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西人,你知道咱們省拍攝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是哪一部嗎?
1983年,由山西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神行太保》,即是山西省自編自拍的第一部彩色故事片。
該片由郭恩德編劇,羅國梁、石玉山執導,梁同裕、魏新、齊卡等領銜主演,講述了鄉郵員馬鳴因騎自行車技術高超被省自行車集訓隊吸收後,經受了各種鍛鍊和考驗,成長為一名優秀運動員而在國際自行車比賽中成為世界冠軍的故事 ,此片也是國內首部以自行車運動為題材的影片。
在這部體育題材的影片裡,除了重點展現我國體育健兒刻苦鍛鍊、拼搏向上的精神風貌,還通過自行車運動員南下北上的拉練生活,集中展示了山西璀璨瑰麗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如以省內雲崗石窟、應縣木塔、五臺山、關帝廟、永樂宮等風景名勝為背景進行了實時記錄,其獨特的地域風光之美和歷史人文之韻,增加了影片的可視性和感染力,而今天看來,這些無形中留下的寶貴影像資料,已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那麼,在該片中,運城又有哪些名勝古蹟出鏡了呢?
運城作為山西省的旅遊大市,在影片南下拉練的這一部分中,共有三地四處景區得以入鏡,且佔南部出鏡景區總數的五分之四。另一地為洪洞廣勝寺的飛虹塔。
此「四大景區」,且以影片劇情先後為序介紹:
永濟普救寺是片頭唯一入鏡的景區。
普救寺始建於隋唐,是元代王實甫所著《西廂記》中張君瑞和崔鶯鶯愛情故事的發生地,尤以「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而聞名遐邇。其中,重修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的鶯鶯塔為山西第一批省保,也是我國古代四大回音建築之一。
從片中可見,當時這座千年古剎尚未修復,鶯鶯塔作為寺內僅存的建築,也頗有原生態的古風之美。後該景區於1986年大規模復建,現已成為名揚海內外的愛情聖地,是永濟市的一張旅遊王牌。
正片中,首現的是芮城縣的永樂宮。
永樂宮是我國道教三大祖庭之一,既是現存最大的元代道教宮觀,也是我國建築史上的精品。
永樂宮以建築藝術及壁畫藝術馳名中外,其壁畫素有「東方藝術畫廊」之美稱,片中自行車隊運動員們即是在永樂宮純陽殿內的壁畫前參觀,並特別介紹了壁畫傑作《鍾離權度呂洞賓圖》(又稱《二仙傳道圖》),此畫作還曾做過永樂宮參觀券的圖案。
接下來入鏡的是鹽湖區的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又稱關帝祖廟,始建於陳末隋初(公元589年),是我國現存始建最早、規模最大、建制最高、保存最全的關帝廟,也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珍品。
片中展現的先為午門,後為春秋樓,即丁逸群教練與喬領隊討論馬鳴入隊一事所在的位置。
午門位於關帝廟中軸線雉門以北,正面東西兩側分別繪有周倉、廖化站像,北面則是關公過五關、斬六將的彩繪;春秋樓位於關帝廟中軸線最後端,乃關帝的寢宮,因關公夜讀《春秋》而得名。
同在芮城,大禹渡電灌站是影片的最後一處取景地。
大禹渡電灌站是建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一座國家級大型電灌站,以三大工程著稱,一是一級水源站採用活動泵車抽水,二是建兩廂沉沙池解決了黃河泥沙不易處理難題,三是二級站一次揚高200米,首次突破單級揚程不能超過百米的極限,曾在1974年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十大成就」之一。——參考於百度資料。
如今的大禹渡已成為大禹渡黃河風景遊覽區的一部分,是黃河中遊一處獨具特色的水利旅遊聖地。
以上景區現均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其中,解州關帝廟的創建5A級旅遊景區工作正在紮實推進中。
古老河東,魅力運城。
運城是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厚重的河東大地,處處彰顯景觀之勝,人文之蘊,而37年前攝製的山西首部彩色故事片,大量選取運城的好風光入鏡,無疑彰顯出運城顏值的魅力之大!
山西電影製片廠是個省級小廠,原以攝製新聞紀錄片為主,《神行太保》在全國範圍內上映之後,產生的巨大影響遠遠超出了山西電影人的預料,不僅在全國放映98萬多場,並發行到東南亞地區,且以30萬的低製片成本,換來3000萬元的巨額票房收入,實現了山西電影製片廠歷史性的突破。
與此同時,該片當年也獲得了廣泛好評,包括《文匯報》《大眾電影》等四十餘種報刊均有熱評,直至央視電影頻道開播後,《神行太保》還曾多次推薦播出,可以說,作為山西電影製片廠的異軍突起之作,它的歷史意義和意義不容忽視。
本片可在優酷搜索觀看,高清版則需在1905電影網以會員身份觀看。
下圖則是1984年4月,由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同名電影連環畫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