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漂」王漫妮月薪1w5依然窘迫,做個「津漂」它不香嗎?

2020-08-25 萬視達

最近的大火劇《三十而已》太讓人上頭

而且還挺費電視

畢竟林UU太氣人

能讓觀眾隔著屏幕毆打她......

這部劇的女主之一王漫妮

獨身在上海打拼8年

在最昂貴的地段做奢侈品店銷售

每個月掙一萬五的工資

到頭來卻兩手空空

依然過著無房無車無存款的生活

為了能租到一室一廳的房子

她寧願從內環搬到外環

即便是需要公交地鐵來迴轉也沒關係

喝水不用飲水機

只為下次搬家時能夠簡易方便

即便這樣

30歲的王漫妮仍然不能在上海扎穩腳跟

奉獻了青春到頭來黯然離場

達達不禁想說

做一個「津漂」它不香嗎?

如果王漫妮在天津做「櫃姐」

同樣的工作同樣的境遇

如果是在天津結果會不會不一樣?

劇中王漫妮作為奢侈品店的銷售

一個月工資一萬五

但每月光房租就要七千

為的就是想要住的舒服一點

離工作的地方近一點

同樣是市區核心地段一室一廳的房子

在天津只要不到3000就能租下

還是裝修採光都很好的那種

有人說上海的工作機會比天津的更優質

同樣的工作內容工資也會高出不少

可事實上從各個招聘網站發布的

奢侈品銷售人員招聘信息來看

在天津做奢侈品導購

工資跟在上海差距不大

如果是像王漫妮這種有8年工作經驗的銷售來講

月薪也應該在一萬二左右

再除去每個月按時打給母親的2000塊

當然剩餘的這些錢王漫妮還要支付日常花銷

但天津的物價會比上海低得多

經濟學人智庫年內發布的

《全球城市生活成本調查》

對全球133座城市

150多項價格指標展開了對比

結果顯示,在中國內地

上海的生活成本比天津高出3成

所以將薪資與

房租、衣食住行等生活成本綜合考量

在天津生活顯然更寬裕

時間很貴 那就好好珍惜


劇中王漫妮換了房子後

每天通勤時間要花費一個半小時

要知道長時間的通勤

會逐漸消減人的幸福感

據調查顯示

身體的痛苦會影響人的心情

通勤在1小時以上的上班族

抑鬱的機率高出平均水平33%

長距離通勤甚至高出40%

所以拋開時間成本不說

大家每天都是用生命在上下班啊


雖然每個城市都逃脫不掉「通勤難」的問題

但在下面這組報告可看出

天津的通勤壓力仍舊比「魔都」上海好得多

通勤的壓力,無疑是人帶來的

截至2019年末

上海的常住人口2428.14萬人

而天津常住人口為1561.83萬人

二者相差866.31萬人

這個數據可能大家看起來沒有什麼感覺

那麼達達告訴大家

寧夏一個省常住人口只有681.79萬...

如果通勤的時間能夠短一點再短一點

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做很多事情

時間很貴,那就好好珍惜

為省錢吃盒飯 不存在的

為了在上海生活的好一點

王漫妮還在吃上省錢

她每天在定點的小攤吃東西

要不就來個盒飯

能省10塊

如果王漫妮生活在天津

這種情況是絕不存在的

因為

天津便宜又好吃的美食太多

達達數都數不過來

像西北角、西湖道、西南村這些地方

人均20多能撐到扶牆

即便是在天津最昂貴的地段

依舊隨處能找到平價又接地氣的美食

地鐵公交車站旁的「烤冷麵」

馬路上的「爆米花」

學校門口的「章魚燒」

更別提樓下的「煎餅果子」了

在這座城市安個家

王漫妮的媽媽在3年前曾來上海勸她回老家

她立了兩個目標

到30歲:要麼結婚、要麼買房

如果兩個都沒有就回家

結果,三年過去了

王漫妮還是什麼都沒有

但是她不甘心回老家

她想留在上海

她想在上海紮根

這就是她一直以來的夢想

在上海安個家難嗎?

真的很難!

來源:房天下

看看這些令人望而卻步的房價

雖然對於外來人員來說

都是一樣的「男默女淚」

但天津的房價和上海比起來

還是溫柔太多了

來源:克爾瑞

並且上海常住人口已經接近2500萬控制紅線

想要落戶難上加難

天津近兩年人才引進力度加大

想要不做「津漂」成功落戶

跟「北漂」「滬漂」相比

也要輕鬆許多

實實在在過生活

關於天津的標籤有很多

說天津人不求上進、戀家、保守

可能提的最多的是

一座平庸的城市

周國平曾說:

「人世間的一切不平凡,

最後都要回歸平凡,

都要用平凡生活來衡量其價值。

只有把平凡生活真正過好,

人生才是圓滿。」

這句話安在天津這座城市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天津人能把平凡的日子活成幽默的段子

會用玩笑般的自嘲減輕自己的壓力

何必事事要跟自己過不去呢

如果在這裡生活久了

即便是緊緊綁著一根弦的王漫妮

也會慢慢習慣這裡的煙火氣息

天津其實是一個很俗的城市

「俗」是世俗的「俗」

這裡的人很樸實,很實際

滿心想的只是踏踏實實過日子

對比那些

「既容不下肉身,又容不下靈魂」的北上廣深「漂」

「津漂」或許更容易在這座濃濃煙火氣的城市

扎穩腳跟,結束漂泊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同為「滬漂」王漫妮和樊勝美誰更讓人心疼?
    該劇是以王漫妮、顧佳、鍾曉芹三位女性的生活為主線,通過人生中三個人不同時期的狀態而展開的故事。劇中女主之一的王漫妮未婚,滬漂,不禁讓我想起之前看過的《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同樣是未婚,滬漂,大齡女青年,那麼兩個人物角色又有哪些不同呢?
  • 從《三十而已》滬漂王漫妮談外地人的自我修養
    熱劇《三十而已》引起很多人的討論,劇中的王漫妮有人評論她活得很擰巴,有人說她拜金,有人說她是那些在北上廣社畜的縮影……在我個人看來,以我自己滬漂的經歷來說,王漫妮遠代表不了當代北上廣社畜這個名詞,畢竟現實要遠比電視劇更現實,殘酷。甚至,還有更多的是底層那些沒有發聲,或沒有機會發聲的人。
  • 同是「滬漂」,樊勝美為什麼比王漫妮活得通透
    作為現象級的熱播劇,《三十而已》塑造了三位不同階層,性格迥異的女主:女強人顧佳,滬漂一族王漫妮,以及神經有些大條的鐘曉芹。對於顧佳和鍾曉芹的人設,觀眾們沒有太大爭議,唯獨王漫妮的人設爭議很大。不少觀眾,拿她與《歡樂頌》中同是滬漂一族的
  • 江疏影《三十而已》官宣定檔 出演櫃姐直面滬漂壓力
    江疏影將首次出演金牌櫃姐「王漫妮」,以滬漂的身份聚焦三十歲平凡女性的生活。江疏影坦言自己很欣賞王漫妮在認清社會的現實和生活的殘酷後,依然保有夢想,縱然有不完美的一面,但鮮活動人。據悉,劇中三個女性都在三十歲這一年面臨了各種不同的人生問題。
  • 「滬漂」成熱門話題,《三十而已》讓人懷念真正有上海味道的影視劇
    大致統計一下現在影視劇的主題,你會發現"滬漂"越來越多的成為當下影視劇的重要話題。之前熱播的《歡樂頌》、《我的真朋友》還有《安家》等電視劇都是記錄了劇中主角的滬漂故事,還有目前正在熱播的《三十而已》中的王漫妮就是一個典型的滬漂人物,這個人物非常具備話題度,飾演王漫妮的江疏影是這部劇的一番。
  • 《三十而已》:王漫妮滬漂8年存款僅10萬?都是窮精緻惹的禍
    顧佳是成功女性的代表,但是在現實中大部分女性都遙不可及;鍾曉芹是居家過日子的傳統女性形象,太普通;王漫妮是漂泊在大城市多年,為大城市奉獻了光和熱,卻依然一無所獲的這類女性。,日子過得十分糾結,她既想過上物質條件極其豐富的生活,又不想和顧佳那樣找個有共同目標的男人一起努力,王漫妮想找個白馬王子一步登天。
  • 《三十而已》月薪15000的「王漫妮」們,紮根上海只能靠婚姻嗎
    也做不到像鍾曉芹一樣不爭不搶,守著自己的工作和小家,對平淡甘之如飴。大多數畢業後20+奔向30的我們,都更像王漫妮。離開家去大城市闖蕩,努力工作,懷揣夢想,讓自己看起來過得精緻,去融入光鮮的城市。對待生活和感情從不將就,等待著有一天,事業有成,愛情上門。
  • 王漫妮的「滬漂史」,戳痛了多少拿命博生活的漂泊者
    可是我只看到了一個形單影隻的王漫妮,她曾經拼了命想在這個城市紮下去,似乎沉的越深越好,但最終未能如願以償。王漫妮的滬漂史,是當代多少在大城市打拼人的縮影。劇集裡有這樣一個場景,王漫妮準備搬家,從內環搬到外環,因為她喜歡的那個帶陽臺的房子,租金已經漲到她負擔不起了。她選擇眼前最合適的方式,搬到外環,租金減半,通勤時間大大增加,她說省下的房租可以讓她每年都有一次出國遊,也挺好的。
  • 95後滬漂故事後續:年輕人,我滬漂23年年薪千萬,40歲才敢結婚
    新年伊始,騰訊新聞聯合YOUNG世界等推出95後滬漂現狀大揭秘:來滬三年,工資翻10倍,卻罹患兩種癌,文章引發大家的共鳴,產生了近萬條評論:「在四五線城市混的好的都是有人脈的,北大清華交大復旦畢業的有幾個是回到四五線城市的?不要把生活說的這麼不堪,有誰是生下來就躺在鈔票上?
  • 《三十而已》:王漫妮真的是另一個「樊勝美」嗎?
    熱播劇《三十而已》為我們塑造了3位不同階層,性格迥異的女主角:強勢的創業族顧佳,叛逆的滬漂族王漫妮,以及迷迷糊糊的刷劇族鍾曉芹。王漫妮立志在上海紮根,但貌似沒採取任何有說服力的行動,在奢侈品店奮鬥了整整八年,依然還是個不上不下、收入緊巴的窮銷售。2、收入不高,卻過著與消費水平不相當的生活。
  • 王漫妮:那些滬上漂的無助女性
    王漫妮作為《三十而已》的大女主人物由江疏影飾演,劇中感情糾紛就讓小編帶大家一塊來梳理梳理:為何王漫妮那樣貧窮而貌美的女孩,終究做不了人間富貴花呢?原作者也指出:「王漫妮原型的創作就是基於滬上漂泊無依的女性現狀。」
  • 《三十而已》王漫妮滬漂8年一無所有,拒回老家:大城市那麼香?
    三十而已,這4個字就像乘風破浪的小姐姐們,帶給焦灼滾燙的30歲女性一種特別的友好和撫慰。王漫妮(江疏影 飾)是上海一家奢侈品店金牌櫃姐,已經在上海漂了八年,還有幾個月就30歲了。王漫妮:我餓了,我從昨天下午兩點到現在,還沒吃過飯呢。等我吃飽了,你再讓我認命,行麼?
  • 95後滬漂現狀大揭秘:來滬三年,工資翻10倍,卻罹患兩種癌
    滬漂這兩年多,見過了世面,也有著體面的工作,但不知道為什麼,我卻變得越來越無趣,對工作也是喪盡熱情。我才24歲,為什麼上海這五光十色的大都市,都無法激活我真正的生命力呢?上海像一襲華美的袍子,漂在這座城市才能看見它底下不盡的破碎與蝨子。像我這種平平淡淡的佛系年輕人,註定是要被淹沒在都市的人海中吧。
  • 異鄉人:50歲滬漂23年,年薪終於千萬「叔叔我40歲才結婚」
    50歲滬漂23年,年薪終於千萬「叔叔我40歲才結婚」現在年輕人太浮躁,不肯靜下心來從底層踏踏實實幹上來,我是快50歲的老同志了,23年前回到上海,清晰記得當時月薪只有3500塊加上不發達地區補貼2000塊,是從單位最低級別做起的,雖然5500塊這個收入在當時來看溫飽是沒問題的,但實在談不上高級,不過叔叔我踏踏實實幹了10年一步一個腳印混上中層,10年才混上中層呀
  • 高手談識漂、做漂和用漂的技巧
    浮漂的鑑別第一要看它的自重,對於釣鯽漂來說,要求自重輕,浮力大,也就是大家通常說的「不打手」。第二要看它的同心度,同心度指的是漂腳和漂尾是否在同一直線上,檢查方法是一手捏住漂腳下部,一手輕輕託住漂尾根部,來回快速捻動,觀察漂身有沒有跳動,如果跳動則說明同心度不好。
  • 江疏影演技也崩,人設也崩,三十而已王漫妮的幾宗罪
    江疏影飾演的滬漂王漫妮,去了國外讀書。懸念的結局沒有留下許多想像,拜金女的樣子卻深入人心了。精緻窮,拜金女,走捷徑,被小三,這些標籤替代了獨立,奮鬥的人設。月薪1w5的她租著7000的房子,只為了有大陽臺可以看繁華夜景和優越感。好點的鞋子一年只買四雙,還專挑打折款。同事給她推薦高仿微商,她立馬拒絕,說自己要買就買真的。
  • 95後滬漂故事後續:有人說漂泊者都有艱辛和憧憬 年輕是用來試錯的
    新年伊始,騰訊新聞聯合YOUNG世界等推出95後滬漂現狀大揭秘:來滬三年,工資翻10倍,卻罹患兩種癌,文章引發大家的共鳴,產生了近萬條評論:「在四五線城市混的好的都是有人脈的,北大清華交大復旦畢業的有幾個是回到四五線城市的?不要把生活說的這麼不堪,有誰是生下來就躺在鈔票上?
  • 月薪3萬起跳,港漂怎麼在香港當老師?
    那個時候教授的月薪都快10萬港幣了,更別說今天,身價那是蹭蹭蹭往上漲!(圈妹去年讀書時,就聽一位教授無意中說起自己的月薪是18萬港幣……噓) 雖然要5年才能熬出頭,但它包含了PGDE的課程,換句話說,如果應屆高中生選擇本科讀BEd,出來後就是妥妥的持證上崗!
  • 《三十而已》的曼妮:滬漂的人設過於高級,現實中的我們更加苦逼
    但8年的打拼依然是生活上的雞零狗碎,事業上的茫然無助。愛情毫無著落的三十歲的大齡女。雖然她心中曾經堅定無數次的那個目標,或是夢想,一次次的為自己鼓勁,又一次次的讓她們(或是我們)喪失底氣,終於滬漂8年的曼妮撐不下去了,帶著不甘,她準備放棄奮鬥了八年的大上海,她回家了! 在回家之前她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低價賣掉了她曾經擁有的奢侈品,名牌包包、名牌鞋子、名牌香水。
  • 滬漂姑娘腎病發作住院 日常吸氫才能放心闖蕩
    其中,王漫妮作為一個滬漂的單身姑娘,為了自己未來的人生和愛情,毅然拒絕父母給安排的工作。但是隻身一人在上海奮鬥,也讓王漫妮經歷了孤獨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一個人去醫院做手術。王漫妮的工作是一名銷售,為了業績,她把自己打造的八面玲瓏,同時業務能力也很強,經常在工作中為了接待更多的客人,保持憋尿甚至不喝水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