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普通設計師感嘆著,二十不惑,三十而已,而我現在夾在中間,困惑不已。
隨著《三十而已》完結,整個劇,每個主角的生活都讓我們找到了代入點。
但最能讓大家感同身受的大概是汪曼妮了吧。二十多歲到一年城市打拼,成為一個城市的新鮮血液,每天努力工作,996是常事,然而掙得也不多,存的也不多,生活一旦遭遇波折,看似體面的生活就可能土崩瓦解。
三十而已劇照
困惑:做了多年的設計才只是在初級階段徘徊。
三十而已熱播,粉絲群裡一個設計師的經歷也引發了大家的討論。
小L在北京做了 4 年設計,前期都在做電商設計。最長的一份工作是在一家電器電商公司,做了3年,4000元。去年感覺在公司得不到成長,於是離職四處找工作,本以為自己有3年經驗,跳槽離開這裡可以獲得更多的機會。
然而面試卻屢屢碰壁,公司都覺得他作品粗糙,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要8000隻談到了6500,說是UI設計,卻只能做些基礎活。
曼妮在重新找工作的時候也面臨了同樣困境,但曼妮換工作不順利,一方面是行業局限性,以及奢侈品整體走下滑趨勢,而小L身邊的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也能拿到8000~10000的工資。
電視劇的最後,曼妮遇到貴人,突破自我,30歲重新起航,然而現實生活中沒有那麼多貴人,普通設計師大概率只能靠自己。
那小L究竟是為什麼被拉下了呢。
一.毫無要求地做了三年的設計
曼妮雖然也遇到同樣困境,但設計師畢竟是吃技能的崗位,一問這位設計師他前期在的公司,沒有運營,沒有文案,一共兩個設計師負責不同的店鋪,老闆要求不高。積累了很多作品,但從未刻意練習,都是換著花樣做自己喜歡的設計。
聽起來沒什麼問題,但這是她的致命傷,相當於三年完全浪費,不僅僅是設計,其他任何工作也是一樣;首先慎重選擇進入一家公司,能對你的成長和未來增值帶來幫助。
並且期間,小L對自己也毫無規劃,公司不能完全背鍋。小L只是按照自己喜歡的風格做設計。
設計還真不是搞藝術,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自己喜歡的設計可以帶來商業價值嗎?
設計不僅僅是畫圖,研究競品、市場調研、產品分析、目標人群定位…有太多的東西要學習。。
二.做了很多設計作品卻完全拿不出手
小L自己說她也很努力,工作很踏實,平時也看教程,做練習,沒事的時候也瀏覽一些高端網頁,收集作品一些作品。
有沒有聽過「無用學習」,很多人都會陷入的誤區,尤其是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覺得自己看很多書做很多事就很勤奮了,但是缺乏思考和不斷地實踐,沒有轉換成對自己真正有價值的能力!
平時瀏覽的設計網站有哪些是真正用上的,看了這麼多沒一點提升?端正自己的態度,尊重設計,多花時間在基礎軟體的學習、設計規範、作品臨摹、和設計師多交流…才會發現設計比你想像中更廣闊,也比你現在做得有意思太多。
問題拆解完了,那做設計究竟怎樣才能獲得全面提升呢?
一、利用網絡資源接單
網絡的發達讓地域的邊界差異越來越小,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非一線城市,都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來接單,所以非一線城市的設計師,可以多往這個方向發展,接單除去能掙錢賺外快以外,還能很大程度避免你長時間服務一家公司,找不到具體提升的方向,面對不一樣的需求,能帶來不一樣的成長。
二、正確學習,不做盲目努力
現在的設計師百分之90都愛收集素材,看到素材就想領,百度網盤存了幾個T的文件,每天去各種網站看高大上的設計,以為屯了這麼多的設計資料,做設計不缺素材了,以為自己很努力了。
但實際上是有多少人去拆解自己存的這些優秀設計優秀在哪裡了,他的商業價值是怎麼體現的,他的設計技巧是什麼。只有把這些都梳理通了,透了,你所收集的素材才會內化成你自己的內功,正真提升你自己的價值。
三、做好清晰的職業規劃
對於任何一個職業來說,清晰的職業規劃都是非常有必要的,設計師也不例外,清晰的職業規劃能讓你在適合的時候選擇跳出舒適圈,選擇更具有挑戰的機會和薪資,而不是像小L一樣在一家公司呆了三年,沒有加薪就算了,技能還沒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