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和《三十而已》是國內兩部現象級的電視劇,劇中的有兩個女性角色,性格還挺接近的,一個是《歡樂頌》中的樊勝美,一個是《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她們都是出身小縣城,努力在大城市打拼,想要追求一個安穩的生活,找一個有錢的對象!
可是在看《歡樂頌》的時候,大家對樊勝美反而很同情,覺得她追求有錢的人也沒錯,可到了王漫妮這裡,觀眾的罵聲越來越多,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實圍繞這兩個女性角色,小嘆也看了很多分析,大家對於王漫妮的想法是:不知道王漫妮到底想怎樣?前任姜辰沒有錢,她非要和他談錢;現任梁正賢有錢,她又非要跟他談感情。這個女人不管是真任性,還是假清高,一點都不可愛。
因為王漫妮的個人要求沒有終點,每一個達到終點都讓她變成了起點,永遠不會安於現狀,屬於事業心相當強的女生。可能是這樣,不斷提升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永不滿足。
錢和感情都要,和有錢人談感情,和有感情的人談錢。一旦沒人理自己就會降低要求,找個對自己好的人就行了,而真有這樣人的來追,又覺得自己虧了,那要求又變了,對自己好是是必要條件,還得有錢。
但是小嘆覺得,這種觀點固然有些偏執,也沒覺得討厭王漫妮,喜歡她的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喜歡她的敢愛敢恨,堅強,果斷,自信,她身上的很多優點都是現在女性必備的品質。
再來談談樊勝美吧,她值得人同情的地方是家境貧寒,有個扶不起的弟弟,還有一心壓榨女兒的父母,而且裡面也沒出現幾個被她拒絕的優質男。
因為有對比就有傷害,王漫妮家庭起碼小康,父母只有她一個女兒,對她疼愛有加,而且她對大多數別人眼裡的優質男都有種瞧不起,嘲諷的意味,這個看不上那個看不中,自己身份在哪根本沒弄明白。
樊勝美家境貧困,愛錢虛榮引起人的同情好像理所當然的,而王漫妮家境可以,卻還嫌貧愛富,遇到對她不錯的對象,她卻還在挑剔,嫉妒的心理所以遭人討厭。人的心理就是這樣簡單:悲慘生伶,嫉妒生厭。雖然她們對愛人的要求都是一樣的。
可拋開家庭層面,小嘆倒是覺得樊勝美和王漫妮並無不同,樊勝美沒有被愛值得可憐?王曼妮因為在原生家庭被愛了不值得被愛?因為沒有被愛而一條路走到底就讚美她敢作敢當。因為在原生家庭中被愛了訴求多變反而被斥責,這是什麼邏輯?
如果一味追求扁平化的人生,那樊勝美確實長在大多數人的價值觀點上了,王漫妮的矛盾在於出生在一直被愛包圍的小城家庭裡,人往高處,她有這樣的矛盾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一味批判這些行為變化,那也太僵化,太局限性了。
《歡樂頌》樊勝美和《三十而已》王漫妮,你更喜歡誰?歡迎在文末留言評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