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熱播的《三十而已》滬漂曼妮,人設是一位漂亮、能力強,為富人服務的高級銷售。但8年的打拼依然是生活上的雞零狗碎,事業上的茫然無助。愛情毫無著落的三十歲的大齡女。
雖然她心中曾經堅定無數次的那個目標,或是夢想,一次次的為自己鼓勁,又一次次的讓她們(或是我們)喪失底氣,終於滬漂8年的曼妮撐不下去了,帶著不甘,她準備放棄奮鬥了八年的大上海,她回家了!
在回家之前她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低價賣掉了她曾經擁有的奢侈品,名牌包包、名牌鞋子、名牌香水。因為她知道,這些在她們那個小鎮用不上了。也說明了她是下個決心要跟上海,這個承載她夢想,並為之奮鬥8年的城市要做一個徹底的了斷。她覺得她是下個決心的,她不會再回到這個令她夢碎的地方了。
她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在離開上海前請她的兩個好朋友鍾曉芹和顧佳聚餐。她說,在這8年,只交了你們兩個好朋友,這座城市再也沒有什麼可以留戀的了。
她曾經跟曉芹說,你從沒擔心過明天會不會沒飯吃吧。就算你失業了,你還能回父母家,我呢。今天失業,沒工作,第二天就可能沒地方住了。我剛開始跟人合租,難道我奮鬥了8年,又要重新跟人合租嗎?人生能有幾個8年呢?
顧佳勸她整理好情緒,再重新開始。她特別痛苦的說,那是要有終點,才有起點啊。可我呢?
顧佳說,30歲了,真的是人生的一個分水嶺。
是啊。30歲的第一個分水嶺就是現實變得血淋淋的,不像20歲還有時間逃避,這個年齡沒地逃了,只有面對。 曼妮要面對的現實就是回老家。
上海這個承載太多夢想的地方,如今夢碎了。似乎回老家是她最好的出路了。
真的是這樣嗎?她人是回老家了,可是心回去了嗎?
在老家,整個小鎮的人給她慶祝了30歲生日、熱鬧、溫暖、讓她感受到了小鎮濃濃的人情味,相比她在上海一個人過生日的悽涼回憶,真的是太有歸屬感了。
可是她回家沒幾天,各種不適和不爽一點點的從內到外如泉水湧出來。
她走遍全鎮,找不到一杯可口的拿鐵咖啡。
她半個小時就能逛完整個小鎮,走到哪都是熟人。相對在上海要見一個朋友至少要3個小時的車程,她總覺得缺點什麼。
尤其當那個相親對象打著官腔叫她小王時,為了省35元電影票不惜繞路去比較遠的電影院時,都讓她感到了無比的尷尬和不爽。她曾經說的上海太大了,大的讓人心裡發空的那種傷感之情,又有一點點的懷念。
這樣的曼妮真的就安心把餘下的人生交在家鄉的小鎮嗎?我覺得她最終還是會回到上海的,因為她的心還是留在上海。
上海給她留下了那麼多的痛,為什麼還是要回上海呢?因為夢想還留在那裡,30歲又怎麼樣呢?失敗了又怎麼樣呢?只要肯去試,你怎麼就斷定找不回來呢?
如曼妮一樣的滬漂、北漂們,問下自己當初來大城市的目的是什麼呢?離開多是帶著不舍和不甘心。
如曼妮這樣的滬漂奮鬥了8年,還是把自己的事業和生活弄的一團糟。那更多普通的滬漂和北漂的我們呢?
曼妮的人設比普通的我們有了三個無可比擬的優勢。
一、雖然她來自小鎮,出身一般。但她漂亮。光這一點,就佔了絕大多數漂一族的優勢。
在現實中漂一族中如曼妮出眾外表的人並不多,多的是普通的芸芸眾生。不得不說美女在職場中是有絕對優勢的,比如在面試的第一印象中她們被選中的機率要比長相普通的女生高很多。
而大多數普通的女孩要比曼妮艱難的多。她們一天要面試很多家公司,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絕,一次又一次的倔強的走向另一家招聘的公司。她們要用更多的加班和熬夜換取一份卑微的工資。而且還要擔心被公司炒掉,擔心明天交不出房租。但美女就有天生的優勢,她們的工作的確要比長相普通的人更容易獲得。
二、很多人從事普通的工作,為了賺錢顧不上夢想。哪有曼妮工作那麼高級呢?
曼妮是一家奢侈品店的金牌銷售。她靠自己的能力,一步一步向前走。她真誠的服務每位顧客,就是那位提著菜籃子進店的女顧客,她一樣沒有絲毫的怠慢。別的同事認為不可能成交,只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但是在她的服務下,這位看著平凡的女顧客卻買下了她們的鎮店之寶,也成就了她金牌銷售的身份。
她對工作的真誠和眼光,並不是每一位漂一族都能具備的。面對生活的苟且,更現實的問題是我下個月的房租怎麼辦?我明天的早餐在哪解決? 我目前的這份工作還能保多久?我要不要提前投簡歷找工作?這些困擾在眼前的一個又一個麻煩真的遮擋住了她們的眼光。不一定是沒有,更可能是顧不上。
曼妮還有自己的時間思考著自己的事業目標。可是很多人只是機械著活著,工作著。早已放棄了曾經的夢想,因為生活所迫,只能先抓住眼前的麵包。
前段時間有一位碩士畢業,在北京有編制的老師發了一段視頻,意思是要放棄北京的生活和工作,準備回老家了。像她這樣起點要比普通人高很多的人都要「逃離」北京了。那麼那些還在打拼著的普通人能有更好的方法解決當下的困境嗎?
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很多的時候不是不想,而是顧不上。曼妮式的滬漂真的是算高級的了。她經過8年的打拼,就要抓住夢想了。可是很多普通人已經忘記自己當初的夢想了,大家都在朝著一個目標「賺錢」而努力。早顧不上當初的夢想是個啥了。
她們對成功太過渴望了,只想抓到眼前看得到的利益,而對未來的規劃不是不想有,對大多普通的打工者來說,抓住眼前的,就是抓住未來的。真的管不了四十歲之後的事情,
三、曼妮的夢想是一定能實現的,可是我們呢?
曼妮已經不是普通打工者了,她經過8年的打拼,還認識了富豪男友。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奢侈品。一切都在暗示她,夢想就在眼前,雖然在真相揭穿的那一刻,這一切都如曇花一現,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曼妮的結局一定很美好。肯定是賺到了錢,擁有了房子和愛情。
不是付出都有回報的。你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把最好的青春和年華都留了那些大都市,但回報給你的有可能是淚水。就像我一位朋友在北京奮鬥了10年,因為疫情的原因,本來很多的生意,造成了大量的庫存,資金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在苦苦支撐了6個月後終於撐不下去了,低價變賣了能賣的一切,還是資不抵債,已經沒有了從頭再來的勇氣了。他說,回老家是我最後的出路了。
本來奮鬥了10年,終於要看到點希望了,一場疫情又打回到原點,如今已經過了35歲,從頭再來的勇氣真的沒有了。
劇情裡的曼妮折射了現實中殘酷的真相,卻只不過是現實中的一角罷了。
但是我們為什麼還要留在大都市呢?
一個網友說的好,在老家一眼就能看穿一輩子是什麼樣的。雖然安逸,但生命過於簡單了,而在這裡還是期待有所改變。雖然過程艱辛,但生命好像沒有辜負,真的是這樣嗎?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回答。
留下或離開,沒有對錯,只是一種選擇罷了。可是無論你做出哪種選擇,未來會後悔嗎?如果你現在不舍,就要想方設法的留下,如果你下定了決心要離開,就跟著自己的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