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類案批量智審系統」,助推3.4萬件金融糾紛案線上化解;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形成聚集42家機構、951名調解員的「1+N」調解新模式;上線「楓橋E站」,打造企業家門口的「解紛驛站」……
廣州網際網路法院聚焦網絡空間治理法治需求,著眼涉網案件類型特點,持續推進科技與司法深度融合、雙向賦能,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上線一年多來,成功調解各類糾紛近2萬件,網上糾紛化解走進「e時代」。
「楓橋」網上建糾紛「E站解」
廣州的文先生近日因著作權糾紛,把淘寶某網店起訴到法院,沒想到的是,案件「兜了一圈」又回到了淘寶平臺。
正當文先生納悶時,法院特邀調解員和阿里巴巴集團調解員齊齊上線,僅45分鐘就敲定了雙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原來,為推動更多網上糾紛在線高效化解,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於6月30日創新上線了「楓橋E站」,「E站」集傳統「楓橋經驗」與現代網際網路「思維」於一身,通過將解紛站點直接設至企業、機構網際網路平臺,激活網際網路企業數據、技術優勢及自有解紛資源力量,推動平臺糾紛平臺化解,探索適合網絡空間治理的司法新模式。
「『楓橋E站』好比『網上的派出法庭』。」廣州網際網路法院院長張春和介紹,「數字經濟時代,海量糾紛發生在企業和平臺,海量數據儲存在企業和平臺,『楓橋E站』意在架起法院與企業間的解紛橋梁,通過法院居中組織調解,實現平臺治理與司法治理的能動銜接,以『一站式』理念為當事人提供『驛站』式便利,確保事不出網,人不出戶,就地解紛。」
上線一個月以來,「楓橋E站」已在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和廣州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防控中心4個平臺設立站點,成功調解糾紛50餘起,調解平均用時僅需35分鐘左右。
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聶立澤認為,廣州網際網路法院運用網際網路思維重構能動司法新理念,實現了三個變化:從「請進來」到「走出去」,激活網際網路企業自有力量,實現糾紛就地化解;從「自解紛」到「協同治」,解紛資源支持和示範性庭審送入平臺,提昇平臺治理法治化水平;從「要數據」到「用數據」,以「可用不可見」形式破解當事人舉證難、平臺數據調用難等痛點,打造數據暢通、便民利民的網際網路司法審判體系。
樣本「可視化」類案「批量解」
7月28日上午10時,一宗小額借款合同糾紛通過該院「類案批量智審系統」調解成功。在僅20分56秒的調解過程中,600名類案當事人在線參與旁聽,當天即有110餘名類案當事人達成調解意向。
兩天後,廣州網際網路法院從未達成調解協議的案件中,再次挑選出一件進行示範性庭審。「本來是計劃當庭宣判的,但庭審中雙方逐漸表露出和解意向,最後還是當庭調解了。」
直播一結束,法官賴廣鑫的手機就響個不停,「又有四五十件案件達成和解撤訴。」
近年來網際網路金融糾紛日益增多,廣州網際網路法院上線「類案批量智審系統」,為數量多、標的額小、同質化特點明顯的案件提供糾紛化解可視化樣本,「一案調解最多曾有2503名類案當事人在線旁聽,促成近千名當事人達成線上和解,真正實現了『審理一件、化解一片』。」賴廣鑫說。
系統在設計上也充分體現了「源頭治理」理念。以網際網路金融借款糾紛為例,只要身份認證、利率設定、存證認證等均符合標準的金融產品,相關案件就可導入批量系統進行快審,通過引導企業規範產品設計、合同籤訂和行業交易模式,推動低成本的糾紛源頭化解。
「類案批量智審系統」具有示範性調解、示範性庭審、交互式審理、在線聯審四大審理機制,系統運行近一年來,已有3.4萬件金融糾紛案實現網上辦結。
網上「新生態」實現「多元解」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廣州網際網路法院的新模式還真不少:全國首個5G「YUE法庭」,實時合成庭審地點虛擬畫面,突破場域限制,當事人無論身在何地,無論參審參調,虛擬技術真實還原,猶如身臨其境;「YUE審事」對接「粵省事」數字政府服務平臺,訴源治理延伸新觸角,為源頭解紛提供新渠道;「E法亭」便民智能設施同步部署穗港澳,三地當事人擁有了線下家門口的「微法庭」,庭審「天邊在眼前」。
登錄「在線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可以看到:內地調解員、港澳臺特邀調解員、網際網路企業平臺、律所、高校、人民調解組織、商事調解組織等機構依次排列、一應俱全。
「涉網糾紛類型新、數量大、分布散、取證難,僅憑法院一家力量,已難以充分滿足糾紛快速化解的實際需求。」張春和告訴記者。目前,已成功構建起一個聚集42家機構、951名調解員的專業解紛新格局。
「它將網際網路技術滲透到了每個司法環節當中,帶來了審判工作和司法服務上的全新體驗。」聶立澤認為,從這背後,看到的是與時代同頻的網際網路思維。
張春和表示,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構建多元化解格局,是廣州網際網路法院構建「以網治網」網絡空間治理生態圈的重要舉措。2019年,全院通過和解、調解、撤訴等非判決方式化解案件4.4萬件,佔全年結案總數的91.86%。接下來,廣互將繼續深化「訴源治理」模式探索,進一步打通跨域司法交流與社會治理合作新通道,為網上糾紛多元化解和糾紛網上多元化解提供成本更低、質效更優的廣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