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英雄傳》裡的楊康是最令讀者感嘆唏噓的一個人物:他生來富貴,一出生就是眾星捧月的金國小王爺;長大後風流倜儻、聰明機敏、頗具才幹,更難得的是他胸懷大志又全力付諸行動。按常理,楊康的人生應該是「高開高走」,早晚能做成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但令人深為惋惜的是,楊康不但沒有做成任何像樣的大事,反倒年紀輕輕就死於非命。
對於楊康之死,不少讀者總把它歸結為運氣太糟糕,完全是碰巧的意外事件。那麼楊康之死真的只是碰巧的意外事件嗎?筆者以為,楊康之死有著一定的必然性,而揭開楊康之死背後的必然性的,就是「墨菲定律」。
所謂的「墨菲定律」指的是:做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觀上存在著一種錯誤的做法,或者存在著發生某種事故的可能性,不管發生的可能性有多小,當重複去做這件事時,事故總會在某一時刻發生。也就是說,只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存在,不管可能性多麼小,這個事故遲早會發生的。
再回到楊康之死。按道理,楊康死於意外的可能性很小,但由於楊康從頭到尾都在以「認賊作父」的人生定位,做著「賣國求榮」的罪惡勾當。當他做得罪惡勾當越多,他死於意外的可能性就越大。用一句老話來說,楊康之死就叫做「多行不義必自斃」!
楊康「認賊作父」的人生定位,為自己死於意外埋下禍根
當年楊康的母親包惜弱救了完顏洪烈一命,完顏洪烈垂涎包惜弱的美貌,買通臨安府指揮使段天德血洗了郭楊兩家,費盡心機,最終將懷有身孕的包惜弱誘騙到王府,做了他的王妃,不久,包惜弱就生下了楊康。也就是說,楊康就如同當今的一些「香蕉人」,表面上是金國小王爺完顏康,實際上卻是大宋人楊康。
一直到十八歲,楊康都從沒懷疑過自己竟然不是貨真價實的金國小王爺。直到一天他在中都大街上無聊之際戲謔了一個比武招親的姑娘,而這個姑娘的養父正是自己的親生父親楊鐵心,由此引發了楊鐵心和包惜弱十八年後的重聚,楊康的母親包惜弱迫不得已才告知了他的真實身世。
楊康知道自己的母親從不會說一句假話,其實,從這一刻開始,他已經相信了母親的話,意識到了自己不是什麼金國的小王爺,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宋百姓楊康。但楊康內心不願相信母親的話,直到父親楊鐵心和母親包惜弱雙雙在他面前自戕,他更加相信自己的的確確就是楊康而不是完顏康。
楊康已經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身世的真相,但他選擇了拒絕接受真相,繼續做他的小王爺。此前,楊康不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我們不能責怪他;但當他知道自己身世的真相,依舊沉迷於做他的小王爺而不能自拔,就不可原諒了。
楊康選擇繼續做他的小王爺,表明他就是心甘情願「認賊作父」:一方面,宋金兩國敵對,他選擇做金國小王爺也就意味著背叛大宋,有「賣國求榮」的可能性,這是更大意義上的「認賊作父」;另一方面,楊康父母的悲慘人生就是完顏洪烈所賜,完顏洪烈禍害楊康父母在先,也就意味著完顏洪烈就是楊康的仇人,楊康認仇人做父親就是典型的「認賊作父」。
楊康之所以選擇「認賊作父」,一方面是因為他沉溺於完顏洪烈給他的榮華富貴中不能自拔,難以割捨;另一方面,更是因為楊康是個野心勃勃的人,他的遠大理想是要幫助養父完顏洪烈南侵大宋,再奪取大金國皇帝之位,通過幫助完顏洪烈,實現自己將來做金國太子直至做金國皇帝的遠大抱負。但遺憾的是,楊康此舉無異於逆勢而為,為自己日後死於意外埋下禍根。
楊康「賣國求榮」的罪惡勾當,為自己死於意外推波助瀾
楊康之所以選擇拒絕做大宋普通百姓楊康,而選擇繼續做他的金國小王爺完顏康,既是因為他沉溺於完顏洪烈給他的榮華富貴,更是因為他有著想當金國太子乃至最終做上金國皇帝的勃勃野心。為了早日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楊康在「賣國求榮」的路上越走越遠。
楊康「賣國求榮」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幫助養父完顏洪烈奪取《武穆遺書》。完顏洪烈年輕的時候,金國國力正是鼎盛時期,隨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到了楊康長大時,金國戰事吃緊,經常吃敗仗,就想著盜取嶽飛去世後留下的兵書《武穆遺書》,完顏洪烈寄希望於通過盜得兵書,扳回金國軍事上的劣勢。
但可惜的是,楊康處心積慮,即便得到「西毒」歐陽鋒的鼎力相助,也沒能真的奪得《武穆遺書》,只不過得到了一個裝有兵書的空盒子而已。《武穆遺書》最終還是落到了懷有赤子之心的郭靖手裡,並最終使郭靖成長為傑出的軍事奇才。
楊康「賣國求榮」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幫助養父完顏洪烈揮軍南侵做準備。金國和大宋對抗的數年中,在金國佔據的北方領土上,洪七公率領數十萬丐幫子弟不時對抗金軍,讓金國頭疼不已。楊康為了幫助養父完顏洪烈揮軍南侵掃除障礙,不惜冒著風險帶著僥倖得來的打狗棒,到丐幫的君山大會上冒領丐幫幫主之職。一旦冒領成功,他就要指揮丐幫數十萬子弟南遷,為完顏洪烈南侵掃清障礙。
只可惜,楊康的如意算盤又落空了,因為恰好郭靖和黃蓉也在君山大會上,郭靖和黃蓉及時脫困,幫助丐幫清除外敵、肅清內奸。也就在這次君山大會上,產生了新一任丐幫幫主黃蓉,黃蓉以她無人能及的睿智和機敏,輕輕鬆鬆破解了楊康的陰謀。
楊康「賣國求榮」做的第三件事情就是幫助養父完顏洪烈瓦解武林中的抗金力量。大宋儘管出了王道乾那樣賣國求榮的漢奸,也出了段天德那樣唯利是圖的奸惡小人,但更多的大宋百姓都是不願自己的國家慘遭塗炭,尤其是像丘處機那樣的武林中人,紛紛不遺餘力地以實際行動抗金。這成為完顏洪烈的一塊心病。
楊康為了幫助養父完顏洪烈祛除這塊心病,勾結「西毒」歐陽鋒,抓住難得一遇的時機悄悄潛入桃花島,殺死郭靖的五位師父之後,故意嫁禍給「東邪」黃藥師,唯一存活的「江南七怪」之首柯鎮惡和郭靖果然中計,死纏著黃藥師要報仇。楊康此舉就是想製造武林糾紛,讓武林人士陷於仇殺之中,無暇顧及準備揮軍南侵的金軍。結果,還是聰明機警的黃蓉識破了楊康的詭計,讓楊康沒能得逞。
楊康為養父完顏洪烈鞍前馬後地效勞奔走,做下了這許多「賣國求榮」的罪惡勾當,為了達到他的目的,甚至可以隨意踐踏郭靖五位師父的性命。楊康做下的這些累累罪惡,惹得天怒人怨,令不少正直正義之士恨不得將他挫骨揚灰,而這些累累罪惡,也為他的意外之死推波助瀾。他即使這次不死於意外,也早晚會死於正直正義之士手裡。
楊康「不擇手段」的處事方式,為自己死於意外創造機會
楊康「認賊作父」又「賣國求榮」,他的這些舉動已經足以引起眾怒,因為他的這些舉動的目標都是錯誤的,包括他的師父丘處機,他心愛的姑娘穆念慈,以及他的結拜兄弟郭靖,都對他所有這些舉動深惡痛絕,而楊康已經不思悔改,在「認賊作父」和「賣國求榮」的路上越走越遠,誰都無法挽救他的命運。
這還不夠,楊康不但人生目標是嚴重錯誤的,就連他為實現目標而採取的處事方式和手段都是嚴重錯誤的。楊康為了達到他的那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往往不擇手段,人擋殺人,佛擋殺佛,誰阻礙他達到目標,誰就是他要掃除的障礙。
楊康為幫助養父完顏洪烈奪取《武穆遺書》,在大宋皇宮對結拜義兄郭靖痛下殺手,趁著郭靖拼盡全力抵擋歐陽鋒的蛤蟆功時,用他那把鋒利無比的匕首插進了郭靖的腰裡。這時候的楊康只想著奪取《武穆遺書》,恨郭靖阻撓他的好事,哪裡還念什麼結義之情?
楊康為幫助養父完顏洪烈掃除丐幫在北方的威脅,拿著偶然撿到的打狗棒,趕去參加丐幫的君山大會,這期間老幫主洪七公被歐陽鋒偷襲打成武功盡失的廢人,丐幫中人都以為洪七公已經去世,楊康就想趁機冒名頂替奪了丐幫幫主之位,他這一招儘管冒險,卻極為陰損下作,成功概率極大。
楊康為幫助養父完顏洪烈瓦解武林中抗金的力量,勾結陰損狠毒的「西毒」歐陽鋒,悄悄潛入桃花島,偷襲上島好心為黃藥師通風報信的江南六怪,猛下殺手,殺了其中五人,只留下眼睛瞎了的老大柯鎮惡,故意讓柯鎮惡以為是黃藥師下的毒手。楊康為達到自己的目的,隨意踐踏他人性命,又以這種極為卑劣無恥的手段刻意製造武林紛爭,手段之歹毒令人髮指。
除此之外,楊康還用下作的手段做了一件坑害「盟友」歐陽鋒的事情。楊康在為幫助養父完顏洪烈實現心願而四處奔走的過程中,為自己武功低微而深感苦惱,心想,如果自己有一身卓絕的武功,必能讓自己如虎添翼,便一直想找個機會拜入歐陽鋒門下。
但現實是歐陽鋒有個兒子歐陽克,他便不想再收什麼徒弟了,因此,歐陽克就成了楊康拜師歐陽鋒的絆腳石,除掉歐陽克也就成為楊康在心裡一直盤算的事情。在臨安府牛家村,終於被楊康逮著一個千載難逢機會:歐陽克色心膨脹,雙腳斷了之後,仍想淫樂被他控制住的穆念慈和程瑤迦。卻被楊康趁其不備偷襲成功,當場斃命。
歐陽克受聘於楊康的養父完顏洪烈,好歹和楊康也是有些交情的;而歐陽鋒更是屢次在關鍵時候幫助過楊康和完顏洪烈,但楊康在這時候就顧不了那麼多了。有的讀者認為歐陽克調戲了楊康心愛的女子穆念慈,才促使楊康狠下殺手,其實,更關鍵的原因是楊康想藉機除掉歐陽克,他才可以拜入歐陽鋒門下,這才是楊康殺死歐陽克更深層次的原因。
結語:「墨菲定律」揭開楊康之死背後的必然性
表面上看,楊康之死純屬偶然。他殺死歐陽鋒的兒子歐陽克,卻讓黃蓉在鐵槍廟中把事情的真相透露給了歐陽鋒,楊康害怕被歐陽鋒知道事情的真相,就想趁著黃蓉不注意,對她痛下殺手,以此殺人滅口,只要黃蓉一死,他就能在歐陽鋒面前圓這個謊,撇清自己和歐陽克之死的關係。
誰知道「天道輪迴,報應不爽」。自己全力以九陰白骨爪的殺招抓向黃蓉的天靈蓋,卻被早有防備的黃蓉避開,楊康拼盡全力的五指全都抓在了黃蓉的軟蝟甲上面,頓時刺得他鮮血淋漓。誰知道當初被歐陽鋒用毒蛇毒死的南希仁死前留過劇毒之血夜是在這個地方,楊康由此瞬間染上無藥可救的劇烈蛇毒,很快就死於非命。
實際上,楊康之死是必然的。因為他自己所作所為一步步積累下來許多惡果,當這些惡果積累在一起越來越多,自然而然就爆發極端的意外事件,導致了楊康的死於非命:由於楊康「認賊作父」的人生定位,讓他為自己死於意外埋下禍根;楊康「賣國求榮」的罪惡勾當,為自己死於意外推波助瀾;楊康「不擇手段」的處事方式,為自己死於意外創造機會。
也就是說,楊康如果不「認賊作父」,也就不需要為完顏洪烈幹那麼多「賣國求榮」的罪惡勾當;如果他不幹那麼多「賣國求榮」的罪惡勾當,就不用做事情不擇手段,也就不會引起眾怒,就不會心懷鬼胎;如果他做事情不會不擇手段,也就不會引起眾怒又心懷鬼胎,更用不著因為偷襲黃蓉而引發意外導致自己慘死。
「墨菲定律」告訴我們,任何人都不要像楊康那樣,抱著僥倖心理去作惡多端,以為自己向來運氣好,幹再多壞事都不會得到懲罰。要知道,罪惡勾當幹多了,總有一天不再僥倖而遭到懲罰,不管這個可能性有多麼微小,這種懲罰早晚總有一天會變成現實。這也正是「多行不義必自斃」這句老話對「墨菲定律」的生動體現!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