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最差選科組合」誕生,新高一學生儘量避免

2020-12-27 騰訊網

新高考並不是學生們選科就完事了,而且將要在選科開啟學生們的生涯,目前為止,高考的模式是文科與理科,填報高考志願就只是根據文科理科來做一個專業的限制,而學生們的生涯規劃是到了大學以後的事情,新高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前學生們的生涯規劃。

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高考也正在進行著下一步的改善,我們按照原來的高考模式來看,主要就是分為文科與理科,但是對於新高考改革,將要開始實行「3+1+2」模式,這是可以讓學生們可以有更多的選擇,而且對學生們的日後學習也會更加的有幫助。

新高考「最差組合」已誕生,高一新生儘量避免

歷史+生物+化學

現在雖然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可以告訴學生們哪一個選科最有優勢,事實上,這個也是與學生們的個人情況有關,但是在新高考的模式中,這個「歷史+生物+化學」,是被稱之為「最差組合」的。

這個組合是屬於一個半文半理的組合,我們可以很明顯的就可以看得出來,這樣組合的學生的物理學科是不太好的,但是想要光靠著生物與化學這兩個學科來彌補也是非常「吃力」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個組合在報考中的選擇性也是不會多的。

值得學生們選擇的組合

1. 物理+政治+生物

有很多的學生對於生物這門學科都分不清楚是理科學科還是文科學科,但是按照原來的高考模式來說,生物這門學科是一門理科學科,但是生物這門學科裡邊的知識,還是有那麼一點偏向於文科,這門學科是非常考驗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的,而且這個物理+政治+生物組合是很值得學生們選擇的。

要是讓學生們在物理與歷史之間選擇一個的話,大部分的學生應該都會選擇物理這門學科,雖然說物理這門學科看上去是比較有難度,但是只要學生們可以學得進去,慢慢地就會發現物理這門學科是非常好學習的,而且生物這門學科對學生們來說,也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2. 物理+化學+政治

大多數的學生都是覺得物理這門學科比較難的,但是現在學生們在新高考的模式中,物理這門學科是最佳的選擇,我們拿物理與歷史這兩門學科來比較的話,其實物理還是比較簡單的,而且對學生們的上課也是非常有意義的,物理這門學科的知識是可以運用很多的實驗來證明的,這樣還可以加深學生們的印象。

那麼在物理+政治+生物的組合當中,物理與化學都是屬於理科的,而且這對學生們的選擇大學專業也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們之所以會選擇這樣的組合,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政治的學習是對學生們以後報考公務員是有一定優勢的,而且政治這門學科也是沒有太大難度的。

高一學生在選科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 目光要長遠

雖然說新高考中的選科是需要根據學生們平時的學習成績來選擇,但是有很多的學生覺得物理這門學科比較有難度,就選擇放棄了這門物理學科,但是學生們在做決定的時候,一定要仔細地去想一想。

如果說學生們在選科的時候選擇了物理這門學科,那麼在學生們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可以選擇的專業範圍是非常多的,學生們物理學的不好不要緊,因為物理這門學科的成績也是可以通過不斷的刷題來改變的,學生們不要只看眼前的成績就放棄物理。

2. 注重自己的興趣

人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需要有興趣的,學習也是一樣的,只要學生們對學習這件事產生興趣,都是會願意付出更多的時間來努力學習,而且新高考的選科也是關係著學生們將來在高中畢業以後大學選專業的選擇。

如果學生們可以一直有興趣學習到大學,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大家也一定要多了解一下自己,看一看自己是否可以堅持到最後,以免到最後半途而廢。

3. 注意所選學科之間的聯繫

學科與學科之間是有著一定聯繫的,並且這種聯繫是可以幫助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當然了,也是可以對其他學科產生一些不利的影響,所以說學生們之選科的時候,一定不要跨越太大。

4. 看自己特長,重視賦分制

學生們在選科的時候,也是要按照自己的特長來選擇的,畢竟學生擅長的學科是可以拉分的,所以說學生們在選科的時候,先看一看自己的特長在哪裡。

結語:

學生們在新高考的模式下選科一定要慎重,因為這會影響著學生們的未來,選科一定要選擇自己比較擅長的學科組合,或者是選擇一個對自己選擇大學專業有幫助的學科組合,畢竟選科對學生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你對新高考模式下,「最差選科組合」,有什麼樣的看法?歡迎積極留言。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新高考「最差」組合出現,新高一學生要避免,已有很多學生後悔了
    新高考的誕生,不知不覺已有6年之久了。從2014年的浙江、上海新高考,再到2017年的海南、山東、天津、北京,再到2021年的遼寧、重慶、湖南、河北、湖北、江蘇、福建、廣東等8省新高考。隨著新高考的普及,慢慢地,必然在全國範圍內展開。新高考肉眼可見的最大改革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除了語文、數學、英語這三門課程是固定的科目以外,剩下的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6門科目都是可以自由選擇的。
  • 新高考模式下,怎樣選科更容易上985,政治成為「必選」科目?
    不過隨著人才多樣,國家對高考也有了新的改革,考試科目也變成了「3+1+2」,除了固定的語文數學英語外,在剩下的科目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3科進行考試,這樣的新模式對更多學生來說反而是提高高考成績的好機會。新高考模式下應該怎樣「選科」?
  • 新高一提前了解: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二,「3+1+2」模式下的12種選科組合 1.組合:物化政 分析及建議 物化生這個組合可以說是純理科組合了,一般理科很強的學生,都會直接選擇這個組合,這樣的選擇可能會違背了新課改全面發展的理念,但是新高考選科還是要以學生的個人意願為先,按照興趣愛好為準。
  • 以天津選科3+3為例——多角度解析新高考,高一如何選科?
    1、新高考前後天津招生人數及批次線分析2、在津:211、985、雙一流要多少分?3、性價比:天津市屬高校聯合培養適合什麼樣的考生?4、新高考批次設置、填報數量及錄取投檔模式變化5、等級賦分制:不同選科,對尖子生、中等生有什麼影響?學霸組合真的是學霸組合嗎?中分段考生競爭更加激烈?提分重心在哪?6、不同分數段,怎樣選科有優勢?不選物理會吃虧嗎?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3+1+2落地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溫馨提示:全文2700餘字,閱讀時長9分鐘。
  • 新高考選科,這種組合最有利於考上好大學!但這類學生選擇會吃虧
    老高考是有文、理分科的,但是新高考卻能自己選擇想要就讀的科目。新高考的改革,更多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和特長,這樣高考選科方式,似乎顯得更加有人情味兒,體現的是我們國家「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學生在實際的選科方面其實並沒有那麼容易。以前就是文理的選擇,現在的選擇多了,就需要考慮方方面面了。
  • 高考「3+1+2」選科,「物地生」真是最佳組合嗎?聽聽老師怎麼說
    高一期末考試將要來臨,伴隨著是高一學生面對選科問題,河南、安徽、江西、四川等地高中學校是文理分科,學生比較容易選。而河北、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是實行新高考「3+1+2」選科,歷史和物理需要選擇一門,物理、化學、政治、地理需要選擇兩門,12種選科組合,這讓眾多學生和家長不知該如何下手選擇。
  • 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如何選科?老師:一個科目吃香一個科目吃虧
    目前已有14個省市啟動了「新高考」,「新高考」也必然會成為全國高考的全面發展趨勢,「新高考」取消文理科,所有新高考考生都將首要面臨「選科」這一大問題,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科目組合就有12種,那麼如何選科最為合理?
  • 新高考選科誤區:莫讓非主觀因素主導決定
    2021年,第三批高考改革的八個省份將迎來改革後首屆高考,作為預演,下個月將進行的八省聯考,大概相當於一個「奧運測試賽」。新高考最引人注目的,和每個學生息息相關,甚至絞盡腦汁的,莫過於選科的事情。「3+3」模式與「3+1+2」模式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的八個省份,其實在選科這個關鍵問題上,和前兩批六個省份相比,已經算是打了「補丁」。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迎來首屆高考,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緊隨其後,該六個省(市)的選考模式均為「3+3」模式。
  • 新高考選科:選哪些科目可報的專業多?高一高二生要注意!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進行不分文理、選科的高考方式。2020年,北京、海南、山東、天津將執行新高考,教育考試院也提前發布了擬在本省市招生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本文根據這四個省市公布的選考科目要求來分析不同選科組合可填報的專業數佔比,為高一高二考生提供參考。
  • 新高考3+1+2模式,物理價值「水漲船高」,這2門學科卻被推下水
    雖然在此之前全國高考分成一卷二卷三卷和省市自主出題的模式,但是大部分省市還是施行文理分科的,三大主科+物化生是理科,三大主科+政史地是文科,意識到文理分科會將學生知識太極端化,後多省變成3+3的高考模式,但3+3高考模式,多省市出現「棄物理」的現象,這不利於「科技興國」的戰略,所以新高考改成3+1+2的模式。
  • 高考改革後高几開始選科?江蘇嚴禁高一選科分班,不能只追求成績
    實行「3+1+2」的新高考以後,學生不用再分文理科,但是理論上學生依然面臨著一次選科,物理和歷史二選一,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選二,該如何選?對學生來說依然是一大難題。很多學生和家長會關心,那學生什麼時候選科呢?
  • 講座回顧:新高考下如何科學選專業?那老師給你答案
    新高考改革都有哪些內容?如何科學選專業?下面跟隨小編一起回顧下講座的內容吧!  志願填報講座  新文達學科規劃專家 那春雷老師    2.選擇科目組合的不同  在「3+1+2」模式下,學生可根據實際情況在12種科目組合中自主選擇,而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的組合供學生選擇。  3.考試內容的不同  傳統文理分科的數學考試科目、試卷的內容和難度都是有所區分的。
  • 高考「3+1+2」,選科組合物化政,將來高考和發展,有何利弊得失?
    這就是典型的所謂新的高考「3+1+2」模式,既然該考生想學偏理科,那麼「1」必選物理,生地不特長,也就意味著要放棄,「2」也只能選擇化政了!選科「物化政」的主要優勢,筆者談兩點:其一是在將來高考志願填報時,適合院校和專業特別多,有著太多的可供選擇方向。
  • 新高考選科一錯步步錯,成績中等可能變差,這樣的組合很「吃香」
    高考改革如何選擇科目更合適?成績中等如何逆轉,試試這樣的組合!近些年來,高考改革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不少省份也被吸納其中,如何才是最優選?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家長學生,如果稍有不慎就會折在這一個選擇上,不僅難以協調學習時間,就連原本擅長的科目都要被拖後腿。而學生們面臨的問題也不僅僅是這一個,由於高考改革剛剛開始,想要參考以往的數據填報基本沒戲,就連高考志願也要與選科相掛鈎,如此一來更是難上加難。選科究竟有哪些?新高考套路奇多!
  • 新高考「3+1+2」模式下,這種組合難度較大,資深教師卻很推薦
    最後一種是「3+1+2」模式,「3」是語數外必選,「1」指的是在歷史和物理學科中選擇,「2」則是其他那幾科,這種新高考模式已經在全國8個省市大規模實行。 那麼,這麼多考試組合中,哪一種最有優勢?根據新高考選科數據顯示,選擇物理學科的要比歷史學科的學生多,政治學科成了冷門。
  • 問教丨或更有價值的高考選科模式:任考多門,選三門成績參與錄取
    主要有六項措施,包括:高中學考按年級定時定科統一安排,同一年級統一科目統一時間開考,從2020年入學的高一學生開始實施;外語和選考科目成績從2年有效改為當年有效,從2021年1月考試起實施;選考科目等級賦分的分差由3分改為1分,從2022年1月選考起實施;錄取分段由三段改為兩段,從2021年招生錄取起實施;語文、數學和外語使用全國統一命題試卷,從2023年起實施等。
  • 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心平氣和,做一個忠實的新高考學生選科記錄者。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只用最真實的案例來說話。這裡沒有臆想,沒有猜測,沒有大道理,只有真切的現實。因為這是10季失敗案例,所以她們各有各的不幸與失意之處,請勿對號入座,一些大實話如果引起不適,還請諒解。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 最受歡迎的竟是...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圈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 7省新高考選科統計出爐!學科難度係數排行再度爆冷
    2021年新高考改革之後的第3批改革的名單中有7個省份,2021屆的單科選考數據已經基本出爐,今天小曲就和大家一起去看看,眾多的學科裡面,最受同學歡迎的,和最不受同學歡迎的,到底是哪個學科?廢話不多說,直接看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