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天下太平,無訟無爭
這位重慶女法官 辦了一件跨越大半個地球的案件……
原告在奧地利,被告在美國,審案的法官在重慶。一場新冠疫情的影響,讓市一中法院涉外商事審判法官譚穎,一不留心就辦了一件跨越大半個地球的案件。
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經過譚穎和書記員的不斷撮合、調解,雙方從庭上的劍拔弩張,最終到能心平氣和地協商。更讓人興奮的事,今年11月6日凌晨4:50,譚穎收到了原告從奧地利專門發來的撤訴微信。
據悉,撤訴申請書,已經在從國外寄往重慶的路途中。
一對摯友 因經營分歧糾纏七八年
「原被告如今都已年過花甲。訴訟開始前,他們是摯友,均定居在國外。」譚穎透露,多年前,兩人在重慶合作開辦了企業,主要經營包裝裝潢方面的業務。合作中,雙方出現分歧,「戰火連天」。
譚穎稱,經過了解,近七八年來,兩人之間各種訴訟交鋒,有十來個回合,屢次在法庭上「出口成章」。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一直不肯讓步,心裡也就一直沒能釋懷。
兩年前,兩人原有的官司尚未了結,又再次燃起「戰火」,官司打到了市一中法院。這次,原告方提出,要求對方按照合同規定,履行合約,註銷分公司。
一場疫情 讓辦案從線下轉到線上
案子很快分到了譚穎手裡。
「涉外商事審判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因為送達很花時間。」譚穎介紹,去年年底,案件曾開庭一次。法庭上,雙方當事人依舊很激動,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出現情緒失控,還好在勸說下,最後都安靜下來。
原告當庭表示要增加訴訟請求,被告同意,卻提出要給出相應的舉證期限。
沒想到,還未等第二次開庭,便發生新冠疫情,案件審理只能暫時延緩。「既然來不了重慶,案子一直拖著,雙方也很累。如果,雙方能試著放下很多東西,珍惜眼前的時光,說不定還能握手言和。」譚穎說,疫情期間,雙方當事人均在國外,短期內再次開庭幾乎不太可能,由於時差和地域的關係,電話調解不具備實施條件,於是,她想到了線上調解。
一場調解 跨越了大半個地球
今年2月17日,譚穎為這個案子,組建起一個由原被告雙方、律師、第三人、承辦法官和書記員的工作微信群,「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案件調解跨越了大半個地球。」
「建群的時候,我就提出,這個群的建立是為了讓大家能心平氣和地把這麼多年的糾紛徹底做個了斷。」譚穎稱,當時她在群裡提出了一個要求,發表意見要彼此尊重,不能有過激言論。
「原被告雙方都表示贊同。」譚穎稱,這讓她看到了調解的基礎。
當時,正是疫情肆虐的時候,很多人被奪去了生命。譚穎在微信群裡留言:「疫情來了,沒有死亡的提醒,我們往往不珍惜生命,這些最終並不重要的事情消磨著我們,而當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才意識到已經浪費了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時間。」
這句話得到了大家的共鳴,疫情中生與死的考驗,給了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劍拔弩張的氣氛得到了緩和。
「為了開心、為了舒坦,為了好好享受短暫的、多變的人生……」書記員在群裡說,幾個回合的分析和「背靠背」的溝通後,被告首先在群裡表態,會用友善的態度來珍惜這次機會,爭取通過調解,化幹戈為玉帛,取得共識,讓糾紛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原告也表示,發自內心地感謝法官對他們的關心。
一條微信 讓長期未結案就此了結
「既然雙方都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我就在群裡給他們提供了幾套調解方案。」譚穎說,這幾個月中,她不斷地與原被告進行溝通,讓他們的分歧一步一步縮小。
11月6日早上6點半,睡意朦朧的譚穎法官發現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條未讀的微信聊天記錄,點開,她頓時清醒。
原來,這起案件的原告在半夜發來信息表示要撤訴,還為她為當事人著想的辦事風格點讚。原告還通過微信,將一份寄出的撤訴申請書的掃描件發給了譚穎。
「一個長期未結案就此了結!」譚穎表示:「我知道雙方再次談笑風生基本不可能,但主動退出糾紛也是一種風度。」
聲音
▲
「有時候,調解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了寫一個判決,但對我而言,案子成功調解具有特殊的成就感。」譚穎稱,收到這個撤訴信息時,她激動地在自己朋友圈裡寫下了辦案手記《跨域時空的和解》,後面的留言讓她很感動,也覺得溫暖,頓時覺得再累也值得。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譚穎去年也成功調解了一件涉外案件。一名定居美國的華僑拿到調解書和合同款以後,打電話給她說:「到美國洛杉磯一定和我聯繫,很感謝案子能調解。」
譚穎笑著稱,她心裡清楚,他們不會再有聯繫,但是她內心愉悅,因為一場跨國糾紛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譚穎透露,她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地調解好涉外糾紛,除了有一份耐心,還得益於單位組織的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據悉,目前市一中法院已有多名法官取得了三級心理諮詢師資質。該案也是她靈活運用了心理學技巧,成功調解糾紛的經典案例之一。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家和萬事興。」譚穎稱,辦理的案件一年比一年多,她真心希望天下太平,無訟無爭。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徐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