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3+1+2」,選科組合物化政,將來高考和發展,有何利弊得失?

2020-12-24 自在人生wub

@沉澱阿建 答友專門行文提出了修改,已經確定是「3+1+2」。這種高考新模式,是專屬江蘇等八省市的高考改革模式,其中的「3」指統考科目語數英,每科滿分150,以原始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1」是確定偏文或者偏理,在物理和歷史兩科中選擇其一,滿分100分,以原始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2」只能在化生政地四科中選擇其二,卷面滿分各100分,轉換成等級賦分後計入高考總分。這就是典型的所謂新的高考「3+1+2」模式,既然該考生想學偏理科,那麼「1」必選物理,生地不特長,也就意味著要放棄,「2」也只能選擇化政了!

選科「物化政」的主要優勢,筆者談兩點:

其一是在將來高考志願填報時,適合院校和專業特別多,有著太多的可供選擇方向。由於有物理這個專業覆蓋率較廣的學科,大部分理工科專業都在可報範圍內,並且政治學科也可以覆蓋到一些偏文的專業,因此,它的可報專業超過98%以上,一些頂尖大學專業可報率甚至高能達到100%!因而,學生選報物化政科目組合,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供選擇的大學院校與專業學科非常多,只要你喜歡,將來高考填報志願時,幾乎就可以隨便填報,高考分數夠了的話,被錄取率接近100%!

其二是大學本科畢業後,無論考研,還是考公務員,都會省時省力、佔盡優勢,令人羨慕。由於大學畢業之後,參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階段選考科目未選擇政治的話,大約會存在差不多1~2年的政治思想理論知識斷檔期,直接會對今後的考研和考公務員之路影響頗多和頗深。所以,高中學生選報物化政科目組合,可以說影響深遠,對於將來大學的繼續升學、司法考試、或者就業考公務員等,都產生直接影響。與此同時,據相關統計,選報這個科目組合的考生相對較少,高考競爭力也相對較小!

選科「物化政」的主要不足,筆者也談兩點:

第一、學科難度較大,尤其物理與政治,魚與熊掌兼得的可能性不太大,差不多就是高中最難得分的學科。理科性最強的莫過於物理,文科性最強的差不多也就是政治了,這種需要兩極性思維難度的學科,對於大多數高中學生來說,簡直可以稱得上是「折磨」,尤其是在當下的「3+1+2」高考新模式下,文理不分科,政治學科得分具有很大的不穩定性,哪怕是你平時政治考試成績不錯了,高考時也未必一定能夠得到高分,更何況還有一個等級賦分制,即使卷面差一分來,也許就是差一個大等級,這讓考生情何以堪!

第二、物化生組合的關聯度太小了,給大多數高中生學習上帶來較大難度,真不是一般學生敢於選擇的。事實上,物化生三門學科各有側重:物理需要空間想像、邏輯推理、與實驗能力,並且需要超強的歸納總結能力;化學則需要的是分析推理及實驗的能力,並且由於知識體系駁雜的因素,還需要進行大量的記憶;然而政治不僅需要良好的理解、記憶、思辨、與評價能力,而且更需要理論聯繫實際的運用和體悟能力。這三門學科關聯度幾乎沒有,學生在學習時,很難發揮關聯、促進的運用,有的學生甚至會覺得三者之間「風馬牛不相及」!

結束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關於「剛上高一,生物和地理不特長,還想學偏理科,3+1+2怎麼選」的問題,相對來說,能夠選擇的科目組合就比較固定了,即物化政科目組合。而對於學生選科物化政組合,可以說是利弊參半,真的學霸當然沒啥問題了,而對於普通高中生來說,這個難度可就大了,希望你真的有勇氣面對,並能應付自如!

相關焦點

  • 「3+1+2」高考模式「棄子」組合,為什麼沒人選?
    #新高考選科#「3+1+2」模式選科依然是一大難題,不僅要考慮自己的興趣、特長、成績以及未來的職業規劃,還需要根據目標專業的選科要求,了解不同選科組合的可報考專業、專業覆蓋率、所在地區的競爭情況等,才能最終確定選擇的科目。
  • 新高一提前了解: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科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組成,滿分為750分。即通常所說的「3+1+2」模式。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 最受歡迎的竟是...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圈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 新高考3+1+2模式的「學霸組合」,4類專業不能報,適合大多數人
    2021年是新高考「3+1+2」模式正式實行的第一年,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很多同學和家長都缺少相應的經驗,對於自己所選的科目組合,到底能夠報考大學裡的哪些專業尚不清楚。為了能夠讓各位同學和家長,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選科目的可報考有哪些專業,本專欄通過大數據分析,歸類和整理新高考「3+1+2」模式中12個選科組合能夠報考的專業類別、具體可報考的專業明細,為各位同學和家長在高考志願時有一定的參考。本專欄至少有12章,第一章介紹的是「物化地」組合可報考的專業:新高考3+1+2模式:「物化地」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 8省市新高考選科數據來了,物理火爆,這些組合真的無人選擇?
    今年,又有8個省市加入到新高考隊伍中來,這8個省市區分別是:江蘇省、河北省、遼寧省、廣東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福建省。這8個省份都將會採用3+1+2模式,必考科目語數英按照原始分數計算,最高150分。物理和歷史學科學生任選其一,也是按照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滿分100分。
  • 新高考3+1+2模式:「物地生」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2021年是新高考「3+1+2」模式正式實行的第一年,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很多同學和家長都缺少相應的經驗,對於自己所選的科目組合,到底能夠報考大學裡的哪些專業尚不清楚。為了能夠讓各位同學和家長,能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所選科目的可報考有哪些專業,本專欄通過大數據分析,歸類和整理新高考「3+1+2」模式中12個選科組合能夠報考的專業類別、具體可報考的專業明細,為各位同學和家長在高考志願時有一定的參考。本專欄至少有12章,第一章介紹的是「物化地」組合可報考的專業:新高考3+1+2模式:「物化地」可以報考哪些專業?
  • 高考「3+1+2」選科,「物地生」真是最佳組合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而河北、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是實行新高考「3+1+2」選科,歷史和物理需要選擇一門,物理、化學、政治、地理需要選擇兩門,12種選科組合,這讓眾多學生和家長不知該如何下手選擇。高考「3+1+2」選科,共有12種組合,物理+生物+地理這個選科組合確實比較好,據福建、廣東、河北、湖南、湖北、重慶、江蘇等7地選科數據,學生選生物科目平均佔比是64.44%,選地理科目平均佔比是55.65%,選物理科目平均佔比是55.30%,這三門科目高居所有科目前3名,那麼為何這麼多學生選擇「物地生」或這個組合有什麼優勢呢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 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編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 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 新高考12種選科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分析
    目前,全國共有14個省市實施了高考綜合改革,新高考模式下,考生首先要面臨的就是科目的選擇,在「3+2+1」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組合共有12種。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選科難題,高考君對12種各組合的優劣勢及各學科對應專業做以下分析,供各位考生和家長參考。
  • 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如何選科?老師:一個科目吃香一個科目吃虧
    目前已有14個省市啟動了「新高考」,「新高考」也必然會成為全國高考的全面發展趨勢,「新高考」取消文理科,所有新高考考生都將首要面臨「選科」這一大問題,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科目組合就有12種,那麼如何選科最為合理?
  • 新高考3+1+2模式,物理價值「水漲船高」,這2門學科卻被推下水
    雖然在此之前全國高考分成一卷二卷三卷和省市自主出題的模式,但是大部分省市還是施行文理分科的,三大主科+物化生是理科,三大主科+政史地是文科,意識到文理分科會將學生知識太極端化,後多省變成3+3的高考模式,但3+3高考模式,多省市出現「棄物理」的現象,這不利於「科技興國」的戰略,所以新高考改成3+1+2的模式。
  • 新高考3+1+2模式,選物理不選化學,會怎麼樣?
    有學生諮詢:高考3+1+2模式選物理不選化學怎麼樣?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作為持續關注高中選科的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我了解的情況,不選化學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多!背後原因值得深思。3+1+2是3+3模式的優化版,把物理或者歷史變成了必選,有助於強化這兩科作為基礎學科的地位與作用,畢竟物理學科關聯到的大學專業實在太多了。只要選擇了物理,就意味著這位考生的整體學科組合是偏理科的,哪怕他選的是物理政治地理,但佔主體地位的依然是物理。
  • 3+1+2選科有12種組合,哪個組合最好?
    隨著高考改革步伐不斷加快,除了原有的文理分科模式外,還有「3+1+2」模式、「3+3」和「6選3模式」、「3+3」和「7選3」模式等3種不同模式的選科。「3+1+2」模式是2021年起採用比較廣泛的模式。一、什麼是「3+1+2」模式?
  • 新高考模式下,「最差選科組合」誕生,新高一學生儘量避免
    新高考並不是學生們選科就完事了,而且將要在選科開啟學生們的生涯,目前為止,高考的模式是文科與理科,填報高考志願就只是根據文科理科來做一個專業的限制,而學生們的生涯規劃是到了大學以後的事情,新高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前學生們的生涯規劃。
  • 新高考模式下,怎樣選科更容易上985,政治成為「必選」科目?
    不過隨著人才多樣,國家對高考也有了新的改革,考試科目也變成了「3+1+2」,除了固定的語文數學英語外,在剩下的科目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3科進行考試,這樣的新模式對更多學生來說反而是提高高考成績的好機會。新高考模式下應該怎樣「選科」?
  • 新高考選科,這種組合最有利於考上好大學!但這類學生選擇會吃虧
    老高考是有文、理分科的,但是新高考卻能自己選擇想要就讀的科目。新高考的改革,更多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特長,這樣高考選科方式,似乎顯得更加有人情味兒,體現的是我們國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學生在實際的選科方面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以前就是文理的選擇,現在的選擇多了,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了。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3+1+2落地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溫馨提示:全文2700餘字,閱讀時長9分鐘。
  • 以天津選科3+3為例——多角度解析新高考,高一如何選科?
    1、新高考前後天津招生人數及批次線分析2、在津:211、985、雙一流要多少分?3、性價比:天津市屬高校聯合培養適合什麼樣的考生?4、新高考批次設置、填報數量及錄取投檔模式變化5、等級賦分制:不同選科,對尖子生、中等生有什麼影響?學霸組合真的是學霸組合嗎?中分段考生競爭更加激烈?提分重心在哪?6、不同分數段,怎樣選科有優勢?不選物理會吃虧嗎?
  • 新高考「3+1+2」模式下,這種組合難度較大,資深教師卻很推薦
    目前高考模式有三種,一種是「6選3」,除了數語外,要在政史地理化生六科中選擇3科,一種是「7選3」,針對的是浙江地區的考生 最後一種是「3+1+2」模式,「3」是語數外必選,「1」指的是在歷史和物理學科中選擇,「2」則是其他那幾科,這種新高考模式已經在全國8個省市大規模實行。
  • 高考新模式3+1+2學科如何選?物理一枝獨秀,相形見絀是化學
    物理被「偏愛」,學生需要二選一物理作為理科和工科的基礎學科,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意義重大,對社會,對國家的影響也是十分重大。為了扭轉這種局面,眾多省份高考改革進行細化,將3+3模式調整為3+1+2模式。高考出現「3+2+1」模式是一種什麼概念?新高考3+1+2模式,3指的就是三門主科語文、數學和英語,1指的是物理和歷史二選一,2指的是生物、化學、地理和政治4門學科中選擇兩個。之前3+3模式,大多數考生為了避開難度大的物理,選擇用歷史或者地理來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