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有可能死亡是另一種「開始」

2020-12-25 老祖宗的智慧

唯物主義者認為,人死如燈滅,火一燒,什麼都不存在了,死亡就是人生的終點。

筆者認為,我們姑且不去爭論死亡到底是不是人生的終點這個問題,也不要去拿科學尚未驗證的量子理論什麼的去闡述自己的論點,我們就這個問題有沒有可能闡述一下。

筆者認為,是有可能的。

宗教裡面的理論我們就不過多地闡述了,例如六道輪迴概念,反正讀者知道宗教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肯定的,就是了。

實際上,死亡是對「我」在我們所處的三維世界的認知。「我」還存在在這個三維世界中,並且可以與其他人進行互動,那麼好了,「我」還活著;反之,如果「我」從這個三維世界消失不見了,沒有人再可以看見「我」並且再可以和「我」交流互動的話,「我」就是死了。

但是,「我」真的消失了嗎?筆者認為不是的。「我」並沒有消失,只是換了一個形態而已。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只是由水變成了蒸汽,而並沒有消失。

套用一句佛教的用語,「我」從有形有相成為了有形無相或者無形無相。

這裡面其實最關鍵的問題不是「我」的身體,而是「我」的思維。我的思維,全部都消失了嗎?沒有!那麼,我的思維去了哪裡?

宇宙是由能量推動的,「我」在這個三維世界的存在是由能量推動的,同樣的,「我」的思維也是由能量組成並推動的。

道教有一個詞,叫做倥侗或者洞天。這個詞非常好。沒有到一定境界的話,是不會理解道教的這個詞的。我們還是做一個比喻吧,可以把這個詞理解為只有到了一定的能量或者一定的形態才可以進入的一個地方。

我們做一個假設,我們的思維,就儲存在這個地方。能量是守恆的,能量不可能平白無故地消失,暫且把思維這種能量放在這個地方。

那麼,又為什麼說死亡又是另外一種開始呢?

當我們從物質的形態,變成了非物質的一種形態,我們的能量沒有憑空地消失,對於另外一種形態的我們,不就是一個新的開始嗎?

轉回到宗教的六道輪迴的理論。

在滿足一個什麼特定的條件下,例如能量提高或者降低,重新由無相無相固化成為有形有相,我們又來到了這個物質世界。

姑且就把這個概念看成又一個假說吧。

如果有一天,這個假說被科學證明是正確的,那麼,死亡真的就是另外一種開始。

相關焦點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有可能死亡是另一種「開始」嗎?
    當然在我們生活之中,很多人將死亡看得很開,不會考慮任何問題,直接走到一個地方就死亡了,但是真的當你選擇死亡的那一刻,你可能也出現了後悔,但是也沒有辦法去挽救了。那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同時人類對數十萬的定義是心臟停止了,身體發冷了,血液也停止運轉了等等。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其實也是開始,只是存在的形式不一樣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作者:文/虞子期確實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其實也是開始,並且這不分「善惡」,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對於死亡之後的「開始」,沒有人具有富貴之分,沒有等級之分,同時也沒有傳統上說的
  • 死亡並不是人生旅程的終點 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
    死亡並不是人生旅程的終點 而是另一段旅程的起點?根據生物中心主義,死亡不是旅程的終點,而是另一個旅程的起點。無論在這個宇宙中發生了什麼,在平行宇宙中生命都在繼續。「現在他比我早一點離開了這個奇怪的世界。」
  •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既然人類無法逃脫死亡,那我們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很多人都懼怕死亡,認為死亡是所有事情的結束,也是人生的終點。但如果脫離我們自身,站在上帝的角度去看,如果沒有個體的死亡,那麼就不會有種群的新生。可以說,自然界最偉大的成就不是演化出了各種生物,而是演化出了死亡,正是因為有了死亡,生物才能更好地生存。
  • 解讀《尋夢環遊記》,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遺忘
    最近皮克斯的最新力作《尋夢環遊記》真的是淚灑影院,死亡不知終點遺忘才是,皮克斯總是能把最簡單的故事,講的那麼極致,直擊人心最軟弱的部分。電影呈現了大量的墨西哥文化元素,從開頭的剪紙,到各種傳統食物,再到亡靈節的習俗和萬壽菊等關鍵道具,都展現了濃厚繽紛的異域風貌,很多國家對於死亡都是非常忌諱的,而墨西哥卻不是這樣,他們並不恐懼死亡,而是經常調侃死亡,街頭上也是隨處可見的彩色骷髏頭。
  • 人生終點,笑著說再見:《Spiritfarar》一款探討死亡的遊戲
    更難得的是,作品用一種溫暖輕柔的姿態去觸碰了我們最避之不及的恐懼——死亡。 雖然並不能完全知道他們的故事,但通過交談以及他們各異的行為舉止、生活方式,不難勾勒出他們的人生畫像。葛文是個很有主見又想擺脫一切拘束的大小姐;阿圖爾是一心冒險永遠在路上的開心叔叔;刺蝟奶奶則像是細心周到,為家庭奉獻一生的傳統主婦。 這些性格也會反映在他們對食物的選擇上。葛文的挑剔會體現在她絕不連著兩天吃同樣的食物,刺蝟奶奶對異國風味的抗拒印證著她的膽小謹慎。
  • 科學家成功復活死亡的大腦,死亡或不是終點,那死去的人能復活嗎
    人生老病死是世間的規則,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一定會死亡,所有人的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過程不一樣罷了。人類一直都想要追求永生,其中秦始皇便一心想要永生,可是他沒能做到。實際上,即使是現在社會,有發達的醫療科技,我們也無法做到永生,甚至是長命百歲也很難做到。死亡是什麼?死亡就是人的意識開始消散,心臟停止跳動,大腦開始停止運作。
  • 人魚之家|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
    換一種說法就是要讓父母做是否判定瑞穗死亡的決定。播磨夫人輾轉反側,徹夜難眠。換做是天下的任何一位母親,估計都很難下定決心來掌握女兒的生死,甚至是判定腦死亡。最終播磨夫人難以接受讓瑞穗離開自己,於是沒有同意做腦死亡判定,而是帶著一直「沉睡」的瑞穗回家了。
  • 《旅程終點》影評:唯有死亡才是旅程終點
    這種會讓身處其中的士兵感到疲憊不堪,就算原本充滿熱情與戰意也會隨著時間逐漸消散,甚至因為巨大心理壓力而失去理智的處境,就是電影《旅程終點》主要在描述的主題。《旅程終點》評價好看嗎?《旅程終點》故事背景設定於一戰開始4年後的1918年春季,由於德國將軍魯登道夫意識到己方無法再繼續消耗,必須搶先美軍支持到達歐洲前獲得階段性的勝利,因此在跟東方俄羅斯籤署停戰條約之後,魯登道夫將東線戰場的士兵調往西方,希望以軍力優勢向協約國展開突襲進攻的「皇帝會戰」前夕,透過軍隊逐漸集結醞釀、大戰一觸即發的氛圍,對身處戰場上士兵做出相當詳細的描寫
  • 《戰慄殺機》一場終點是死亡的救贖
    在填寫博客中這篇文章的別名(也就是翻譯標題、生成英文連結)時,我下意識地把 「終點是死亡」 翻譯成了 destined to death.逃避自己的靈魂,即死亡。因而實際上 Ash 的死已是最好的結局了——他的死不那麼痛苦,也不是一個人死去。在最喜歡的圖書館裡,看著信睡去。在英二的信中,My soul is always with you. 即使肉體消逝,Ash 的靈魂依然擁有英二。有了英二的陪伴、知道英二以後真的不會再受傷了了,他一定是幸福地離開這個令他厭惡的世界的。
  • 科學家模擬出陰陽眼,發現靈魂的蹤跡,或許死亡不再是生命終點
    他們在患者死亡的瞬間發現體重瞬間消失了四分之三,大約21克。科學家模擬出陰陽眼,發現靈魂的蹤跡,或許死亡不再是生命終點現在,這個實驗並不嚴密,很多學術都持反對意見,認為靈魂21克的實驗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例子,但似乎對科學的探索和研究沒有影響。
  • 《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不要忘記他們!
    它用燦爛和美好為你講述一個關於生與死、夢想和家庭的故事,可以將溫暖的力量愛的力量穿越死亡,迪士尼電影實在是治癒,一點不好的都沒有!《尋夢環遊記》是在米格尋找音樂夢的基礎上,講了一個家庭大團圓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墨西哥的一個小鎮上,小男孩米格生活在一個四世同堂的家庭,長輩慈祥、衣食無憂。做鞋這門手藝在他們家代代相傳,而他偏愛音樂,不被家人支持。
  •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尋夢環遊記》
    我以為不是這樣的,儘管《尋夢環遊記》講述的確實是愛、親情和夢想的故事,但它真正想要表達的卻是如何通過愛、親情以及夢想去重新理解和認識死亡!對,死亡才是整部片子最大的主題! 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這才是《尋夢環遊記》想要表達的真正主題。愛、親情和夢想只是媒介,重新理解和定義死亡才是目的地。
  • 《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憾才是
    《尋夢環遊記》:死亡不是生命的終點,遺忘才是。死亡,一直是我們所忌諱的一個話題之一,我們不願意談它,是因為它會令我們頃刻之間一無所有,化為灰燼,是因為它會與我們相愛的之人天人相隔,是因為它會讓我們所愛之人感受到痛苦。但是又這麼一部電影卻毫不避諱這個話題,這部電影就是於2017年上映的《尋夢環遊記》這部電影借著「死亡」這個令人忌諱的話題,講述了一個令人暖心的故事。
  • 人到老年,面對死亡害怕嗎?
    隨著年紀的增長,人身體的各項機能都在下降,老年性痴呆、震顫麻痺、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接踵而至,但即便如此,老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仍然充滿恐懼。中國人談死色變,面對死亡充滿了恐懼,甚至感覺死亡離每個人都很遙遠。變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感知著身心機能的日漸流逝,恐懼著生命終點的到來。體力在消逝,身體變得大不如前。那麼老年人為什麼會害怕死亡?
  • 《復聯:無限戰爭》中最有可能死亡的15個漫威人物
    那麼,這裡我列出了10個最有可能死亡的漫威超級英雄。10、滅霸好像這個有點廢話,但是還是要說一下。漫威電影宇宙其實一直被批評:缺乏一個強有力的反派。幾乎每一個反派都逃脫不了死亡的命運,而死亡的前一刻,或許就要改變世界啦,但是正派超級英雄總會及時救場!想想奧創吧,在漫畫裡是一種NB的設定,但是在電影裡,能力被削成狗。至今為止,還一直存在電影裡的反派,印象最深的當屬洛基。畢竟電影是要面對大眾的,價值觀得正向。或許某一天,洛基也會在電影裡離我們而去。
  • 死亡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
    對於生命來說,死亡是俶然的結束。對於生命之外的永恆,死亡便是又一個開始了。 雖然我還沒有死過,但曾經做臨床醫生時候,目睹過許多死亡。也送走過很多病人。從來沒有一個是像電影或者電視劇中那樣,安詳的帶著笑意死去。
  • 直面死亡,生命方燦若驕陽|歐文.亞隆《直視驕陽,徵服死亡恐懼》
    對於死亡,很多人掛在嘴邊的話常常是「想這些幹嘛「,」到老了再說「,其實站在心理學的角度看,死亡焦慮一直潛伏在個人無意識中,然後從青春期就開始爆發。很多青少年通過做出叛逆的行為,排遣死亡焦慮,或者看恐怖、災難電影,通過遊戲來體驗「二次生命「。
  • 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時間:2020-02-10 13:3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奧斯卡緬懷高以翔 網友紛紛感嘆: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 2月10日,第92屆奧斯卡頒獎禮上,赫然出現高以翔的身影,在緬懷已逝電影人的畫面中,高以翔的影像信息讓人感慨萬分
  • 辭職、分手,任何事物的死亡並非終點,而是重生的轉化之路 | 清明祭
    而第二天早上接到消息趕來的另一位老頭,在處理完朋友的喪事後,他喜歡的老太太也提出了和他分開,因為她說自己同樣無法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要我怎麼去面對要送你走啊」。老太太想回到家鄉去,老頭在很生氣地和老太太分手後,又拐回來,選擇開車送她回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