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你能聽見嗎?」
「能,能聽見!」
簡單的對話卻跨域了半個地球,這樣審理跨國離婚糾紛案件,你見過嗎?當事人雙方長居紐西蘭,庭審難以實現。2月25日,網際網路庭審的開通,使得這場跨越半個地球的庭審在「指尖」進行。
這起離婚糾紛案件於2020年1月6日在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立案,經張蕾法官與當事人張某的代理人交流,得知雙方當事人均常居於紐西蘭奧克蘭市。二人在紐西蘭已經籤署離婚及財產分割協議。張某為本次訴訟,專門從紐西蘭請假回國,並訂了1月29日的返程機票。由於跨國郵寄送達訴訟文書時間長,原定開庭時間已無法實現,所以張法官告知原告按原定計劃返回紐西蘭,待開庭時間另行確定後,再通知其回國。
「考慮近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防控,且原被告現均居於紐西蘭,如果開庭,鑑於離婚案件涉及人身關係,雙方當事人必須到庭陳述自己的意見。如何才能讓當事人減少經濟成本及訴累,又能使本案快速結案?」張蕾說,如果按照傳統方式審理此案,不但雙方當事人要浪費較大的經濟成本,再加上被告對本案提出的管轄異議,開庭日期肯定要較大限度的往後順延、排期,勢必影響本案的審理進度,於是本案的庭審方式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大家能聽見嗎?」「可以!」這句簡單的對話瞬間跨越了半個地球,也讓張法官懸著的心放下了!2020年2月25日上午9:30分網際網路庭審正式開始,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庭審,雙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意見,被告撤回對本案的管轄異議申請,對爭議的其他問題當場籤署調解協議,本案順利結案。
「在日思夜想不得其法的時候,我院開通了網際網路庭審,這種新鮮的高科技讓我興奮不已,因為張某這個案子我可以嘗試一下,這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於是我先徵求了雙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意見,他們愉快的接受。我及時與他們交流溝通本案的調解方案以及對被告提出的管轄異議申請的處理意見。並帶書記員向已操作過網際網路庭審的法官取經,然後我與書記員及雙方當事人、代理人建立微信群,以微信的形式向雙方當事人發送證據、網際網路操作流程,及時溝通在訴訟程序進行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在各方協調好後,又取得到院裡技術部門的支持。」
網際網路庭審不僅連接了中國與紐西蘭的距離,更將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隨著案件的圓滿結束,大家懸著的心也終於放下了。
「至此本案劃上的一個圓滿的句號。調解書製作完成後,我一顆久懸的心終於落下了,雙方當事人也比較滿意,均以微信形式向我表達了感謝。」張蕾說,高科技讓法官、律師、當事人在均未謀面的情況下完成了全部庭審工作。據悉,疫情當前,天橋法院多措並舉,通過網絡組織案件調解和網際網路庭審,減少了人群聚集、流動,降低了疫情傳播的風險,又最大程度的提升特殊時期的案件審判質效,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崔巖 通訊員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