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服飾-宋朝官服

2021-02-11 帛衣素揚

一、帝王服飾

帝王服飾是整個服飾制度的基石和準繩,這在宋代以前的各朝服飾文化中都能找到很好的論據。因此,當中國服飾史發展到宋代,在制定服飾制度的時候,皇帝的冕服式樣和配飾就著實讓宋人頭疼了一陣子,並且還因為皇帝的大裘冕是否符合古制發生了幾番爭論。

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的服飾制度規定:皇帝的冕服為袞龍衣,絳紗袍,通天冠。可是,在開寶年間,有人別出心裁地在冕服的後面加上珍異巧縟,理由是冕服上沒有珠翠的裝飾。就是這個不遵古制的裝飾引發了第一輪的爭執。後來,重新制定的服飾制度除了對冕冠的尺寸、質料、顏色以及袞服的紋章等做了新的規定以外,還對百官的朝服制度做了調整。服飾史發展到宋代,在制定服飾制度的時候,皇帝的冕服式樣和配飾就著實讓宋人頭疼了一陣子,並且還因為皇帝的大裘冕是否符合古制發生了幾番爭論。


1.宋代皇帝朝服

為絳紗袍、蔽膝、方心曲領穿戴展示圖及通天冠、黑舄圖。這種服裝僅次于冕服,是皇帝在大朝會、大冊命等重大典禮時穿著的服飾,相當於群臣百官的朝服。通天冠又名捲雲冠,冠上綴卷梁二十四道,高一尺,卷梁寬一尺,戴時用玉犀簪導之。所穿紗袍用絳色,襯裡用紅色,領、袖、襟、裾均緣黑邊。下著紗裙及蔽膝也用絳色。頸項下垂白羅方心曲領一個,腰束金玉大帶,足穿白襪黑舄,另掛佩綬。皇太子在大典禮時也穿這種服裝,冠用十八梁(名「遠遊冠」),與此稍有區別。

  通天冠僅次于冕服,通天冠用北珠卷結於冠上,有二十四梁,冠前有金博山加蟬做裝飾。與織成雲龍紋絳色紗袍、方心曲領、絳紗裙相配,腰束金玉帶。

遠遊冠為皇太子所用,十八梁,金博山不附蟬紋,其餘的同通天冠一樣。皇太子的服飾有袞冕、雲遊冠、朱明衣、常服。袞冕是祭祀時的禮服。冕,青羅表,緋羅紅綾裡,飾金銀鈒花,前後白珠就旒,二纊貫水晶珠。袞服,青羅衣繡有山、龍等圖形,紅羅裳繡藻、粉米等圖形。朱明衣與遠遊冠配套而用,它是用紅花金條紗製成的,裡為紅紗。常服為皂紗折上巾,紫公服,配犀金玉帶。不難看出,皇太子的服飾是「準皇帝」的衣著。


2.宋代皇后禮服

宋代皇后禮服是宋代皇后最貴重的服飾,平時很少穿著,只有在受皇帝冊封或祭祀典禮時使用。穿著這種服裝,頭上必須戴鳳冠,內穿青紗中單,腰飾深青蔽膝。另掛白玉雙佩及玉綬環等飾物,下穿青襪青舄。


一、宋代官服


宋朝官員的服飾開始時仍然沿襲晚唐的服飾制度,直到新制頒布後,才逐漸將服飾分為祭服、朝服、常服、時服,戎服以及喪服。但是服飾制度卻明確規定:不同的場合要穿不同的服飾,不同的等級也有不同的服飾要求。最典型的還是當屬官員的朝服和公服。

1.朝服

朝會時使用。上身用朱衣,下身系朱裳,即穿緋色羅袍裙、襯以白花羅中單,束以大帶,再以革帶系緋羅蔽膝,方心曲領,掛以玉劍、玉佩、錦綬,著白綾襪黑色皮履。這種服飾,以官職大小有所不同,六品以以下就沒有中單、佩劍及錦綬。中單即禪衣,襯在裡面,在上衣的領內露出。本圖為中單展示圖。

出土的幾十件文物中,按原料分可有兩大類:一類是羅、絹質地的平展裙〈以二、三片面料縫製成),分上下兩幅,上幅壓下幅,裙腰上有雙帶,這種裙除少數幾件為全素色外,大部分都有邊飾;另一類是非常精美的印花羅百褶裙其原料既透明又輕薄,除裙腰和帶子以外,全部是印金小團花紋。


2.公服

公服即常服,又名"從省服",以曲領大袖,腰間束革帶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樣也是公服。這種服式以用色區別等級。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綠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豐年間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緋色;九品以上用綠色。按當時的規定,服用紫色和緋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掛金銀裝飾的魚袋,高低職位以此物加以明顯的區別。時服是按季節賜發給官臣的衣物。宋建隆三年以後賜發的範圍更加廣泛,上至將相皇帝大將下至侍衛步軍,賜發的品種有袍、襖、衫、袍肚、褲等。所賜之服大部分是織有鳥獸的錦紋。


3.宋朝官員的朝服特點:

朱衣朱裳,裡面穿著白色羅中單,外面扎系羅料的大帶,身上掛著錦綬、玉佩、腳上穿著白綾抹黑皮履。朝服的樣式是統一的,官職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來區別的。主要是在有沒有禪衣和錦綬上的圖案體現級別變化。官員穿著朝服的時候,必須戴進賢冠貂蟬冠和獬豸冠。不能戴別的冠,更不能不戴冠。進賢冠的梁數也有所增加,最高的有五梁冠,最低的有二梁冠。手裡要拿著笏(手板)。

4.宋代官服中的幞頭。

無論是皇上還是文武百官,除了參加祭祀典禮的時候需要戴冕冠之外,一般都戴幞頭。幞頭分為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一共五種。幞頭的名稱很多,有交腳幞頭、曲腳幞頭、宮花幞頭、牛耳幞頭、玉梅雪柳鬧鵝幞頭等。官吏上朝面見皇上時帶的幞頭大多是直腳的,有一尺多長的帽翅,這種幞頭還有一個名字叫「交頭接耳」。據說,這是皇帝防止臣子上朝時交頭接耳而設計的。這種幞頭是方形的,上面有一折,幞頭背後的左右兩側各伸出一隻腳。

  這個時期的幞頭已經完全脫離了隋唐時期巾帕的形式,而變成一種帽子。由於幞頭變成了帽子,並成為文武百官的規定服飾,所以這個時期的一般文人雅士,又恢復起古代的幅巾制度,以裹件為雅,稱為「高裝巾子」。當時的巾子常以名人的名字命名,如「東坡巾」、「程子巾」、「山谷巾」等。東坡巾相傳是名士蘇東坡所戴的巾,是用烏紗做成的兩層的幅巾,前後左右各折一角,形狀似桶。


5.宋代官服中有明確等級之分的配飾:

主要有腰帶和魚袋等。腰帶一般分為前後兩部分,一部分鑽有圓孔,用來穿扣針,兩端用金銀作為裝飾,名字叫「紽尾」。穿戴時兩端的紽尾必須朝下,表示對皇帝的臣服。另一部分綴有一列「銙」,區分等級的標誌,銙的形式以方形為主,其次是圓形。佩戴數量根據官位而定,具體的名稱根據它的質地來確定,如金銙、玉銙等。銙的質料在宋代因為等級的差別而有不同,有玉、金、銀、犀、銅、鐵、角、石、墨玉等。如帝王的革帶叫「排方玉帶」,把四個方形的玉飾,五個圓形的玉飾嵌在腰帶上,三品以上的王公大臣也使用玉帶,四品的官員佩戴金飾革帶;五品、六品的官員使用黑銀飾的革帶;其餘的小官小吏使用黑銀飾或犀角飾的革帶;一般的文人使用鐵腳飾物裝飾的腰帶。穿戴的時候,銙的一面要佩在腰後,因為當時的禮服袖子都非常大,穿這種衣服時,雙手一般不能垂下,只能交叉在胸前,否則衣袖就拖在地上了。所以,把銙放在腰後不會被大袖擋住,人們從背後就可以識別身份。

  宋代規定,穿紫衣者(高級官吏)帶金魚,穿緋衣者(中級官吏)帶銀魚,都系在帶上而垂於後。

三、
劇照資料





查閱關注,請點擊右上角藍色字體帛衣素揚,進入公眾號後可查看歷史消息,即可。謝!

相關焦點

  • 【宋扇.頭條】宋朝官服的顏色與等級
    那我們回到這部電視劇,它本是從一部穿越小說改編而來,原著是架空朝代的,拍成電視劇就把故事背景放在了宋朝,雖然裡面的服飾可摘可點,但今天先討論配色,就先不做點評。宋代是中國歷史上包括禮儀制度在內的政治制度成熟發展的時代。
  • 宋朝不同顏色的官服,都代表什麼?皇帝如何辨別文官武將?
    宋朝也有其獨特的官服制度,從顏色來看,宋代官服共分為四種顏色。分別為紫色、緋色、綠色和青色,那這四種顏色的官服,彼此之間有何區別?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建立始於公元960年,由太祖趙匡胤取代後周而建立北宋。 北宋建國初期各項制度,均是承襲唐朝以及五代十國,官服制度同樣也不例外。 元豐改制之前,趙匡胤規定,青色官服適用於九品以上官員,綠色官服則是七品以上官員,緋色官服則代表五品以上,紫色官服則是三品以上的朝中大員。
  • 別搞暈了,宋朝官服沒那麼花!
    相較其他朝代,宋代官服顯得樸實、自然、雅致,看起來清爽、乾淨、幹練。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紹過明清官服,上面都有補子圖案,可以用來區分官級。宋朝呢?連補子都沒有!宋代建國初期,在服飾制度上基本承襲了唐代。新制頒布後,宋朝逐漸將服飾分為祭服、朝服、公服(常服)、時服,戎服、喪服,並且明確規定不同場合、不同官品的著裝要求。
  • 服飾 | 獨特之美的宋朝服飾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商品經濟、文化教育、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服飾一般指宋朝流行的服飾,包括北宋南宋流行的服飾,是服飾史發展的一顆明珠。宋代服裝分三種:一為自皇后、貴妃至各級命婦所用的"公服",一為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兇服稱"禮服";一為日常所用的常服。
  • 清平樂還原了哪些宋代服飾對比圖 有網友評價「神級還原」
    通天冠服、龍鳳花釵冠、珍珠花鈿、烏紗帽……最近,王凱、江疏影主演的電視劇《清平樂》正在熱播,劇中人物的服裝、頭飾也在網上引起熱議,有網友稱展現了不一樣的宋朝風貌,也有網友評價「神級還原」。那麼,劇中都還原了哪些宋代特有的服飾?
  • 看鑑·拍一拍宋朝:清正廉潔包青天,居然是個臨時工!
    除了衣服的顏色,還有無論是《包青天》還是後來的《少包》,宋朝大臣的官服上總有各式的圖案。實際上,這是不存在的,電視劇取材於戲曲,戲曲在明朝變得繁榮,其實是明朝的官服。宋代官員區別品級除了服色,並不靠胸前補子的圖案。
  • 真正的宋朝服飾,你知道多少?
    現如今,大家在穿著漢服的時候,一般會選擇什麼樣的漢服服飾呢?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今年夏天的宋朝服飾,是非常流行的一個元素。那麼,大家應該也對宋朝服飾有一定的了解吧! 雖說現如今的宋朝服飾非常流行,但是,大家知道宋朝女子服飾圖片的真實樣子是什麼樣的嗎?
  • 包青天、蘇東坡的官服怎麼可能是這樣子的
    因為對宋代歷史比較感興趣,有時候,我也會找一些宋朝背景的電視劇看看,但是非常遺憾,以宋代為背景的電視劇少之又少。
  • 《清平樂》中特用心的著裝細節,看著卻很礙眼,宋朝人如此淺薄?
    因為著名歷史學家陳寅恪的一句「吾中華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很多人成了宋朝的鐵桿粉絲。電視劇《清平樂》開播,宋粉自然不會錯過。王凱、江疏影領銜出演,正午陽光精良製作,也讓這部古裝大戲分外惹人注目。
  • 《鶴唳華亭》裡的宋代服飾美學你喜歡嗎?
    名物、服飾、藝術、風俗無不透露著宋制風格。那麼這次,我們透過古裝劇能學到什麼服飾文化呢——比如劇中中書令所穿方心曲領和貂蟬冠式樣的首服,在宋朝相關的畫卷上,是有確切的歷史依據的。宋代的服裝,其服色、服式多承襲唐代,只是與傳統的溶合做得更好、更自然,給人的感覺是恢復中國的風格。
  • 借電視劇《清平樂》看宋代服飾之美
    近日備受期待的古裝電視劇《清平樂》播映,其改編自米蘭lady的小說《孤城閉》,背景為北宋,講述宋朝皇帝宋仁宗(1010-1063年)的一生。從中亦可以窺見在各朝代裡獨樹一幟的宋代美學以及古裝劇中越來越被重視的服飾道具歷史考據。
  • 宋朝服飾:宋朝服飾特點
    宋代政治勢力較弱,經常受到外來力量的打擊,對宋代的服飾文化也造成了影響。
  • 宋代各個階層的人們都穿什麼衣服?當時的服裝有哪些特點?
    上圖——身著常服的宋朝皇帝百官的服飾也分為禮服和平常官服兩種,其中禮服的製作也是十分考究的。百官的袞服和皇帝的袞服類似,不過顏色和花紋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在他們之下的官員,則身著無花紋的衣裳,宋代就是通過禮服上面的花紋來區分官員的品級的。百官日常的朝服也有區別,不過這主要是通過顏色來進行區分的。在北宋初年規定三品以上的官服為紫色,五品以上為朱色,七品以上為綠色,而九品以上為青色。之後雖然稍有改動,但是用顏色區分官位的制度並沒有改變。
  • 符合,首次還原宋朝的通天冠
    但是宋朝皇帝的服飾卻很&34;,因為皇帝的龍袍上沒有龍,《清平樂》中出現的&34;更為奇怪——光是這頭上的這頂帽子,就讓人覺得聞所未聞、見所未見。此外,宋代皇帝戴通天冠,必然是身穿方心曲領的絳紗袍——即一種深紅色的袍子。在《清平樂》裡,就完美地還原了宋代這種服飾的樣式。
  • [服飾X劇情偵探]點評《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盛家四美」的典雅宋代服飾
    ,緊接著如已經播出的《大宋北鬥司》、《大宋少年志》,以及未播出的《孤城閉》等一系列以宋代歷史為背景的古裝劇集開始呈現在觀眾面前,讓大家再次領略宋代那個既有繁榮又有落魄的特殊歷史時期的獨特魅力。今天小編就結合宋代的歷史背景、藝術文化和劇情,一起回顧一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中「盛家四美」的典雅服飾。一、服飾與歷史背景《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通過聰穎美麗的北宋官宦小姐明蘭的成長、愛情、婚姻經歷,講述了一個在古代禮教制度下,由閨閣少女成長為侯門主母的女性奮鬥傳奇故事。要想深度理解劇中明蘭等一眾姐妹們服飾的奧秘,就需要先了解宋代的歷史和文化背景。
  • 莊重神秘的中式婚禮:宋代青衣紅裳和明制鳳冠霞帔,三分帶你了解
    今天的內容小彈坑er繼續和大家一起探索宋代婚服和明代婚服。從宋代開始,紅色和鳳冠霞帔逐漸成為婚服的重要元素,正式將鳳冠定為禮服並收入「冠服制度」。在色彩方面宋代早期女性的婚服顏色一般是青綠色,服飾顏色大體上與唐代相同,富貴人家的千金和官宦加的女性婚服,大多是銷金裙或段紅長裙,或是紅色大袖。
  • 「魏晉玄學」和「程朱理學」兩方面,對古代服飾的影響
    宋朝女子服飾「程朱理學」在兩宋時期的文化背景與服飾形態宋在與北方遼的戰爭多次失利以後,宋代統治者失去了唐朝那種開拓進取的豪邁氣概,全力加強封建集權專制宋朝服飾的審美觀念與當時統治者大力提倡儒學、重文輕武、尊孔復古有密切的關係,切合了當時文人士大夫既好古又追求閒逸的心理。宋代的官服禮儀也比以前歷朝代要嚴格,官服的式樣、顏色不得有絲毫的逾越。這點,看宋代官帽的設計就能看出來,這樣的設計可以有效防止官員交頭接耳。
  • 宋代官帽為啥如此囂張?
    特別是宋代,帽子上的「觸角」有一尺長,讓阿研想起了疫情期間小學生在課堂上戴的「一米帽」。那麼問題來了,這帽子兩邊的「大耳朵」究竟有什麼用呢?一種流傳很廣的觀點認為,這種帽子(又被稱為長翅帽)是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發明的,主要用途是為了防止官員們上朝時交!頭!接!耳!
  • 從《清平樂》看宋代冠飾,宋代女性愛起美來,唐代人完全不是對手
    古裝戲《清平樂》正在熱播,繼《知否》之後,又一部以宋代宮闈為主題背景,劇集才到14集,大家又再一次被正午陽光的服化道所震撼,紛紛感嘆業界良心,電影質感。別的不敢說,就宋代冠飾而言,正午陽光這此可以說是滿分,不僅讓人看到熊熊燃燒的經費,還有一如既往的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