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2020-12-23 新高考前沿

我一直在提醒自己心平氣和,做一個忠實的新高考學生選科記錄者。事實勝於雄辯,我們只用最真實的案例來說話。

這裡沒有臆想,沒有猜測,沒有大道理,只有真切的現實。因為這是10季失敗案例,所以她們各有各的不幸與失意之處,請勿對號入座,一些大實話如果引起不適,還請諒解。

根據粉絲的反饋情況,我決定把《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九季:強選物理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提前更新,順序略作調整,又名《新高考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九季:硬選物理,高中3年飽受打擊》。

友情提示:全文4300多字,閱讀時長15分鐘。

01沒有分數,何談大學?

山東的一位家長,孩子物理經常考滿分,今年又給兩名高考成績不太好的考生報了高考志願。所以他根據自己經驗,得出一個很重要的結論:不選物理,考生高考報志願時會後悔。並由此得出一個更重要的結論:「新高考前沿」作為一名物理老師與高中班主任,阻止學不會物理卻硬選物的學生們,就是在誤人子弟胡說八道。

首先我無法否認,這名家長的一個觀點是正確的:那就是選擇物理,業覆蓋率高,可選的專業多,可報考的院校多,高校招生人數也多,高考志願報考選擇多。

但所有的這些觀點,應該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孩子真的能夠學會物理,最起碼能學個差不多。

如果學不會,選物理有再多優勢,跟你又有什麼關係呢?

高考首先看的是分數,你沒有分數?連大學都考不上,那還談什麼選專業呢?談什麼報志願呢?

02高三已至,課堂對答

再次強調,我只是一名忠實的記錄者,記錄的都是原原本本真真切切正在發生的事情。而這10季失敗經驗教訓,不能拿學霸的學習經驗來衡量。因為學霸們當然首選物化生與物化地,他們會出現在10季的成功案例裡。

那我們就先說說,新高考3+1+2模式從2018年實施以來,選考物理的孩子,兩年來在班裡真實的學習情況。

由於新高考3+1+2政策具體落地在2019年4月份,所以第一屆新高考的孩子們,選科分班很晚,幾乎都是在高一結束時才進行最終確定。

而我所在的重點高中有6成孩子選擇了物理這一學科,我教兩個班級,一個為重點實驗班,一個為普通班。

如今已經是2020年高三第一學期,孩子們正在進行高三一輪複習。今天課堂中我走到一名孩子面前問他:「現在是整理時間, 這道題剛講完,為什麼留時間給你不整理?你的書呢?怎麼不拿出來!」

孩子說:「老師,我一點也聽不懂。

他對我嬉皮笑臉,並不會因此感到慚愧,而是一種習以為常,甚至麻木。其實我也知道他確實什麼都聽不懂,但是也不想放棄他,只是想讓他感受到一種關心,老師並沒有忽視他。

03重回高一,情景重現

這樣的男同學,在普通班裡不在少數,至少有一打。而那些普通班裡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學習的女生們,她們乖巧聽話,但是她們能學會物理嗎?

女生其實更慘,在這個普通班裡有一半的女生學得都是稀裡糊塗。雖然一輪複習講的是基礎,但平時做題時,她們臉上寫滿了迷茫。

重點班還好,在普通班裡,超過一半的孩子對物理的學習十分吃力。她們在這兩高中兩年到底都經歷了什麼?

那就是從選科之日起:物理就從來沒有及過格,歷次考試一次都沒有。

讓我們把時間撥回高一,剛入學時每一個孩子都雄心勃勃,立志努力學習。有的能堅持一個星期,有的能堅持一個月,有的能堅持一年。

但在學習過程中各種外界的誘惑與其他因素的幹擾,一部分學生自然而然的在掉隊。同樣是學習,一定會有好壞高低之分。

在新高考選科時,我一直在跟孩子們強調一個思想:學不會物理,千萬不要選硬選。因為全省全市最好的幾所高中,中考600分以上的孩子們,選的幾乎都是物化生與物化地這個組合。

我們要認清自己,第一、無法跟他們進行競爭;第二、我們學不會硬選,整個高中生涯就會十分痛苦。

04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然而很多家長與考生們並不這麼想因為他們知道選擇物理專業覆蓋率最高,可報考的專業又多又好,將來就業前景更好。所以他們不顧孩子本身的學習情況,不聽老師的建議,義無反顧的選擇物理。

而後來的學習情況是什麼呢?高一物理的內容比較簡單,但一部分孩子都無法及格,還有一部分孩子是因為先修過,仿佛跟得上。而且她們以為只要我肯努力,肯付出,物理一定能夠追趕上來。

我們不否認「努力」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學好物理真的還需要一點「天分」。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到了高二,各科難度加大,物理尤其明顯,這階段會產生十分嚴重的兩極分化。電場、磁場、電磁感應的內容是整個高中物理最難的內容,都集中在高二。

而這個學期尤其是硬選物理的學生,她們會被虐到懷疑人生。

05飽受打擊,自信全無

本身物理就是一個邏輯性較強的學科,高一物理沒有學懂學通,到了高二根本跟不上課。每節課我看著她們強打精神,試圖努力追趕老師的節奏與聽懂老師的話語,我也總會放緩腳步,每節課少講幾個題,少講一些內容,爭取能照顧她們。

物理邏輯性強,前後知識聯繫十分緊密。如果一次考試不及格,很容易次次不及格。

一個人的「心氣」是有限的,一次月考不及格,一個月後又不及格,不會的東西堆積起來越來越多,半年下來,哪一個孩子能承受這樣的打擊?

而更令她們備受打擊的是,這個過程中她們並沒有放鬆對物理的學習。不但在課上認真學習,課下還花費大量的時間與金錢,上課外輔導班。可都收效甚微,每次考試拿起題來,腦海一片迷茫,不知從何入手,只要題型略做變換,就無法舉一反三進行作答。

高二半年的打擊,會讓一個學生的自信心完全喪失。她們已經對物理學習產生了牴觸與畏懼心理,進而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其他科的學習也會大受影響。

一個自信心全無的孩子,她們在學物理時,不僅不會快樂,只會陷入無盡的苦痛之中。

06渾渾噩噩,逐漸麻木

到了高二下學期,普通班的一半的孩子,給老師的感覺就是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反正我來上學了,課上我也在聽,但是我聽不懂。每節課都很困,昏昏欲睡。而其中的一些比較皮的男生,甚至到後期連課本都不願意掏出來。

相信每個一線老師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班裡有一部分孩子就是在混日子。

我們往更深遠的地方想,高中階段的高二這一年,孩子每天如此度過,後面還有更苦的高三,又要煎熬一年。她們看不到希望,逐漸變得麻木。雖然也會在考試成績出來時哭泣、自責、內疚,但她們無力改變,過幾天忘了成績又開始渾渾噩噩的混日子。

這對於他們的人生的陰影是有多大呀。我無法預知她們未來會如何,但我知道她們會覺得自己的整個高中生涯是失敗的。

這正可謂是「強選物理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啊!

而在平常談心之時,這些物理不及格的孩子,都表現出一種後悔,後悔自己當初沒有選擇歷史。而選歷史的孩子,卻絕不會後悔,因為她們知道物理就是學不會,沒有退路。

後悔自己選了物理,有的家說為什麼她們不「改科」呢?我會有一期裡專門對半路改科進行講解,並不像我們以為的那樣容易,其中困難重重。

07參考山東,借鑑經驗

接下來我們再參考山東新高考改革的經驗,因為今年山東新高考改革第一年的考生,進行了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了,高考志願也都基本錄取完畢。這對於我們後來者,具有很大的借鑑意義。

山東省2020年夏季高考分數線:

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532分,一段線449分,二段線150分。

全省696分及以上有56人,一段線上共計27萬餘名考生。

696分及以上56人,其中,選考物理56人、選考化學56人、選考生物52人;特殊類型招生控制線532分及以上110794人,一段線449分及以上272673人。

排名前500名的高分段考試,選科科目主要集中在物化生物化地這兩個組合。

這首先說明這兩個組合,尤其是物化生競爭十分激烈。

而開頭山東這位家長根據給兩個考生報志願經驗,得出19萬名之後的考生,不選物理,沒有一本可上。

相關焦點

  • 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
    但是……新高考,它就這樣來了!本文將詳細分析:面對新高考選科迷茫的孩子與家長心裡現狀與造成原因,以及選科建議與高中學習指導。這是作者根據新高考3+1+2落地兩年對學生的持續追蹤,總結的10季選科失敗真實案例第4季:《新高考選科失敗案例第四季:隨波逐流,鸚鵡學舌四不像》,又名《新高考如何選科失敗案例:走一步看一步,從眾心理要不得》。溫馨提示:全文2700餘字,閱讀時長9分鐘。
  • 新高考選科,高中科目對應大學哪些專業?高中生一定要知道!
    目前,天津實行新高考,而新高考和傳統高考最大的不同就是取消了文理分科,實施「3+3」的選科模式。 而且科目的選擇直接跟大學的專業掛鈎,所以了解各科目本身的特性和其與大學專業的對應關係是選科前必做的功課。
  • 高中「3+1+2」選科,選物理還是選歷史,武大天大選科要求可看看
    高中開學快3個月了,馬上就要進入期中考試了,對高一學生來說,也將要根據各科成績進行做好選科的準備。 河南、江西、安徽等地高一學生選科較為簡單,文理分科,而河北、重慶、湖南、湖北、廣東等地則是實行「3+1+2」選科,「1」指物理和歷史需要選擇一門,學生需要從物理、歷史這兩科中選出一科,這讓很多家長和學生比較苦惱,不知如何選擇才好。
  • 新高考3+1+2模式,選物理不選化學,會怎麼樣?
    有學生諮詢:高考3+1+2模式選物理不選化學怎麼樣?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作為持續關注高中選科的老師,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根據我了解的情況,不選化學的學生變得越來越多!背後原因值得深思。3+1+2是3+3模式的優化版,把物理或者歷史變成了必選,有助於強化這兩科作為基礎學科的地位與作用,畢竟物理學科關聯到的大學專業實在太多了。只要選擇了物理,就意味著這位考生的整體學科組合是偏理科的,哪怕他選的是物理政治地理,但佔主體地位的依然是物理。
  • 新高一提前了解:新高考3+1+2模式,高中生該如何選科?
    教育部正式發文,確定了重慶、河北、遼寧、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共8省市正式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
  • 以天津選科3+3為例——多角度解析新高考,高一如何選科?
    1、新高考前後天津招生人數及批次線分析2、在津:211、985、雙一流要多少分?3、性價比:天津市屬高校聯合培養適合什麼樣的考生?4、新高考批次設置、填報數量及錄取投檔模式變化5、等級賦分制:不同選科,對尖子生、中等生有什麼影響?學霸組合真的是學霸組合嗎?中分段考生競爭更加激烈?提分重心在哪?6、不同分數段,怎樣選科有優勢?不選物理會吃虧嗎?
  • 新高考文理分科取消,如何選科?老師:一個科目吃香一個科目吃虧
    #關注全國高考的朋友們都知道,河北、遼寧、湖北、湖南、重慶、江蘇、福建、廣東共8個省份市將在2021年舉行首次新高考,並為全新的「3+1+2」模式。目前已有14個省市啟動了「新高考」,「新高考」也必然會成為全國高考的全面發展趨勢,「新高考」取消文理科,所有新高考考生都將首要面臨「選科」這一大問題,在「3+1+2」的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可選擇的科目組合就有12種,那麼如何選科最為合理?
  • 「3+1+2」選科人數爆大秘密: 新高考選科難出天際, 最受歡迎的竟是...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動,第三批八省市採取「3+1+2」的選科模式。那2021屆各省選科情況如何,有哪些現象出現?小圈給大家分析一下第三批新高考改革省市2021屆選考數據並給出一些單科學習及選科的建議,供廣大家長和考生參考。 說明:數據來源於王學森高中物理,為網絡流傳版本,僅供參考,最終以官方公布數據為準。
  • 8省市新高考選科數據來了,物理火爆,這些組合真的無人選擇?
    今年,又有8個省市加入到新高考隊伍中來,這8個省市區分別是:江蘇省、河北省、遼寧省、廣東省、湖北省、湖南省、重慶市、福建省。這8個省份都將會採用3+1+2模式,必考科目語數英按照原始分數計算,最高150分。物理和歷史學科學生任選其一,也是按照原始分計入高考成績,滿分100分。
  • 教育部回應:高中文理分科仍是主流,最遲後年全面啟動「新高考」
    2020年的高考讓人印象非常深刻,因為疫情,備考期間高三學子們不得不開啟線上學習模式,高考時間也史無前例的往後推遲一個月,不過從最終的考試成績來看,高考生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而現在臨近年末,還有一件事情同樣也是受到極大關注的,那就是「新高考」的啟動。
  • 高考新模式3+1+2學科如何選?物理一枝獨秀,相形見絀是化學
    過去的高中文理分科,文科包括語文、數學和英語,外加物理、化學和生物,而文科包括三大主科加歷史、地理和政治,這是自恢復高考以來實行了數十年的分科標準。然而隨著社會進步,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質疑過去的分科標準。
  • 新高考模式下,怎樣選科更容易上985,政治成為「必選」科目?
    不過隨著人才多樣,國家對高考也有了新的改革,考試科目也變成了「3+1+2」,除了固定的語文數學英語外,在剩下的科目中學生可以自由選擇3科進行考試,這樣的新模式對更多學生來說反而是提高高考成績的好機會。新高考模式下應該怎樣「選科」?
  • 2021年高考報名人數及選科情況公布
    2021年,福建、河北、遼寧、江蘇、湖北、湖南、廣東、重慶8省市迎來首年「3+1+2」新高考考試及錄取模式。「3+1+2」「3」:語文、數學、外語3科滿分均為150分,總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1」:物理或歷史必選一科,滿分為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
  • 新高考選科:選哪些科目可報的專業多?高一高二生要注意!
    隨著新高考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省份開始進行不分文理、選科的高考方式。2020年,北京、海南、山東、天津將執行新高考,教育考試院也提前發布了擬在本省市招生普通高校本科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本文根據這四個省市公布的選考科目要求來分析不同選科組合可填報的專業數佔比,為高一高二考生提供參考。
  • 高考「3+1+2」,選科組合物化政,將來高考和發展,有何利弊得失?
    這種高考新模式,是專屬江蘇等八省市的高考改革模式,其中的「3」指統考科目語數英,每科滿分150,以原始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1」是確定偏文或者偏理,在物理和歷史兩科中選擇其一,滿分100分,以原始卷面分計入高考總分;「2」只能在化生政地四科中選擇其二,卷面滿分各100分,轉換成等級賦分後計入高考總分。
  • 新高考模式3+1+2,「物理」價值水漲船高,「化學」地位有些尷尬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簡稱「高考」,是中國合格的高中畢業生或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如今高考改革,多省已實行「新高考模式3+1+2」。新高考模式3+1+2多省實行文理分科,文科是「政史地」,理科是「理化生」,但是文理分科讓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比較極端化,因此多省改為「3+3模式」,但奈何3+3模式當中,很多都會出現「棄物理」的現狀,所以將其改為「3+1+2模式」。
  • 新高考模式下,「最差選科組合」誕生,新高一學生儘量避免
    新高考並不是學生們選科就完事了,而且將要在選科開啟學生們的生涯,目前為止,高考的模式是文科與理科,填報高考志願就只是根據文科理科來做一個專業的限制,而學生們的生涯規劃是到了大學以後的事情,新高考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提前學生們的生涯規劃。
  • 新高考3+1+2模式,物理價值「水漲船高」,這2門學科卻被推下水
    雖然在此之前全國高考分成一卷二卷三卷和省市自主出題的模式,但是大部分省市還是施行文理分科的,三大主科+物化生是理科,三大主科+政史地是文科,意識到文理分科會將學生知識太極端化,後多省變成3+3的高考模式,但3+3高考模式,多省市出現「棄物理」的現象,這不利於「科技興國」的戰略,所以新高考改成3+1+2的模式。
  • 新高考選科誤區:莫讓非主觀因素主導決定
    2021年,第三批高考改革的八個省份將迎來改革後首屆高考,作為預演,下個月將進行的八省聯考,大概相當於一個「奧運測試賽」。新高考最引人注目的,和每個學生息息相關,甚至絞盡腦汁的,莫過於選科的事情。「3+3」模式與「3+1+2」模式作為第三批高考綜合改革的八個省份,其實在選科這個關鍵問題上,和前兩批六個省份相比,已經算是打了「補丁」。2017年,上海、浙江第一批高考綜合改革試點迎來首屆高考,2020年,北京、天津、山東、海南緊隨其後,該六個省(市)的選考模式均為「3+3」模式。
  • 7省新高考選科統計出爐!學科難度係數排行再度爆冷
    新高考改革中,部分省份採用的模式變成了3+3模式,也就是不分文理科,除過三門必選科目之外,可以從其他的6門學科中任選三門,它的6門學科分別是生物,化學,物理,地理,歷史,政治。這就給學生們更多的選擇,也為高中生個性化發展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