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歡樂頌》刷到了樊勝美較為不體面地接受原生家庭的窘迫劇情了。根據以往的觀影經驗,我打開了彈幕,評論裡幾年前的網友們評論的畫風基本上全是清一色地表達了對樊勝美的同情。
仔細看了劇情,也了解了故事發生的前前後後,關於樊勝美遭受原生家庭「綁架」的事實來看,樊勝美其實一點都不值得可憐。
01
故事劇情還算緊湊,前腳曲筱綃還在當著關雎爾和安迪的面說樊勝美是個撈女的時候,後者還沒來得及去相信或者說驗證的時候,樊勝美的原生家庭就出現了。
身為觀眾,就在我們也在追究樊勝美人性赤裸的一面時,編劇開始為故事主角「洗白」。
當初的樊勝美明明沒有錢,卻成天在外面裝精緻女,時刻想的都是能去那些高檔娛樂場所「掐尖」,每天的花枝招展也是為了搏一搏,野雞變鳳凰再釣個金龜婿的鹹魚夢想。
跟別人合租,卻強行在自己仰慕者面前撒謊自己有房。為了圓謊,甚至請了整個樓層的鄰居,都來為自己所謂的面子「買單」。
明明很喜歡剛來北京創業的王柏川,卻因為車是租的而耿耿於懷,不顧對方顏面,言語刁難讓對方難堪。
會因為收到對方送的奢侈品禮物而歡喜雀躍,這份歡喜,可能不代表著你喜歡我和我喜歡你的簡單愛意表達,更多的含義在於單純地對奢侈品擁有權的滿足感。
後來跟王柏川分道揚鑣之後,在酒會上遇見了一身土豪氣息的曲連傑。一個覬覦對方的美貌,一個貪圖對方的財富。就這樣,各自心懷鬼胎的兩個人很快便建立了肉體關係。
出於對「拜金女」的社會性「報復」,被睡後的樊勝美便被曲連傑提起褲子後便不認帳了。樊勝美以為跟對方睡了就是男女朋友關係了,卻不曾想被對方一句,「男女之事,你情我願罷了。」給流氓式打發了。
那一刻,樊勝美才明白過來,當階級不對等時,倚仗美貌換來的愛情,最後都以一個「痴人說夢」的現實破碎,脆弱不堪。
其實看到這裡,我很是不懂,為什么女孩子喜歡錢,成了件不可到處宣揚的「醜事」呢?亦舒筆下《喜寶》說,我想要很多很多的愛,如果沒有那就要很多很多的錢。」很多人評價喜寶都或多或少地帶些世俗的是非觀念。
但另一面,也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很清楚自己要什麼的喜寶。
在安迪、曲筱綃,特別是曲筱綃面前,樊勝美的盛氣凌人卻被壓制低到塵埃裡。
跟「撞衫不可怕,誰醜誰尷尬」不同的是,樊勝美和曲筱綃之間,一個是山版,一個是原版。極度虛榮心作祟下的人,往往會給自己無形中堆砌很高的臺階,背後藏著一顆極其卑微的脆弱不堪的自尊心。
歸根到底,還是那「野心配不上實力」的自尊心出了問題。
02
第一個知道樊勝美哥哥是個無底洞的人是王柏川。
當時樊勝美出於倆人互相之間偽裝的面目被揭開後,場面一度尷尬,由此倆人的關係也冷到冰點。在樊勝美遭受原生家庭暴擊的時候,安迪的男友奇點則私下聯繫了王柏川,拜託其出面幫忙協助解決樊勝美哥哥賣房產的事宜。
就劇情我們得知,樊勝美的哥哥不僅不承擔起當父親的責任來,還在工作期間惹是生非。偏偏樊勝美的一家人都有著重男輕女的封建思想。
面對兒子的好逸惡勞,一家人都是從經濟上壓榨剝削女兒的方式來以身作則般支持。
兒子打斷別人一條腿,帶著妻子逃跑躲債,留下兒子和一對父母在家裡收拾爛攤子。此時再用「不孝」二字來形容樊勝美的哥哥基操,儼然是嘴下留了情。
不僅如此,樊勝美的媽媽,還是對那個撇下自己甚至孩子躲避現實的兒子關懷備至。頗有一種,兒行千裡母擔憂的畫面感。而在這「感人」的背後,是同為兒女多樊勝美滿腹的委屈。
她一個人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北京,父母從來不過問她過得好不好?錢夠不夠花?反而是被父母,張口就來「你哥不容易,他還有一大家子的人要養活。你給我點錢,我給他寄過去。」似乎就她兒子缺錢,就她女兒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
於是,老兩口在兒子惹是生非後,又沒能力收拾爛攤子的時候,只會千裡迢迢帶著孫子去找女兒避難。明明自己已經過上了揭不開鍋的窘迫日子了,樊勝美卻還是帶著那份孝心照顧父母和小侄子。即使如此,另一邊媽媽還打著小算盤要給逃跑的兒子兒媳寄生活費。
樊勝美的可恨之處就在於,受挾於父母的重男輕女,不懂拒絕之下,縱容了好吃懶做的哥哥做了甩手掌柜,啃老也成了理直氣壯的行為。
如果她能早點狠下心來,當下的她也不至於被局限在月入過萬,卻依舊過著月光族的生活。被家庭拖累的她,除了眼前的苟且,心中已然不敢去想遠方的田野。
所以樊勝美的可憐之處,到底時原生家庭的害,還是受了自己的傷?
03
同樣是被原生家庭裡重男輕女的傳統思想所傷的蘇明玉,卻用自己的正確方式,給自己爭取逃離「沼澤」的機會。
大哥蘇明哲遠赴國外留學,高昂的學費很明顯看著要拖垮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加上重男輕女的傳統,父母不再對蘇明玉的大學夢買單。
於是有了高考後,蘇明玉輟學,上社會闖蕩。後來跟隨貴人,事業有成後,當她再回到這個本不該她負責的家時,她有自己的態度和處理方式。
恰如小時候不接受被偏心的哥哥丟過來讓她洗的臭襪子,長大後依舊不接受他暴打完親妹妹之後家裡人的調解,反手把對方送進了監獄。
相反,在蘇明玉的態度上,樊勝美是不能理解這種態度要有多強勢。很多人說樊勝美是幸運的,可現實生活中,那些走出原生家庭「暴力」的孩子,都是靠自己的那份孤勇,而很多時候是沒有一群能夠參與到她家庭矛盾中,並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朋友。
換句話講,如果一開始,樊勝美就能力爭自己的權益,是不是就不會有父親的中風?樊勝美的「撈女」?以及一個沒得半點責任感的哥哥?
答案很明顯,樊勝美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後果其實都是自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