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重慶女法官 辦了一件跨越大半個地球的案件……

2020-11-18 中國新聞網

  希望天下太平,無訟無爭

  這位重慶女法官 辦了一件跨越大半個地球的案件……

  原告在奧地利,被告在美國,審案的法官在重慶。一場新冠疫情的影響,讓市一中法院涉外商事審判法官譚穎,一不留心就辦了一件跨越大半個地球的案件。

  這場曠日持久的官司,經過譚穎和書記員的不斷撮合、調解,雙方從庭上的劍拔弩張,最終到能心平氣和地協商。更讓人興奮的事,今年11月6日凌晨4:50,譚穎收到了原告從奧地利專門發來的撤訴微信。

  據悉,撤訴申請書,已經在從國外寄往重慶的路途中。

  一對摯友 因經營分歧糾纏七八年

  「原被告如今都已年過花甲。訴訟開始前,他們是摯友,均定居在國外。」譚穎透露,多年前,兩人在重慶合作開辦了企業,主要經營包裝裝潢方面的業務。合作中,雙方出現分歧,「戰火連天」。

  譚穎稱,經過了解,近七八年來,兩人之間各種訴訟交鋒,有十來個回合,屢次在法庭上「出口成章」。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一直不肯讓步,心裡也就一直沒能釋懷。

  兩年前,兩人原有的官司尚未了結,又再次燃起「戰火」,官司打到了市一中法院。這次,原告方提出,要求對方按照合同規定,履行合約,註銷分公司。

  一場疫情 讓辦案從線下轉到線上

  案子很快分到了譚穎手裡。

  「涉外商事審判的時間一般都比較長,因為送達很花時間。」譚穎介紹,去年年底,案件曾開庭一次。法庭上,雙方當事人依舊很激動,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出現情緒失控,還好在勸說下,最後都安靜下來。

  原告當庭表示要增加訴訟請求,被告同意,卻提出要給出相應的舉證期限。

  沒想到,還未等第二次開庭,便發生新冠疫情,案件審理只能暫時延緩。「既然來不了重慶,案子一直拖著,雙方也很累。如果,雙方能試著放下很多東西,珍惜眼前的時光,說不定還能握手言和。」譚穎說,疫情期間,雙方當事人均在國外,短期內再次開庭幾乎不太可能,由於時差和地域的關係,電話調解不具備實施條件,於是,她想到了線上調解。

  一場調解 跨越了大半個地球

  今年2月17日,譚穎為這個案子,組建起一個由原被告雙方、律師、第三人、承辦法官和書記員的工作微信群,「毫不誇張地說,這場案件調解跨越了大半個地球。」

  「建群的時候,我就提出,這個群的建立是為了讓大家能心平氣和地把這麼多年的糾紛徹底做個了斷。」譚穎稱,當時她在群裡提出了一個要求,發表意見要彼此尊重,不能有過激言論。

  「原被告雙方都表示贊同。」譚穎稱,這讓她看到了調解的基礎。

  當時,正是疫情肆虐的時候,很多人被奪去了生命。譚穎在微信群裡留言:「疫情來了,沒有死亡的提醒,我們往往不珍惜生命,這些最終並不重要的事情消磨著我們,而當悲劇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才意識到已經浪費了生命中很大一部分時間。」

  這句話得到了大家的共鳴,疫情中生與死的考驗,給了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機會,劍拔弩張的氣氛得到了緩和。

  「為了開心、為了舒坦,為了好好享受短暫的、多變的人生……」書記員在群裡說,幾個回合的分析和「背靠背」的溝通後,被告首先在群裡表態,會用友善的態度來珍惜這次機會,爭取通過調解,化幹戈為玉帛,取得共識,讓糾紛有一個圓滿的結局。原告也表示,發自內心地感謝法官對他們的關心。

  一條微信 讓長期未結案就此了結

  「既然雙方都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緒,我就在群裡給他們提供了幾套調解方案。」譚穎說,這幾個月中,她不斷地與原被告進行溝通,讓他們的分歧一步一步縮小。

  11月6日早上6點半,睡意朦朧的譚穎法官發現手機屏幕上顯示著一條未讀的微信聊天記錄,點開,她頓時清醒。

  原來,這起案件的原告在半夜發來信息表示要撤訴,還為她為當事人著想的辦事風格點讚。原告還通過微信,將一份寄出的撤訴申請書的掃描件發給了譚穎。

  「一個長期未結案就此了結!」譚穎表示:「我知道雙方再次談笑風生基本不可能,但主動退出糾紛也是一種風度。」

  聲音

  ▲

  「有時候,調解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遠超過了寫一個判決,但對我而言,案子成功調解具有特殊的成就感。」譚穎稱,收到這個撤訴信息時,她激動地在自己朋友圈裡寫下了辦案手記《跨域時空的和解》,後面的留言讓她很感動,也覺得溫暖,頓時覺得再累也值得。

  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譚穎去年也成功調解了一件涉外案件。一名定居美國的華僑拿到調解書和合同款以後,打電話給她說:「到美國洛杉磯一定和我聯繫,很感謝案子能調解。」

  譚穎笑著稱,她心裡清楚,他們不會再有聯繫,但是她內心愉悅,因為一場跨國糾紛又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譚穎透露,她之所以能一次又一次地調解好涉外糾紛,除了有一份耐心,還得益於單位組織的國家心理諮詢師培訓。據悉,目前市一中法院已有多名法官取得了三級心理諮詢師資質。該案也是她靈活運用了心理學技巧,成功調解糾紛的經典案例之一。

  「惟寬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載物,家和萬事興。」譚穎稱,辦理的案件一年比一年多,她真心希望天下太平,無訟無爭。

  重慶晨報·上遊新聞記者 徐勤

相關焦點

  • 重慶女法官「線上雲調解」巧解跨國糾紛案
    【解說】原告在奧地利,被告在美國,審案的法官在重慶。近日,為了調解一起涉外商事利益糾紛,重慶法官譚穎使出了「跨越大半個地球」的調解方式:線上雲調解。  【解說】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涉外商事審判法官譚穎表示,恰逢疫情期間,雙方當事人均在國外,案件缺乏開庭的條件。
  • 女法官拒辦關係案被同鄉殺害:法治不容「人情」侵蝕 | 沸騰
    女法官遇害背後的「人情」與「法治」衝突 就該案看,受害法官周春梅跟行兇者分別站在「善」與「惡」的一端。周春梅的良善與加害者的人心之惡,形成了刺眼的「級差」。 周春梅的「善」,體現在堅持正義、堅守立場上。
  • 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跨越了大半個地球,卻沒有一個鯨魚是它朋友
    讓人意外的是,這頭名為Alice的灰鯨,輾轉反側從大西洋跑到大西洋,來回經過了大半個地球,似乎一直在尋找一些什麼東西,經過博士的調查之後才發現,這頭灰鯨是一個缺陷兒,可能是由一頭藍鯨還有一頭鰭鯨雜交過來的,這也才導致了它的聲帶與被的灰鯨聲帶有所不同。
  • 當事人在國外,離婚官司跨越半個地球怎麼打?網上法庭解難題
    簡單的對話卻跨域了半個地球,這樣審理跨國離婚糾紛案件,你見過嗎?當事人雙方長居紐西蘭,庭審難以實現。2月25日,網際網路庭審的開通,使得這場跨越半個地球的庭審在「指尖」進行。這起離婚糾紛案件於2020年1月6日在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立案,經張蕾法官與當事人張某的代理人交流,得知雙方當事人均常居於紐西蘭奧克蘭市。
  • 吉安法官謝熙: 將案件判公,將人心判暖
    謝 熙  ●1963年3月生  ●吉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刑事庭助理審判員  ●6次被評為吉安市優秀公務員,2次被評為市優秀共產黨員,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多次獲得省、市法院系統「辦案能手」稱號  ●主審的案件及參加合議的案件達1000多件(其中未成年人案件200多件),所辦的案件無一錯案
  • 關於這位用生命堅守初心的法官 他們有話說
    他不是忘記了這些,而是更關心辦的案件,就在生命最後8個月,他的辦案數名列審判庭第一。他在治病期間,在病痛之中,沒有請假休息的原因是他約了當事人、他有案卷要看,這正是他摯愛法官工作到了「忘我」的境界,這是一種不平凡的愛,也正是我們身上與他相比還缺的那點差距。  他堅守著平凡的崗位,從1994年進入法院,始終堅持在審判一線,他的19本日記主要記錄了辦理案件的那些事。
  • 為孩子女法官三年陪同探視 虹口法院女法官俠骨護正道
    東方網3月11日消息:據《新聞晚報》報導,因為工作性質的特殊,執行庭法官往往以男性居多。在虹口法院執行庭,卻有9名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執行法官,她們中年紀最大的55歲,最年輕的27歲。司法系統人人都說「執行難」是個永恆的話題,這群女執行法官卻憑藉女性特有的俠骨柔腸,無論在案件實際執結率、結案周期和結案率上,都位於前列。
  • 審理「民告官」,這個女法官是怎麼保持「硬氣」的?
    但在此過程中,涉及徵地拆遷、拆除違章建築的行政案件也不時出現。這類案件往往涉案人數多,牽扯利益複雜,審理壓力較大。壓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因為一些重點項目時間緊、責任重,一旦進入行政訴訟程序,時間成本巨大。特別是在有的行政案件中,行政機關行為確實違法,但仍通過種種渠道向法院施壓,甚至以各種途徑找孫豔紅等法官說情。
  • 法官看法官│黃冠婕:用功用心用情辦好每一件案子
    法官看法官│黃冠婕:用功用心用情辦好每一件案子 2020-07-10 16: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信陽兩級法院院長為員額法官點評案件
    映象網訊(記者 吳彥飛 通訊員 張振芳 陳思思)經過雙休日兩天的緊張評查,1月10日下午,信陽中院即時召開發回重審案件集中評查點評會議。信陽中院院領導、基層法院院長、中院各部門負責人及全體員額法官參加會議。信陽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張新中主持會議,並就自己評查的案件逐件進行了點評。
  • 法官超出審理期限未辦理案件,我們該如何救濟
    一、關於法定審限首先,法律明確規定了法院的審理期限,我國民事訴訟法明確規定按照一審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理完畢。因此,對於一審普通民事案件,法院審理期限的延長並不是法官隨意為之,需要滿足特殊情況加審批程序,二者同時滿足了,才可以延長審理期限。而對於上訴案件呢,同樣,民事訴訟法規定法院的審理期限為立案之日起3個月,3個月內需要審理終結,如出現特殊情況需要該法院院長審批同意,方可延長。此處未明確規定可以延長的時間,因此,此處賦予了審批人的自由裁量權。
  • .| 嘔心瀝血辦鐵案 迎難而上敢擔當——記翠屏區法院安阜法庭...
    2019年調至安阜法庭,從刑事法官成為一名民事法官。為支援市中院「2·12」黑社會性質組織一案,刑事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均抽調至中院參與案件的審理。然而,翠屏區影響惡劣的「9·02」專案已經偵破,全院熟悉刑事審判工作的人屈指可數,刑事審判庭僅剩一名副庭長主持工作,其餘審判人員平均年齡都在57歲以上,提前介入誰去,專案來了誰審,打財斷血、「保護傘」案件誰辦,一樁樁、一件件的困難仿佛一道道難以跨越的鴻溝。
  • ...能請到法官解紛、尋求心理健康服務 重慶這個易解工作站點不簡單!
    ▲法官在大石街道波侖村開展巡迴審判據悉,自2018年12月起,合川法院在重慶率先探索建立鄉鎮糾紛易解工作站點,每個站點配有1名指導法官、1名調解員、1套解紛指導手冊、1本工作檯帳,目前,已建設有糾紛易解工作站點68個。
  • 這位女法官入圍「平安之星網絡宣傳活動」,請為她打call
    這位女法官入圍「平安之星網絡宣傳活動」,請為她打call 2020-12-2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六安一女法官因公殉職!年僅37歲
    疫情襲來,對企業銷售影響很大,如果按部就班走訴訟程序,需要保全封存設備,機器價值兩千多萬元,上千個零件,一個個零件鑑定,這是一個漫長且複雜的過程,企業要生存,工人要吃飯,經不起拖。今年5月份,正在潘中久一籌莫展之際,魏晶晶法官受理案件後,利用周末時間,帶著工作人員走進企業調查了解。
  • 男子連辦4場婚禮,親友團竟有大半是群眾演員!
    男性嫌疑人和一名女子連辦四場婚禮,而出席婚禮的男方親友團中,竟有大半都是群眾演員!2月16日,鄰居華兵(化名)走進店裡,買完東西後說,自己有口罩的進貨渠道,價格只要2元一個,問蔣阿姨是否要買,還當場送了她幾個。 當時受疫情影響,口罩短缺,蔣阿姨向華兵訂購了750個口罩。拿到貨後她發現,口罩質量很好,而且價格便宜,之後,蔣阿姨又連續兩次訂購口罩,都是又快又好地收到貨物。
  • 香港中聯辦:強烈譴責恐嚇法官的違法犯罪行徑 堅決支持特區政府...
    本文轉自【香港中聯辦】;香港中聯辦發言人:強烈譴責恐嚇法官的違法犯罪行徑堅決支持特區政府嚴正執法 維護香港法治12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發言人發表談話,強烈譴責「炸彈恐嚇」負責處理國家安全犯罪案件的指定法官及其家人的違法暴戾行徑
  • 感受法官|「背包法官」馮曉光 走街串巷的那些事
    >>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法官馮曉光馮曉光,一位從一件背包開始一天工作的法官。在同事們的眼中,「馬不停蹄」是他的日常狀態。書記員王卓琳說:「馮法官常說,效率很重要,調解不過日,判決不過月;早一日落定,當事人就早一日踏實。」2010年,馮曉光自進入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以來,先後在政治處幹部科、督查辦、民二庭、立案庭工作。
  • 庭審網上辦 法官「雲」斷案 當法院庭審搬上雲端會發生什麼?
    庭審網上辦 法官「雲」斷案 當法院庭審搬上雲端會發生什麼?法庭調查、陳述事實、法官調解......雖然開庭的方式變了,但所有流程都依法有序進行。數個小時後,經過承辦法官的釋法析理,當事人雙方當庭和解,被上訴人明確表示願意分3次支付離婚後拖欠的撫養費19800元,並從次月起每月支付小孩的撫養費450元,承辦法官當即製作調解書並通過線上送達雙方當事人。這起少年兒童撫養糾紛案僅是貴陽市中院線上辦案的一個縮影。
  • 拒絕「打招呼」,女法官被女同鄉殘忍殺害!
    接警後,民警第一時間趕到現場,被害人周某某(系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女,45歲)已無生命體徵。民警在現場將犯罪嫌疑人向某(女,44歲)控制。經初步調查,向某與周某某系同鄉關係,向某因事向法院提起訴訟,請周某某為其「打招呼」被拒而心生怨恨、行兇報復。目前,犯罪嫌疑人向某已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