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全程機械化」?來這裡看看,56臺農機各顯神通

2020-12-24 河南日報客戶端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劉紅濤

8月27日,全省「三秋」農機化生產暨全程機械化推進現場會在民權縣召開。在位於黃河故道的民權林場野崗分場現場演示中,來自省內外25個農機生產企業的5大類15個品目56臺機具同臺競技,一展雄風,演示涵蓋玉米籽粒機收、花生機收、大豆機收、穀子機收、植保服務等多個作業項目,向在場的近千人展示了耕、種、收、管等農業生產環節的最新技術、最新設備,不斷推進我省農機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三秋」是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的重要時節,省農機技術中心要求,各地要充分利用「三秋」時節組織開展農機化技術推廣活動,結合當地秋季種植結構,開展主推農機化技術的示範演示和推廣,加快新型實用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推廣綠色高效機械化技術。要大力推廣玉米減損收穫、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種、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等機械化技術,積極推進低揚塵花生機械化收穫的試驗示範,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綠色發展。

實施好機械化試驗示範。各類農機化試驗示範項目秋季都將進入收官階段,各地要把「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低揚塵花生收穫機械化技術裝備提升與試驗示範」「夏玉米籽粒低破碎機械化收穫技術試驗示範」等項目的實施組織好,要大力宣傳項目實施成果,最大限度發揮項目的帶動效應,推動區域薄弱環節機械化水平的提升。

編輯:彭長香

相關焦點

  • 濮陽市臺前成功創建全國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12月8日,農業農村部公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濮陽市臺前縣榜上有名。  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由農業農村部對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主要農作物的耕、種、管、收、秸稈利用和烘乾等生產關鍵環節機械化率、全程機械化推進組織、保障措施等進行系統評價,達到考核評價指標方可入選。臺前縣是繼清豐縣、南樂縣、華龍區之後,濮陽市第4個成功創建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的縣(區)。
  • 舞陽縣農機中心舉行舞陽縣金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項目...
    河南經濟報 記者 石桂林12月25日,舞陽縣農機中心舉行舞陽縣金豐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項目籤約儀式。該項目由山東省臨沂市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與舞陽金豐現代農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合作建設。據了解,該項目總投資6000萬元,位於16 萬畝現代農業開發區,擬建設高標準糧田20000畝,糧庫與烘乾廠面積12300 ㎡,農機合作社面積12400㎡,草棚面積14000 ㎡等,通過開展土地流轉託管、全程機械化耕種收、農資供應等綜合農事服務,為周邊農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服務。
  • 山東沂南成功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
    2020年12月24日,農業農村部正式公布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名單,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成功入列。示範縣的創建,為下一步推進該縣兩全兩高農機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沂南縣高度重視農機化工作,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全程機械化進程快速推進,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
  • 射陽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獲農業農村部表彰
    中國江蘇網1月9日鹽城訊 近年來,射陽縣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緊緊圍繞「優結構、補短板、升技術、強組織、促整體、上水平」發展目標,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鎮和示範片創建為切入點,深入開展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創建,有力推動了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 小村成立農機合作社,開啟經管新模式
    2021年新年到來之際,長嶺縣美明農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喜慶揭牌。三團鄉六十八村村幹部、合作社社員和村民一早就來到了合作社,秧歌勁舞,鞭炮聲起,鼓樂彼伏,人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為充分發揮農機合作社在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適時開展訂單「合同」作業和推行「土地託管」耕作模式,三團鄉六十八村村民李春明成立了農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積極開展土地代耕代收的田間管理和全程託管新模式。
  • 機械化讓種田變得更簡單
    閔慧翀眼下正是農閒時節,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和橋農業合作社的倉庫內,維修農機的叮叮噹噹聲卻此起彼伏。農戶張永林正在為農機做保養,保證今年農忙時機器不會出問題,「一用就管」是他這個農機手多年養成的習慣。「現在農機幹活速度越來越快,10年前一臺收割機日均收稻二三十畝,現在已能達到六七十畝,翻了一番。」張永林說,「收割的條件也越來越好。」去年,和橋農業合作社新添了一臺久保田954,一臺久保田988,這兩臺農機駕駛室不僅是封閉的,而且還配有空調。
  • 廣西北流市農機中心舉辦2020年百香果生產全程
    11月26日上午,市農機中心在北流市宏邦公司組織召開2020年百香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培訓班。  接著,在宏邦公司會議室,原玉林市水果局副局長李鼎偉做了百香果新型種植技術培訓;宏邦公司副總經理杜偉做了百香果採摘後機械化運輸及加工技術培訓。參培種植戶紛紛表示受益匪淺,對完善提高自己的種植技術有很大幫助。
  • 渭南市果園機械化噴防技術技術推廣現場會在臨渭區召開
    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周劍平、市果業發展中心主任蘇新會、市農機化發展中心副主任同青軍,區農機化發展中心主任雷軍利、區果業發展中心副主任李向榮以及渭南市其他各縣市區果業、農機中心主要負責人、業務骨幹、部分果業、農機合作社理事長、果業種植大戶,渭南市農機中心、渭南市果業中心全體幹部及新聞媒體共計120餘人參加會議。
  • 市農機化發展中心召開全市果園機械化噴防技術推廣現場會
    來源:市農機化發展中心   為切實做好全市果園機械化噴防技術和裝備的推廣和應用工作,市農機化發展中心於7月15日在渭南市臨渭區向陽辦赤水村組織召開了全市果園機械化噴防技術推廣現場會。
  • 招遠積極爭創全省第二批「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
    膠東在線7月7日訊(通訊員 王嵐) 為推進全市「全程全面、高質高效」(以下簡稱「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2020年成功爭創全省第二批「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示範縣,煙臺招遠市政府高度重視,結合全市整體情況,出臺《關於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進「兩全兩高」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意見》。
  • 喀什地區首家農機合作社聯合社成立
    工作人員通過喀什地區智慧農機信息管理平臺查看農機作業情況。中國喀什網記者 劉孟馨 攝喀什地區擁有17.8萬餘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設備,擁有在冊拖拉機、聯合收割機駕駛人員14.7萬餘人;擁有大型工程機械9093臺,在冊大型工程機械操作員2559人;登記註冊的農機合作社有444家。
  • 裝備新式農機 組建「專家團隊」——農民「韓小丫」的豐收法寶
    大學畢業後她便返回家鄉成立農民合作社,帶著幾名社員和幾臺「小四輪」種地,一幹就是10年。如今,合作社擁有128名社員和60多臺大型農機具,糧食高產,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今年,梨樹縣部分地區遭遇旱情和颱風,韓鳳香經營的土地也有部分玉米倒伏。「還好對產量影響不大,今年的豐收來之不易。」韓鳳香說,豐收不是靠天吃飯,而是靠兩樣法寶——農機和農技。
  • 廣西為糖業和農機產業合作做好服務
    第五屆中國—東協糖業博覽會、中國—東協農業機械暨甘蔗機械化博覽會近日在廣西南寧舉辦。本屆展會由中國—東協博覽會秘書處、中國糖業協會、中國農業機械化協會等共同主辦,廣西國際博覽集團有限公司、廣西農業機械化協會承辦。
  • 線上線下相結合推進生產機械化 各地堅持防疫春耕兩手抓兩不誤
    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多地利用無人機、噴杆噴霧機開展村莊街道防疫消毒作業。同時積極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等有效方式,組織農機投入春耕生產,做到防疫、春耕兩手抓。
  • 「饅頭山、巴掌田、雞窩地」如何農機化?全國專家齊聚渝北觀摩交流
    任天駒 攝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鑑定總站、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站長劉恆新,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機械化工程專家羅錫文,渝北區委書記唐川,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副主任秦大春,渝北區委副書記鄧孝明等出席。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試驗鑑定總站、農業機械化技術開發推廣總站副站長王桂顯主持活動。
  • 北辛莊村:機械化助力農業生產
    黃河新聞網朔州訊(實習記者 高璐)福善莊鄉北辛莊村的耕地面積十分廣大,村民多以種地為生,但是這裡多為鹽鹼地,再加上天氣較為乾旱,村民們只能靠天吃飯。而如今,北辛莊村的農作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用農機代替人力進行耕種,充分發揮機械化優勢,效率大大提高,目前,村民們的春耕工作已經開展得如火如荼。
  • 久保田688、穀神GE50、勇猛四行機……一起重溫農機經典機型
    自國家推行農業機械化以來,農機行業誕生過無數針對各種糧食作物的機械。在這些農業機械中,有很多經典機型因為產品質量過硬、作業效率高、收回成本快而深受用戶喜愛。今天,我們來一起回憶農機行業的幾款經典機型。久保田688說起水田機械化,就不得不提久保田的688水稻收割機,久保田688全名為PRO688Q,也稱為4LZ-2.5全餵入履帶收割機,是久保田在國內的第一款全餵入收割機產品,由於其質量可靠、故障率低、作業效果好,在農機行業中被譽為神器。這款產品割幅為2米,每小時的工作效率為0.2-0.53公頃,適合收割水稻和小麥。
  • 2020中國國際農機展:久保田強勢陣容亮相,燃爆全場!
    記者帶您領略一下久保田展位的風採,看看值得期待的亮點產品先睹為快。 據了解,此次國際農機展上,久保田以6個主題區、21款產品的方式展示了公司在農業機械化方面的強大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