倫理懸置」,以及人性的複雜,作為主角好好寫的話,足以使射鵰真正成為一本名著,楊康這個人物,連同射鵰一同位列於世界藝術迴廊之中。但這畢竟還是金庸創作初期的一本武俠小說,尚未脫得類型化古典武俠及話本小說的窠臼。

類似的春秋筆法,還有這種心理描述,「那楊鐵心雖是我的生父,但他給我過甚麼好處?」

表白地非常直露,其實可以完全換一個委婉的說法的。比如感情,「雖然他是我的生父,但完全如同一個陌生人一樣,我們幾乎沒什麼感情。而完顏洪烈他對我畢竟很好,就像親兒子一樣,沒半分虧待過我們娘倆。」

但是像「好處」,「榮華富貴」,這種心理描述,就是典型的春秋筆法了。作者刻畫一個人物,最好是通過事件人物行動來讓讀者自己判別,而非直接幹預地刻畫一些帶主觀情感傾向的暗示詞彙。

再說,試想,楊康這樣的人,會真的看重武功嗎,或者說需要武功嗎,他煙雨樓一役,借了些兵馬,萬箭齊發,就足以打的五絕束手就擒,楊康的個人肖像,應該是典型的少年權謀者形象。

是類似賈詡賈文和這樣的籌謀者。即使少年心性,要學武,殺歐陽克最多只是一個想法,他知道這其中風險之大。

而且這是典型事後說的,作者的幹預性很明顯了,殺歐陽克,才剛拔高了楊康的形象,立馬就回頭補一句,是為了跟歐陽鋒學武。進行貶低和反派刻畫。

從這裡的春秋筆法就能明顯看出作者的態度和對小說人物的幹預。而真正偉大的小說藝術,是如託爾斯泰或福樓拜那樣,作者只能悄悄跟在人物後面,看他們的行動,然後記錄下來。

 

再說這點,就算回歸小說內部,按小說敘事來看,就在殺歐陽克這個過程中,楊康有沒有想過,要拜歐陽鋒為師,沒有。

即使後來確實有這個想法,但難道就能因此完全否定楊康和他的這個舉動嗎?

很多事件的推動形成都是多重因素共同促成的,只有小孩子才會用特別極端的方式考驗一個人,或者考驗人性。

而且前面引文也足以看出來,這次行動的危險性,所謂的不成功便成仁,即使已經成功了,那歐陽克也有足夠的實力拉著楊康同歸於盡。

楊康一般都是謀定後動的,所以即使他真的有拜師這個想法,也完全可以不管不顧穆念慈,日後找一個更加穩妥的方法除掉歐陽克,現在繼續跟他虛與委蛇。

 

辯駁了這一點,現在再回頭說楊康之死。

在結束後,楊康曾想到要殺程瑤迦和陸冠英,但是已經太遲了,劫後餘生,當時太心慌了,沒想到這點。因為洩露出去,他是必死的。

但他沒想到後面有人,後面是黃蓉和郭靖,在密室療傷。他們見證了全過程,而楊康尚不知情,看看他們的態度:

「黃蓉見楊康與穆念慈重會,甚是喜慰,又感激他解救了大難,郭靖更盼這個義弟由此而改過遷善,與黃蓉對望一眼,均是滿臉笑容。」

歐陽克是已經知道黃蓉在背後的,要不是楊康恰巧趕來,他會招呼黃家妹子一起過來。所以說,黃蓉感激他解救了大難。

但是黃蓉是怎麼報答楊康的呢?

鐵槍廟中,群鴉亂飛,楊康眼中流淚,叫,父王!父王!

黃蓉只是冷冷地道,第三條鯊魚。

 

為什麼楊康要伸手打黃蓉,因為黃蓉告密,說出了他殺歐陽克的這個秘密。黃蓉是在生命遭受到逼迫的情況下,不得已說的嗎?不是。

黃蓉跳出去,只是為了郭靖誤解他,東邪受到冤枉,但是在她已經把這個破解說清楚的情況下,她又繼續引誘傻姑講了楊康殺歐陽克的事。

也就是說,這完全是非必要的,東邪的冤屈得到伸張,郭靖和他也可以和好,柯鎮惡也內心歉疚,歐陽鋒也已經自認,這就完全足夠了。

然而黃蓉接下來又繼續引誘傻姑說出來,把楊康殺歐陽克的那件事說出來。

楊康可以死,但不能是因為這件事而死。

但楊康,恰恰就死於他做的這件好事。

 

所以說,黃蓉做的這件事,不地道。他們可以說是共同度過了一段艱難事件,而楊康還順帶救了她,得以免受歐陽克的侮辱。但她在非必要的情況下,選擇了告密和揭發這件絕不能說出口的秘密。

 

這也就繼續解釋了,在《神鵰》裡,黃蓉對楊過為什麼會是這種態度,這和她複雜的、不能言明的情緒是緊密相關的,所以後來乾脆遠遠打發他到終南山去,眼不見為淨。

後來即使楊過數次相救,依然心有嫌隙,甚至十六年後,楊過再次歸來,和郭襄有了交集,黃蓉居然懷疑楊過有意誘拐郭襄,甚至和她發生關係,有意讓郭襄愛上自己,藉此慢慢施展毒計,毀壞她整個家庭。

「難道他竟要誘騙襄兒上手,使她傾心相從,然後折磨得她求生不能,求死不得?不錯,不錯,依著楊過的性兒,他正會如此。」

這就不是正常人能想出來的。

這樣的聯想,這樣的猜忌,嫌隙,忌憚,是源於一種刻骨的恐懼,源於黃蓉對她的家庭完整性的極端看重,她絕不允許有任何拆散她家庭的可能因素出現。

我們也可以想見,郭靖並不知情,對於楊康之死的細節,對黃蓉揭發這件事,從後來神鵰可以看出,郭靖始終蒙在鼓裡。而且黃蓉也絕不會讓郭靖知道,就像殺傻姑那次的想法,不是因為好心而放棄,黃蓉同樣也不是因為愧疚而對楊過忌憚,只是因為怕郭靖知道,進而可能破壞兩人關係,以及整個家庭。

一個人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即使如靖蓉兩人之間的感情,要一路安然走到最後,僅靠真心是不夠的,還需要不斷地有手段去維護,有秘密得以隱藏。

前景文章:

1、少年梟雄:說楊康(1)

2、少年梟雄:說楊康 (2) |  殺歐陽克

3、說楊康(3):反政治正確與作為存在主義者的楊康

4、說楊康(4):理解比愛更高尚嗎,愛是理解嗎

5、說楊康(5):對比郭靖、黃蓉、拖雷、趙敏

6、說楊康(6):楊康和楊過

楊康系列至此全部結束。

相關焦點

  •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3】: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倉央嘉措【4】: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5】:世間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閒事。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詩傳》【6】: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 二重生活 | 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在交談中,白石珠奇怪地覺得石坂是一個熟悉的陌生人。甚至兩人幾乎上了床。然而與此同時,白石珠有一個同居的男朋友卓也,兩人每天共處一室,卻幾乎沒有交流,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軌跡。作為男女朋友,彼此卻如此陌生。 人生的真相對於一個少女來說太過殘酷。如果說親眼見證別人光鮮生活背後的虛偽還不夠,白石珠自己經歷的痛苦則幾乎使她崩潰了。
  • 63||一個人需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過一生
    不要對一個人太好,因為你終會發現,這樣時間久了,那個人是會習慣的,然後把你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應當。其實本來是可以蠢到不計代價不顧回報的,但現實總是讓人寒了心。其實你明明知道,最卑賤不過感情,最涼不過是人心。——幾米有些事只適合收藏,不能說,也不能想,卻又不能忘。它們不能變成語言,它們無法變成語言,一旦變成語言就不再是它們了。
  • 《完美陌生人》影評:一個人要隱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度過一生
    看過這部電影的網友紛紛表示,人的底線到底是多少?夫妻之間怎會如此?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竟是如此脆弱。《完美陌生人》中七個人表面看似談笑風生,實則波濤暗湧,在拷問他們的同時,也在拷問著螢屏外的觀眾們。那個遊戲可能都沒有開始過,所以大家仍然可以開開心心地回家。又或者遊戲已經開始了,只是故事不想以悲劇收尾,所以改寫了結局。
  • 王晴飛|楊康之死
    通俗文學中,正面人物道德上的運氣歷來比反面人物要好,他們命中注定要做而又可能因此帶來道德汙點的事,總有別人代勞。這樣的情節設計,使蕭峰避開了為生父復仇與保持道德純潔之間的困境——他既虛擬地報了仇,而又沒有真正殺人。可見蕭峰與楊康真正的不同在於,他有一個「好父親」,讓他可以放開手腳做好人。蕭遠山雖使蕭峰免去了為父母復仇的困境,但是父母之邦與生長之邦的選擇,卻仍需蕭峰自己面對。
  • 《射鵰英雄傳》「長歪」的楊康死的悽慘:養育男孩,這兩點很重要
    電視劇裡,楊康最後與穆念慈見了一面,郭靖和穆念慈為他掩埋了屍體。而原著裡楊康死後是被群鴉啄食身體,死無全屍的。但即使改編後,楊康死得依然悽慘,他死得那年才二十歲。認賊作父、作惡多端的楊康終於死了,按理說應該是大快人心,可是,年少時看到這一幕,心裡五味雜陳。
  • 楊康和穆念慈,一眼萬年的悽美愛情
    其實不然,楊過是因為「名草有主」,心裡早就有小龍女,所以裝不下郭襄;楊康則是因為太多原因,導致他此生註定要辜負穆念慈。試想一下,如果楊過對於郭襄一樣的天真少女來者不拒,照單全收,楊康借用他小王爺的地位朝三暮四,那他們才是渣男。曾經看完由苗僑偉飾演的楊康,楊盼盼飾演的穆念慈83版《射鵰英雄傳》,我內心久久不不能平靜。
  • 《射鵰英雄傳》:「墨菲定律」揭開楊康之死背後的必然性
    按常理,楊康的人生應該是「高開高走」,早晚能做成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令人深為惋惜的是,楊康不但沒有做成任何像樣的大事,反倒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對於楊康之死,不少讀者總把它歸結為運氣太糟糕,完全是碰巧的意外事件。那麼楊康之死真的只是碰巧的意外事件嗎?筆者以為,楊康之死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而揭開楊康之死背後的必然性的,就是「墨菲定律」。
  • 誰為「楊康」的死買單
    您猜的沒錯,就是楊康死亡的那段情節。那段情節大概是這樣的:黃蓉戳穿楊康的陰謀後,楊康狗急跳牆想一掌打死黃蓉,但是沒想到黃蓉身上穿著反傷刺甲(並且刺甲上沾有歐陽鋒釋放的毒),反而刺傷了楊康,最終導致楊康中毒身亡。楊康的死該如何定性,那就應當具體分析。
  • 《射鵰英雄傳》完顏洪烈養了楊康十八年,楊康認他為父有什麼錯?
    在楊康得知自己的身世以前,楊康一直都是小王爺,和完顏洪烈父慈子孝,十八年的養育之恩,就因為一個殺父之仇便要轉過來殺完顏洪烈,是否太過兒戲了,而且也不合理,所以得知完顏洪烈是自己的殺父仇人的時候,最糾結的應該是楊康。丘處機和包惜弱等人站在各自的角度,大話齊說,卻根本沒有考慮到楊康的感受,郭靖等人也是如此。
  • 高英聊金庸:楊康與穆念慈
    完顏洪烈自然要帶人追趕,為了不連累丘處機等人,楊鐵心當街自殺,包惜弱則果斷殉夫。此時的楊康,還沒從知道自己另有楊鐵心這樣的草莽親生父親的震驚中走出來,卻又遭遇親生父母在面前雙亡的沉重打擊。於是,「完顏康抱住了母親,穆念慈抱住了楊鐵心,一齊傷心慟哭」,場面相當悲愴。完顏洪烈見始終沒得到包惜弱的全心之愛,傷心離去。楊康哭完,「向母親的屍身磕了四個頭」,一言不發地獨自走了。
  • 再讀《射鵰英雄傳》—戲說楊康
    事實的真相讓楊康矛盾不已,十幾年的好父親一下子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敵,必須要殺掉。十幾年了,楊康從未聽說過,更沒見過自己的生父,可以說他見到楊鐵心的心理,就如同見到一普通百姓,一個陌生人罷了。然而這個陌生人說出來事情的真相,如果不是有母親做證楊康絕不會承認,小王爺不會讓這個人把話說完,直接殺掉。十幾年的感情,靠陌生人的一張嘴就能推倒。我不信,我想大家也不會相信。
  • 楊康與穆念慈:最好不相遇,便可不相戀
    2楊康的悲劇人生,在於周圍人給了他無法承擔的重任。除了父母兄弟之外,還有與他一生有過感情瓜葛的女人——穆念慈。如果可以用「亂世梟雄」來稱謂楊康的話,那麼穆念慈定然就是填補了楊康感情空白的一個角色。金庸是一個多情之人,尤其善於塑造和設計人物之間複雜的情感世界和多角戀愛,但是對於穆念慈,他並沒有過多交代這個女子的身世和命運,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太過凌亂的感情糾纏,即便是在描述她與郭靖的那段緋聞時,金庸也是極度小心地維護著她一塵不染的純潔。
  • 玉樹臨風的楊康,怎麼沒有變成好人就死了
    當年,83版《射鵰英雄傳》播出時,小編還是中學生,怎麼也接受不了:這麼帥的楊康,還沒有變成好人,怎麼就死了?這麼多年來,本小編也一直在思考此問題。按照傳統小說的寫法,龍生龍,鳳生鳳,楊康是愛國英雄楊家將之後,身上流的是英雄的血,一旦了解自己的身世之謎,接下來肯定會手刃仇人,成為抗金俠義之士中的一員。
  • 關係再好,也不要透漏自己這3個秘密
    人生,總有一些不能說的秘密,需要我們珍藏一生。藏,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增廣賢文》告誡我們:逢人且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關係再好,這3個秘密也儘量少透漏,容易惹禍。人生中發生的悔事,往往是一個人心底最大的秘密,每想到一次,就是在自己的傷口上撒鹽,所以最不願意面對。但是這個秘密因為藏得太深,所以背負的壓力就越大,總想找人傾訴。很多人就是忍得太辛苦,所以把自己做過的悔事告訴了覺得值得信賴的人。把秘密說出來,本來想得到釋懷和解脫,但是別人嘴上說著幫你保密,轉眼間卻又跟別人分享你的秘密。
  • 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大謎團:第六十七篇:嘉興鐵槍廟楊康之死事件的真相
    但不管怎麼來說,江南五怪死在桃花島上,黃藥師是唯一的嫌疑人,所以連帶著黃蓉也成了關聯者,因此郭靖對黃蓉也產生了很多嫌隙之心。在這種情況之下,黃蓉為了給自己父親洗清嫌疑,又要想郭靖回心轉意,便只能儘快把桃花島事件的問題查明。黃蓉並非是一個很好的斷案人,在曲三之死一事上,就可以暴露出許多問題,在那次斷案之中,黃蓉的觀點既不能表明曲三之死的原因,又不能斷定所留遺骸是為曲三。
  • 楊康一生的悲劇!
    楊康出生於金國赫赫皇族、六王爺完顏鴻烈的王府中,自其出生之日起,所接受的教育便是忠於大金國,或多或少的會以當時大江對岸的南宋為敵,這本是天經地義之事,就像天龍八部中蕭峰所說:「在宋人心中,當然以宋為名,契丹為暗;但在我契丹人心中,卻是以契丹為名,大宋為暗。」出發點不同,利益不同,「明」、「暗」的定義自然不同。
  • 封神演義:伯邑考隱藏一生秘密,臨死被妲己爆出,紂王嚇懵
    自開播以來備受關注,在最新劇情中,姬昌患病命不久矣,紂王為了不讓姬昌死在朝歌,更是派伯邑考來接姬昌,但是必須要帶財寶換走姬昌,摘星樓急需錢財打造。妲己和狐妖知道伯邑考是個琴聖級別的人物,但是此次伯邑考來到朝歌絕對是九死一生。妲己私下一心想幫助姬昌,因為只有姬昌才可以伐紂。妲己更加知道伯邑考如果不拿財寶一定會被處死。
  • 穆念慈有一個隱藏最深的秘密,涉及其身世,真相只有洪七公知道
    但是卻是一位身世非常悲慘之人,幼年父母死於瘟疫,得遇楊鐵心收為義女,卻不幸與楊康比武招親相識,愛上了一個壞人。後失身於楊康,並懷上了楊過,卻在楊過十幾歲的時候死於瘟疫。當然更重要的是,穆念慈養育楊過十幾年卻沒有得到楊過的絲毫恩情,因為楊過從來也不會想起這位身世可憐的母親。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女子,卻有一個隱藏最深的秘密,那就是她的身世之謎。
  • 楊康愛不愛穆念慈,身體是最誠實的
    也許有一個人不是好人,可是他卻擁有熾熱的愛情;也許兩個人深深相愛著,可是卻最終沒有走到一起。要說金庸筆下最令人心疼的女人,穆念慈一定是其中一個。她沒有黃蓉的靈氣,沒有趙敏的大膽,沒有王語嫣的美若天仙,她有的,恐怕就是那一腔熱血和一顆真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