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椰子
出處 | 精讀(ID:Jingdu999)
前幾天,微博上一位博主@休閒璐,談到了自己最近的一段經歷:
她有兩個深圳的女生朋友來北京玩,晚上就約著一起去酒吧喝酒,總共有7、8個人。
北京女孩們率先聊天,話題基本圍繞著搞對象、罵老公、聊八卦,還有哪裡好吃、哪裡好玩。
席間不斷掏出手機,交流自己最近認識的帥哥、明星有什麼新瓜,或者朋友的婆婆又做了什麼氣人的事情。
深圳的兩個女孩聽愣了,後來偷偷地問休閒璐:「你們在北京的女生出來都聊這些的嗎?」
休閒璐說,別人不知道,但她們姐妹出來聚會確實就是聊八卦,你們深圳的出來聊什麼?
深圳女孩正襟危坐說:「搞錢。」
「我們深圳人這種七八個人聚在一起,都三十來歲了,開始也會聊八卦。
但是聊了一兩個小時後,話題都會切入一下:你最近都怎麼搞錢,你朋友都怎麼搞錢。
接著分享彼此的信息:你聽說了嗎,XXX在哪裡搞到了錢,XXX在哪裡搞錢失敗了。
XXX在哪裡買的房子升值了,我們也攢錢交個首付一起搞錢!」
言談間,深圳女孩的鬧鐘響了,她說:不好意思,你們聊,我看一下美股!
她朋友也點頭微笑說:我今天的基金收益過一會也能看了,激動啊!
就這樣,「深圳女孩」這個詞這幾天已經在朋友圈大面積刷屏了,代表了這屆年輕人的狀態:
別給我整那些虛頭巴腦沒用的,我只想搞錢,搞錢就是我的快樂源泉。
別人忙著談戀愛,在燭光下風花雪月,「深圳女孩」卻在做副業,下班時間賺外快;
別人忙著聊八卦,在手機上沉迷娛樂,「深圳女孩」卻在研究基金定投,交流理財心得;
別人忙著裝名媛,拼酒店拼名牌包包,「深圳女孩」卻沉迷於自己創業、拿下大項目......
就像電視劇《插翅難逃》裡豪哥的經典臺詞:
「我現在不想聽他們什麼狗屁浪漫愛情故事,我現在就想搞錢。光羨慕人家有什麼用啊?我們要行動起來,變得比他們更有錢。」
別小看你身邊那些搞錢上癮的人,他們才是真正的人間清醒。
看過一份97年小夥的簡歷,其覺悟之高令人嘆為觀止:
「寒窗苦讀數十載,一天只睡6小時,接到任務通知,可馬上設計、編程、畫圖、做仿真。
身體健康,可連續工作24小時不休息,討論設計5小時不喝水,什麼苦都能吃,什麼都能幹。
泡麵礦泉水已經準備,父母不支持工作已斷絕關係,朋友不看好電氣已絕交,女朋友不理解工作忙已分手。」
字裡行間帶點自我調侃的意味,但也表明了自己無心談戀愛、只想搞錢的決心。
作家連嶽說過一句話:「年輕人不愛錢,是件蠻可怕的事。」
當代年輕人,每天一睜眼就被生活追著跑,房租、夥食費、交通費......沒錢的時候只能寸步難行。
認識一個93年的男生梓銘,和我聊過他自己身上發生的一件挺悲傷的事。
他喜歡上了公司隔壁部門的一個同事,鼓起勇氣用微信約人家晚上一起吃個飯。
女生答應了,他開心地盯著手機屏幕,邊吃外賣邊傻笑了整整5分鐘。
直到下一秒,女生提議去一家人均300的法式餐廳,他頓時覺得口中的黃燜雞米飯不香了。
當晚在那家高貴的法式餐廳裡,梓銘聽著女生熟稔地向服務員報出他聽都沒聽過的菜名:
「吉娜朵2號生蠔搭配幹蔥奶油,黑松露卡布奇諾奶油蘑菇湯,主菜就要烤鴨胸肉搭配牛肝菌薏米吧。」
梓銘目不轉睛地盯著菜單,腦子裡飛速地盤算著到下個月發工資前,自己所剩無幾的存款還能撐幾天。
但他仍不放棄,吃完飯後紳士地提出要送女生回家。女生矜持一笑:「不了,我自己開車來的。」
看著門口停著的那輛奧迪A6,他終於深切地明白了:
自己和女生之前隔著巨大的鴻溝,而這是平時不注重搞錢,總是捉襟見肘的他無法跨越的。
有句話說得特別殘酷:
「當你愛一個人,談錢很庸俗;當你沒錢的時候,說愛一個人更庸俗。」
一心想賺錢,不是因為世俗,而是因為深知金錢給人帶來自由的好處;
拼命工作攢錢,只是不想有一天,因為沒錢而不得不放棄喜歡的人或事。
豆瓣9.5分的紀錄片《生門》中有這樣一個片段。
身患糖尿病的陳小鳳懷了雙胞胎,但卻是風險極高的胎盤前置,醫生讓丈夫做好思想準備:孩子會早產,大人小孩都想保住的話,一大兩小至少需要花費5萬元的保命錢。
丈夫掩面痛哭了起來,他手裡只有5400元,還是借的:「不是想省錢,我是真的沒錢。」
幸好丈夫的大哥回老家幫忙籌錢,一家一戶地借,甚至把別人娶媳婦的彩禮錢都借來了,還是不夠,最後只能去借高利貸。
為了省錢,丈夫頓頓吃3塊錢的熱乾麵,睡在醫院走廊裡,陪老婆待產。
31周的時候,老婆肚子裡的雙胞胎女兒就早產降臨人世。護士向他道喜,他卻滿臉苦澀。
他說:「我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孩子的情況並不樂觀,還要進ICU搶救,花費更多的治療費。」
而他實在走投無路了,只好去問醫生,可不可以賣掉自己的一個腎?答案自然是不行。
42歲的大男人,在醫院裡又一次哭得泣不成聲。這世上只有一種病,叫窮病。
不要說錢不重要,關鍵時刻,錢是可以救命的。成年人有太多的心酸,都與沒錢有關。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中寫道:
「金錢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別想讓其餘的五種感官充分發揮作用。
沒有足夠的收入,生活的希望就被截去了一半。你得處心積慮、錙銖必較,變得渺小、卑微和貪婪。」
一個人只有在缺錢的時候,才能體會到什麼叫走投無路、山窮水盡。
賺錢,才是一個人的底氣和安全感的來源。
2條建議,送給想要像「深圳女孩」一樣搞錢上癮的你:
1
保持野心
法國一位富豪巴拉昂在臨終前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遺囑,他說他曾經是窮人,後來靠著自己成為了富人。
他不想把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所以便將秘訣鎖在保險箱裡,如果誰能回答出他的問題:
「窮人最缺的是什麼?」將會得到100萬法郎的獎金。
遺囑公布後,報社收到了大量的來信,答案異彩紛呈:金錢、機會、技能、關愛......
然而,在48651封來信中,只有一位9歲的小姑娘回答正確了:野心,成為富人的野心。
記者去採訪她,為什麼會和巴拉昂的想法一致呢?
小姑娘回答說:「每次我姐姐把她11歲的男朋友帶回家時,總是警告我不要有野心!
不要有野心——我想,也許野心可以讓人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任何東西。」
野心是一個人內心的聲音,告訴你可以而且應該努力去超越人生的處境或限制。
靠自己雙手搞錢的人,都有很強烈的野心,他們很篤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2
拓寬認知邊界
劉潤老師說過一個故事:一堆人為一塊金子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有人拿起一塊鑽石就走了。
搶金子的那幫人為什麼不去搶鑽石,是沒有能力嗎?
並不是。
而是因為自始至終,就根本沒有人告訴他們有比金子更值錢的東西。
這就是認知範圍的區別,思維不同,導致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同。
有句話說得特別對:
「你永遠賺不到超出你認知範圍之外的錢,除非你靠運氣。
但是靠運氣賺到的錢,最後往往會由於實力不足而虧掉。」
擴大自己的認知範圍,每天學習一點點,爭取讓自己的認知邊界再往外延伸一點點,才是你當下最應該做的事情。
努力搞錢吧,有些風景,只有達到一定的高度之後才看得到。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