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能為一部電影帶來多大加成?

2020-12-19 鈦媒體APP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小福

片名,是觀眾接觸電影的第一道媒介,它的優先程度甚至早於電影海報和預告。一個引人入勝的片名能夠為一部平平無奇的電影帶來巨大的前期熱度,相反,一個不夠恰當吸睛的片名也能夠導致一部好電影就此蒙塵。

當然,隨著市場和觀眾審美的變遷,「好片名」的定義也在不斷變化。

對於不同類別的電影來說,什麼樣的片名能讓觀眾多看一眼?又是什麼樣的片名容易錯失目標受眾盤?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盤一盤。

我們根據不同的電影題材類型,選取了近三年院線國產片中的一些典型項目案例。這些項目體量各異,目標受眾人群也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他們的命運都因片名而發生了轉變。

青春、愛情電影

從以往市場情況來看,片名拖累影片一般是具有普遍性的,但片名對項目的加成大小卻因類型而異。像比較典型的青春、愛情題材作品,由於類型本身受眾群體相對垂直,且受眾更注重片名,因此片名加成是各類題材中最大的。

2018年年末上映的《地球最後的夜晚》讓很多觀眾「又愛又恨」,但必須承認的是,無論是在片名、檔期還是營銷角度,這部影片都擁有足夠的吸睛屬性。可以看到,在影片上映前的一個月間,《地球最後的夜晚》的貓眼想看新增居高不下,最終累計想看人數達到了28.5萬人。

被疫情中斷導致兩度定檔的愛情電影《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儘管兩次定檔跨度有半年之久,但憑藉吸睛的片名,其想看日增數據一直處於高位。作為一部受眾群體並不廣的愛情片,該片的累計想看人數達到64.3億人,基本上達到了近幾年這類作品的頂點。

同時我們發現,近三年間得到片名加成的青春愛情電影,其命名方式也大多採取了相同套路。像《地球最後的夜晚》、《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我在時間盡頭等你》、《悲傷逆流成河》、《如果聲音不記得》這些作品,均採用了短句式的長標題,且帶有一定的情感抒發。

青春愛情片的一大販賣點就是情緒,那麼一個能夠喚起觀眾情感共鳴的標題,則能夠幫助觀眾快速代入情緒,以激發出觀影欲望,鋪墊前期熱度。

反之,一些錯失目標受眾的青春愛情片,大多是從一個表意不清的標題開始。

譬如《蕎麥瘋長》《抵達之謎》《如影隨心》這三部作品,片名絕對夠文藝,但與青春和愛情的關聯卻是微乎其微。僅憑這四字片名,經驗豐富點的觀眾還能讀出些疼痛青春、兒女情長的內涵,終歸是缺了直截了當的表達。

懸疑、犯罪電影

懸疑、犯罪電影是目前院線市場比較主流的類型電影題材,除了困擾觀眾已久的片名同質化問題嚴重以外,這一類電影片名大多不會犯錯。

好的懸疑、犯罪電影片名,最好是簡潔直觀,類型顯著。像《誤殺》《無雙》《除暴》《反貪風暴》《掃毒》《拆彈專家》等等作品,基本上都是用片名直抒影片內容,因此能夠讓觀眾以最快速度理解影片主題。

至於相反案例,市面上的項目仍然集中於表意不清和類型模糊這兩種問題。譬如《低壓槽:欲望之城》《催眠·裁決》兩部港片,暫不論片名中的標點符號是否有實際意義,所採用的標題顯然和懸疑、犯罪的關聯性並不夠強。同時,觀眾也很難從片名讀出影片的主題。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也是一個較為典型的案例。以往,同樣以歌名作為影片片名的《後來的我們》《大約在冬季》兩部作品均為愛情題材,但同樣截取歌詞作片名的《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卻是一部犯罪電影。

這樣的片名選擇既不能向觀眾傳達出太多有效信息,反而還起到了誤導作用。從貓眼想看性別分布情況便不難發現,一般懸疑、犯罪電影的男女想看比重大多相當,或是男性觀眾分布多於女性觀眾,但在《風雨雲》中,女性想看觀眾卻多達70.1%,顯然是受到了錯誤的引導。

劇情電影

劇情電影是電影類別中囊括類型較多的大類別,既然統稱為劇情,那麼顧名思義,這類電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講故事。

好故事要有好標題,好標題就要直觀明晰。例如《邪不壓正》《我不是藥神》《中國機長》《葉問》這四部作品,《邪不壓正》直點主旨、《我不是藥神》提前交代主角身份、《中國機長》《葉問》則直接將主角的職業和姓名作為全片標題,十分直截了當。

照理說,劇情片的命名規律其實非常簡單,也不用浪費太多筆墨,因此,也唯有過於冷門的詞彙,才會讓觀眾敬而遠之。

復工後上映的香港電影《麥路人》,集結了郭富城、楊千嬅兩大香港電影金像影帝影后,上映前就主打高口碑,卻仍在內地市場遭遇冷場。對於粵語地區觀眾來說,能夠很快理解片名麥路人的含義,但這對其餘地區觀眾就不大友好了。

直至影片上映,《麥路人》的想看人數僅有1.5萬人。由此可見,地域性過強,對於影片命名而言也是一大忌諱。

《吹哨人》則是另一種形式的表意不清。新冠疫情發生後,「吹哨人」這個有些陌生的詞彙逐漸被許多普通網友所熟知,但在此之前,很少有人會真正了解這個名詞的定義。

按主創陣容和自身質量來看,去年這部《吹哨人》本應有更高的關注度,但卻被片名拖累,映前累計想看人數僅有5.5萬人,最終也沒能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

喜劇電影

最後一類就是喜劇電影,整體來看,喜劇電影的命名規則並不嚴苛。不過好的喜劇片名也是有著共通之處的,簡潔易懂,若能來些埋著笑點的浮誇氣息就更好了,正如《飛馳人生》《一齣好戲》《沐浴之王》《西虹市首富》。

片名類型模糊同樣是喜劇電影的大忌。譬如去年上映的《跳舞吧!大象》,觀眾很難通過第一印象理解「大象」的指代作用,「大象跳舞」也無法帶來太強烈的喜劇效果,導致該片的累計想看人數僅有4.4萬人。

《我的女友是機器人》更甚,儘管這是一部本土化翻拍作品,但照搬片名顯然不是一個最好的決定。這樣平鋪直敘的片名既失去了喜劇色彩,更是缺乏基本的設計感。且不提作品成色如何,光是片名就很難提起觀眾的觀影興致。

結語

片名,是一部電影的門戶,也是一部電影的最佳概括。

或許對於一部院線電影而言,片名終歸只是諸多影響因素的其中一個。無論片名是否達到了吸睛的目的,最終決定影片市場表現的仍是影片自身質量,但這絕不意味著內容方可以忽視片名的重要性。

片名的學問,可是大了去了。

相關焦點

  • 片名對電影的影響威力有多大?
    什麼樣的片名能夠吸引觀眾進電影院呢,作為「好片名」代表的《唐山大地震》以一個「災難類型片」的片名吸引了不少想看中國版《2012》的觀眾。而《葉問》等主推傳奇人物的片名,一目了然吸引了不少獵奇的觀眾。一個類型明顯或是借用經典老片等意圖明確的片名帶來的吸引力,大過和觀眾玩智商、耍文藝腔不知所云的片名。
  • 電影片名的牆內牆外、前世今生
    許多因素都能導致片名的更改,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為了避免對當地觀眾造成任何混淆。比如"Zootopia"在英國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兒歌的名字,在丹麥是一家著名動物園的名字。比如華納兄弟公司2014年的賣座大片《樂高大電影》(The LEGO Movie)在中國香港上映時,就調整了部分角色的名字。 一部電影的片名好不好,片名與電影票銷售之間的影響是沒有辦法進行量化統計的。《地心引力》(Gravity)作為一部電影的名字,似乎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但是這部影片2013年上映的時候,票房口碑雙豐收。
  • 韓國電影愛改片名,但標題真能決定命運嗎
    在這樣兇猛的電影洪流之中,給電影定一個好標題就顯得愈加重要了,在這上面絕不應有半點失誤。韓國電影界最新出現的三部作品都更換了名字。「家族計劃」、「監獄來信」、「不良少女」這幾個陌生的名字可能讓人無法聯繫到任何一部電影。
  • 差點又因為片名,錯過一部好電影
    這部影片的拍攝契機源自2012年的一部紀錄片《摔角運動員:為家而戰》。該紀錄片講述了一個來自英國摔角迷家庭的女摔角選手薩拉亞-傑德·貝維斯被WWE(世界摔角娛樂)選中簽約並最終成為女子摔角冠軍的故事。佩吉真人在比賽現場佩吉之所以能C位出道,是因為更加真實的摔角技術,以及一種叛逆感十足的「可愛」。觀眾對這樣的選手無法抗拒,相對於花拳繡腿的金髮模特們,佩吉給比賽帶來了「實打實」的魅力。
  • 【乾貨】青春題材電影片名的秘密
    商業氣質類片名符合影片的商業片定位,也更加直接準確地傳達了影片的類型特徵,有利於吸引對此類影片感興趣的觀眾。【案例】韓國電影《我的野蠻女友》,片名中「野蠻」和「女友」兩個關鍵詞,將影片劃分為喜劇片和愛情片。觀眾看到這樣的片名之後,就能預知自己即將在影院欣賞一部和愛情有關的青春電影,獲得輕鬆愉快的觀影感受。
  • 經典電影片名的翻譯
    這部影片的片名被譯成《真假公主》。之所以如此,一是中國受眾不熟悉這位公主的名字,二是該部影片確實是圍繞「公主」身份展開的,這樣翻譯過來的片名能更好地表現原片的主旨,也更吸引受眾。這就是在原文化與譯入文化之間找平衡。類似的例子又如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譯為《廊橋遺夢》。
  • 哎,又一部好電影被片名和海報給坑了.
    可海報怎麼都整得跟3D網遊似的,片名更是無力吐槽。有人是這樣評價這類恐怖片的,片名是嚇人的,海報是驚悚的,只有內容是來搞笑的。這句話直接導致了影sir在看下面這部電影時先對著片名翻了10個白眼,然後又對著海報撇了20次嘴,這部電影獲得了當年柏林國際電影節水晶熊獎,泰國國家電影協會獎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剪輯。
  • 那些被片名毀掉的電影
    最近看了部電影,片名叫做《颶風營救》。 這部電影就是典型的被片名毀掉的電影。 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到片名有沒有感覺是一部災難片? 實際上它是部特工片。講述退休特工老爸救女兒的故事。片名起著承載篩選觀眾的作用,本來它是要吸引喜歡動作片、喜歡特工的影迷觀看的。 結果片名讓人望文生義,吸引了一群喜歡災難片的影迷,不被罵爹才怪呀。 或因片名指代不明,讓影迷的聯想產生歧義,乾脆放棄觀看。
  • 電影片名撞車現象嚴重 《逆戰》《寒戰》分不清
    對於這些成批出籠的片名雷同電影,業內人士表示,中小成本喜劇之所以能取得好票房,還是因為影片質量好、宣傳效果佳,那些投機取巧、只會在名字上下工夫的影片認為這樣可以得到觀眾關注,卻只會給觀眾帶來反感。本報記者王振國  囧!
  • 你被電影片名欺騙過嗎
    當我們看一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會從片名考慮這部影片值不值得觀看,有許多好電影也都因為片名太差而錯過。例如《低俗小說》、《諾丁山》等等,這種片名很難吸引到大批的觀眾,然而卻都是質量上乘的影片。然而我們選擇了一些好聽的電影片名而觀看的時候,卻發現這是無比糟糕的爛片,比如《臥底巨星》、《降魔傳》等。不僅如此即便同一部影片在內地、香港和臺灣的片名翻譯也有著無比大的差距,一部影片三個名字,三種意境。
  • 《國際市場》一部被片名騙了的電影,韓國導演講故事的功力沒話說
    《國際市場》一部被片名騙了的電影,韓國導演講故事的功力沒話說最近韓國電影《寄生蟲》狂攬4項奧斯卡大獎,讓韓國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火了一把,我也跟著看了幾部,韓國電影真的挺讓人上頭的。雖然總說好的電影是不分國界,但還是會想我們中國的電影人,什麼時候能拍出韓國電影這樣的高水準?《國際市場》就是剛看完的其中一部,豆瓣評分8.4,百度評分7.6。看這部《國際市場》首先是被片名騙了,原來以為是個講國際貿易有關的商戰片或創業故事。看完電影才恍然大悟,原來這裡的國際市場實際上是指位於釜山市中區新昌洞一帶的集貿市場。
  • 《籃球冠軍》又一部被片名拖垮的好電影,我算是服了!
    起名,是個技術活,對於電影來說,猶為如此。電影名的好壞,基本決定了觀眾對電影的第一印象,但有些片方就是心夠大,在起名階段直接選擇放飛自我或是放棄治療。比如著名的《三傻大鬧寶萊塢》,直接把潛在的觀眾扼殺在聽到片名的瞬間。
  • 這絕對是一部被片名耽誤的好電影,去看!
    而片名的好壞也能決定電影的票房以及世俗功名。比如,《無間道》雖然不知道導演要表達什麼,但衝著片名便會主動打開。可是,有些電影起名真的就像開玩笑一樣,如果只看片名,大概一輩子都不會看,然而你不經意間點開看下去,又絕對能讓人慾罷不能——《捕蠅紙》
  • 四部香港電影因電影片名推遲,吳鎮宇佔三,後一部成為傑作
    同樣,電影名還是歌名在娛樂圈是無底洞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很多非常經典又好看的電影片名,因為名字怪,導致知名度低,也有一個抓手一大把。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些因為惡名而被推遲的經典電影。《朱麗葉與梁山伯》很多人覺得聽到這個片名很奇怪,梁山伯和祝英臺不是嗎?你為什麼又和外國人交往。所以這部電影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一部爛電影,事實上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部經典的愛情片。
  • 盤點:那些奇葩的電影片名
    而且還不止一部!如此搞笑,如此迷幻,還讓人無力吐槽!!這個片名,你一定沒見過!!片名講段子系列接下來這個系列,果真就是高手在人間!光看個片名就覺得夠了!打死也看不懂系列他們就是本著你能看懂算我輸的原則翻車的港臺電影片名還記得那些年,港臺電影慘不忍睹的翻譯...
  • 看電影嗎?讓我們先看看片名吧
    這點,經歷全球電影市場的反覆檢驗,如今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片名,是一部電影與觀眾邂逅,匆忙間留下的第一印象;也是電影作為某種商品,無形中為自己進行的首輪宣傳。   片名如此重要,卻時常面臨一「名」難求的窘境。不少創作者為之耗費的心力,堪比誕下新生兒的父母,為其翻爛字典時臉上掛著的焦灼。
  • 想起一部捷克電影想不起片名 「遇見詩歌」第219期
    馬凌朗誦王寅作品《想起一部捷克電影想不起片名》▼
  • 諾蘭的電影,每一部都能帶來驚喜的秘密
    諾蘭的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電影,是一部超低成本粗加工的黑白片《追隨》,片長70分鐘。於1999年在倫敦上映,影片在電影節上的轟動為諾蘭帶來了巨大的成功,充滿魅力的拍攝手法和無與倫比的靈感把諾蘭快速推上事業巔峰。
  • 這部電影片名爛,但比《湄公河》還燃!
    超燃的華語片《湄公河行動》憑藉過硬的口碑華麗逆襲,目前票房已突破10億元,這是10月份最讓人為之振奮的一部電影。
  • 那些年被片名耽誤的好電影,你錯過了嗎?
    片名是一部影片的門面,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片名能吸引人觀看的欲望,否則就會流失掉大批觀眾——畢竟對於陌生的電影而言,影響觀眾觀影選擇的最大因素無非主創號召力、題材以及一個好的名字。星爺電影中致敬的鏡頭你知道是哪一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