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騙了!鳳冠霞帔其實不光是嫁衣!明代皇后常服才是正宗的

2021-01-12 意環璧璋

明朝的皇后常服樣式是十分華美的,關於明朝後服的考證,學者董進在紫禁城雜誌中發表的《圖說明代宮廷服飾(八)—皇后常服》一文中,如是說。明朝皇后常服的鳳冠中,明孝靖後三龍二鳳冠通高31.7、上寬34釐米,外口徑19、內口徑17釐米。冠裡以漆竹絲做成圓框形冠胎,冠口邊緣鑲金口圈一周。冠頂飾金龍一、正面飾翠鳳二,皆口銜紅藍寶石珠滴,鳳背滿綴珍珠。

六龍三鳳冠 背面 定陵博物館藏

兩側插金龍簪一對,各銜一串長珠結,結下分作兩行,中部系金珠花三個,上下為菊花形,花心嵌寶石一塊;中間為牡丹花形,花心嵌寶石五塊,兩行下端墜紅寶石一對。冠頂共鋪翠雲八十片,前後飾有大珠花四朵(皆牡丹花),每朵中心嵌紅、藍寶石七塊,翠葉七片;小珠花六朵(皆梅花),每朵中心嵌寶石一塊、翠葉四片(頂端一朵飾翠葉十二片)。

三龍二鳳冠 參考定陵出土實物繪製

博鬢左右分開,每邊三扇,每扇各飾金龍一條、翠雲一片,嵌寶石二塊,邊垂珠絡、珠滴。冠上共嵌紅、藍寶石95塊,珍珠3426顆。共重2165克。

明代皇后常服(燕居冠服)示意圖

明朝皇后常服大衫為黃色,材質紵絲、紗、羅隨用,直領,對襟,領間綴紐扣三對,大袖敞口,後身比前身略長,背部縫有三角形「兜子」(明初兜子在大衫後身底部),用以收納霞帔末端。

孝純皇后(後期)臺北故宮藏
孝慈高皇后(初期)臺北故宮藏
孝靜毅皇后(中期)臺北故宮藏

江西省南昌市寧靖王夫人吳氏墓出土過一件明代大衫實物,其前身長123、底邊寬152釐米,後身長138、底邊寬206釐米,兩袖通長240、袖口寬91、袖根寬41釐米。衣身兩側開叉至腋下,背部綴「兜子」一片,三角形,底邊長104釐米,與衣身縫死,高59釐米,兩條斜邊處留有開口,形成口袋狀。整件大衫以五枚素緞為主要面料,領部和衣緣內側用絹襯邊,領子的左右側還各有一個紐襻,用來固定霞帔。

寧靖王夫人墓出土大衫 江西省博物館藏

大衫 正面 參考明代皇后畫像和寧靖王夫人墓實物繪製

大衫 背面 參考明代皇后畫像和寧靖王夫人墓實物繪製

霞帔為並列兩條,制度規定用深青色(明前期皇后畫像上為紅色,當系參考宋制),織金雲霞龍紋(或繡,或鋪翠、圈金),龍紋用升降龍或全用升龍,每條霞帔前後共飾八條龍,兩側邊緣飾以珍珠或圓珠紋樣。霞帔的前端裁成尖角,末端平直,兩條於尖端處縫合,並懸掛墜子,末端垂向身後,納於大衫的「兜子」內。霞帔上還橫綴青羅襻子一對,以使兩條系連。

孝貞純皇后(前期)臺北故宮藏

寧靖王夫人墓出土的霞帔為羅質,兩條,各長245、寬13釐米,由一匹寬約56釐米的羅織物對裁,再對摺縫合而成。

霞帔墜子多呈水滴形或橢圓形,上端有鉤,掛在霞帔前端的橫襻上。墜子的材質與紋飾根據等級各不相同,皇后用玉墜子,上瑑(緣)雲龍紋。

霞帔與墜子 參考明代繪畫及實物繪製

明代皇后在大衫之下穿著鞠衣,紅色,圓領,大襟,寬袖收口,衣身上下分裁,腰部以下為十二幅拼縫,仿深衣制。前胸、後背處織繡雲龍團紋,也可不飾雲龍紋(用素)以及使用其他的顏色,材質亦紵絲、紗、羅隨用。

鞠衣 參考《中東宮冠服》繪製

《周禮》以鞠衣為王后六服之一。《禮記正義》說:「鄭注《內司服》云:『鞠衣,黃桑服也。色如鞠塵,象桑葉始生。』菊者,草名,花色黃,故季秋之月雲『菊有黃華』,是鞠衣黃也,與桑同色,又當桑生之時,故云『黃桑之服』也。」唐代以鞠衣為皇后的親蠶之服,形制同褘衣但無翟紋,用黃羅為之,其蔽膝、大帶、衣革帶、舄均隨衣色。北宋皇后鞠衣與唐代大體相同。明初沒有皇后親蠶禮,因此將皇后的鞠衣用作燕居服(常服),與黃色大衫同時穿著,並參照漢晉皇后親蠶服使用「深衣制」,但改為圓領式樣。

相關焦點

  • 不同朝代的嫁衣和鳳冠霞帔,你喜歡哪個呢?
    以上三個不同朝代的嫁衣,你更喜歡哪一種呢?關於鳳冠霞帔鳳冠霞帔=古代版婚紗?答案是大寫的NO!兩分鐘時間,你會了解到:1、鳳冠霞帔不是一身衣服,2、古代結婚不一定穿紅色,3、皇后的鳳冠上有多少只鳳鳳冠霞帔不是衣服鳳冠霞帔顧名思義就由一組鳳冠,和一組霞帔組成。
  • 越中國越時尚,鳳冠霞帔美於婚紗,盤點那些極具中國文化的嫁衣
    據說一個女子最美麗的時刻,便是鳳冠霞帔、十裡紅妝。隨著西方文化的滲入,中國女子婚嫁禮服逐漸變成了以潔白的婚紗為主。不論是婚紗照還是結婚典禮,白紗必不可少。其實自古以來,中國的嫁衣款式各異風格多變,相比於色澤單一的白紗,那些極具中國文化的嫁衣更加獨特。流傳至今的中式嫁衣中,目前主要以鳳冠霞帔、秀禾服、龍鳳褂為主,由旗裝傳承下來的旗袍也很受歡迎。天底下任何一位女子都希望自己的嫁衣獨一無二,在白紗如此盛行的今天,殊不知那些中式嫁衣才具備中國文化獨特的靈魂。
  • 嫁衣中的真「貴族」!林徽因、賭王千金都愛的「鳳冠霞帔」到底什麼樣?
    說到中式嫁衣,很多人都會與「鳳冠霞帔」聯繫在一起,不過,你知道什麼樣的嫁衣才算得上「鳳冠霞帔」嗎?「貴族」身份的象徵「花燭之下,烏紗絳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如是寫到。鳳冠霞帔,分為「鳳冠」和「霞帔」兩部分。
  • 真正的鳳冠霞帔,是什麼樣的,我們該怎麼理解呢?
    很多人說到古代中國女子嫁衣的時候總是會提到一個詞「鳳冠霞帔」。那麼到底什麼是「鳳冠霞帔」呢?小編今天帶你看看真正的鳳冠霞帔是什麼樣的,可能我們對鳳冠霞帔的理解有誤會,怎樣才能理解真正的鳳冠霞帔。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也指古代貴族女子和受朝廷誥封的命婦的裝束。
  • 婚禮小知識,中式婚禮的鳳冠霞帔指的是什麼?
    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些鳳冠霞帔究竟是指的什麼呢?下面我們一起去了解了解中式的鳳冠霞帔吧,以及漢服嫁衣是否就是鳳冠霞帔呢?趕緊去看看吧。鳳冠霞帔1、舊時富家女子出嫁時的裝束,以示榮耀。2、鳳冠霞帔是由鳳冠+霞帔組成的,而其中也有許多講究。比如一組鳳冠就包括:鳳冠、鳳簪、金簪。其中,鳳簪是用來點綴鳳冠的鳳凰形狀髮簪,金簪則是在鳳冠裡固定髮型用的。3、什麼人能穿?皇后和後宮妃嬪當常服來穿;命婦(大臣的母親/妻子)的禮服;尋常人家女子出嫁。只有這三種情況下是需要鳳冠霞帔的。
  • 中國人的嫁衣,不該只有西方的婚紗,而更應該是傳統的鳳冠霞帔!
    以前大家都很崇尚西方的白色婚紗,但是由於傳統文化的不斷普及和復興,越來越多人開始選擇中華傳統的嫁衣了!在早些年漢服還沒有興起的時候,中國風的秀禾服受到了大家的熱烈追捧。現在不同形制的漢服越來越多,婚服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盤點一下不同朝代的漢服嫁衣都是什麼樣子的吧。
  • 十裡紅妝的鳳冠霞帔,弄不好只是夢一場
    明代馮夢龍的《醒世恆言》中,有一篇《張廷秀逃生救父》寫道:花燭之下,烏紗絳袍,鳳冠霞帔,好不氣象!其實鳳冠霞帔在古代並非婚禮專用,而是皇宮后妃和官吏命婦(有封號的夫人)們的專屬穿戴。二十五史中共有十部撰有《輿服志》,即社會各階層不可僭越的服飾規定。
  • 新娘子嫁衣鳳冠霞帔的由來
    據說,早先這鳳冠霞帔可不是一般貧民家的女子出嫁時隨便穿戴的,只有皇宮裡的娘娘才有享用這些的福分。 於是便從後宮將她請了出來,沒想到幾年不見,那女子竟出落得跟天上的仙女一般,於是就封她為貴妃娘娘,這就是人們後來常說的那位李娘娘。 李娘娘身在皇宮,心裡可一直惦記著故鄉,惦記著鄉親們。
  • 明朝鳳冠那些事兒:不是後宮命婦,就甭想穿「鳳冠霞帔」
    活在明代時期的嬪妃貴婦可不僅僅只有金包玉包來打扮自己,一個小小的包都能做得如此奢華,何況其他珠寶首飾呢。今天不說別的,就來說一說大家非常熟知的「鳳冠霞帔(pei)」。或許有好奇的網友要問了,「鳳冠霞帔」這身裝備不是新娘子在成親之日才會打扮的嗎,什麼時候不成親也可以穿戴「鳳冠霞帔」了呢?
  • 盤點古裝劇中的鳳冠霞帔,各色美人,你最喜歡哪一套
    鳳冠霞帔是我國傳統的風俗,在婚禮時新娘穿著傳統的服飾。嫁衣對於每一個女生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古裝劇中也有很多婚嫁的場景,更是展現了我國傳統服飾的魅力。江疏影的封后大典所穿的皇后服飾象徵了權力的象徵,眉心有一顆珍珠。特別是頭飾高貴複雜,頗有國母的風範,典雅優美。
  • 象徵身份地位的鳳冠霞帔,為啥平民女子也能穿?
    單提到霞帔,大家可能會感到陌生,但是,說起「鳳冠霞帔」,相信很多人都會恍然大悟。一聽鳳冠霞帔,大家都會想到洞房花燭。其實鳳冠是古代貴族女子所佩戴的裝飾著鳳凰圖案的冠飾。那麼霞帔又是什麼呢?為什麼霞帔與鳳冠總是一起出現呢?今天,J先生就來聊聊霞帔。霞帔≠衣服霞帔又稱霞披,是一種從肩上披到胸前的彩帶,類似於現代的披肩。
  • 明代女子鳳冠:綴龍鳳以耀軀,雍容華貴背後的時代取向
    引言位於國家博物館的明朝出土文物——萬曆孝端皇后鳳冠,以其雍容華貴之美在展館之中格外顯眼奪目。孝端皇后作為萬曆唯一冊封的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一位皇后,這個精美鳳冠作為其高貴身份的象徵承載著她的輝煌過去,向世人展現明代皇后的奢華典雅。
  • 同是楊紫穿嫁衣,躲過錦覓,避開白夭夭,逃過李易歡,敗在她手裡
    同樣是楊紫穿嫁衣,躲過錦覓,避開白夭夭,逃過李易歡,卻敗在她手裡。(文章由有才情的女子原創,嚴禁轉載,侵權必究,全網搜索,無處藏身。)說到楊紫,如今可是娛樂圈中炙手可熱的明星之一,要人氣有人氣,要作品有作品,要演技有演技的,唯一一個缺點就是總被大家詬病顏值和身材,但是其實作為演員,楊紫絕對是合格的。楊紫雖然是2018年才火起來的,但是其實在此之前,已經出演了眾多的作品,而且在很多的影視劇中,都有穿過嫁衣,比如在電視劇《大秧歌》中飾演的吳若雲,穿的一身中式的紅色嫁衣,就非常的美豔。
  • 李沁紅妝嫁衣絕美!鳳冠霞帔貴氣十足,不愧是響噹噹的古裝美人
    紅色的刺繡扇子代替紅蓋頭也別有一番美人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驚豔效果,而且《錦繡南歌》裡面的男女主人公已經相見了,這個劇挺肥了的,劇荒的朋友可以嘗試看一看哦。張歆藝這個配色還是挺傳統的,以明代鳳冠點翠為設計靈感,復古的大紅色長裙加上繡制、鑲嵌的珍珠寶石。整體的剪裁以西式禮服為藍本,在肩部的設計和細節的加持上為東方元素,整體造型古典優雅。
  • 漲知識,古代嫁衣真好看,這個朝代還有白色嫁衣
    在我們心中,一直以為中國傳統嫁衣一直都是紅色的,但事實顛覆你的想像。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盤點一下各個朝代的婚禮嫁衣吧。秦朝的嫁衣樣式多樣,嫁衣以紅色為主,搭配黑色。這主要是因為秦朝尚黑,玄色代表尊貴。女子嫁衣紅色配上黑色代表了女子情感專一,黑色屬陰。秦朝時新娘結婚手裡拿的是羽毛扇用來遮住容顏,讓人覺得更為端莊。
  • 正宗的味道是啥樣?別被騙了,快來了解下
    正宗的味道是啥樣?別被騙了,快來了解下螺螄粉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是聽過的,在之前熱播的一個網劇《致我們暖暖的小時光》裡她可是女主最愛吃的一樣東西,不過男主卻一直嫌棄他很臭。那麼,螺螄粉是香還是臭?正宗的味道是啥樣?別被騙了,快來了解下,往下看你就知道了。一、 螺螄粉的來源其實他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一種特色小吃,最大的特點就是辣、爽、酸、鮮。
  • 古代姑娘出嫁為什麼要穿鳳冠霞帔,真相都在這裡
    那自然是鳳冠霞帔。「鳳冠」是古代婦女高貴的李冠,原本只是以金銀打造成鳳鳥形狀的鳳釵。後來經過各代的改良,成為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種形式。鳳冠穿戴起來雍容華貴,是權利的象徵,也是古代宮中及管家婦女的頭飾。據說,因為明太祖皇后——馬皇后是平民出身,所以,後來也允許民間女子在出嫁的時候戴鳳冠,這種習俗一直流傳到清朝末年。
  • 鳳冠霞帔大紅蓋頭,中國人結婚愛穿紅,原來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我們最熟悉就是彩繡龍鳳的大紅吉服、鳳冠霞帔、大紅蓋頭了。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玄黑色和纁紅色才是婚禮服裝的標準顏色。而且這種主流色系一直維持到隋唐以前,在南北朝時期還一度曾出現過白色的禮服。而在宋代,宮廷命婦們的六種禮服中,婚服是青色。那麼我們所熟知的大紅婚服,是什麼時候開始流行的呢?答案是在明代,結婚穿紅,是明代才有的明確定製。
  • 冷知識:鳳冠霞帔不是衣服,也不是結婚專用,更不是誰都能穿的!
    然而真相,卻不完全是這樣,且聽小編慢慢道來:一、鳳冠霞帔不是衣服顧名思義,鳳冠霞帔是由鳳冠+霞帔組成的,而其中也有許多講究。比如一組鳳冠就包括:鳳冠、鳳簪、金簪。其中,鳳簪是用來點綴鳳冠的鳳凰形狀髮簪,金簪則是在鳳冠裡固定髮型用的。而一組霞帔包括:霞帔、帔墜、釣圈。湊齊這些東西,才算是一套完整的鳳冠霞帔。