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金報訊 陳老師:
你好!
我是一位16歲女高中生的母親,最近我很煩惱,因為我從女兒的書櫃裡發現了一本秘密日記,裡面寫滿了她對班上男英語老師的喜歡。「2012年2月11日,晴。今天,王老師穿了一件黑色呢子大衣,繫著好看的格子圍巾,酷酷的皮手套。走進教室時,我渾身上下每個細胞都被他電到了。整堂課,我都不敢看他的眼睛……」「4月9日。今天的課上,前排的一位女同學上臺做英文演講。王老師認真看她的樣子,讓我很嫉妒。我發誓要把外語學好,讓他的眼裡只有我!」
「我被選中了參加這次全校的英文話劇比賽,我很開心,因為每天放了學,我還能見到他。他近距離地指導我,嘴唇一閉一合,發著標準的美式音。我想:為什麼演羅密歐的人不是他?我多想他捧起我的臉,給我一個永恆的吻,哪怕在夢裡我再也醒不來。」「放暑假了,我抽空看了韓劇《羅曼史》。我覺得裡面的彩媛老師和大男孩冠宇很棒,他們可以為了愛不顧父母的責難、學校的壓力。我是不是應該向王老師告白呢?好糾結啊!」
……
類似這樣的東西,女兒足足寫了一大本。我拿去給老公看,老公卻叫我不要大驚小怪,當年他還暗戀過他們的女班主任呢。可我很擔心女兒分心,成績下滑,而且,一旦被王老師拒絕,會給她留下很深的心理陰影。於是,我專門去了一趟學校,找王老師談了一次,請他儘量避免在課外與我女兒接觸,保持適當的師生距離。他當時聽了很吃驚,說他沒有意識到我女兒的內心世界,非常抱歉。他還承諾,會想辦法委婉地打消我女兒對他的念頭。
沒多久,女兒班上組織集體出遊,王老師就故意帶上他的女朋友亮相,這對我女兒的打擊很大。我不忍心,又去偷看女兒的日記,結果不小心被她發現了。她衝我咆哮,大哭了一場,然後把所有的日記都燒掉了。
那之後,我女兒變得很叛逆,大概是覺得我跟這件事有關吧。以前她是一個聽話的孩子,可現在她總是跟我頂嘴,我讓她往東,她偏要往西。我喜歡某樣東西,她就討厭這樣東西。
難道真的是我破壞了女兒內心那個美好的夢嗎?如今我們母女反目成仇,我該怎麼辦?
凋零的銀杏葉
凋零的銀杏葉:
你好!
上世紀70年代,瓊瑤有一部經典的自傳體電影叫做《窗外》。影片中的女主角江雁容是名同學都羨慕的文學才女,高中三年級時,全校最好的語文老師康南擔任了他們班的導師。康南欣賞雁容的文學才華,給予她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雁容對康南也由尊敬發展到愛戀。
相差20歲的他們相愛了,一時間學校裡關於他們的流言蜚語四起。大學聯考後,康南被學校解聘。雁容聯考落榜,於是給康南寫絕筆書後服毒自盡。被救過來後,雁容仍暗中與康南會面,江母發現後去刑警隊控告康南勾引少女。康南再一次被工作的女中解聘,被迫離開臺北到南部鄉村學校任教。
後來,雁容與父親的男學生結婚,丈夫對她百般凌辱,她不堪忍受憤而出走。她去了南部鄉村學校,幻想找回與康南刻骨銘心的愛情,然而,出現在她眼前的康南卻滿臉胡茬,頭髮蓬亂,落魄無比。影片末了,雁容只說了一句:「是我毀了他……」
誰沒有過在學生時代暗戀老師的經歷?在青春期,女學生對男老師的迷戀,與男學生對女老師的迷戀一樣,同樣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是青少年性心理成長中的正常現象。美國心理學家斯坦利·霍爾認為,青春期是一個「疾風怒濤」的時期,這個時期可以用18世紀德國音樂、藝術和文學的「狂飆運動」來形容,那是一種激烈和痛苦的情感表達。
青春期本質上是平和成長的一種中斷,如果它是正常的,就其自身來說就是不正常的。正值青春期裡的男孩女孩性心理剛從童年的戀母、戀父階段走出來,非常需要一個情感寄託的載體。有的人選擇「追星」,有的人選擇喜歡高年級學長,有的則選擇了愛慕自己的老師。明星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不切實際,高年級學長與我們年齡相仿,不免青澀幼稚,唯有老師既能滿足孩子對成人的依戀需求,又能滿足對異性的幻想。
喜歡老師原本是一種美好的情感,對大多數人來說,這種情感通常是暗藏起來的。經歷了青春期的心悸和萌動之後,這種情感會慢慢淡化,轉移,遺忘,直至開始屬於自己真正的戀愛。只有少數人會選擇表白,或者展開一段超越年齡與心智的師生戀,甚至是不倫的戀情。
《窗外》中男老師康南最後的潦倒,其實是編劇和導演有意讓觀眾去思考一道人生命題:如果愛情不受節制,會是什麼樣的結局?
另一部非常有名的歐洲電影《教室別戀》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答案。故事裡,一個15歲的青春少年史迪愛上了班上美豔動人的37歲女教師維奧娜,他對同齡女生毫不感興趣,還拒絕了同班女同學的暗戀。維奧娜的丈夫整天出差,讓她寂寞難耐,兩人很快陷入了畸戀。維奧娜的丈夫知道妻子的秘密後並沒有揭穿,這讓史迪開始良心不安。一次,兩人的醜態被鄰居女孩撞見,戀情曝光。女教師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向校長撒謊,史迪被留級一年。史迪看到了成人世界裡人性的虛偽、扭曲,謊言的脆弱、醜陋,這段畸戀也最終以他的成長、領悟、離開而結束。
青春期必然是一個心理混亂的階段,孩子們大概並不明白自己期待的到底是什麼,也不了解模仿日韓偶像劇裡面表白的後果,他們只是在用其特有的敏感學習著情愛,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和關注成人的世界。雖然現階段,他們的力量還不夠強大,但終究會通過時間和經歷去完成這層蛻變。家長需要做的是始終理解、陪伴孩子。當他們感到受煎熬時給予支持,和他們分享自己當年單戀某人的經歷,讓他們知道這是成長中的正常階段,減輕糾結感;當他們深陷其中時,幫他們了解想法背後真正的情感需要,讓他們在愛中學會保護自己,讓他們的生命在挫折和成長中走向深厚。
祝好!
陳琳
2012年10月15日
1982063796@qq.com
陳琳
本報傾訴記者,高級心理諮詢師,當過5年大學教師,長期從事心理輔導與諮詢工作,傳播學、MBA雙碩士學位,喜歡思辨,時尚主義者,主張婚姻藝術化、愛情博弈論。地址: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81號楚天傳媒大廈14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