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與保定

2020-11-12 保定日報


□老漢

還記得瓦爾特嗎?1977年,中國電影事業還沒從重創中恢復過來,幾部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橋》等,在中國引發了空前熱潮。觀眾不僅了解了這個和我們恢復了友好關係的國家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英勇,更認識了一個和以往英雄形象完全不同的不羈硬漢的獨特魅力,沉默冷峻,風度翩翩,有勇有謀。這就是前南斯拉夫功勳演員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在上述電影中均飾演主角,被中國觀眾用影片中的角色稱為「瓦爾特」。「瓦爾特」自我回憶第一次來中國上海時,到處遇到蜂擁而至的觀眾,令他大為感動。 「啊朋友再見,啊朋友再見吧再見吧,再見吧——」直到今天許多的文藝演出現場,仍能聽到電影《橋》中的插曲,伴隨著人們頭腦中那位硬漢的形象。很多人也許不知道,這位男神級的「瓦爾特」先生,和古城保定還有一段美好緣分。

自小在保定長大的蔣君嶺先生,上世紀六十年代在保定北市區中學(二十四中)上學,後來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攻讀斯拉夫語,又在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大學研究生畢業。這個經歷,讓他成為上世紀七十年代中南兩國恢復正常關係後最早赴任的外交官之一,並長期從事這一友好事業。 當時蔣君嶺負責對南斯拉夫文化界的聯繫交往,和文化部專家小組一起參與了這批優秀影片的引進,並在工作中和「瓦爾特」( 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結為親密的朋友。 巴塔·日沃伊諾維奇除作為功勳演員參加過200多部反法西斯戰爭影視劇演出,系前南斯拉夫公眾人物。他先後五次來到中國,中央電視臺為他做了專訪節目。中國人民對他表達的熱忱,讓巴塔充滿了感激之情。同時隨著工作中的密切交往,巴塔和蔣君嶺的個人友誼也越來越深,蔣君嶺對這位外國文化大師充滿了尊敬,巴塔則把蔣君嶺當做他的「中國嚮導」。 每當有遠道而來的中國朋友,想通過蔣君嶺見見久已仰慕的「瓦爾特」時,「瓦爾特」不管多忙,都會囑咐他的助手:「千萬不能慢待中國來的朋友,儘量安排一起吃飯。」 上世紀八十年代,蔣君嶺曾參與組織中國中醫援外醫療的工作,讓傳統中醫技術在南斯拉夫建立了信任和威望。蔣本人退休之後,想做些民間對外交流,把家鄉保定的中醫藥向國外引介推廣。他和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平時交流,多次介紹保定的傳統文化,巴塔對他的想法大為支持,並幫助與該國衛生部官員溝通渠道,等保定方面的中醫院人員到達後,他還親自會見陪同,為中醫在東歐地區的落腳,做了許多鋪墊工作。

2016年3月,83歲的巴塔先生跟蔣君嶺聯繫,告之中國有關部門邀請他再來中國訪問。蔣君嶺也藉機向他發出個人邀請:「這次來中國一定要到我家鄉保定走一走,看看這塊富有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土地。」巴塔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但同時又提出一個請求:「中國人民的友情,讓我已經把自己的心和中國連在了一起。我雖不敢貿然提出中國國籍的申請,但請老朋友出頭,讓你的家鄉給我一個『榮譽市民』的稱號。蔣君嶺向有關部門請示後,得到了首肯。

可世事無常,不久之後,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突然中風,臥床不起。蔣君嶺雖然努力幫助尋求中醫意圖救治,但未能出國成行。我們心中的巨星「瓦爾特」不幸離世,也在古城對外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巨大的遺憾。

所幸的是,從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訪問塞爾維亞之後,這個前南斯拉夫遺留下的最大國家,和中國建立起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積極加入了「一帶一路」合作,並成為歐洲第一個對中國免籤的國家。2020年抗疫鬥爭中,當中國醫療隊落地貝爾格勒機場時,總統武契奇親吻五星紅旗的畫面,令無數中國人眼眶溼潤。

退休後的蔣君嶺先生,繼續做著維繫中塞兩國人民友誼的工作。去年,蔣先生幫助河北農大與塞爾維亞農學院建立了農業科技推廣、雙方學生交流、建立科研基地的聯繫。 疫情期間,做了一生外交工作的蔣先生不方便出國了,他也不回北京居所,而是住在保定西大街的老家舊宅中,搜集查閱保定傳統文化中有價值的內容資料,準備今後向外推介。 前些日子,他剛和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的遺孀通了電話,人不在了,但這份深厚真摯的友情一直保留著。「老夫人說巴塔去世前還在說著要去保定的事,說他就要成為那裡的榮譽市民了。」 蔣先生動情地說:「巴塔還惦記著我給他說的把中醫繼續介紹過去的事情。這件事我也還打算做下去。」

相關焦點

  • 瓦爾特故鄉舉辦《瓦爾特:從普裡耶波列到塞拉耶佛》展
    新華社塞拉耶佛12月4日電(記者張修智)由波赫歷史博物館主辦的《瓦爾特:從普裡耶波列到塞拉耶佛》展覽4日在瓦爾特故鄉塞爾維亞普裡耶波列市博物館舉行,旨在介紹反法西斯英雄瓦爾特生平事跡。據波赫歷史博物館介紹,瓦爾特反法西斯的事跡具有永恆意義,值得傳承下去。作為波赫歷史博物館「歷史故事」項目的一部分,本次展覽也是為了配合紀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著名的普裡耶波列戰役77周年。同時,12月也是瓦爾特的出生月份。瓦爾特本名弗拉基米爾·佩裡奇,1919年12月出生於普裡耶波列。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看,這座城市,他,就是瓦爾特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南斯拉夫·1972)導演:哈·克爾瓦瓦茨主演:巴塔·日沃伊諾維奇,留比沙·薩馬季奇,拉德·馬爾科維奇,斯洛普丹·迪米特裡耶維奇,德拉哥米爾·保楊尼奇一基德拉誰活著,誰就看得見南斯拉夫故事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攝於1971年,時值納粹入侵南斯拉夫30周年
  • 誰知道瓦爾特的身份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部電影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經風靡大江南北,故事情節跌宕起伏,驚險刺激,環環相扣,引人入勝。影片圍繞著兩條線展開:一條是德軍千方百計要找到化名瓦爾特的這個人,一條是遊擊隊費盡心思要弄清楚「勞菲爾行動」的內容,最終,德國人沒有找到瓦爾特,而瓦爾特成功的破壞了「勞菲爾行動」。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主題音樂
    朋友,還記得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在中國上映的南斯拉夫經典影片《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嗎?韃督巡那時正在部隊服役,在那崇尚英雄、熱愛英雄的年代,這部影片給中國人民留下來深刻的印象。而該片的主人公瓦爾特勇敢、機智,率領遊擊隊員抗擊德國納粹、保家衛國的形象更是深入觀眾人心。
  • 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在電影中,南斯拉夫遊擊隊的負責人瓦爾特就像一個幽靈一樣困擾著德國人,雖然觀眾可能會猜到瓦爾特是誰,但謎底還是在影片最後才揭曉,瓦爾特也就成了一位神秘的遊擊英雄。也許有人會有疑問,這麼帶有神秘色彩的遊擊英雄是否真的存在,這不會是抗德神劇吧。實際上,瓦爾特確實有原型,他的真實名字叫弗拉基米爾·佩裡奇,生於1919年,二戰爆發前他在一家銀行工作並被調去塞拉耶佛分行。
  • 保衛塞拉耶佛的「瓦爾特」,走了
    他就是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的主角「瓦爾特」的飾演者,他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橋》的插曲「啊朋友再見」至今流傳。對30歲以上的中國人來說,「瓦爾特」就是一個英雄的代名詞,一段融入生命的記憶。
  • 在線收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在電影貧乏的年代,一部名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電影風靡了全國,瓦爾特的英雄形象,在少年時代的我們看來簡直就是偶像,風度翩翩、有勇有謀
  • 「瓦爾特」真的離開了…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光明日報當地時間5月22日晚,塞爾維亞著名演員、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中瓦爾特的扮演者韋利米爾·
  • 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博物館「添丁進口」
    新華社塞拉耶佛8月21日電(記者張修智)《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博物館21日「添丁進口」,兩座新的以影片人物為原型的蠟像正式向公眾展示。新添的兩座蠟像原型分別是影片中的反面人物德國軍官馮·迪特裡希和「假瓦爾特」。與館中其他蠟像一樣,新蠟像尺寸與真人相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 瓦爾特· 德·瑪利亞 (Walter de Maria)
    Lightning Field 19771970年以後,大地藝術和幾何裝置一直佔據著瓦爾特的所有創作,非常知名三個大地項目在1972年完成。Vertical Earth Kilometer 1977藝術家胡慶雁評論道:「瓦爾特· 德·瑪利亞創作《鑽地球一千米》的作品時,搬來一部完全達到專業指標的鑽機,每天都向地球的深處鑽下去。
  • 「保衛」瓦爾特——記塞拉耶佛雅戈泰漫畫書店
    新華社發(內迪姆·格拉博維察 攝)  新華社塞拉耶佛3月18日電 通訊:「保衛」瓦爾特——記塞拉耶佛雅戈泰漫畫書店  新華社記者張修智  波赫首都塞拉耶佛的雅戈泰漫畫書店毗鄰當地的地標景點巴什察爾希亞廣場,在這樣的黃金地段,店家的主打圖書竟是漫畫版《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 塞拉耶佛,瓦爾特的身影時隱時現
    1973年,中國人傾城觀看的前南斯拉夫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取景地。電影裡那句流傳甚廣的臺詞「空氣在顫抖,仿佛天空在燃燒」,會拽出我們這個年齡段人的回憶。出國前,有團友特意在網上重溫了這部電影。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海報及劇照(圖據網絡)德軍上尉花了一年時間,審訊100多「犯人」,一無所獲,隨即派出間諜假冒瓦爾特,在叛徒的內應下,與幾名真正的遊擊隊員組成抵抗委員會。
  • 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
    吉斯最終從蘇裡嘴裡知道彼勞特就是瓦爾特。影片又回到了開始時塞拉耶佛的高炮陣地,被解職的馮.迪特裡施發出感慨,他指著塞拉耶佛告訴押解他的蓋世太保說:「看!這座城市,它就是瓦爾特。」這部影片成功的塑造了彼勞特(瓦爾特是他的化名)、謝德、蘇裡、吉斯、斯特利、馬利施、布蘭克、布爾吉、醫生、調度員等一大批遊擊隊員的光輝形象,令中國觀眾耳目一新。
  • 一代傳奇的謝幕——「瓦爾特」扮演者日沃伊諾維奇逝世
    當地時間5月22日晚,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主演,塞爾維亞傳奇演員韋利米爾·巴塔·日沃伊諾維奇在貝爾格勒市的「聖薩瓦」醫院逝世,享年83歲
  • 《指揮家瓦爾特自傳:馬勒時代的德奧音樂圈》中譯本序
    在現存不多的視頻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瓦爾特排練勃拉姆斯《第二交響曲》的視頻。在視頻中,慈眉善目的瓦爾特身著講究的西裝,戴著紳士的領結,氣定神閒地抒發見解,眼神深邃,語氣溫和。在隨後的排練中,溫文爾雅的瓦爾特時不時地說 「Sing,Sing」(唱起來,唱起來),充分展現了對於抒情性的重視。在自傳中,瓦爾特評價自己 「整個一生,『歌唱』 二字總伴隨著我」。
  • 來自前南斯拉夫的記憶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
    創作素材(上)素描作品(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大家好!這幅黑白素描畫源自一幅電影海報。這部電影的名字叫《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劇中的主人公遊擊隊長瓦爾特和他的戰友蘇裡、吉斯;遊擊隊地下聯絡員鐘錶店老闆謝德和他的女兒;黨衛軍上校馮迪特裡施、上尉比紹夫、冒充瓦爾特的德國情報人員康德爾以及那個「典型的國防軍」的步兵團長哈根中校;還有那精彩的鬥爭劇情,都深深鐫刻在了那一代人的心目中。下面我來給大家簡要介紹一下《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部電影。
  • 《血魂》模仿《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但畫虎不成反類貓
    》的娛樂片,影片裡的鏡頭,很多都是直接仿自《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當時瓦爾特接到假情報,前去與情報員接頭,作為久經考驗的瓦爾特如此輕敵,實不應該。 而在敵人做好充分埋伏的情況下,瓦爾特竟然能夠反敗為勝,橫掃伏軍,實在有一點接近於抗戰神劇的水平了。
  • 南斯拉夫電影《橋》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的演員對比
    一部是《橋》,而另一部是《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電影《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是1972年出品,引進我國的時間應該是1973年。》裡的地下抵抗組織的最高領導者,化名瓦爾特。除此之外,我很喜歡的一些角色在《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裡沒有再現,比如扎瓦多尼、伊琳娜、工程師等。而《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裡的一些好角色在《橋》中也沒有出現,比如吉斯、蘇裡、謝德、布爾基、布蘭克。不足之處歡迎眾位網友補充。
  • 《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故事,主演是狄托朋友,導演餓死在城裡
    演員們坐在久違的放映室裡看樣片,當電影的片頭音樂一響起,在場的很多人都流下了眼淚,一方面因為這是闊別三年的場景,另一方面《瓦爾特保衛塞拉耶佛》這部電影的音樂太帶感了,太讓人激動了。魯非為男一號瓦爾特配音,他的其他代表作還有《大決戰》裡的顧祝同。葛存壯為假瓦爾特配音,畢竟他擅長反派角色。
  • 《面紗》瓦爾特的語言裡,藏著愛的卑微,為「無話可說」埋下伏筆
    這一段是凱蒂出軌的事情,被瓦爾特發現後,瓦爾特怒火之下的「告白」。瓦爾特非常愛凱蒂,儘管他知道凱蒂和自己不是一種人,也還是對凱蒂一往情深。為了能討好凱蒂,瓦爾特甘願藏起真實的自己,變成一個「傻瓜」。因為凱蒂並不聰明,而她也討厭面對一個聰明的丈夫。但是,越是卑微的愛情,越容易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