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驕傲吧!「我能改變世界」心態的背後,可能隱藏著「救世主情結」的傲慢

2021-02-26 開心世界


「年輕的時候,我一直認為,當你離開世界時,希望這個世界如何記錄你,那就朝著這個目標前進!所以我總會問自己:『我要怎樣的墓志銘?』…病中反思,才看見自己的盲區:原來我看重的不僅是做了什麼、有什麼貢獻,墓志銘情節其實是讓自己套入了『身前身後名』的枷鎖中!…病後覺悟,我不再在乎這些,我不認為再過五十年,這個世界還會有人記得我,我也不在乎是不是有人還記得我,因為都不重要了!我現在最在意的是,我能不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我的溫暖、善意?我是不是能夠不問愚智優劣、毫無差別的對待每一個跟我有緣相見的人?」

打破了墓志銘情結,我身上的負擔不知不覺也輕鬆多了。一個早晨,我出外散步時,又遇見了那位掃落葉的老人。

我常遇見他,剛開始還以為他是負責那個區域的清潔隊工人,後來才聽說他是附近的住戶。每次同他擦肩而過,他總會跟我打招呼。那天,我主動停下來跟他道謝。我說:「謝謝你!這條路每天都掃得很乾淨,都是你的功勞!」他停下來對我一笑:「唉!你不知道!我的心是髒的,所以我都看到髒,我是在掃我自己的心啊!」

他的話著實讓我嚇了一大跳!一個貌不驚人、再平凡不過的老人家,竟然說出這麼平平實實、又發人深醒的話。

也許是我在臺灣養病的生活比較從容、悠閒,也許是我看見過去對名聲的追求是多麼虛妄,我現在更容易在許多市井小民身上,看到很多美好的素質。那位老人家如此,我遇到的許多計程車司機、公交司機,或是餐館的服務人員也是如此,他們都親切有禮,謹守著自己的岡位,兢兢業業。

當我擁有千萬粉絲的時候,我其實看不到這些個別的「人」,我只看到自己。再往深處探尋,我的根性裡有一個埋藏得很深的東西──驕傲。那是比好名更有傷害性的東西。

父親很早就看出我這個毛病,所以他在給我的信裡再三提醒我,切莫驕傲、驕矜必敗……。母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曾因為我誇言「我連九十九分長什麼樣子都沒看過」,重重地處罰我,要我謹記謙虛才是美德。可是這種根深柢固的習性,沒有經過人生大痛的震蕩、打磨,確實很難改。即使一時體悟,也不可能馬上煙消雲散;隔一段時間,可能又變換成不同的事件冒出頭來。只能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看住自己。

在五個姊姊裡,五姊開敏可能因為也在學術圈,所以她最能貼近父親的生命情懷。她告訴我,父親個性溫和,但其實他在某些方面是很嚴厲的。她最無法諒解父親的一點,就是父親常會給我們幾個打分數,像是她都已經四十歲了,在工作上雖然表現優異,備受肯定,但父親最高只給她八十分。我沒經歷過這一段,她卻有一段時間頗受困擾、對自己很洩氣。幸好她後來成為諮商輔導專家,自己慢慢化解了那段委屈。

從教育的觀點,我確實不贊成父親給孩子打分數。但是,理解了父親一生如何「嚴以律己」之後,我慢慢體會到,這是要我們對自己有最嚴格的自我期許。這個分數,不是外在評價,而是內在的自我檢視。所以,在我犯錯時,父親要我「看看自己有什麼感覺?」只要自我檢視的能力還在,即使有任何言行偏差,自己都能校正回來,不會迷途太遠。

生病之後,這個自我校正的開關似乎就打開了,我身邊的很多機緣也一觸即發,內在的明燈一盞一盞地亮了起來,一步一步把我導引到正確的方向。

跟朋友談到父親給我們打分數的故事時,朋友告訴我,這大概是長期在中國民間流傳的「功過格」概念,有點「吾日三省吾身」的意思。他還說,已故儒學大師唐君毅先生晚年曾給自己的一生打分數,他給自己不及格。原因是他在病中自我反省時發現自己:「吾自負能超凡絕俗,乃益見吾之同儕之凡俗。吾之傲慢,遂潛滋而暗長。」

也就是說,當一個人自命不凡、自視甚高時,其實就是把同輩人都看扁了;然後越是這樣,高傲、驕慢之心就會越來越肥大。所以,當我企圖「改變世界」時,我就有了「世界不完美」、「我有能力改變世界」的假定;而這個企圖心的背後,其實還有一個更為不堪的心態,就是「我比這個世界大多數人優秀!」「這個世界有很多人需要我的『拯救』!」「我要除惡行善,救濟天下!」……這種「救世主情結」,很可能是來自我潛藏在意識深處的傲慢──雖然我表現出來的可能是熱心助人、熱心公益,關切時事……。

2015年初,我又在Facebook發了一次賈伯斯的2005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的演講視頻,並說道:「每年都應該看一次。」那天,我也重新看了一次。

這場演講最耐人尋味的是他的最後總結:「常保求知若渴,常存虛懷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剛開始,我對下面這段話特別感到心有戚戚焉──「時間有限,不要浪費,活在別人的人生裡;不要被教條困住,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別人給的雜音淹沒了你內在的聲音,最重要的是,有勇氣去追隨你的真心與直覺。它們常常最知道你想做什麼。其他的都是其次。」

那時候,我剛剛跟Google展開接觸,準備離開微軟到Google發展,後來的微軟官司風暴都還很遙遠,我的心裡,被「有勇氣去追隨你的真心與直覺」這句話鼓蕩著,因為這也一直是我不斷向前的準繩。當我看到他雖然病得這麼重,還能保持「Stay Hungry,Stay Foolish」,而且他也從未離開工作,這種旺盛的企圖心與奮鬥精神,確實引起我的深刻共鳴。

可是,當我也在鬼門關繞了一圈回來,我從賈伯斯的演講裡看到的,就不只有這些了。尤其是當我將比爾蓋茲2007年夏天在哈佛的演講也重新看了一次之後,我發現,修過死亡學分的賈伯斯,和沒遭遇過生死災難的比爾蓋茲比起來,他們表現的生命力度還是有所不同的。

蓋茲退休前是個熱愛競爭的人,他慣常將每一個商業競爭當作是一場比賽,開會的時候希望能挑出部屬最多的毛病,看到競爭對手就忍不住手癢……。他的習性,也讓整個公司進入最大化商業價值的怪圈,但微軟壟斷案使他受到巨大的打擊。他的英雄形象被美國司法部描述成霸道無理,這使得他決定慢慢淡出,他幾乎把全部財產捐獻出來,開始投入慈善事業。看到蓋茲在演講中暢談如何促進人類社會的公平,慷慨陳詞,令人動容。所以,一般的評價認為,蓋茲的改變比賈伯斯更具體、更無私,也更明顯一些。

我也曾經是這麼看的,然而生病之後到現在,我對他們二人又有了新的認知。

蓋茨做的事確實是了不起的,但是他看事情、做事情的方法,還是用他掌管微軟的慣性。他用他的智慧找到「對手」──例如:貧富不均、病毒等「壞東西」,也挑出對手的弱點,然後用他的好勝心和執著、努力,直到將對手克服為止。所以我們都為他喝彩,拿他作為「富人行善」的典範。但其實,跟我過去犯的錯誤一樣,他的心態還是朝向「最大化影響力」,也沒有放下對名聲的重視;而且,也還有幾分知識份子、傑出人士的驕傲。

賈伯斯在工作會議中突然從椅子上滑落倒地的圖像,曾有人嘲諷他到死還不忘工作。但深悟禪機的朋友卻淡淡的說:「等修到跟他有相同境界再批評不遲。」我的境界還差得遠,自然無法全然理解,但對於他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有了不一樣的解讀。

在死亡面前,人最終都會把所有注意力回到自己身上,我的一生到底怎麼了?生命是什麼?這種關乎自身的大哉問,就會讓人從「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反身向內」,把關注的焦點回到自身。每一個人都會選擇一種觀看世界的角度,至少我從賈伯斯身上看到的是,他更專注在自己所愛的工作,不太理會這個世界如何評價他;儘管很多人覺得他驕傲、目中無人,他也無所謂,因為他不願意花時間取悅世人,他只在意如何滿足自己對生命無窮的探問。而他的Stay hungry,stay foolish,是「永保初心」,人生儘管迂迴多艱,但永遠要「莫忘初心」,如泉始發、如嬰兒般對未知保持開放。

所以,比較起來,我覺得賈伯斯更有智慧,更有初心。也許,經歷過死亡,眼界自然不同。

世俗的成功,很容易讓我們自以為高人一等,殊不知這只是「小聰明」,甚至叫做「世智辯聰」,是學習佛法的八種阻礙之一,會遮蔽我們開放自己、接受更多訊息的可能性。

我不知道在未來的人生是否能夠將「驕傲」從我的根性中徹底拔除,至少目前,我看見它了,我會隨時提醒自己,也希望朋友們也隨時提醒我。

相關焦點

  • 「小人國」情結,就是我們某種控制欲的體現?
    當然,我相信不是人人縮小後都能像蟻人那樣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所以當「普通人」縮小 1000 倍,看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說起像田中這樣的「小人與真實世界」,不得不令人聯想到治癒系的「杯子上的緣子小姐」,看到這個小小的人坐在杯緣上竟然有種莫名的治癒感。
  • 10戒——贏在「搏感情」
    懷抱「交朋友」的心態,就算談不成生意,建立起的人際網絡未嘗不是下次合作的契機。何況,真正有涵養的人未必喜歡showoff(炫燿),「低調」反而可能是試探誠意的方法。「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急躁),」想搏感情要先論交情,明明不熟卻勾肩搭背,可能反遭白眼:「我跟你什麼關係?」在「稱謂」上也要特別注意。
  • 日語:「別に」和「大丈夫」「何でもない」各自所表達的隱藏含義
    她回答:很簡單跟朋友的回答是:「なんでもない」、「大丈夫」。普通關係的話:「なんでもないです」、「大丈夫です」不過,九州妹子說,我當時不論是說:「何でもない」「大丈夫です」或者是本州妹子能理解的錯誤造句「何もない」,都不會讓她心情好一些。
  • 直播間「翻車」又遭黑 鄭爽到底被誰「慣壞」了?
    」著稱的鄭爽直言:「業績好不好和我有什麼關係?」。之後的直播時間,她更是怒懟男主播說:「你需要離開一下,我覺得壓力很大,我覺得這不是我的直播間。」網友們紛紛感慨:「這可能是我見過最缺乏職業操守的藝人,連最基本的尊重都不懂
  • 神劇「彌賽亞」與韓德爾的心靈世界(陳茂生)
    也有不少非基督徒(特別是大專院校的合唱團員)因為參與了「彌賽亞」的演出而深受感動,決心追求真理、用音樂服事世人;福音的種子撒播在各種數不盡的,唱過、聽過「Messiah」的人心田之中,任何適當的時期,都可能發芽開花而結果。
  • 「小Bu說」樂園小故事,10個關於迪士尼「小小世界」的秘密!
    原因當然是要貫徹「世界大同」、「團結」、「統一」的理念。04「 迪士尼「船遊項目」的始祖」「小小世界」成功奠定了「船遊項目」這項設施的地位,其後沿用至迪士尼的其他遊樂設施,例如「加勒比海盜」、「飛濺山」等都是按照這概念而發展出來的升級版本。由於刺激指數是零,不少旅客都抱著「去玩只是想涼冷氣」、「勝在有位坐」的心態去享受這設施。
  • 一集「三反轉」,它終於來拯救我們的追劇「枯水期」了
    《盲俠2020》播出第一時間,我就興衝衝找來下飯了。懂的都懂,「i盲俠」們等了三年的原班人馬終於來了。「踩界鐵三角」文申俠、社會我們癲姐和gogo再度聯手搞事業,黃金三人組還是原來內個味兒。 這類人群長期活在壓抑的輿論環境和嘲笑裡,心態非常容易失衡。就像之前見過社會新聞裡報導,一個男人因為被嘲笑而狠心殺掉了女友。但說到底,還是整個社會對「性別」的認知觀念在固定的框架裡,好像只要你作為男人,不具備某種能力就是有罪的。
  • 「黑人」陳建州:基督信仰徹底改變了我
    日前,他空降灣區,出席由生命河基金會所組織的電影「奇妙的旅程」北美灣區首映新聞發佈會,面對眾多北美華人媒體,「黑人」坦誠分享自己信主的經歷,並大聲告白:信仰讓我徹底的改變了價值觀。他說,他2002年參加展望會,但幾年裡面都還不是基督徒,直到後來遇到了一位基督徒藝人、也是他現在的女友「範範」範瑋琪。
  • 媒體丨娛樂圈中斜槓女神的「凜豔」設計情結—By「娛樂搶鮮報」
    在演員與設計師兩個跨界身份之間遊刃有餘切換,用心地把握每一個詮釋表達態度的瞬間。在追逐美的道路上,並不能一蹴而就,而得之不易也正是設計魅力所在。而在充斥冰冷鋼鐵的汽車行業裡,有一位與張儷有「凜豔」情結的「設計師」。Ta在探尋汽車強勁美感和凜然張力的路上,帶著對生命美學的崇敬,打磨出了屬於汽車的「凜豔」之感。
  • 《黑衣人:全球追緝》隱藏了哪些「彩蛋」?
    阿斯加德再就業組探員 H&M,再加上片名中無法忽視的「International」,讓我更願意自動把《黑衣人:全球追緝》當成是「黑衣人宇宙」的全新番外來看。事實證明,帶入「新版視角」的觀影邏輯,可以直線提升 50% 以上的舒適度體驗,親測有效!
  • 「NLP育兒系列」快速改變的兩個視角
    NLP親子研讀計劃 第016篇01在《改變你的未來》這本書的開篇,NLP創始人之一理查班德勒對傳統的心理治療充滿了不屑。他認為,心理學家總是在尋找「原因」,從來沒有對你如何崩潰的過程發生過興趣,也不在乎你如何繼續維持崩潰的狀態。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對夫妻,已經相看兩厭,兩人找薩提亞希望修復關係。
  • 關於「米菲兔」被「抄襲」,我的看法
    1、《鴨兔元旦》使用的「米菲兔」在著作權保護範疇內嗎?藝術家有沒有徹頭徹尾、一點不差地模仿了「米菲兔」,並自稱自己所做的就是「米菲兔」?2.2、《鴨兔元旦》取用了原作的關鍵部分嗎?藝術家有沒有取用米菲兔的核心元素,既包括視覺元素,也包括背後的藝術表達?米菲兔所蘊含的氣質和寓意,是不是也被藝術家直接拿去使用了?(也就是俗稱的「洗稿」)3、藝術家對原作是「合理使用」嗎?
  • 《李斌養骨》「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每日1問」第44期2020.04.20
    《李斌養骨》「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每日1問」第44期2020.04.20《國際歌》開頭就唱:「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你不一定相信,我估計你肯定需要。你需要有救世主嗎?它在哪裡?
  • 「黃色潛水艇」沉沒了,「茉莉僧」還俗了,「樂園裡」可能還有茉莉.
    「萬青」牛比,把我看得都煩了。我就說一個事兒:萬青的新專輯其實是錄完了,然後....他們決定重錄一遍。嗯,就這麼個事兒。◑其實當我說起「黃色潛水艇」,你的第一反應可能是The Beatles的「Yellow Submarine」。Paul說,這就是個兒童歌曲,就跟一般兒歌一樣沒有深層的含義,但基本都會標註它什麼反戰歌曲。
  • 我爆肝三天扒的「處女野史」,發現當處女原來這麼危險
    終結了漫長且duck不必的「處女膜開刀歷險記」。  這事其實不賴醫生,「處女膜不是一層膜」「處女膜本來就是破的」,這些常識醫生比誰都懂。  他們不願觸碰的,其實是膜背後的東西…  因為不能罵髒話,我姑且把它稱之為「處女膜迷思」吧。
  • 「乾貨!」改變人生格局的書單
    書單分為6大類:「思想重構」是構建處事的基本價值觀;「底層觀點」與思想重構類似,區分是因為個人覺得上一層中的書籍更絕;>「大眾心理」是幫助體會個人處於群體中的意識作用,以及商業社會如何利用大眾心理;「社會認知」中有小說敘事、有理論,但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自己站在歷史洪流與現實上體會整個社會的運轉;「生活技巧」其實注意針對的是工作,個人是需要融入社會的
  • 定格社會陰暗處,那些被隱藏起來的「真相」
    比如,攝影師拍攝一張獨自坐在澀谷人群中的青年,他可能想表達「城市中的孤獨」。但是那位青年真的孤獨嗎?拍攝者是不知道的。再舉一個極端的例子,有5 位年輕人一起坐在人群中,排除掉左邊的4 位,僅拍攝最右邊的人,這樣就把原本真實存在的「快樂的朋友們」拍成和之前一樣的「城市中的孤獨」。「真實」會隨著拍攝者的取捨而變成不同的故事,被賦予不同的意義,這就是我所理解的攝影。
  • 雜談 | 綜藝「大廚背後」分享
    往年,港澳是本人每年必訪之地,美食是吸引我前往的唯一理由。而在這個被疫情肆虐、旅遊停滯的庚子鼠年裡,一家家港澳老鋪接連結業,嘆之,惜之。百無聊賴之際,一部香港美食紀錄片「大廚背後」橫空出世,它不像「舌尖上的中國」或「風味人間」般用富有磁性的旁白聲音,淡然地說出各種食材間的相得益彰,不同飲食文化的雲泥之別。
  • 佛教:什麼是「我」、「無我」?
    原始佛教的教法中,其中一個最重要的概念,要算是「無我」了。在《雜阿含經》內,佛陀開宗明義地教示弟子說,要觀察色身變化無常,變化無常即是苦,苦之故無有我,無我亦無我所擁有的東西。因此「無我」可算是佛教中最重要的一個教法。佛陀要求弟子從體悟到這個「我」是從來沒有的,由此悟解而消除身心煩惱障礙,達致徹底解脫。
  • 「動森」復活節兔子背後,那些詭異的秘密
    >圖源:推特用戶 MrAudioDrama當然,玩家並不會因為兔子不讓看就不去探索它背後藏了些什麼,隨後大家就發現了一個能繞到兔子背後去的辦法,就是在他面前使用表情效果吸引他注意,然後馬上跑到他的背後,並會觸發劇情對話:「不好意思,但你可以別再看我後背了嗎,這很沒禮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