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電影網專稿 197653!這個數字,是抗美援朝烈士的人數,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們從未忘記這些「最可愛的人」。除了《金剛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光影紀實》《英雄連》等抗美援朝題材新片,10月23日全國上映的《最可愛的人》則以動畫電影的類型方式致敬這群英雄與這場「立國之戰」。
《最可愛的人》聚焦五位抗美援朝英雄戰士,他們是:爆破大王楊根思、烈火永生邱少雲、全能戰士黃繼光、九星戰鷹王海和狙擊天才張桃芳。這部動畫近似《我和我的祖國》《我和我的家鄉》拼盤創作的模式,用5個故事事跡,以寫實熱血的風格,以小見大,映射出一幅抗美援朝英雄群像。 「我們的戰士,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最可愛的人」,歷史始終銘記著他們,光影再度擦亮他們的精神豐碑。中國電影報導獨家專訪《最可愛的人》總導演李劍平,為大家揭秘這群「最可愛的人」的動畫誕生記。
![]() |
《中國電影報導》專訪《最可愛的人》總導演李劍平 |
我們的戰士,我們的「英雄聯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湧現了許多奮不顧身、英勇犧牲的英雄人物和英勇壯舉,為人們所傳頌,也深深激勵了每一代人。在小高嶺戰鬥中,已經負傷的連長楊根思,面對敵人的重重進攻,毅然抱起炸藥包,拉起導火線,與爬上陣地的敵軍同歸於盡,壯烈犧牲,時年28歲。
在潛伏任務中,美軍的燃燒彈落在邱少雲戰士的潛伏點附近,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為了不暴露潛伏目標,他放棄自救,任憑烈火燒焦身體也一聲不吭、一動不動,他的雙手深深插入凍土裡,直至生命最後一刻,年僅26歲。
「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一切任務,爭取立功當英雄,爭取入黨。」時任通訊員的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肩負起爆破任務,寫下戰書。在摧毀敵軍多個火力點後,彈藥已用盡,他頑強地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地堡槍眼,壯烈捐軀,年僅21歲。
總導演李劍平表示,電影在一開始創作時,就定好這三位家喻戶曉的犧牲英雄,「在這三個英雄之後,也不是說要完全犧牲的才是英雄,我們還有很多戰鬥英雄是生存下來的」,因此,他們把另外兩個主人公聚焦到空軍英雄代表王海大隊和狙擊手英雄代表張桃芳身上。
在抗美援朝空戰中,王海一共擊落擊傷9架敵機,對於當時戰鬥經驗還不足的志願軍空軍來說,這是一項驚人的戰果。張桃芳以436發子彈擊斃214名敵人,創造當時冷槍殺敵的最高紀錄,被譽為「志願軍神槍手」。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他還成為新中國第一代戰鬥機飛行員。
儘管電影是分段講述,李劍平認為五位英雄故事在片中仍然是有機結合的,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完整的故事,並且五位英雄有前後傳承的內在聯結關係。五個故事的排序呈現了一個戰鬥越來越激昂的過程。楊根思、邱少雲和黃繼光的前三個故事充滿悲壯氛圍,到了王海大隊和張桃芳的後兩個故事,志願軍作戰由被動轉為主動,戰果愈發顯著,也就越愈發令人振奮。 在五個英雄之間,還有一個互相激勵、互相學習的傳承關係:楊根思捨身爆破的事跡影響了邱少雲,邱少雲在烈火中犧牲的壯舉又影響了黃繼光……這種互相影響的人物關係,正是輻射出由個人匯聚成整體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偉大革命精神。
重現真實戰場,面向青少年兒童
5位來自電影學院的分組故事導演,500多個幕後工作人員,從立項到完成,影片在緊張的製作周期內嚴格遵守創作規律。在前期準備中,主創團隊尊重史實背景,從報紙、書籍、採訪等渠道大量收集相關資料,根據英雄人物事跡,確定當時的時空環境、前因後果、人物形象,同時邀請專家指導機械裝備、打鬥動作等,在一系列嚴密考證後,再進行藝術化創作。
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不同,從定造型、做三維模型、綁定材質、分鏡、動作捕捉表演等,製作環節一環扣一環,「一旦設定下來就往下進行,不能再回到原來的地方再去修改調整」,李劍平透露,這次創作對他們在精準度上的要求極高。
因為是基於真實英雄人物改編的現實題材,李劍平坦言,不能用太過誇張的造型手法和卡通類型化的方式來打造這部動畫,「不是把戰爭作為玩笑」,「要讓大家很緊張,很揪心地看著我們的英雄在戰鬥,要給觀眾真實的感受與身臨其境的感覺」。
影片屬於寫實風格,不能過度娛樂化,同時為了增加角色的形象與性格魅力,也需要在細節設計裡加強趣味元素。
在楊根思和王海的故事章節中,分別用老虎和老鷹的意象來比喻他們面對敵軍的戰鬥狀態。在塑造黃繼光這個角色時,先是展現他在平時生活中的可愛一面,再與他身處戰場時不畏強敵、奉獻自我的行為形成一些小反差,更能讓觀眾達到共情。
「我們劇組很多人在看很多段落的時候都哭了」,李劍平說,很多抗美援朝的英雄戰士在犧牲時都只有20多歲,他們幕後團隊也有很多20多歲的年輕創作者,儘管大家對這些英雄故事都很熟悉,當看到他們親眼設計出來的英雄形象躍然於銀幕,仍為之深深動容。《最可愛的人》的受眾定位非常明確,通過動畫類型面向廣大的青少年兒童觀眾,為這個年輕群體量身定做。
在配音方面,除了邀請知名配音演員李立宏和資深演員吳剛、臧金生、王勁松,還邀請了張子楓、郭俊辰、周奇、高茂桐、焉栩嘉、莊達菲等就讀於北京電影學院的新一代青年演員共同參與。他們的年齡與聲音表演十分符合當時英雄戰士們的年齡與狀態,他們的加盟體現了青年演員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的擔當與責任,也號召更多年輕觀眾走進電影,重溫歷史,崇尚英雄。
「希望青少年兒童觀眾通過這樣一部影片看到共和國曾經的英雄是怎麼戰鬥的,因為無論是教科書或者其他書本上的,都不如影視作品來得真實。」總導演李劍平強調說,希望通過再現英雄戰士克服艱難險阻、制勝強敵的精神氣勢,讓大家看到戰爭的殘酷性,學習他們保家衛國的崇高精神。
在《最可愛的人》的片尾,從抗美援朝血淋淋的戰場轉至描繪當下幸福生活的畫卷,一首童聲演繹的歌曲《為祖國》漸漸響起。「為祖國跟著心的抉擇,只願擔起這山河無恙的重責,只願擔起這山河無恙的重責!」《最可愛的人》最終帶給我們的,是要永遠銘記抗美援朝將士們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也要懂得珍惜如今來之不易的和平、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