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現象級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塑造了三位不同階層,性格迥異的女主:女強人顧佳,滬漂一族王漫妮,以及神經有些大條的鐘曉芹。
對於顧佳和鍾曉芹的人設,觀眾們沒有太大爭議,唯獨王漫妮的人設爭議很大。
可能連導演和編劇都沒想到,明明是安排在C位的王漫妮,不僅獨立果敢的人設沒立住,還背上了「拜金女」的罵名。
不少觀眾,拿她與《歡樂頌》中同是滬漂一族的樊勝美相比,兩者都是熬到30歲的單身女性,相對於王漫妮,樊勝美的家境更差,顧慮更多,對金錢的渴望都寫在臉上了。
但縱觀她們的所作所為,王漫妮卻遠遠沒有樊勝美活得通透,明明懷揣野心,有能力紮根大城市的她,卻把自己的日子,活得越來越擰巴。
這是為什麼呢?
按理說,愛慕虛榮的拜金女其實沒有什麼,畢竟人各有志,在感情的世界裡各取所需,未嘗不可。
但王漫妮的做法,有些不倫不類。
說她獨立吧,她認識海王梁正賢后,分分鐘就淪陷,在遊輪上就尋求刺激,後來又是名牌鞋子,又是開人家車子,沒少用人家的東西;
說她貪圖金錢吧,當她得知梁正賢有正牌女友時,又不惜一切代價與其分手,甚至當眾把衣服都還給了他,以示自己的清白;
說她注重感情吧,她能捨棄對自己噓寒問暖的窮男友姜辰,到最後也沒有給對方一個機會;
說她追求幸福吧,無論是老家的頂級資源小張主任,還是明顯對她有器重的大老闆魏志傑,她一個都沒看上眼,硬是要出國讀書,給自己鍍一層金。
她至始至終,都在不斷地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從來都沒有讓心安穩過,她口口聲聲說羨慕顧佳這樣的家庭生活,卻又把「不滿足」寫在臉上。
她到底想要什麼?恐怕連她自己都不清楚。
反觀樊勝美,就要務實的多。
論家境,她比王漫妮差得太多。
王漫妮是獨生子女,父母的心頭肉,出生於江浙一帶的小鎮上,父母健康,且在鎮上的口碑、關係都不錯。
而樊勝美家裡有個重病的爸,一個重男輕女、知道剝削她的媽,還有一家子都等著她投餵的哥哥。
樊勝美在上海打拼八年,別說是住王漫妮那樣的單間了,連個正品的包包都沒有,她每個月都要往家裡匯錢,還時不時得幫不靠譜的哥哥擦屁股。
相比於樊勝美的原生家庭,王漫妮完全是生活在天堂。
所以,樊勝美心裡完全明白自己的處境,她就是要找一個有錢肯給自己花錢的人嫁了,自己就不用再那麼累了。
她的目標明確,所以會各種物色相親對象,也從不會把「掐尖」當做見不得人的手段,敢說,敢做,敢當。
但她也有自己的原則,當得知男友是曲筱綃的哥哥時,就立馬分手,斷得乾淨;當給父親治病,有人要她出賣色相時,她當即掛斷電話,守住底線。
後來,30歲的樊勝美遇到對自己付出真心的王柏川,她在一番掙扎後,還是選擇與他在一起。
直到買房的事兒,樊勝美發現王柏川的父母並沒有接受自己,兩個人的婚姻存在隱患。
於是她當斷則斷,與王柏川攤牌,把主觀情感和客觀問題都說得明明白白,完全沒有王漫妮分手時的那種傲嬌,還要嫌棄梁正賢「髒」。
她跟梁正賢在一起的時候,明明自己是小三啊,而且知道真相後,還琢磨著怎麼去把梁正賢搶回來,她那時候,怎麼就不說「髒」了呢?
王漫妮一直在尋求自己的幸福,但她的所作所為一直是在為金錢和地位打轉,即使到了30歲,也還是要出去闖一闖,在前途未卜的情況下,選擇先深造自己,而不是踏實下來,好好想想以後的路該怎麼走。
比起她,樊勝美就要通透很多,她起初拜金,受傷後明白愛情的可貴,於是大膽去愛,在明白只有自己獨立才配擁有美好愛情時,她又果斷分手,要先把自己活明白。
她不與王柏川搞曖昧,也不做作地數落人家,很是開誠布公,以尊重雙方感情為前提,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才是一個成熟女性該有的魄力和沉穩,也讓所有觀眾見證了她的成長。
王漫妮沒有顧佳的格局和能力,也沒有鍾曉芹知足常樂的心態,更不像樊勝美一樣,敢於直面自己的過去,踏踏實實走向自己的未來,所以她活得憋屈、擰巴,是自然的。
平凡的出身不可怕,對金錢的渴望也不羞恥,最可悲的是認不清自己,因為只有認清自己,才是女人幸福的開始,你們說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